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317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包括具有摩擦面的一对摩擦件的制动装置和在该制动装置上使用的摩擦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用制动器的由衬块和转动件(制动盘)构成的制动装置是相对硬的构件与相对软的构件的组合。因此,现有的制动装置存在制动效果差或某一个构件易于磨损的问题。例如,在使由软的树脂类成分构成的非钢衬块和较硬的铸铁转动件组合而通过粘着摩擦产生摩擦力的制动装置中,存在制动效果差的问题。另外,在使由硬的钢纤维形成的低碳钢衬块和较软的铸铁转动件组合而通过磨料摩擦产生摩擦力的制动装置中,存在转动件的磨损大的问题。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制动器用衬块、由制动器用制动盘和该衬块构成的制动器,其中,为了提高耐磨性,通过在作为复合碳纤维的C/C复合的母材的表面上以规定比例配置形成至少由碳化硅和金属硅构成且耐磨性好的复合材料部,来制造所述制动器用衬块。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2-257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上述那样在衬块和制动盘两者上都配置硬质材料的制动装置中,具有衬块和制动盘两者的磨损都非常小的优点。但是,在如上述那样衬块和制动盘两者上配置有硬质材料的制动装置中,衬块和制动盘的摩擦力(摩擦系数)不一定大,摩擦力的稳定性也低。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牺牲耐磨性的情况下获得大的摩擦力的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种制动装置,具有第一摩擦件,具有第一摩擦面;及第二摩擦件,具有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移动的第二摩擦面,第一摩擦面包括在第二摩擦面的垂直方向上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第一凸部,第二摩擦面包括沿着第二摩擦面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的移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凸部,在第二摩擦面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移动时,第一凸部与各个第二凸部连续抵接,且仅第一凸部的顶点附近与第二凸部的顶点附近相互抵接。根据该结构,在包括具有第一摩擦面的第一摩擦件和具有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移动的第二摩擦面的第二摩擦件的制动装置中,第一摩擦面包括在第二摩擦面的垂直方向上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第一凸部,第二摩擦面包括沿着第二摩擦面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的移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凸部,在第二摩擦面相对于第一摩擦面移动时,第一凸部一边沿第二摩擦面的垂直方向位移,一边与各个第二凸部连续抵接,因而与以磨料摩擦为主的制动装置相比,能够提高耐磨性。
另外,因为仅第一凸部的顶点附近和第二凸部的顶点附近相互抵接,所以第一凸部不追随第二摩擦面的凹凸,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反复进行点接触(粘着摩擦)。结果,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间的距离稳定,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的粘着摩擦力稳定,因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摩擦力。而且,因为第一凸部的振动小,并以具有大的衰减系数的方式具有弹性地被支撑, 所以热交换效率高,能够获得更高的摩擦力。此外,本发明的顶点附近是指顶点的高度的3%以内的范围。根据该结构,因为起到实际上与仅第一凸部的顶点和第二凸部的顶点抵接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所以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间的距离稳定,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的粘着摩擦力稳定,因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摩擦力。另外,因为第一凸部的振动小,并以具有大的衰减系数的方式具有弹性地被支撑,因而热交换效率高,能够获得更高的摩擦力。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还具有软质构件,该软质构件覆盖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周围,且软质构件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软,软质构件仅使第一凸部的顶点附近和第二凸部的顶点附近露出。根据该结构,因为还具有软质构件,该软质构件覆盖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周围,并且软质构件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更软,软质构件仅使第一凸部的顶点附近和第二凸部的顶点附近露出,所以即使在移动速度慢的情况下,第一凸部也不追随第二摩擦面的凹凸,而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摩擦力。另外,即使在移动速度慢的情况下,第一凸部也不追随第二摩擦面的凹凸,所以能够防止第一凸部的振动和噪声。另外,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相同大小的球状和半球状中的任一种形状,并且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通过六方晶格状和正方晶格状中的任一种排列而相互紧密接触地配置。根据该结构,因为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相同大小的球状和半球状中的任一种形状,并且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通过六方晶格状和正方晶格状中的任一种排列而相互紧密接触地配置,所以易于制造。另外,通过增大每单位面积上的凸部的密度,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凸部彼此接触的次数,从而能够获得大的摩擦力。另外,优选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将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配置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而形成的。根据该结构,因为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将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配置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而形成的,所以易于制造,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将多个网状构件层叠配置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而形成的。根据该结构,因为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将多个网状构件层叠配置在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而形成的,所以即使摩擦面磨损,下一层的网状构件也作为凸部而露出,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摩擦件的制造方法,将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配置在摩擦面上。
根据该结构,因为通过将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配置在摩擦面上而形成摩擦面,所以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摩擦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多个网状构件层叠配置在摩擦面上。根据该结构,因为将多个网状构件层叠配置在摩擦面上,所以即使摩擦面磨损,下一层的网状构件也露出,从而能够制造提高了耐久性的摩擦件。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在不牺牲耐磨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大且稳定的摩擦力,根据本发明的摩擦件的制造方法,在不牺牲耐磨性的情况下,能够制造获得更大且稳定的摩擦力的摩擦件。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块和制动盘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块的摩擦面的俯视图。图3㈧ (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块与制动盘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现有的摩擦面的俯视图。图5㈧ (C)是表示现有的衬块与制动盘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6通过表示衬块的衰减系数和弹簧系数的模型来表示硬质粒子的追随性的图。图7是表示衰减系数过大而不追随制动盘的摩擦面的凹凸的情况下硬质粒子的质点相对于制动盘的摩擦面的位移的坐标图。图8是表示在衰减系数小或制动盘的转速慢的情况下硬质粒子的质点相对于制动盘的摩擦面的位移的坐标图。图9㈧ (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衬块与制动盘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10 (A) (C)是表示在衰减常数大而制动盘的转速慢的情况下现有的衬块与制动盘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衬块的摩擦面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衬块的摩擦面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衬块的支撑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衬块的支撑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衬块的支撑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6是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网的放大图。图17是图16中的B-B线剖视图。图18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衬块的剖视图。图19是第九实施方式的衬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应用在汽车的盘式制动器上。 如图1所示,盘式制动器通过衬块IOOa按压在进行旋转的制动盘200a上来产生摩擦力。如从图1的y方向观察到的衬块IOOa的俯视图即图2所示,在衬块IOOa的摩擦面101上规则地排列有多个硬质粒子102。硬质粒子102的直径为5 20 μ m,更优选8 15 μ m。硬质粒子102由Si3N4、Al2O3JrO2等陶瓷形成。如从图1的ζ方向观察到的衬块IOOa和制动盘200a的侧视图即图3(A) (C) 所示,在制动盘200a的摩擦面201上,多个凸部202也沿制动盘200a相对于衬块IOOa滑动的方向排列有多列。硬质粒子102和凸部202具有彼此相同的大小。在制动盘200a相对于衬块IOOa滑动时,硬质粒子102和凸部202配置成它们的中央部彼此相互抵接。优选衬块IOOa的硬质粒子102和制动盘200a的凸部202具有在制动时无磨损的硬度,或者莫氏硬度为9以上。另外,优选衬块IOOa的硬质粒子102和制动盘200a的凸部 202由同种材质构成,或者由莫氏硬度相同的材质构成。硬质粒子102被有机化合物(含有50%以上的橡胶或树脂等树脂类的有机成分的混合材料)等的弹性支撑体以具有规定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常数的方式,具有弹性地支撑在衬块IOOa上。因此,如图3㈧ (C)所示,在制动盘200a相对于衬块IOOa滑动时,硬质粒子102连续地与各个凸部202抵接。另外,此时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且硬质粒子 102的从摩擦面101到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以及凸部202的顶点附近且凸部 202的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相互抵接。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作用效果。通常,在硬度相差小的硬质构件彼此的干燥摩擦现象中,粘着摩擦和衰减引起的热变换这两种的影响大。此外,上述的磨料摩擦的原理为一个硬的摩擦件切削另一个软的摩擦件,硬度差小的硬质构件彼此的干燥摩擦现象的影响小。衰减引起的热变换的原理为,因为凸部202使被弹性地支撑的硬质粒子102位移, 所以如果以具有规定的衰减常数的方式支撑硬质粒子102,则由此能够对制动盘200a的动能进行热变换而减速。在此,关于图4所示的现有类型的衬块10a,在不考虑硬质粒子102彼此的间隔、 弹簧常数以及衰减常数的情况下,将硬质粒子102弹性地支撑在摩擦面101上。尤其在衰减常数小的情况下,如图5(A) (C)所示,在制动盘20a相对于衬块IOa滑动时,硬质粒子 102在摩擦面201的垂直方向y上发生振动。衬块IOa按压制动盘20a的按压载荷不稳定。 硬质粒子102与凸部202的距离不稳定。因此,粘着摩擦力不稳定。另外,热交换效率也变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硬质粒子102更规则且更致密地配置在摩擦面101上。 另外,摩擦面101以硬质粒子102具有不能追随凸部202的程度以上的衰减常数的方式,弹性地支撑硬质粒子102。下面,考察硬质粒子102追随凸部202的追随性。如图6所示,假设硬质粒子102 抵接在振幅为A且正弦波状的凸部202上而位移。假设具有质量m的硬质粒子102被具有弹簧常数K和衰减常数C的弹性构件以按压力W按压在凸部202上的方式支撑着。设凸部 202的表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θ。在图6所示的硬质粒子102的各状态中,若设制动盘200a相对于衬块IOOa滑动的速度V恒定,则下式(1)成立。[数学式1]x = Vt......(1)
(1)追随在硬质粒子102追随凸部202时,当根据下式( 确定硬质粒子102在y方向上的位移时,追随条件为下式(3)。[数学式2]y = f (x)......(2)[数学式3]F ^ 0......(3)因而,上述的下式(4) (5)成立。[数学式4]Χ Θ = ^-...... (4)
dxmy = FcosO- Ky-Cy-W...... (5)另外,根据式(5),下式(6)成立。[数学式5]F = -^—{Ky + Cy + my + W)...... (6)
COS^(2)不追随不追随的条件为下式(7)。[数学式6]F < 0......(J)因而,下式(8)成立。[数学式7]y = —(-Ky-Cy-W)...... (8)
m(3)在不追随时,(弹簧力+W)与衰减力平衡在不追随时,(弹簧力+W)与衰减力平衡的条件为下式(9)。[数学式8]-Ky-Cy-W >0...... (9)因而,下式(10)成立。[数学式9]y = ^(-Ky-W)...... (10)(4)着落条件(然后变为(1)追随)硬质粒子102着落到凸部202的底部上的条件为下式(11)。[数学式10]A(l-cosx)......(11)本发明人通过以上的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假设硬质粒子102的质点质量为 4. lX10_12kg,且假设硬质粒子102的直径为10 μ m,则可假定比重为7. 85g/cm3。比重 7. 85g/cm3相当于铁的比重。制动盘200a的摩擦面201的滑动的速度V假设为5. 56m/s。 速度V = 5. 56m/s相当于汽车的车速为40km/h的情况。假设载荷W为4. 7X 10_4N。载荷W=4. 7X KT4N在IMPa下,密度(比)相当于0. 1。在以上的条件下,假设弹簧常数K为100N/m。假设衰减常数C为0. 2N/(m/s)。此外,假设弹簧常数K每隔Imm2为1000N/mm的弹簧的IOX 10 μ m,则弹簧常数K为100N/m。 因为在弹性体是橡胶的情况下,衰减常数C为弹簧常数K的0. 2 0. 3%左右,所以根据橡胶衬套的特性引用了衰减常数C = 0. 2N/(m/s)。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因为衰减常数 C大,所以硬质粒子102不追随凸部202。另一方面,将衰减常数C假设为更小的0. 0005N/(m/s)。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因为衰减常数C小,所以硬质粒子102不完全追随凸部202,但是接触点的轨迹发生振动。此外,即使衰减常数C相等,在汽车的车速慢,制动盘200a的转速低而速度V低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硬质粒子102也发生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具有摩擦面101的衬块100a和具有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摩擦面201的制动盘200a的制动装置中,摩擦面101包括相对于摩擦面201的垂直方向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硬质粒子102,摩擦面201包括沿着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滑动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202,在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时,硬质粒子102 一边沿摩擦面201的垂直方向位移一边与各个凸部202连续抵接,因而与以磨料摩擦为主的制动装置相比,能够提高耐磨性。另外,因为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且硬质粒子102的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及凸部202的顶点附近且凸部202的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相互抵接,所以硬质粒子102不追随摩擦面201的凹凸,硬质粒子102和凸部202反复进行点接触 (粘着摩擦)。结果,硬质粒子102与凸部202间的距离稳定,摩擦面101与摩擦面201的粘着摩擦力稳定,因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摩擦力。而且,硬质粒子102的振动小,并以具有大的衰减系数的方式具有弹性地被支撑, 因而热交换效率高,从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摩擦力。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9(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中, 衬块100b的各个硬质粒子102之间填补有比硬质粒子102软的其他构件例如树脂103。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且硬质粒子102的从摩擦面101到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从树脂103露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各个硬质粒子102间不填补其他构件,而在制动盘200b 的各个凸部202之间填补比凸部202软的其他构件例如树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仅凸部202的顶点附近且凸部202的从摩擦面201到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从树脂等其他构件露出。或者,也可以在各个硬质粒子102之间及各个凸部202之间填补比硬质粒子102 及凸部202软的其他构件例如树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且硬质粒子102的从摩擦面101到顶点的高度的3%以内的范围及凸部202的顶点附近且凸部202的从摩擦面201到顶点的高度的2 3%以内的范围从树脂等其他构件露出。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作用效果。图10(A)中示出了硬质粒子102 被弹性地支撑在衬块IOb的摩擦面101上,并且在制动盘20b的摩擦面201上设置有凸部 202的制动装置。如图10(A) (C)所示,即使硬质粒子102以具有大的衰减常数的方式被支撑着,在汽车的车速慢,制动盘20b的转速低且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的滑动速度低的情况下,硬质粒子102也可能追随凸部202的形状而发生位移。上述的现象限于汽车以微低速行驶的情况。因此,几乎不影响驾驶员感觉到的制动效果。但是,硬质粒子102越过凸部202的振动,可能作为噪声和振动给汽车的乘员带来不适感。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块IOOb的各个硬质粒子102之间用比硬质粒子102 软的树脂103填补。因此,在汽车以比微低速快的车速行驶时,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发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稳定的制动力。另外,在汽车以微低速行驶时,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由于凸部202追随树脂103,从而不会产生硬质粒子102越过凸部202的振动,能够防止作为噪声和振动给汽车的乘员带来不适感。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在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衬块 IOOc中,在摩擦面101上相同大小的球状或半球状的硬质粒子102通过六方晶格状的排列而相互紧密接触地配置。另外,在图12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衬块IOOd中,在摩擦面101 上相同大小的球状或半球状的硬质粒子102通过正方晶格状的排列而相互紧密接触地配置。此外,也可以在制动盘的摩擦面201 —侧与衬块100c、IOOd同样地配置硬质粒子102。在上述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中,硬质粒子102形成为相同大小的球状或半球状,在摩擦面101上通过六方晶格状或正方晶格状的排列而相互紧密接触地配置。 因此,易于制造衬块100c、100d。另外,关于衬块100c、100d,通过增大每单位面积上的硬质粒子102的密度,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硬质粒子102与凸部202接触的次数,从而能够获得大的摩擦力。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五 第七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制动装置,不限于硬质粒子 102利用衬块IOOa的弹性支撑部而具有规定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常数的方式。例如,图13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衬块支撑结构300a,在衬块IOOa的里衬302和支撑衬块IOOa的硬质粒子102的树脂之间具有缓冲件301,该缓冲件301具有期望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常数。由此,即使是对于保持硬质粒子102不脱落而言不适当的材质,也具有能够使用作为缓冲件 301的可能性,因而设计的自由度扩大。另外,图14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衬块支撑结构300b,在活塞303和具有里衬 302的衬块IOOa之间具有缓冲件301。另外,图15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衬块支撑结构 300c,具有里衬302的衬块IOOa由被制动流体305加压的第一活塞306和被油307加压的第二活塞308,以具有期望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常数的方式弹性地支撑在缸体304上。在上述的第六和第七实施方式的衬块支撑结构300b、300c中,易于以具有期望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常数的方式弹性地支撑衬块100a,从而设计自由度扩大。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块或制动盘的凹凸是通过在摩擦面101、201上配置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而形成的。为了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衬块或制动盘,首先如图16所示,以按照期望的图案出现凸部的方式,编织由铝纤维(金属线) 形成的纵向纤维401和横向纤维402而制造网状构件400。接着,使网状构件400氧化,使表面成为Al2O315由此,网状构件400的硬度增大。此外,也可以代替铝纤维而通过碳纤维制造网状构件400。如图16中的B-B线剖视图即图17所示,在网状构件400的网眼处突出的部分形成凸部。如图18所示,通过树脂等使网状构件400固化,从而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衬块IOOe或制动蹄。另外,通过陶瓷来使网状构件400固化,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或者,在将网状构件粘贴在铸铁模上之后,通过熔融铁使其固化,从而能够制造制动盘或制动鼓。根据本实施方式,衬块和制动盘的凸部是在摩擦面101、201上配置织入纵向纤维 401和横向纤维402构成的网状构件400而形成的,因而能够容易地制造,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如图19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衬块IOOf所示,也可以在摩擦面101上层叠配置多个网状构件400。由此,即使摩擦面101磨损,下一层的网状构件400也作为凸部露出,能够提高耐久性。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本发明的制动装置适用于盘式制动器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鼓式制动器。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提供在不牺牲耐磨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大且稳定的摩擦力的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标号说明IOa IOb 衬块20a 20b制动盘IOOa IOOf 衬块101摩擦面102硬质粒子103 树脂200a 200b 制动盘201摩擦面202 凸部300a 300c衬块支撑结构301缓冲件302 里衬303 活塞304 缸体305制动流体306 第一活塞307 油308 第二活塞400网状构件401纵向纤维402横向纤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装置,具有第一摩擦件,具有第一摩擦面;及第二摩擦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摩擦面移动的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摩擦面的垂直方向上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摩擦面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摩擦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摩擦面的移动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二摩擦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摩擦面移动时,所述第一凸部与各个所述第二凸部连续抵接,且仅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点附近与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点附近相互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顶点附近是指顶点高度的3%以内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还具有软质构件,该软质构件覆盖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周围,且该软质构件比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软,所述软质构件仅使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点附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点附近露出。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相同大小的球状和半球状中的任一种形状,并且在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通过六方晶格状和正方晶格状中的任一种排列而相互紧密接触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将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而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将多个所述网状构件层叠配置在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中的任一个摩擦面上而形成的。
7.—种摩擦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织入线材构成的网状构件配置在摩擦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多个所述网状构件层叠配置在所述摩擦面上。
全文摘要
在包括具有摩擦面(101)的衬块(100a)和具有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摩擦面(201)的制动盘(200a)的制动装置中,摩擦面(101)包括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硬质粒子(102),摩擦面(201)包括沿着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的滑动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202),在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时,硬质粒子(102)沿摩擦面(201)的垂直方向位移而与各个凸部(202)连续抵接。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性。另外,因为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和凸部(202)的顶点附近相互抵接,所以硬质粒子(102)不追随摩擦面(201)的凹凸,硬质粒子(102)和凸部(202)反复进行点接触。结果,硬质粒子(102)与凸部(202)间的距离稳定,粘着摩擦力稳定,因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摩擦力。
文档编号F16D65/12GK102301152SQ20098015582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5日
发明者出纳美朝, 矶野宏, 阿部健司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