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的润滑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294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动装置的润滑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装置的润滑油冷却装置。
技术背景 一直以来,用于冷却润滑油的装置被人们所熟悉。例如,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2-1472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油冷发动 机装置,在该油冷发动机装置中,润滑发动机的滑动部分的润滑油被冷却之后再次循环到 滑动部分,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中内置有润滑油泵,发动机和发动机辅助设备(例如,化 油器、消音器等)被管状框体包围,并且,由该框体对发动机提供支承,框体内部构成为润 滑油流动的油路,该油路连接润滑油泵,这样,在框体中风冷后的润滑油就可循环到滑动部 分。并且,由于润滑油在框体内部的油路流动,所以,框体的总长度较大,散热面积较大,因 此,能够增大框体的散热效果。但是,根据上述“特开2002-147234号”公报,为了增大散热效果,需要扩大和/或 延长作为油路的框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扩大和/或延长用于散热的油路即可增强散热 效果并提高传动装置的热定值(thermal rating)的润滑油冷却装置。本发明是一种对润滑传动装置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的润滑油冷却装置,其中,该传 动装置传递并输出马达的动力,上述润滑油冷却装置包括底座,具有第1支承构件,对上 述马达提供支承;以及冷却配管,以接触状态贯通上述第1支承构件,构成向上述传动装置 供给上述润滑油的配管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结构,构成向传动装置供给润滑油的配管的一部分的冷却配管以接触状 态贯通第1支承构件,该第1支承构件构成对马达提供支承的底座的一部分。由此,在冷却 配管中流动的润滑油,不仅能从冷却配管的表面散热,还能从接触冷却配管的第1支承构 件散热。因此,对马达提供支承的底座所具有的第1支承构件可用于润滑油的散热,从而无 需扩大和/或延长用于散热的油路就能提升散热效果并增大传动装置的热定值。本发明的润滑油冷却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底座包括固定板,用于固定上述马 达,上述第1支承构件在上述马达的固定方向上对该固定板提供支承;以及第2支承构件, 具有与上述第1支承构件接触的平面,并且,与上述第1支承构件共同支承上述固定板。根据上述结构,底座通过固定板对马达进行固定,第1支承构件和第2支承构件对 固定马达的固定板提供支承。此外,接触冷却配管的第2支承构件与固定板及第2支承构 件相接触。由此,流动在冷却配管中的润滑油不仅可从冷却配管的表面和第1支承构件的 表面散热,还可从接触第1支承构件的固定板和第2支承构件散热。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 传动装置的热定值。本发明的润滑油冷却装置进一步具有将上述传动装置和上述润滑油一并收纳的箱体,上述冷却配管设置在比上述箱体内的上述润滑油的油面高度还低的位置上。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配管设置在比箱体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还低的位置 上,因此,即使收纳润滑油的箱体发生了倾斜,也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冷却配管内。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以及 其他事项。


图1是润滑油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从上方透视底座内部的俯视图。图3是润滑油冷却装置的概要图。图4是润滑油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润滑油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用于对润滑油进行冷却,该润滑油对 传递并输出马达11的动力的传动装置10 (以下统称减速装置10)提供润滑作用。润滑油 冷却装置1包括底座5,包含第一支承构件5b,对马达11提供支承;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 态贯通上述第一支承构件5b,构成向减速装置10提供润滑油的供给配管120的一部分。(机械结构)润滑油冷却装置1对润滑减速装置10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其中减速装置10用于 进行露天挖掘的斗轮挖掘机中。虽未图示,斗轮挖掘机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 了多个铲斗的斗轮,一边使斗轮转动一边将其压附在挖掘对象上,由此,可实现对矿石等的 连续挖掘。被连续挖掘出的矿石等通过设置在动臂上的带式传送机等进行移动。此外,来 自马达11的动力通过减速装置10进行传递,从而使斗轮转动。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10,以浸渍到润滑油中且润滑油油面达到预定高度位置的 状态收纳在箱体6中。此外,减速装置10具有输入马达11的动力的输入轴10a、以及向斗 轮输出动力的输出轴10b。减速装置10被收纳在箱体6中,使得输入轴10a和输出轴10b 处于可旋转地突出的状态。此外,减速装置10处于通过输出轴10b由斗轮支承的状态。另 外,收纳了减速装置10的箱体6被固定在带式传送机的动臂等结构上,所以,因减速装置10 使斗轮转动而对减速装置10自身产生的扭矩受到反抗并被抑制。(底座 5)如图1所示,向上述减速装置10输入动力的马达11由底座5支承。支承马达11 的底座5被收纳减速装置10的箱体6所支承而悬吊起来。底座5具有固定板5a、多个第1 支承构件5b、2个第2支承构件5c、及基板5d。固定板5a是固定马达11的平面板状构件,构成底座5的顶面。固定板5a的长度 方向在马达11的动力输出方向上。马达11被固定在固定板5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从而使 得马达11被载置于形成为凸状的固定部51上。另外,固定板5a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通 过悬吊构件55与箱体6连接。由此,箱体6能够支承底座5并使其被悬吊起来。
以下,把固定板5a的长度方向称为“X方向”,垂直于“X方向”、相对固定板5a固 定马达11的方向称为“Y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Z方向”。第2支承构件5c是平面板状的构件。2个第2支承构件5c形成为距固定板5a 的Z方向的中央部相同预定间隔且彼此相对的平面。即,如图2所示,第2支承构件5c形 成为其平面和Z方向垂直,其长度方向为X方向。 第1支承构件5b是平面板状的构件。多个第1支承构件5b形成为从2个第2 支承构件5c沿着Z方向由多个平面突出,该多个平面平行于X方向进行排列。另外,第1 支承构件5b的一部分在平面中央处形成有可供后述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的贯通孔。基板5d是与第1支承构件5b及第2支承构件5c的端部接触的平面板状的构件, 构成底座5的底面。基板5d的长度方向在马达11的动力输出方向上。S卩,在基板5d上形 成的第1支承构件5b及第2支承构件5c在Y方向(马达11的固定方向)上支承固定板 5 3. ο如上所述,底座5具有第二支承构件5c,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该第二支承构 件5c,润滑油在该冷却配管4中流动。由此,在冷却配管4中流动的润滑油不仅能从冷却配 管4的表面散热,还能从接触冷却配管4的第1支承构件5b处散热。因此,对马达11提供 支承的底座5中的第1支承构件5b可用于润滑油的散热,所以无需扩大和/或延长用于散 热的油路就能提升散热效果并增大减速装置10的热定值。 此外,底座5构成为第2支承构件5c在Y方向的一端接触基板5d,在Y方向的 另一端接触固定板5a,在Z方向的一端接触第1支承构件5b。由此,在冷却配管4内流动 的润滑油不仅能从冷却配管4的表面和第1支承构件5b的表面散热,还能从接触第1支承 构件5b的固定板5a、第2支承构件5c及基板5d散热。从而,可进一步增大减速装置10的 热定值。此外,对冷却配管4和多个第1支承构件5b之间的各个接触部位进行焊接处理, 从而易于导热。另外,对固定板5a、多个第1支承构件5b、2个第2支承构件5c及基板5d 之间的各个接触部位也同样进行焊接处理,以易于导热。(供给配管120)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给配管120,通过油泵3,从贮存已润滑减速机构10 的润滑油的油箱2向收纳减速机构10的箱体6提供润滑油。具体地,供给配管120具有供 给配管120a、120b、120c和冷却配管4。供给配管120a是使油箱2和吸入润滑油的油泵3的吸入口 3b连通的管状构件。 具体地,供给配管120a的一端连接在Z方向上与底座5相邻设置的油箱2的、在X方向上 延伸的侧面。在油箱2和油泵3的吸入口 3b之间折曲配置上述供给配管120a,其中,油泵 3被设置在Y方向上箱体6的上方(参照图4及图5)。另外,油泵3连接减速装置10的旋转轴,可通过该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进行润滑油 的吸入和排出。此外,并不限于此,还可由另行设置的马达等对油泵3进行驱动。供给配管120b是使油泵3的用于排出润滑油的排出口 3c和冷却配管4连通的管 状构件。具体地,供给配管120b的一端连接排出口 3c。在排出口 3c和冷却配管4的一端 之间折曲配置上述供给配管120b,冷却配管4处在Y方向上排出口 3c的下方(参照图1及 图4)。此外,对于构成供给配管120的一部分的冷却配管4,将在下面给予详细说明。
供给配管120c是使冷却配管4和箱体6连通的管状构件。具体地,供给配管120c 的一端连接冷却配管4的另一端。在冷却配管4c和形成于Y方向上箱体6的上部的供给 口 6a之间设置有供给配管120c (参照图4及图5)。(冷却配管4)在此,对构成供给配管120的一部分的冷却配管4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冷却 配管4具有冷却配管4a、4b、4c,形成为呈U字型折曲的管状结构。冷却配管4与供给配管 120b及供给配管120c连通。冷却配管4a是呈直线状延伸的管状构件,以接触状态从形成在底座5的Z方向的 一端侧的多个第1支承构件5b的贯通孔中穿过。冷却配管4a与第1支承构件5b之间的 接触部位被焊接。冷却配管4a在其一端开口处形成有凸缘,该凸缘连接供给配管120b。此 外,冷却配管4a在其另一端开口处也形成有凸缘。通过将冷却配管4a的凸缘固定在形成 于冷却配管4b的一端开口处的凸缘上,从而将冷却配管4a与冷却配管4b连接在一起。冷却配管4b是从Y方向观察呈U字型延伸的管状构件,以接触状态从一对第2支 承构件5c的贯通孔中穿过。冷却配管4b与第2支承构件5c的接触部位被焊接。通过把 形成于冷却配管4c的一端开口处的凸缘固定在形成于冷却配管4b的另一端开口处的凸缘 上,从而将冷却配管4b和冷却配管4c在一起。冷却配管4c是呈直线状延伸的管状构件,以接触状态从形成在底座5的Z方向的 另一端的多个第1支承构件5b中的一部分贯通孔中穿过。冷却配管4c与第1支承构件5b 之间的接触部位被焊接。冷却配管4c在其另一端开口处形成有凸缘,该凸缘连接供给配管 120c。在此,对冷却配管4的高度位置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装置10 用于斗轮挖掘机。对减速装置10提供轴支承的斗轮要对挖掘对象进行挖掘,所以,斗轮挖 掘机容许斗轮倾斜至预定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为15度)。具体地,容许底座5长度方向上 的减速装置10向下方倾斜。冷却配管4设置在比减速装置10发生最大倾斜时的箱体6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 度还低的位置。即,冷却配管4设置在减速装置10发生最大倾斜时箱体6内的润滑油油面 所处的水平面的垂直下方的位置。由此,即使斗轮发生预定角度的倾斜而导致减速装置10 发生预定角度的倾斜,也能够防止箱体6内的空气进入到冷却配管4中。(连通管121)如图3所示,润滑油经由连通管121从收纳减速机构10的箱体6排出到油箱2。具体地,连通管121具有连通管121a及连通管121b。如图5所示,连通管121a使 形成于箱体6的Z方向中央、Y方向下部的排出口 6b和油箱2连通。连通管121a的管径 大于冷却配管4的管径。连通管121a使得箱体6内部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油 箱2移动。连通管121b使形成于箱体6的Z方向端部、Y方向下部的连通口 6c和油箱2连 通。连通管121b可使得已进入油箱2内的空气向箱体6移动。(动作)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中润滑油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已在箱体6内对减速装置10提供了润滑作用的润滑油,由于自身重力从排出口 6b经由连通管121a积存在油箱2中。已进入油箱2的空气经由连通管121b向箱体6移动。接着,积存在油箱2内的润滑油经由供给配管120a被吸取至油泵3中。具体地,通 过由减速装置10的旋转轴进行驱动的油泵3将油箱2中积存的润滑油经由供给配管120a 吸入到吸入口 3b中。接着,被吸入油泵3内的润滑油通过油泵3从排出口 3c排出,并经由 供给配管120b提供给设置在底座5的冷却配管4中。接着,被提供到冷却配管4中的润滑油按照冷却配管4a、4b、4c的顺序流动。因冷 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第1支承构件5b,所以,在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不仅从冷却 配管4的外部表面散热,还可通过第1支承构件5b向外部散热。另外,第1支承构件5b与固定板5a、第2支承构件5c及基板5d呈接触状态,所 以,在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也可通过第1支承构件5b从固定板5a、第2支承构件5c 及基板5d处散热。即,固定板5a、第1支承构件5b、第2支承构件5c及基板5d不仅具有 支承马达11的功能,还具有作为散热片使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散热的功能。之后,在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被油泵3所排出的润滑油推压,并经由供给配 管120c提供到供给口 6a。S卩,在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经由供给配管120c被供给到 箱体6内从而润滑减速装置10。(本实施方式的概要)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用于冷却对传动装置10 (减速装置10)提供润滑 作用的润滑油,该传动装置10传递并输出马达11的动力,润滑油冷却装置1包括底座5, 具有第一支承构件5b,对马达11提供支承;以及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第1支承构件 5b,构成向减速装置10提供润滑油的配管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结构,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第1支承构件5b,第1支承构件5b构 成对马达11提供支承的底座5的一部分,冷却配管4构成向减速装置10提供润滑油的配 管的一部分。由此,在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不仅能从冷却配管4的表面散热,还能从 与冷却配管4接触的第1支承构件5b处散热。其结果,对马达11提供支承的底座5的第 1支承构件5b可用于润滑油的散热,所以无需扩大和/或延长用于散热的油路就能够提升 散热效果且增大传动装置的热定值。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还可以构成为,底座5具有固定板5a,用于固定 马达11,第1支承构件5b在该马达11的固定方向上支承固定板5a ;以及第2支承构件5c, 具有与第1支承构件5b接触的平面,与该第1支承构件5b共同支承固定板5a。根据上述结构,底座5通过固定板5a固定马达11并通过第1支承构件5b及第2 支承构件5c对固定马达11的固定板5a提供支承。进一步地,与冷却配管4接触的第2支 承构件5c接触固定板5a及第2支承构件5c。由此,冷却配管4内流动的润滑油不仅能从 冷却配管4的表面及第1支承构件5b的表面散热,也可从与第1支承构件5b接触的固定 板5a及第2支承构件5c散热。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增大减速装置10的热定值。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进一步具有一并收纳润滑油和减速装置10的箱 体6,冷却配管4被设置在比箱体6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还低的位置上。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配管4设置在比箱体6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低的位置 上,所以,即使收纳润滑油的箱体6发生了倾斜,也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到冷却配管4内。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是对具体例子进行的例示,并不能限定 本发明,其具体的结构等仍可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此外,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作用 和效果,只是对本发明产生的最理想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的举例,并不能限定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 构成进行修改、增加、或重复以具备以下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油冷却装置1被用于斗轮挖掘机,但并不限于特定用途。例 如,也可用于隧道掘进机等的其他挖掘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收纳在箱体6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的动力传动机构是减 速装置1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只具有旋转轴方向转换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离
入興雄 1=1 ■V^'^t o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配管4的所有配管路径都设置在底座5中。但是,只 要冷却配管4的至少一部分配管路径设置在底座5中,其设置方式就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1由底座5支承,底座5由箱体6支承。但是,只要 底座5对马达11提供支承,就不限于特定的支承方式。例如,底座5可以支承马达11及箱 体6。此外,可以构成为由传动装置支承底座5,也可以构成为由底座支承传动装置(底座 5可以以能够倾斜及转回的方式设置在空中,也可以将其设置在陆地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5只要具有可被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的第1支 承构件5b,就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不具有基板5d而使冷却配管4暴露在空气中。本发明可普遍应用于润滑油冷却装置中。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替换、修改或变更,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润滑油冷却装置,对润滑传动装置的润滑油进行冷却,该传动装置传递并输出马达的动力,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第1支承构件,对所述马达提供支承;以及冷却配管,以接触状态贯通所述第1支承构件,构成向所述传动装置提供所述润滑油的配管的一部分。
1.润滑油冷却装置,对润滑传动装置的润滑油进行冷却,该传动装置传递并输出马达 的动力,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第1支承构件,对所述马达提供支承;以及冷却配管,以接触状态贯通所述第1支承构件,构成向所述传动装置提供所述润滑油 的配管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马达,所述第1支承构件在所述马达的固定方向上对该固定板 提供支承;以及第2支承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支承构件接触的平面,并且,与该第1支承构件共同支 承所述固定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箱体,该箱体一并收纳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润滑油;所述冷却配管被设置在比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润滑油的油面高度低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润滑减速装置(10)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的润滑油冷却装置(1),其中,该减速装置(10)传递并输出马达(11)的动力。润滑油冷却装置(1)包括底座(5),具有第1支承构件(5b),对马达(11)提供支承;以及冷却配管(4),以接触状态贯通第1支承构件(5b),构成向减速装置(10)提供润滑油的配管的一部分。
文档编号F16H57/023GK101846170SQ201010139940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日
发明者兼光雅宏 申请人:赛盛重型齿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