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置式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728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倒置式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具体指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减震器的目的在于减缓路面冲击、提高骑乘舒适性。由于前后减震 器的承载不一样,相关要求也不同,故前后减震器具有不同的结构。传统的后
减震器结构如图l所示,它主要由上连接头17、减震垫、连杆25、缓冲簧29、 活塞体33、油封部件13、工作缸7、减震弹簧9、外筒16和托架1几大部分 组成,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连杆易弯折,弯折后对油封传统的摩擦力便不在 轴向上,而对油封产生单侧挤压,加大油封的磨损,从而过早出现变形、失效, 最终导致漏油。这是由于现有的后减震刚性不够,而后减震承载着整车承载的 绝大多数,特别在一些大排量摩托车上,后减震刚性差的不足体现得更加明显, 其后果就是连杆弯折,尤其在后减震总长较长的情况连杆弯折出现得更快,弯 折更厉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弯能力 强、能避免漏油的摩托车倒置式后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倒置式后减震器,它包括下托
架、上连接头、外筒、连杆、工作缸和叉管,叉管一端伸入外筒中,叉管和外 筒之间设有油封,工作缸位于叉管内,在工作缸内设有底阀体和压縮底阀组合, 在工作缸和叉管之间设有弹簧座,下托架、工作缸、叉管、弹簧座、底阀体和
压縮底阀组合固定在一起;在工作缸壁上位于底阀体外侧设有过油孔,底阀体上设有轴向通孔和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阻尼孔,过油孔和阻尼孔共同将工作 缸内腔与叉管内腔连通,在底阀体内侧设有限位垫,底阀体和限位垫之间设有 底阀片和底阀弹簧片,底阀片将轴向通孔盖住,底阀弹簧片顶在底阀片上;
上连接头套接于外筒上,外筒通过螺母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杆另一端伸入 工作缸内,在连杆和工作缸之间设有活塞体,活塞体通过螺母和限位垫固定于 该连杆另一端上,在弹簧座和连接外筒与连杆的螺母之间设有减震弹簧。
所述连杆和工作缸之间设有导向座,导向座通过工作缸端头的收口限位,
在活塞体和导向座之间设有缓冲簧;所述活塞体上设有轴向通孔和与轴向通孔 相通的径向阻尼孔,阻尼孔将活塞体两侧的工作缸油腔连通,在活塞体和限位 垫之间设有活塞阀片和活塞弹簧片,活塞阀片将轴向通孔盖住,活塞弹簧片顶 在活塞阀片上。
在油封外设有防尘盖,防尘盖与外筒内壁硬配合并可相对叉管外壁滑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后减震器抗弯能力强,尤其表现在总长较长的情况下;
2、 内腔空间大,内腔压力小,可避免减震器漏油;
3、 在油封外部增加了防尘罩,阻止泥沙等划伤油封,进一步避免了漏油;
4、 外形给消费者一种牢固可靠的感觉,很具有阳刚之气,视觉冲击力强。


图l一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图2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和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倒置式后减震器,它包
4括下托架l、上连接头17、外筒16、连杆25、工作缸7和叉管8,叉管8—端 伸入外筒16中,叉管8和外筒16之间设有油封13和衬套15,油封13通过弹 性挡圈11和垫圈14固定于外筒16内。油封13外设有防尘盖10,防尘盖10 与外筒16内壁硬配合并可相对叉管8外壁滑动。工作缸7位于叉管8内,在 工作缸7内设有底阀体40和压縮底阀组合6,在工作缸7和叉管8之间设有弹 簧座5,下托架l、工作缸7、叉管8、弹簧座5、底阀体40和压縮底阀组合6 通过螺钉36、挡圈24固定在一起。在工作缸7壁上位于底阀体40外侧设有过 油孔2,底阀体40上设有轴向通孔3和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阻尼孔4,过油 孔2和阻尼孔4共同将工作缸内腔与叉管内腔连通。在底阀体40内侧设有限 位垫37,底阀体40和限位垫37之间设有底阀片和底阀弹簧片,底阀片将轴向 通孔盖住,底阀弹簧片顶在底阀片上。
底阀体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与活塞体完全一样,可以参见图3和下段描述, 因此省略图2中对其的放大图。
上连接头17上设有安装?L,安装孔内设有减震套22和间隔环23。上连接 头17通过螺纹套接于外筒16上,在上连接头17和外筒16之间设有密封0形 圈21。外筒16通过连接螺母18、挡圈19和锁紧螺母20与连杆25 —端固定, 连杆25另一端伸入工作缸7内,在弹簧座5和连接外筒与连杆的连接螺母18 之间设有减震弹簧9。在连杆25和工作缸7之间设有活塞体33和导向座28, 在活塞体33和导向座28之间设有缓冲簧29。活塞体33和工作缸7之间设有 活塞环34,活塞体33通过螺母35和限位垫30固定于该连杆25另一端上。所 述活塞体33上设有轴向通孔3和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阻尼孔4,阻尼孔4 将活塞体33两侧的工作缸7油腔连通。在活塞体33和限位垫30之间设有活 塞阀片32和活塞弹簧片31,活塞阀片32将轴向通孔3盖住,活塞弹簧片31 顶在活塞阀片32上。导向座28通过工作缸端头的收口 12限位,在导向座28 和工作缸端头收口 12之间设有平垫26,在导向座28和连杆25之间设有衬套 27。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5当压縮时,下托架和上连接头产生相对运动,假定上连接头固定,那么下
托架则向图2右侧运动,因为底阀体固定在下托架上,而活塞体与连杆、外筒 和上连接头固定,因此工作缸中由底阀体和活塞体围成的油腔I被压縮,压力
增大;同时,工作缸、连杆、导向座和活塞体围成的油腔n变大,压力变小,
工作缸内的油液向左右两端挤压,向左端通过底阀体上的阻尼孔和工作缸上的 过油孔进入工作缸和叉管之间的空腔III,向右端克服活塞弹簧片的作用冲开活
塞阀片后通过活塞体上的轴向通孔进入油腔n,由此实现减震功能。 复原运动与压縮过程正好相反。
权利要求1、一种倒置式后减震器,它包括下托架(1)、上连接头(17)、外筒(16)、连杆(25)、工作缸(7)和叉管(8),叉管(8)一端伸入外筒(16)中,叉管(8)和外筒(16)之间设有油封(13),工作缸(7)位于叉管(8)内,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缸(7)内设有底阀体(40)和压缩底阀组合(6),在工作缸(7)和叉管(8)之间设有弹簧座(5),下托架(1)、工作缸(7)、叉管(8)、弹簧座(5)、底阀体(40)和压缩底阀组合(6)固定在一起;在工作缸(7)壁上位于底阀体外侧设有过油孔(2),底阀体(40)上设有轴向通孔(3)和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阻尼孔(4),过油孔(2)和阻尼孔(4)共同将工作缸内腔与叉管内腔连通,在底阀体(40)内侧设有限位垫(37),底阀体和限位垫之间设有底阀片和底阀弹簧片,底阀片将轴向通孔盖住,底阀弹簧片顶在底阀片上;上连接头(17)套接于外筒(16)上,外筒(16)通过螺母与连杆(25)一端固定,连杆(25)另一端伸入工作缸(7)内,在连杆(25)和工作缸(7)之间设有活塞体(33),活塞体(33)通过螺母和限位垫固定于该连杆(25)另一端上,在弹簧座(5)和连接外筒与连杆的螺母之间设有减震弹簧(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5) 和工作缸(7)之间设有导向座(28),导向座(28)通过工作缸端头的收口 (12) 限位,在活塞体(33)和导向座(28)之间设有缓冲簧(29);所述活塞体(33) 上设有轴向通孔(3)和与轴向通孔相通的径向阻尼孔(4),阻尼孔将活塞体 两侧的工作缸油腔连通,在活塞体(33)和限位垫(30)之间设有活塞阀片(32) 和活塞弹簧片(31),活塞阔片(32)将轴向通孔(3)盖住,活塞弹簧片(31) 顶在活塞阀片(32)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油封(13) 外设有防尘盖(10),防尘盖(10)与外筒内壁硬配合并可相对叉管(8)外壁 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倒置式后减震器,在工作缸内设有底阀体和压缩底阀组合,在工作缸和叉管之间设有弹簧座,下托架、工作缸、叉管、弹簧座、底阀体和压缩底阀组合固定在一起。在工作缸壁上设有过油孔,底阀体上设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阻尼孔,过油孔和阻尼孔将工作缸内腔与叉管内腔连通,轴向通孔由底阀片盖住。上连接头套接于外筒上,外筒与连杆一端固定,连杆另一端伸入工作缸内,在连杆和工作缸之间设有活塞体和导向座,活塞体固定于该连杆另一端上。活塞体上设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阻尼孔,轴向通孔由活塞阀片盖住。本实用新型抗弯能力强,内腔空间大,内腔压力小,防尘罩能阻止泥沙等划伤油封,可避免减震器漏油。
文档编号F16F9/19GK201258938SQ20082009973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8日
发明者涛 唐, 张兴海 申请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