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757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减振装置、尤其是高速动车组内装件与车体之间的缓冲减振联 接,属减振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动车组运营速度的提高,车体的振动随之增大,而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要求 却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因此,车内座椅、厨柜等装件与车体之间必须通过具有良好减振 性能的弹性连接装置联接。普通列车采用的缓冲减振装置主要为分散组合型减振装置, 即各减振部件分散到各邻系统,最终在车辆总组装时完成整体减振结构,此装置受设计、 组装等影响因素较多,减振性能难以满足高速动车组的要求,为此,研究提供适宜高速 动车组采用的缓冲减振装置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减振装置,以适宜为高速动车组采用。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缓冲减振装置,构成中有基座、带有中间柱套的外护套、橡胶垫,中间柱套位 于基座上的套孔中,橡胶垫镶嵌于基座和外护套间的腔室中并套装于中间柱套上。
上述缓冲减振装置,所述套孔所在的中央板面向上凸起,所述橡胶垫为两个,上橡 胶垫镶嵌于凸起台与外护套间的腔室中,下橡胶垫镶嵌于凸起台下面的凹陷腔室中。
上述缓冲减振装置,所述上橡胶垫为圆弧角形垫。
上述缓冲减振装置,所述中间柱套的套孔为螺纹孔,所述基座两端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吸收冲击、振动,同时还可限制车内装件垂直、水平横向、水 平纵向三个方向的自由度,确保车内装件处于稳定牢靠的安装位置上,适宜作为机械工 程中、尤其是高速动车中车内装件与车体之间的缓冲减振联接装置。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零部件标号分别为1_基座、2—中间柱套、3 —外护套、4一凸起台、5 —上
橡胶垫、6—下橡胶垫、7—套孔、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最基本结构构成中有基座l、带有中间柱套2的外护套3及 橡胶垫,中间柱套2位于基座上的套孔7中,橡胶垫镶嵌于基座1和外护套间的腔室 中并套装于中间柱套上。
仍参阅附图。套孔7所在的中央板面可向上凸起,形成凸起台4,橡胶垫可为两个, 上橡胶垫5镶嵌于凸起台4与外护套3之间的腔室中,下橡胶垫6则镶嵌于凸起台4下 面的凹陷腔室中。上橡胶垫5可为图示的圆弧角形垫块,以增强弹性。
仍参阅附图。中间柱套2的套孔可为螺纹孔等,基座1两端可带有连接孔8,使用时, 基座1通过连接孔8固定于车体上,车内装件通过螺栓与中间柱套2连接。
权利要求1. 一种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中有基座〔1〕、带有中间柱套〔2〕的外护套〔3〕、橡胶垫,中间柱套位于基座上的套孔〔7〕中,橡胶垫镶嵌于基座和外护套间的腔室中并套装于中间柱套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孔(7〕所在的中央板 面向上凸起,所述橡胶垫为两个,上橡胶垫(5〕镶嵌于凸起台(4)与外护套间的腔室 中,下橡胶垫〔6)镶嵌于凸起台(4)下面的凹陷腔室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橡胶垫(5)为圆弧角 形垫。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缓冲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套(2〕的 套孔为螺纹孔,所述基座(1〕两端有连接孔(8〕。
专利摘要一种缓冲减振装置,属减振装置技术领域,用于满足高速动车组的采用要求,构成中有基座、带有中间柱套得到外护套、橡胶垫,中间柱套位于基座上的套孔中,橡胶垫镶嵌于基座和外护套间的腔室中并套装于中间柱套上,套孔所在板面可向上凸起,橡胶垫可为两个,可分别垫镶嵌于凸起台与外护套间的腔室及凸起台下面的凹陷腔室中。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吸收冲击、振动,同时还可限制车内装件垂直、水平横向、水平纵向三个方向的自由度,确保车内装件处于稳定牢靠的安装位置上,适宜作为机械工程中、尤其是高速动车中车内装件与车体之间的缓冲减振联接装置。
文档编号F16F15/08GK201269281SQ200820106329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孙帮成, 王建功 申请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