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645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差速器多采用定位销来对行星齿轮轴进行轴向定位。其中,行星齿轮销可采用弹性销和实心销两种。实心销的抗剪切能力要优于弹性销,但其使用条件受限,必 须要求差速器壳体和行星齿轮轴的销孔加工尺寸精度要好。由于差速器壳体的限位销安装 孔受位置和长度的影响,加工尺寸精度较难保证,装配和拆卸定位销都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 计合理,有效防止行星齿轮轴窜出,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变速器失效,齿轮胶合等事故的新 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差速器壳体的顶部装有轴承, 差速器壳体的内部装有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轴上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上方装有半 轴齿轮,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相互啮合,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分别通过螺栓装在差速器 壳体的前后两侧,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的顶端分别与行星齿轮轴的两端端部相互压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两侧安装限位机 构的方法,对行星齿轮轴进行轴向限位,从而避免了在采用销子作限位的差速器时,一旦行 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发生胶合,会直接导致销子被剪断,然后行星齿轮轴窜出差速器壳体, 将变速器壳体打漏,使变速器失去润滑油、齿轮胶合不能转动、车辆无法行驶,甚至发生行 车危险等事故现象,保证了其安全运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壳体1的顶部装有轴承7,差速器壳体1的内部装 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上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的上方装有半轴齿轮5,行星 齿轮4和半轴齿轮5相互啮合,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分别通过螺栓6装在差速器壳体 1的前后两侧,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的顶端分别与行星齿轮轴3的两端端部相互压紧。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分别通过螺栓6装在差速器壳体1 的前后两侧,并且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的顶端分别与行星齿轮轴3的两端端部相互压紧。从而避免了在采用销子作限位的差速器时,一旦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发生胶合,会直接导致销子被剪断,然后行星齿轮轴窜出差速器壳体,将变速器壳体打漏,使变速器失去润 滑油、齿轮胶合不能转动、车辆无法行驶,甚至发生行车危险等事故现象,保证了其安全运 行。本实用新型和常用的差速器总成相比,既避免了差速器壳体和行星齿轮轴加工销孔的 困难,又能对行星齿轮轴进行有效限位,防止其轴向窜动。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包括差速器壳体(1)、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4)、半轴齿轮(5),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壳体(1)的顶部装有轴承(7),差速器壳体(1)的内部装有行星齿轮轴(3),行星齿轮轴(3)上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的上方装有半轴齿轮(5),行星齿轮(4)和半轴齿轮(5)相互啮合,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分别通过螺栓(6)装在差速器壳体(1)的前后两侧,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2)的顶端分别与行星齿轮轴(3)的两端端部相互压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包括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和行星齿轮轴,其中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分别通过螺栓装在差速器壳体的前后两侧,两行星齿轮轴限位机构的顶端分别与行星齿轮轴的两端端部相互压紧。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两侧安装限位机构的方法,对行星齿轮轴进行轴向限位,从而避免了在采用销子作限位的差速器时,一旦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发生胶合,会直接导致销子被剪断,然后行星齿轮轴窜出差速器壳体,将变速器壳体打漏,使变速器失去润滑油、齿轮胶合不能转动、车辆无法行驶,甚至发生行车危险等事故现象,保证了其安全运行。
文档编号F16H48/06GK201568546SQ20092024414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3日
发明者于春生, 池青山, 熊维江, 王子英, 王有刚, 贾力, 赵刚, 韩晓霞, 高健 申请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