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257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轴承,更详细地说,涉及使一对对开轴承对接、构成圆筒状的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将一对对开轴承对接而构成为圆筒状,并且,在上述各个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的内周部具有倒角部和挤压退让间隙(々,7〉U 1J — ^ )(参照图6)。如图6所示,在具有作为这种切口部的挤压退让间隙的滑动轴承中,在从曲轴的注油孔供应润滑油时,混入该润滑油中的异物,在被上述挤压退让间隙捕捉之后,从该挤压退让间隙和上述倒角部的两侧部的开口被排出到外部。并且,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捕捉混入润滑油内的异物并将其排出到外部,提出了在滑动面的所需要的部位形成有异物排出槽的滑动轴承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3) O在专利文献1的滑动轴承中,在下方侧的对开轴承的滑动面上,在周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上设置油槽,并且,形成从该油槽分支且在对开轴承的两个轴向方向的端面上开口的一对异物排出槽。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滑动轴承中,利用多个圆弧状衬垫支承旋转轴,在各个圆弧状衬垫的滑动面上形成捕捉异物用的T字槽,并且,在该T字槽的轴向方向槽的底部设置磁铁。利用该磁铁吸附并捕捉轴向方向槽内的异物。进而,在专利文献3的滑动轴承中,在下方侧的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的附近,沿着轴向方向形成多个直线状的异物排出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02-11602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58-04680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05-2029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至3公开的滑动轴承分别存在着下述问题。S卩,在专利文献1的滑动轴承中,由于在对开轴承的滑动面的周向方向整个区域上设置油槽,使异物排出槽从该油槽分支,所以,异物容易在油槽内循环,异物难以被异物排出槽可靠地捕捉,存在着异物难以被高效地排出的缺点。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滑动轴承中,由于在上述各个圆弧状衬垫的滑动面的中央形成T字形槽,所以,造成滑动面整体面积减少的结果,存在着滑动轴承的负荷容量降低的问题。进而,在专利文献3的滑动轴承中,由于异物排出用的多个轴向方向槽只形成在施加负荷的下方侧的对开轴承上,所以,存在着难以高效地排出异物的缺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在使一对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相互对接形成圆筒状,由上述两个对开轴承的内周面构成的滑动面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轴的滑动轴承中,在构成上述对接面的内周缘的滑动面上,形成由凹部构成的集尘室,并且,在构成上述集尘室的邻接位置的滑动面上,设置从上述集尘室起连续且在上述对开轴承中的至少一个轴向方向端面上开口的异物排出槽。根据这种结构,包含在润滑油中的异物,首先被集尘室捕捉,之后,经由与该集尘室连通的异物排出槽,从滑动轴承的轴向方向端面的开口向外部排出。从而,如从后面所述的试验结果看出的那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能良好的滑动轴承。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和曲柄销的截面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滑动轴承的主要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向图1的主要部分供应含有异物的润滑油的状态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滑动轴承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与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异物排出性能的试验结果和试验条件的图示。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图1至图2中,1表示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连杆上的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1由制成半圆筒状的上下一对对开轴承11、12构成,通过将这两个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相互对接,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圆筒状。 该滑动轴承1利用作为两个对开轴承11、12的内周面的滑动面3,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曲轴的曲柄销2(旋转轴)。当从图中未示出的油泵向曲轴排出润滑油时,该润滑油被供应到设置在曲轴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润滑油通路和与之连接的曲柄销2的给油孔2A内。并且,被供应到该给油孔 2A内的润滑油,伴随着曲柄销2在箭头方向上的旋转,被供应给作为两个对开轴承11、12的内周面的滑动面3。借此,进行滑动轴承1的滑动面3的润滑。而且,本实施方式,在构成滑动轴承1中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的滑动面3 上,设置捕捉异物的集尘室4,并且,从该集尘室4起连续地设置异物排出槽5、5’,借此,可以将混入润滑油内的异物高效地排出到外部。S卩,如图2所示,在作为滑动轴承1的一侧的各个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的轴向方向中央部以及与之邻接的滑动面3上,形成相互连续且相同尺寸的方形槽11B、12B,利用由连续状态的这两个方形槽11B、12B形成的凹部,构成捕捉异物的集尘室4。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上下对开轴承11、12的左右两侧的对接面11A、12A对接而使整体形成圆筒状时,通过上述方形槽11B、12B相连续,构成作为长方形的凹部的集尘室4。另外,该集尘室4配置在当上述曲柄销2旋转时处于上述给油孔2A的前端的移动轨迹上的位置处。因此,当上述曲柄销2沿箭头方向旋转时,经由给油孔2A直接向集尘室 4中供应润滑油。并且,在异物6混入到所供应的润滑油中时,该异物被集尘室4捕捉(参照图3)。将构成集尘室4的各个方形槽11B、12B的宽度(轴向方向尺寸)和深度,设定成能够容纳并使预先设想的最大的异物6通过的尺寸。并且,在与上述集尘室4邻接的下方侧对开轴承12的滑动面3上形成有两个直线状槽12D、12D’,所述两个直线状槽12D、12D’从构成上述集尘室4的方形槽12B的下端起连续地延伸至构成两侧面的各个轴向方向端面12C、12C’,并在所述端面上开口。并且,由该一对直线状槽12D、12D’构成将异物6向外部排出用的下方侧的异物排出槽5。构成该异物排出槽5的各个直线状槽12D、12D’按照下述方式配置在滑动面3上。 艮口,两个直线状槽12D、12D’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地配置,以便相对于连接到在上述集尘室 4(方形槽12B)中的位于上述曲轴销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方形槽12B的下端部) 上的内方侧的端部,在轴向方向端面12C、12C’上开口的外方侧的端部位于曲柄销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上述两个直线状槽12D、12D’的宽度和深度被设定成能够以一定的余量使预先设想的最大的异物6通过的尺寸。另外,在隔着上下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与下方侧异物排出槽5上下对称的滑动面3上,形成上方侧的异物排出槽5’。该异物排出槽5’由两个直线状槽11D、11D’构成,所述两个直线状槽11D、11D’从集尘室4的曲柄销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端部(方形槽IlB的上端部)延伸到两个轴向方向端面11C、11C’,并在所述端面上开口。这些直线状槽11D、11D’被配置成与构成与集尘室 4的连接侧的内方侧的端部相比,在轴向方向端面11C、11C’上开口的外方侧的端部位于曲柄销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上述两个直线状槽11D、11D’的宽度和深度被设定成能够以一定的余量使预先设想的最大的异物6通过的尺寸。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中,在上下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和处于与之邻接位置的滑动面3上,形成集尘室4,并且,形成从该处起连续的上下两组异物排出槽5、5’。确切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中,在形成过去公知的滑动轴承上形成挤压退让间隙的内周面的区域Al、A2上,形成上述集尘室4和异物排出槽5、5’。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滑动轴承1中,当曲柄销2沿着图1的箭头方向旋转时,也从其给油孔2A直接向上述集尘室4内供应润滑油,之后,润滑油经由上下的异物排出槽5、5’排出到外部。这时,如图3中的模式图所示,在润滑油中包含有异物6的情况下,首先利用集尘室4捕捉异物6,之后,被捕捉到集尘室4内的异物6通过上下异物排出槽5、5’,从轴向方向端面11C、12C的开口部向滑动轴承1的外部排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滑动轴承1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上形成集尘室4,可以高效地捕捉混入润滑油中的异物6,而且,被集尘室4捕捉的异物6经由异物排出槽5、5’,被高效地排出到滑动轴承1的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下方侧的对开轴承12上的异物排出槽5,以外方侧的端部位于比内方侧的端部更靠曲柄销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在曲柄销2的给油孔2A不与集尘室4连通的状态下,因为伴随着曲柄销2的旋转,在下方侧的异物排出槽5内由于润滑油的粘性而产生润滑油向下方侧的流动,所以,可以高效地经由异物排出槽5将集尘室4内的异物6向外部排出。进而,由于在上方侧也从集尘室4连续地形成异物排出槽5’,所以,集尘室4内的润滑油也在上方侧的异物排出槽5’内流动,借此,集尘室4内的异物6被更高效地向外部排出。另外,在图2及图3所示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集尘室4的上下位置上设置异物排出槽5、5’,但是,也可以省略上方侧的对开轴承11的异物排出槽5’和构成集尘室4的上方侧的方形槽11B。即,在这种情况下,变成只在下方侧的对开轴承12侧形成集尘室4(方形槽12B)和从该处延续的异物排出槽5的结构。其次,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在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从集尘室4连续的两组直线状槽12D、12D’ (IlDUlD')形成异物排出槽5、(5’),但是,在该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由各一条直线状槽11D、12D形成异物排出槽5、5’。上方侧的对开轴承11上的直线状槽11D,以在轴向方向的一个轴向方向端面 IlC上开口的方式倾斜地配置,下方侧的对开轴承12上的直线状槽12D以在轴向方向的另一个轴向方向端面上12C’开口的方式倾斜地配置。集尘室4的结构和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在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中,也可以获得和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在该第二个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相比较,由于异物排出槽5、5’的总计的流路面积小,所以,在从曲柄销2的给油孔2A向集尘室4供应润滑油时, 与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经由异物排出槽5、5’向外部排出的润滑油的排出量。即,可以抑制滑动轴承1的润滑油的泄漏量。其次,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该第三个实施方式,是将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异物排出槽5、5’形成为与滑动轴承1的轴向方向平行的一对直线状槽的实施方式。即,利用从集尘室4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连续地、 并且与轴向方向平行的各个直线状槽11D、12D,形成异物排出槽5、5’。所述两个异物排出槽5、5’的宽度和深度被设定成同一个尺寸。另外,集尘室4的结构和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相同。在该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集尘室4正交的方向上,S卩,在相对于上述曲柄销 2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异物排出槽5、5’。另外,在该图5所示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在集尘室4的上下位置处设置异物排出槽5、5’,但是,也可以省略上方侧的对开轴承11的异物排出槽5’和构成集尘室4的上方侧的方形槽11B。即,在这种情况下,变成只在下方侧的对开轴承12侧形成集尘室4(方形槽 12B)和从该处延续的异物排出槽5。其次,图7是对于图5所示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和图6所示的配备有挤压退让间隙和倒角部的现有技术的滑动轴承,表示与异物排出性能相关地进行的试验结果的图示。如前面所述,图6所示的过去公知的滑动轴承,在两个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的内周缘形成倒角部,并且,在处于该倒角部的邻接位置的内周面上,形成由切口部构成的挤压退让间隙。图7的右方侧表示的是试验条件。即,在从曲柄销供应的润滑油中,对于一个曲柄销投入两个规定尺寸的铁系的异物(1. Omm 0. 5mm t0. 15mm),将该润滑油供应给滑动轴承的滑动面。并且,对在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上产生的10 μ m以上的损伤的个数计数的结果,是在图7的左侧所示的试验结果。如可以从该图7的试验结果理解的那样,与在现有技术制品的滑动轴承中产生13 个损伤相比,在本发明制品的滑动轴承1中,损伤不足两个。这样,当和现有技术制品比较时,可以理解,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制品的滑动轴承的异物排出性能要优异得多。其次,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在该第四个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的中央部,形成从邻接的上下位置起对接面11A、12A侧逐渐变深的方形槽11B、12B。利用这些方形槽11B、12B构成集尘室
4。并且,以和这些方形槽11B、12B正交的方式,在两个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上形成在轴向方向上贯通的切口部11D、12D。利用这两个切口部11D、12D构成直线状的异物排出槽5。在这种第四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获得和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其次,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在该第五个实施方式中,在上方侧的对开轴承11的对接面IlA的内周缘的中央部和与之邻接的位置上,形成从上方侧到对接面IlA侧逐渐变深的方形槽11B,将该处作为集尘室4。另夕卜,在下方侧的对开轴承12的对接面12A的内周缘,形成在轴向方向上贯通的切口部12D, 利用由该切口部12D和上方侧的对接面IlA形成的直线状槽构成异物排出槽5。在这种第五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获得和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该第五个实施方式的集尘室4和异物排出槽5的配置位置也可以上下颠倒。S卩,也可以在下方侧的对接面12A的内周缘形成集尘室4(11B),在上方侧的对接面IlA的内周缘形成轴向方向的切口部12D。进而,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以在两个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的邻接位置没有挤压退让间隙为前提,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在作为对接面11A、12A的邻接位置的内周面上配备有倒角部和挤压退让间隙的滑动轴承3中,在设置各个挤压退让间隙的区域中,形成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集尘室4和异物排出槽5、5’。符号说明1 · ·滑动轴承2 · ·曲柄销2A · ·给油孔3 · ·滑动面4· ·集尘室5、5’··异物排出槽6· 异物11· 对开轴承IlA · 对接面12· 对开轴承12A · ·对接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通过将一对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相互对接而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利用由上述两个对开轴承的内周面构成的滑动面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在成为上述对接面的内周缘的滑动面上,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集尘室,并且,在处于上述集尘室的邻接位置的滑动面上,设置有从上述集尘室起连续且在上述对开轴承的至少一个轴向方向端面上开口的异物排出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室由分别形成在两个对接面的内周缘上且相互连通的一对方形槽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室由形成在两个对接面中的任一个的内周缘上的方形槽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异物排出槽,由上游侧的直线状槽和下游侧的直线状槽构成,所述上游侧的直线状槽从上述集尘室中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连续,并且在对开轴承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方向端面上开口,所述下游侧的直线状槽从上述集尘室中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连续, 并且在对开轴承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方向端面上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游侧的直线状槽,以在轴向方向端面上开口的外方侧的端部比内方侧的端部位于更靠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配置。
6.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异物排出槽由从上述集尘室连续且在至少任一个对开轴承的滑动面上沿轴向方向形成的直线状槽构成。
7.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异物排出槽,由与上述方形槽交叉且在对接面的内周缘上沿轴向方向形成的切口部构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的内周缘上形成上述集尘室,在另一个对开轴承的对接面的内周缘上形成轴向方向的切口部,由该轴向方向的切口部形成上述异物排出槽。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室设置在当上述旋转轴旋转时与设置于该旋转轴上的给油孔的移动轨迹重合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处于上述两个对开轴承的各对接面的内周缘的邻接位置的内周面上,形成由切口部构成的挤压退让间隙,在形成该挤压退让间隙的区域,形成上述集尘室及异物排出槽。
全文摘要
滑动轴承(1)由一对对开轴承(11、12)形成圆筒状。在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形成由凹部构成的集尘室(4),并且,从该集尘室(4)连续地在滑动面上形成异物排出槽(5、5’)。在向集尘室(4)供应润滑油时,混入到该润滑油中的异物(6)被上述集尘室(4)捕捉,之后,经由上述异物排出槽(5、5’)被高效地排出到滑动轴承(1)的外部。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能良好的滑动轴承(1)。
文档编号F16C17/02GK102472320SQ20108003347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9日
发明者渡边贤治, 田口幸保, 近藤卓 申请人: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