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940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接合制冷剂配管等的管接头、使用该管接头的制冷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使流体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配管内部流通的配管的连接中使 用的管接头,已知有一种通过在接头本体的接合孔内插入配管并将螺母拧入来 使配管与接头本体的接合孔接合的管接头。作为这种管接头,大量采用如专利 文献l所示的所谓的咬入式接头,即在接头本体上拧入螺母时,使套筒夹在接 头本体与螺母之间,通过拧入螺母而使套筒咬入配管的外周,使配管与接头本
体之间接合,从而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
图11表示的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咬入式接头。该咬入式接头包括接头
本体101、螺母102、以及设在接头本体101与螺母102之间的套筒103。在将 配管104接合到接头本体101上时,在配管104的外周面104a上安装套筒103, 以将配管204的前端部104b插入接头本体101的接合孔101a内,并将螺母102 的螺纹部102a拧到接头本体101的螺纹部101b上。这样一来,套筒103的后 端面103a从螺母102的推压面102b受到推压力,且其前端部103b从接头本 体IOI的锥面101c受到推压力。因此,套筒103的前端部103b咬入配管104 的外周面104a,配管104与接头本体101的接合孔101a接合。这样,咬入式 接头构成为通过使套筒103咬入配管104来使配管104与接头本体101之间 接合,从而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74768号公报
然而,由于这种管接头由接头本体、螺母和套筒构成,因此作为较小部 件的套筒可能会在接合配管之前丢失。另外,由于在接合配管时要装配作
为小部件的套筒,因此存在操作效率差的问题。另外,由于套筒的受到推 压力的部位和咬入配管的部位露出,因此,在将套筒作为备用部件保存时 或对套筒进行操作时,该部位容易受损,可能会对管接头的接合部的密封 性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 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并能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的管接头以及使用该管接头 的制冷装置等。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用于接合配管的接合孔 的接头本体;与该接头本体连结的连结部件;以及在该连结部件与所述接 头本体连结前与所述连结部件设成一体、且在配管被插入所述接合孔内的 状态下通过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接头本体的连结而被从所述连结部件切 断、从而咬入所述配管外周的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咬入所述配管时与所述 接头本体抵接并密闭该抵接部的抵接面,并具有在所述套筒咬入所述配管 时使所述抵接面变形、以使所述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的变形诱导形状,。
采用该结构,通过连结部件与接头本体的连结而咬入配管外周的套筒 在连结部件与接头本体连结前与连结部件设成一体。因此,与以往那种将 套筒和连结部件分开的构成相比,可防止套筒在完成配管接合之前丢失, 无需将套筒作为备用部件保存。另外,由于在接合配管时不用装配套筒,
因此可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另外,由于套筒与连结部件设成一体, 因此可抑制套筒咬入部等露出于表面,在对部件进行操作时,可使咬入部 等不容易受损。另外,由于套筒通过连结部件与接头本体连结而被从连结 部件切断,因此分离后的套筒会咬入配管的外周,可在确保接合部的密封 性的情况下使配管与接头本体的接合孔接合。在此,套筒咬入配管外周的 形态包括套筒的咬入部进入配管的厚度内的形态以及套筒的咬入部未进入 配管的厚度内而是使配管朝内周侧变形的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
另外,在这种管接头中,为了确保配管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接合部的密 封性,构成为通过套筒咬入配管来使套筒与配管之间密闭,并通过套筒 与接头本体之间抵接来使套筒与接头本体之间密闭。g卩,配管与接头本体
之间通过套筒来保持密封构造。但是,若套筒与连结部件设成一体,则在 套筒因连结部件的连结而被切断时,套筒和接头本体有时会受损。这种情 况下,若用于使套筒与接头本体之间密闭的抵接部受损,则可能会使配管 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变差。
就这点而言,若采用上述结构,则由于套筒具有变形诱导形状,可在套筒 咬入配管时使抵接面变形,以使套筒的抵接面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 面积变大,因此即使套筒和接头本体受损,通过加大抵接部的接触面积,也可 确保抵接部的密闭性。因此,可尽量确保配管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 性。另外,由于具有变形诱导形状,抵接面容易变形,因此可减小连结部件的 连结力,可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也可以做成所述抵接面以及与所述抵接面抵接的所述接头本体 的被抵接面形成为具有与所述配管相同的轴心的圆锥面,且所述抵接面的 倾角比所述被抵接面的倾角小。
若采用该结构,则由于套筒的抵接面以及与抵接面抵接的接头本体的 被抵接面形成为具有与配管相同的轴心的圆锥面,且抵接面的倾角比被抵 接面的倾角小,因此,通过在连结部件的连结时抵接面与被抵接面的抵接, 可使抵接面朝着配管侧变形。因此,可加大套筒对于配管的咬入量,可提 高套筒与配管之间的密闭性。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配管与接头本体之间的 接合部的密封性。另外,由于接头本体的被抵接部形成为圆锥面,因此可 随着连结部件向连结方向的移动使套筒朝配管逐渐变形。因此,可抑制连 结部件的连结力过大,使连结部件可靠地连结,并使套筒可靠地咬入配管 的外周。
另外,所述变形诱导形状也可以是设在与所述配管相对的所述套筒的 内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陷形状。若采用该结构,由于变形诱导形状是设在 与配管相对的套筒的内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陷形状,因此在抵接面与被抵
接面抵接时,可利用凹陷形状使套筒的抵接面容易朝配管侧变形。因此, 可诱导变形以使抵接面的倾角变大,可使抵接面的倾角接近被抵接面的倾 角。由此,可加大抵接面与被抵接面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 高抵接部的密闭性。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配管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接合部的 密封性。
另外,所述套筒的所述抵接面也可形成在轴心方向一端侧的外周上,并且 咬入所述配管的部位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的前端。若采用该结构,则由于套筒的 抵接面形成在轴心方向一端侧的外周上,咬入配管的部位设置在该一端侧的前 端,因此,随着抵接面的变形,可加大咬入配管的部位的变形量。因此,可使 套筒对于配管的咬入量加大,可提高套筒与配管之间的密闭性。由此,可进一 步提高配管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接头本体上形成有螺纹部,所述连结部件通过与所 述螺纹部螺合来与所述接头本体连结。若采用该结构,则由于连结部件通过与 在接头本体上形成的螺纹部螺合来与接头本体连结,因此,通过连结部件的拧
入动作,能使连结部件可靠地连结。由此,能使抵接面可靠地变形来加大抵接 部的接触面积,并能使套筒可靠地咬入配管的外周,从而可提高接合部的密封 性。
另外,也可在管接头上连接供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超临界制冷剂流通的 配管。若采用该结构,则即使是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超临界制冷剂在配管内 流动而对管接头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施加了高压时,上述管接头也可确保它们 与配管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从而可很好地抑制接合部的制冷剂泄漏。
.另外,也可在管接头上连接供二氧化碳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若采用该结构, 则由于在连接的配管内流动的流体是二氧化碳制冷剂,因此可将使用上述管 接头的配管回路做成有利于地球环境的结构。另外,即使是在超临界状态 下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而对管接头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施加了高压时,上
述管接头也可确保它们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因此,可很好地抑 制接合部的制冷剂泄漏。
另外,也可在管接头上连接供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若采用该结 构,则由于在连接的配管内流动的流体是丙垸、异丁烷等碳氢化合物制冷剂, 因此可将使用上述管接头的配管回路做成有利于地球环境的结构。另外, 由于上述管接头可确保它们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因此可很好地 抑制易燃性高的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从接合部泄漏。
另外,本发的制冷装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被应用于制冷剂配管的 连接部。若采用该结构,则由于制冷装置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使用了所述管 接头,因此可做成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并能确保 接合部的密封性的制冷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热泵式供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被应用于制冷 剂配管的连接部。若采用该结构,则由于热泵式供热水机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 部使用了所述管接头,因此可做成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 效率、并能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的热泵式供热水机。
另外,本发明的供水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被应用于配管的连接 部。若采用该结构,则由于供水配管在配管的连接部使用了所述管接头,因此 可做成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并能确保接合部的 密封性的供水配管。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管接头,由于在连结部件与接头本体连结前将套筒与连 结部件设成一体,且通过连结部件的连结来使套筒从连结部件断开,因此, 可防止套筒在连接配管前丢失,可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另外,由 于套筒具有变形诱导形状,可在套筒咬入配管时使抵接面变形,以使套筒 的抵接面与接头本体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可提高抵接部 的密闭性,可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管接头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形态的接头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形态的螺母的局部剖视图。
图4 (a)是表示套筒咬入配管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 (b)是表示比较
例的套筒咬入配管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 (a)、图5 (b)是表示套筒的前端的咬入形态的剖视图。
图6 (a)是套筒被切断前的剖视图,图6 (b)是套筒被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6 (c)是套筒咬入配管时的剖视图。
图7 (a)是第2实施形态的管接头中套筒被切断前的剖视图,图7 (b)
是套筒被切断后的剖视图,图7 (c)是套筒咬入配管时的剖视图。
图8 (a)、图8 (b)是表示本发明另一例的套筒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空调机的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连接状态
的概略图。
图10 (a)是表示热泵式供热水机的配管的连接状态的概略图,图10 (b) 是表示另一例的热泵式供热水机的配管的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现有例的管接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I、 2管接头
II、 12配管
13、 23接头本体
14、 24螺母
15、 25、 31、 32套筒 41空调机
51、 52热泵式供热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第l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图1 图6对实施了本发明的管接头的第1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l是表示管接头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管接头l用于连接配管ll、 12, 包括供配管ll、 12插入的接头本体13;与接头本体13螺合的作为连结部件 的螺母14;以及连接配管时夹在接头本体13与螺母14之间的套筒15。在设
于接头本体13—端侧的插座部13a上,通过钎焊固定有配管ll,在设于另一 端侧的接合孔13b内,插入要与接头本体13接合的配管12的前端部12a。通 过将螺母14拧到接头本体13上而使套筒15的前端部15a咬入配管12的外周 面12b,使插入接头本体13内的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接合。符号0表示配管 11、 12、接头本体13、螺母14和套筒15的轴心。
在此,会咬入配管12的套筒15在将螺母14拧到接头本体13上之前通过 连接部15b与螺母14形成为一体,而且,在配管12被插入接合孔13b内的状 态下,通过将螺母14拧到接头本体13上而将套筒15从螺母14切断,使之分 离。下面对这样构成的管接头l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接头本体13的局部剖视图。接头本体13具有供配管11固 定的插座部13a、供配管12插入的接合孔13b、与螺母14螺合的阳螺纹部13c、 作为在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与套筒15抵接的被抵接面的引导面13d、以及在 外周上形成的螺母部13e。
插座部13a形成为圆柱状,并具有与要固定的配管11的外径大致相等 的内径。接合孔13b形成为圆柱状,并具有与要插入的配管12的外径大致 相等的内径。插座部13a与接合孔13b通过内部空间13f连通。阳螺纹部 13c的与螺母14螺合的螺纹形状形成在接合孔13b和内部空间13f的外周 侧。引导面13d位于接合孔13b的入口侧,形成为具有与轴心0相同的轴 心且内径朝着入口侧变大的圆锥面。由于该圆锥面,当螺母14被拧上时, 套筒15—边被推压一边被引导,使套筒15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为 了在将螺母14拧上时可保持接头本体13而设置有螺母部13e。
图3是螺母14的局部剖视图。螺母14具有与接头本体13的阳螺纹13c 螺合的阴螺纹部14a、以及对配管12的外周予以保持的保持孔14b, 一体形成 有套筒15。阴螺纹部14a形成在被朝着接头本体13拧入的插入侧的内周面 上。保持孔14b形成为圆柱状,并具有与要保持的配管1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 内径。套筒15与螺母14加工成一体,形成在相对于阴螺纹部14a而与所述插
入侧相反的一侧,并形成在内径侧的位置上。
套筒15具有连接配管12时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的前端部15a;
通过拧上螺母14而被切断的与螺母14之间的连接部15b;以及与接头本体
13的引导面13d抵接、以对前端部15a进行引导而使之咬入配管12的抵接 面15c。另外,套筒15具有与配管12相对的内周面15d、在前端部15a 咬入配管12时受到来自螺母14的推压力的后端面15e。
前端部15a设置在螺母14的拧入方向的前端、即套筒15的轴心方向一端 侧的前端。前端部15a的前端15f形成为锐边形状,使前端15f可靠地咬入配 管12的外周面12b。连接部15b设置在套筒15的轴心方向另一侧的外周上。 如图3所示,连接部15b在轴心方向上形成为薄壁,使套筒15容易从螺母15 断开。
抵接面15c位于套筒15的轴心方向一端侧的外周,形成为具有与轴心0 相同的轴心且外径朝着另一端侧变大的圆锥面。抵接面15c的圆锥面的倾角e 形成为比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的倾角ct小。由此,在将螺母14拧上 时,套筒15的前端部15a被朝着内径侧引导并变形,咬入配管12的外周 面12b。在此,为了顺利地引导套筒15的前端部15a,接头本体13的引导 面13d的倾角a最好被设定为15°以上且30°以下,设定为20°以上且 25°以下更好。
后端面15e是套筒15的在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面,形成在相对于轴 心0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并与螺母15的保持孔14b的内侧面大致平行地 相对。后端面15e在套筒15从螺母14分离后从内侧面14c受到推压力, 从而使前端部15a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
内周面15d形成为圆柱状,具有与配管1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在内 周面15d上形成凹部15g,该凹部15g具有呈作为诱导变形形状的凹陷形状。 由于该凹部15g,当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套筒15的抵接面15c与接头本体 13的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下面说明凹部15g对管接头1 的影响。
图4是表示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4 (a)所示, 当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抵接面15c与引导面13d抵接,且后端面15e从螺 母14的内侧面14c受到推压力。此时,由于抵接面15c因内周面15d的凹部
15g而容易朝配管12侧变形,因此其倾角变形成接近引导面13d的倾角。由此 使抵接面15c与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Al变大,且前端部15a 的前端15f对于配管12的外周面12b的咬入量Bl变大。
在此,图4 (b)表示的是未在内周面上形成凹部15g的套筒16咬入配管 12时的状态。当套筒16咬入配管12时,抵接面16c与引导面13d抵接,且后 端面16e从螺母14的内侧面14c受到推压力。此时,由于在内周面16上不存 在凹部,因此抵接面16c的变形量比图4 (a)时小。由此可知,未在内周面上 形成凹部时,抵接面16c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A2比接触面积A1小,前端部16a 的前端16f的咬入量B2比咬入量Bl小。
在管接头1中,为了确保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 通过前端部15a咬入外周面12b来使套筒15与配管12之间密闭,并通过抵接 面15c与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来使套筒15与接头本体13之间密闭。即,配 管12与接头本体13之间通过套筒15来保持密闭构造。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a)所示,由于可加大抵接部的接触面积Al, 因此能使抵接面15c与引导面13d之间可靠地密闭。另外,由于可加大前端部 15a的前端15f的咬入量Bl,因此能使前端部15a与外周面12b之间可靠地密 闭。这样,当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通过利用凹部15g来诱导抵接面15c变 形,可有效地提高配管2与接头本体13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
另外,套筒15的前端15f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时的形态既可以 像图5(a)所示的那样,采用前端15f进入配管12的厚度t内的形态,也 可以像图5 (b)那样,采用前端15f并不进入配管12的厚度t内而是使配 管12朝内周侧变形的形态。套筒15以哪种形态咬入因套筒15和配管12 的硬度和表面状态而异,但无论是哪种形态都加大了接触面积Al和咬入量 Bl,因此可提高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之间的结合部的密封性。
下面对使用管接头1来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13上的配管连接方 法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管接头1的套筒15周围部的动作的剖视图。在将 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13上时,首先使配管12贯穿螺母14的保持孔14b, 以将配管12的前端部12a插入接头本体13的接合孔13b内。接着,在保
持接头本体13的螺母部13e的状态下,如图6 (a)所示,将螺母14的阴 螺纹部14a拧到接头本体13的阳螺纹部13c上。
在将螺母14拧入时,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与套筒15的前端部15a 抵接,随着螺母14的拧入,其推压力变大。由此,在套筒15的连接部15b处, 施加在螺母14的拧入方向上的剪断力增大,套筒15的连接部15b被切断。接 着,如图6 (b)所示,螺母14与套筒15分离。
在继续将螺母14拧入时,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与套筒15的前端部 15a抵接,而且成为螺母14的内侧面14c与套筒15的后端面15e抵接的状态。 接着,随着螺母14的拧入,套筒15的后端面15e从螺母14的内侧面14c受 到推压力,套筒15的抵接面15c与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抵接,并因套筒 15的凹部15g而诱导抵接面15c变形。由于抵接面15c以其倾角接近引导面 13d的倾角的形态变形,因此抵接面15c与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 积变大,而且前端部15a的前端15f对于配管12的外周面12b的咬入量变大。 接着,抵接面15c—边与引导面13d抵接一边被朝着内周侧引导,从而如图6 (c)所示,套筒15的前端部15a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
这样,管接头1通过使套筒15的前端部15a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 来将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接合。此时,由于套筒15的前端部15a咬入,使 套筒15的前端部15a与配管12的外周面12b之间密闭。另外,由于套筒15 的抵接面15c与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之间紧贴,因此可使套筒15的抵接 面15c与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之间密闭。通过使这些部位密闭,可确保 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之间的密封性。
若采用上述第1实施形态,则可获得如下效果。 (1)在第1实施形态中,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的套筒15在螺母 14拧到接头本体13上之前与螺母14形成为一体。因此,与套筒15和螺母 14分开构成时相比,可防止套筒15在完成配管12的接合之前丢失,无需 将套筒15作为备用部件保存。另外,由于套筒15与螺母14形成为一体, 因此在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13上时,可省去装配套筒15的作业,可 提高连接配管12时的作业效率。另外,套筒15通过将螺母14拧到接头本
体13上而被从螺母14切断,从而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因此,容易 切断套筒15,并可在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的情况下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 体13的接合孔13b内。
(2) 在第1实施形态中,在套筒15的内周面15d上形成有凹部15g, 在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由于凹部15g的存在,套筒15的抵接面15c与 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即使在套 筒15被从螺母14切断时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受损,通过加大抵接面 15c与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Al,也可确保抵接部的密闭性。 由此,可尽量确保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
(3) 在第1实施形态中,在套筒15的内周面15d上形成有凹部15g, 当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由于凹部15g的存在,抵接面15c容易朝配管 12侧变形。因此,可加大前端部15a的前端15f对于配管12的外周面12b 的咬入量B1,从而能使前端部15a与外周面12b之间可靠地密闭。由此, 可提高配管12与接头本体13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
(4) 在第1实施形态中,套筒15的抵接面15c的倾角形成为比接头本体 13的引导面13d的倾角小,因此,当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通过抵接面15c 与引导面13d抵接,可容易地使抵接面15c朝配管12侧变形。因此,可加大 前端部15a的前端15f的咬入量Bl ,可提高前端部15a与外周面12b之间的密 闭性。另外,由于接头本体13的引导面13d形成为圆锥面,因此,随着螺母 14的拧入,套筒15朝着配管12逐渐变形。因此,可抑制螺母14的紧固转矩 过大而将螺母14可靠地拧入,并可使套筒15可靠地咬入配管12的外周。
(5) 在第1实施形态中,抵接面15c的变形被套筒15的凹部15g诱 导,抵接面15c容易变形,因此,可减小螺母14的紧固转矩。因此,可提 高连接配管12时的作业效率。
(6) 在第1实施形态中,套筒15的抵接面15c形成在轴心方向一端 侧的外周上,咬入配管12的部位、即前端部15a设置在该一端侧的前端, 因此,随着抵接面15c的变形,可加大前端部15a的变形量。因此,可加 大前端部15a的前端15f的咬入量Bl,可提高套筒15的前端部15a与配管
12的外周面12b之间的密闭性。 (第2实施形态) ,
下面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管接头的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第1实 施形态中,通过将螺母拧到接头本体上来使配管与接头本体接合,但在第2 实施形态中,是在接头本体与螺母之间不使用螺纹构造的情况下将配管接 合到接头本体上。在第2实施形态的管接头中,将套筒与连结部件设成一 体,通过使连结部件在配管的轴心方向上滑动而将套筒从连结部件切断, 并使分离后的套筒咬入配管的外周。另外,关于套筒咬入配管的外周面的 结构等与第l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省去或简化重复说明。
图7是表示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23上时管接头2的动作的剖视 图。图7 (a)表示利用管接头2连接配管12之前的状态。如图7 (a)所 示,管接头2包括供配管12插入的接头本体23、与接头本体23连结的 连结部件24、以及咬入配管12外周面的套筒25。套筒25与连结部件24 形成为一体,套筒25与连结部件24之间通过连接部25b连结。
在接头本体23的外周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动作杆26。动作杆26的转 轴26a设置在相对于接头本体23的轴心0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在动作杆26 的中间位置上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卡合杆27。卡合杆27的转轴27a与动作 杆26的转轴26a平行地设置。另外,这样构成的动作杆26和卡合杆27设 置在接头本体23外周的多个部位上。设在卡合杆27前端的卡合爪27b可 与设在连结部件24外周面上的凸缘部24d卡合。另外,呈圆柱状地设在接 头本体23上的滑动面23g与设在连结部件24上的滑动面24e嵌合,连结 部件24相对于接头本体23而仅可在轴心方向上移动。
下面对使用管接头2来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23上的配管的连接 方法进行说明。在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23上时,首先使配管12贯穿 连结部件24的保持孔24b,以将配管12的前端部12a插入接头本体23的 接合孔23b内。接着,如图7 (a)所示, 一边使卡合杆27的卡合爪27b 与连结部件24的凸缘部24d卡合, 一边使动作杆26朝R方向旋转。
在使动作杆26朝R方向旋转时,连结部件24即朝接头本体23侧移动,
因此,接头本体23的引导面23d与套筒25的前端部25a抵接,且随着连 结部件24的移动,其推压力变大。由此,在套筒25的连接部25b处,施 加在连结部件24的移动方向上的剪断力增大,套筒25的连接部25b被切断。 接着,如图7 (b)所示,连结部件24与套筒25分离。
在继续使动作杆26朝R方向旋转时,连结部件24继续朝接头本体23 移动,因此,成为接头本体23的引导面23d与套筒25的前端部25a抵接、 且连结部件24的内侧面24c与套筒25的后端面25e抵接的状态。另外, 随着连结部件24的移动,套筒25的后端面25e从连结部件24的内侧面24 受到推压力,套筒25的抵接面25c与接头本体23的引导面23d之间抵接, 而且利用在套筒25的内周面25d上形成的凹部25g来诱导抵接面25c变形。 由于抵接面25c以其倾角接近引导面23d的倾角的形态变形,因此抵接面25c 与引导面2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而且前端部25a的前端25f对于 配管12的外周面12b的咬入量变大。接着,抵接面25c —边与引导面23d抵 接一边被朝着内周侧引导,从而如图7 (c)所示,套筒25的前端部25a咬入 配管12的外周面12b。
这样,管接头2通过使套筒25的前端部25a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 在确保配管12与接头本体23之间的密封性的情况下使配管12与接头本体23 接合。
若采用上述第2实施形态,则可获得如下效果。 (7)在第2实施形态中,通过操纵动作杆26来使连结部件24与接头 本体23连结,与连结部件24设成一体的套筒25被从连结部件24切断而 咬入配管12的外周,从而将配管12接合到接头本体23上。因此,即使未 在接头本体23与连结部件24之间使用螺纹构造,也可获得与第1实施形 态的效果(1) (6)相同的效果。 '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还可如下地进行变更。
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管接头1、 2的套筒15、 25与 螺母14或连结部件24被加工成一体,但也可构成为通过粘结、嵌入等方 法将套筒15、 25接合到连结部件24上。
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套筒15、 25的抵接面15c、 25c 是形成为外径从轴心方向一端侧朝另一端侧变大的圆锥面,但也可形成为 圆锥面以外的形状,例如形成为圆筒面。
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接头本体13、 23的引导面13d、 23d形成为圆锥面,但只要是可与抵接面15c、 25c抵接并进行引导的形状
即可,也可形成为圆锥面以外的形状,例如形成为球面。
*在第l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是在套筒15、 25的内周面15d、 25d上形成有凹部15g、 25g,但只要能诱导抵接面15c、 25c变形以使抵接 面15c、 25c与引导面13d、 2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则凹部15g、 25g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图8表示的是诱导抵接面变形的套筒的形状的例 子。图8 (a)是在套筒31的内周面31d上形成有两个凹部31g、 31h的例 子。即使这样形成凹部31g、 31h,当套筒31的前端部31a咬入配管时,也 可利用来自螺母14的推压力来诱导抵接面31c变形,以使抵接部的接触面 积变大。另外,通过抵接面31c的变形,可加大前端部31a的前端31f对 于配管的咬入量。另外,在内周面31d上形成的凹部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图8 (b)表示的是在整个后端面32e上形成设在套筒32的内周面32d上的 凹部32g的例子。即使是这样大地形成凹部32g,当套筒32的前端部32a 咬入配管时,也可利用来自螺母14的推压力来诱导抵接面32c变形,以使 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另外,通过抵接面32c的变形,可加大前端部32a 的前端32f对于配管的咬入量。
,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在连接配管12时,是使设在套 筒15、 25的轴心方向前端的前端部15a、 25a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 但也可使套筒15、 25前端以外的部位咬入配管12的外周面12b。
*在第l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套筒15、 25的抵接面15c、 25c 位于套筒15、 25的轴心方向一端侧的外周上,但也可以是使其位于轴心方 向的中间部或另一端侧的外周上。另外,抵接面15c、 25c也可形成在套筒 15、 25的轴心方向的前端的端面上。
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并未对在配管12内流动的流体
的种类作特别限定,但也可利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的管接头1、
2来连接供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超临界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这样一来,即 使是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超临界制冷剂在配管内流动而对管接头与配管 之间的接合部施加了高压时,上述管接头l、 2也可确保它们与配管之间的 接合部的密封性,因此,可很好地抑制接合部的制冷剂泄漏。
另外,也可利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的管接头1、 2来连接 供二氧化碳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这样一来,由于在要连接的配管内流动的 流体为二氧化碳制冷剂,因此,可将使用上述管接头l、 2的配管回路做成 有利于地球环境的结构。另外,即使是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二氧化碳制冷 剂而对管接头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施加了高压时,上述管接头l、 2也可确 保它们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因此,可很好地抑制接合部的制冷 剂泄漏。
另外,也可利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的管接头1、 2来连接 供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这样一来,由于在要连接的配管内流动 的流体为丙垸、异丁烷等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因此,可将使用上述管接头1、
2的配管回路做成有利于地球环境的结构。另外,由于上述管接头l、 2可 确保它们与配管之间的接合部的密封性,因此可很好地抑制易燃性高的碳 氢化合物制冷剂从接合部泄漏。
在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中,管接头1、 2是将配管11与配 管12连接,但也可将这些管接头1、 2的结构应用于使如图9所示的空调 机41的室内单元42与室外单元43之间连通的制冷剂配管44的连接部45、 46。这样一来,由于空调机41使用的是具有上述效果的管接头1、 2,因此 可做成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制冷剂配管44时的作业效率、并能确保 制冷剂配管44的接合部的密封性的空调机41。另外,管接头l、 2的结构 也可应用于配设在连接部46的那种截止阔的连接部,还可应用于空调机41 以外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在这种截止阀、制冷装置中,也 可获得与将管接头l、 2应用于空调机41的连接部45、 46时相同的效果。.
另外,也可将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的管接头1、 2的结构应
用于热泵式供热水机的配管的连接部。图10是表示热泵式供热水机的配管的
连接状态的概略图。图10 (a)是由一个水箱构成的热泵式供热水机51的概略 图。热泵式供热水机51包括从外部气体汲取热量的热泵单元61、以及利用 热泵单元61所汲取的热量来供给热水的储热水单元71。热泵单元61由具有膨 胀阀62、空气热交换器63、压縮机64和水热交换器65的制冷循环装置构成, 制冷剂在连接各设备的制冷剂配管66内流通。在储热水单元71中,经由供水 配管72向水箱73供给的水利用泵74而在水箱73与水热交换器65之间循环, 在水热交换器65内进行了热交换的温水从水箱73经由供水配管75供给热水。 图10 (b)是由两个水箱构成的热泵式供热水机52的概略图。热泵式供热水机 52具有与热泵式供热水机51相同的结构,但储热水单元81的水箱是将第一水 箱82与第二水箱83串联连接构成。另外,还附加了如下的再烧热功能,即储 藏在第一水箱82和第二水箱83内的温水利用泵85在与再烧热用热交换器84 之间循环,利用泵88从浴槽86经由供水配管87送来的温水在再烧热用热交 换器84内作热交换而变暖,并经由供水配管89而回到浴槽86内。在这种热 泵式供热水机51、 52中,例如可将管接头1、 2应用于设在制冷剂配管66上 的连接部67和设在供水配管72、 75上的连接部76。另外,在热泵式供热水机 52中,还可将管接头1、 2应用于设在供水配管87、 89上的连接部90。这样 一来,由于热泵式供热水机51、 52使用的是具有上述效果的管接头1、 2,因 此可做成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制冷剂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并能确保 配管接合部的密封性的热泵式供热水机51、 52。另外,也可将上述连接部 67、 76、 90做成可根据构成热泵式供热水机的设备和单元的配置而设置在其 它位置上。这样一来,除了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以外,还可将管接头1、 2应 用于让水在配管内流动的供水配管的连接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该接头本体形成有用于接合配管的接合孔;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与所述接头本体连结;以及套筒,该套筒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接头本体连结前与所述连结部件设成一体,且在配管被插入所述接合孔内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接头本体的连结而被从所述连结部件切断,从而咬入所述配管外周,所述套筒具有咬入所述配管时与所述接头本体抵接并密闭该抵接部的抵接面,并具有在咬入所述配管时使所述抵接面变形、以使所述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大的变形诱导形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以及与所述 抵接面抵接的所述接头本体的被抵接面形成为具有与所述配管相同的轴心 的圆锥面,所述抵接面的倾角比所述被抵接面的倾角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诱导形状是设 在与所述配管相对的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陷形状。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所述抵接面形 成在轴心方向一端侧的外周上,所述套筒的咬入所述配管的部位设置在所述一 端侧的前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本体上形成有 螺纹部,所述连结部件通过与所述螺纹部螺合来与所述接头本体连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供在超临界状态下使 用的超临界制冷剂流通的配管。
7.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供二 氧化碳制冷剂流通的配管。
8.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供碳 氢化合物制冷剂流通的配管。
9. 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 接头应用于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
10. —种热泵式供热水机,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应用于制冷剂配管的连接部。
11. 一种供水配管,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 接头应用于配管的连接部。
全文摘要
一种管接头和使用该管接头的制冷装置等,该管接头能防止套筒丢失,提高连接配管时的作业效率,并能确保接合部的密封性。套筒(15)在接合配管前与螺母(14)形成为一体,通过将螺母(14)拧到接头本体上而被从螺母(14)切断而与之分离。另外,由于在套筒(15)的内周面(15a)上形成有凹部(15g),因此,在套筒(15)咬入配管(12)时,来自螺母(14)的内侧面(14c)的推压力诱导抵接面(15c)变形,以使抵接面(15c)与引导面(13d)之间的抵接部的接触面积(A1)变大。
文档编号F16L19/08GK101395420SQ20078000801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
发明者中田春男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