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式密封圈及轴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2028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迷宫式密封圈及轴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 于滚动轴承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接触式密封、防进水、防漏脂的迷 宫式密封圈及包括该密封圈的轴承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轴承防水密封圈,由于密封圈内唇和内圈开槽处接触不良、防水效果 不佳,外界污水易进入轴承沟道里,从而使油脂变质,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密封圈防水效果不 佳而降低轴承使用寿命的缺陷,提供一种迷宫式密封圈及轴承密封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密封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是在密封圈径向的内边 缘形成四个密封唇,该四个密封唇自轴承的内腔至外部依次为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 三密封唇、第四密封唇,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四密封唇均为非接触式密封唇,第三密 封唇为接触式密封唇。由此形成迷宫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密封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和 密封圈,其特征是在密封圈径向的内边缘形成四个密封唇,该四个密封唇自轴承的内腔至 外部依次为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三密封唇、第四密封唇,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 第四密封唇均为非接触式密封唇,第三密封唇为接触式密封唇;在所述轴承内圈上制有外 环密封槽及位于所述外环密封槽内侧的第一密封面和位于所述外环密封槽外侧的第四密 封面,所述的外环密封槽的内侧壁形成中间密封面,所述的第一密封面、第四密封面为圆柱 面,所述的中间密封面为朝向外侧的斜面;所述的第一密封唇、第四密封唇分别与所述的 第一密封面、第四密封面配合并保持有间隙,所述的第二密封唇与所述的中间密封面配合 并保持有间隙,所述的第三密封唇接触在所述的中间密封面上;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唇与第 二密封唇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唇与第三密封唇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 间,所述的外环密封槽作为第三储油空间。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密封唇、第四密封唇的唇边轮廓为圆柱面。所述的 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三密封唇在径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三密封唇位于最小径处。所 述的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三密封唇均向轴向内侧延伸,所述的第四密封唇向轴向外 侧延伸,所述的第三密封唇与第二密封唇之间形成拐点颈部。所述的第一密封唇与第一密 封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等于第四密封唇与第四密封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圈上设置四个密封唇,装配状态下与内圈防尘槽形成迷宫 结构,更有效地防止水、灰尘及细小实物进入滚道及漏脂现象,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图1是包含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轴承密封结构的示意图。[0009]图中标号说明1-密封圈,11-第一密封唇,12-第二密封唇,13-第三密封唇, 14-第四密封唇;2-轴承内圈,21-外环密封槽,22-第一密封面,23-中间密封面,24-第四 密封面,25-拐点颈部;Kl-第一储油空间,K2-第二储油空间,K3-第三储油空间;Tl-第一 密封唇与第一密封面之间的间隙,T2-第二密封唇与中间密封面之间的间隙,T4-第四密封 唇与第四密封面之间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是包含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轴承密封结构示意图,鉴于本实用新型 的密封圈1已经包含在该轴承密封结构中,为了节约文字,不再对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单 独说明。图1所示的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2和密封圈1,在密封圈1径向(图示上下 方向为径向)的内边缘形成四个密封唇,该四个密封唇自轴承的内腔(轴承的内腔在图示的 左侧)至外部(轴承的外部在图示的右侧)依次为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 13、第四密封唇14,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四密封唇14均为非接触式密封唇,第 三密封唇13为接触式密封唇;在轴承内圈2上制有外环密封槽21及位于外环密封槽内侧 的第一密封面22和位于外环密封槽21外侧的第四密封24面,外环密封槽21的内侧壁形 成中间密封面23,第一密封面22、第四密封面24为圆柱面,中间密封面23为朝向外侧的斜 面;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唇14分别与第一密封面22、第四密封面24配合并分别保持有 间隙Tl、T2,第二密封唇12与中间密封面23配合并保持有间隙T3,第三密封唇13接触在 中间密封面23上;在第一密封唇11与第二密封唇12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K1,在第二密 封唇12与第三密封唇13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K2,外环密封槽21作为第三储油空间K3。 第三密封唇13的过盈量(即第三密封唇的设计尺寸超出中间密封面的尺寸,图中示出的该 超出部分,但在实际装配状态下不会超出中间密封面,而是利用密封唇的变形弹性依靠在 中间密封面上)决定了密封圈1的接触扭矩大小和防泄漏能力,是关键的一道密封。三个储 油空间使得进入的污水或外泄的油脂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在这里停留到一定的量才外泄。无 论是进入的污水或外泄的油脂都必须有经过四个密封唇形成的四道关口,形成了一个较长 的迷宫式密封圈,更有效地防止污水进入滚道及油脂泄漏现象。更为具体的,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唇14的唇边轮廓为圆柱面;第一密封唇11、 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在径向依次分布,第三密封唇13位于最小径处;第一密封唇 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均向轴向(图示左右方向为轴向)内侧延伸,第四密封唇 14向轴向外侧延伸,第三密封唇13与第二密封唇12之间形成拐点颈部25,该拐点颈部25 的厚度以兼顾密封圈唇边的弹性和刚性为佳,该拐点颈部随轴承的转动和第三密封唇的磨 损而能实现自动调节,保证第三密封唇与中间密封面的接触量;第一密封唇11与第一密封 面22之间的间隙Tl的宽度等于第四密封唇与第四密封面之间的间隙T2的宽度,保证了轴 承内外气压相同,防止外界污水的进入或内部油脂外泄。
权利要求1.迷宫式密封圈(1),其特征是在其径向的内边缘形成四个密封唇,该四个密封唇自 轴承的内腔至外部依次为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第四密封 唇(14),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四密封唇(14)均为非接触式密封唇,第三密 封唇(13)为接触式密封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 唇(14)的唇边轮廓为圆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迷宫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 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在径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三密封唇(13)位于最小径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宫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 唇(12)、第三密封唇(13)均向轴向内侧延伸,所述的第四密封唇(14)向轴向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宫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密封唇(13)与第二密封 唇(12 )之间形成拐点颈部(25 )。
6.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2)和密封圈(1),其特征是在密封圈(1)径向的内边 缘形成四个密封唇,该四个密封唇自轴承的内腔至外部依次为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 唇(12)、第三密封唇(13)、第四密封唇(14),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四密封 唇(14)均为非接触式密封唇,第三密封唇(13)为接触式密封唇;在所述轴承内圈(2)上制 有外环密封槽(21)及位于所述外环密封槽(21)内侧的第一密封面(22 )和位于所述外环密 封槽(21)外侧的第四密封面(24),所述的外环密封槽(21)的内侧壁形成中间密封面(23), 所述的第一密封面(22)、第四密封面(24)为圆柱面,所述的中间密封面(23)为朝向外侧的 斜面;所述的第一密封唇(U)、第四密封唇(14)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密封面(22)、第四密封 面(24)配合并分别保持有间隙(T1、T2),所述的第二密封唇(12)与所述的中间密封面(23) 配合并保持有间隙(Τ3),所述的第三密封唇(13)接触在所述的中间密封面(23)上;在所述 的第一密封唇(11)与第二密封唇(12)之间形成第一储油空间(Kl ),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唇 (12)与第三密封唇(13)之间形成第二储油空间(Κ2),所述的外环密封槽(21)作为第三储 油空间(Κ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 唇(14)的唇边轮廓为圆柱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 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在径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三密封唇(13)位于最小径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 唇(12)、第三密封唇(13)均向轴向内侧延伸,所述的第四密封唇(14)向轴向外侧延伸,所 述的第三密封唇(13)与第二密封唇(12)之间形成拐点颈部(2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与第一密 封面(22)之间的间隙(Tl)的宽度等于第四密封唇(13)与第四密封面(24)之间的间隙(Τ2) 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密封圈,现有密封圈防水效果不佳而降低轴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是在其径向的内边缘形成四个密封唇,该四个密封唇自轴承的内腔至外部依次为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三密封唇、第四密封唇,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四密封唇均为非接触式密封唇,第三密封唇为接触式密封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圈上设置四个密封唇,装配状态下与内圈防尘槽形成迷宫结构,更有效地防止水、灰尘及细小实物进入滚道及漏脂现象,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J15/32GK201836392SQ20102057672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唐如庆, 贝国军, 陈孟月, 高骏 申请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