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370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真空助力泵及安装有该种真空助力泵的离合总泵。
背景技术
油刹制动车型的离合系统,一般通过设计离合总泵和分泵的缸径比及离合踏板的杠杆比来减轻离合踏板力。而对于匹配大离合器的车型,因所需要的离合器分离カ过大,在通过设计离合总泵和分泵的缸径比及离合踏板的杠杆比的手段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离合踏板力,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如图I所示,目前比较常用的离合泵总成包括缸体9、安装在缸体9内的活塞5以及推杆I等。缸体9的上部具有储液室,缸体9借助补偿孔A和进油孔B与储液室相通。活塞5的内、外两端均与缸体9活动配合,中部较细,从而使活塞5中部与缸体9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油室。活塞5的外端装有活塞皮圈4和挡圈3,活塞5内端装有活塞垫片6,并且活塞5内端沿圆周均匀分布有6个小孔,活塞5内端与缸体9之间装有回位弹簧8,在回位弹簧8的弾力作用使活塞垫片6压向活塞5,盖住小孔6,形成单向阀,并把活塞5推向最右的位置,使皮碗7位于补偿孔A与进油孔B之间,两孔均与缸体9内腔室连通。推杆I与活塞5连接,并且在推杆I与缸体9外设有防尘罩2。当踩下离合器踏板吋,踩踏板的力通过推杆I传递到活塞5,使活塞5以及皮碗7一井向左移动,当皮碗7移动至挡住补偿孔A位置将补偿孔A关闭后,管路中的油液受压,压カ升高。在管路油压的作用下,离合分泵上的拨叉运动,最終使离合器分离,车辆制动。当迅速松开踏板吋,回位弹簧8使活塞5快速右移,而由于油液在管路中流动有ー定阻力,流动较慢,所以活塞5左侧可能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左、右侧压カ差的作用下,少量油液经进油孔B进入油室,再经小孔向左推开皮碗7,从而使活塞垫片6与活塞5分离,并从皮碗7间隙流到活塞5左侧弥补真空。当原来由离合泵压到离合分泵的油液量又重新回到离合泵缸体9内吋,由于已有少量的补偿油液流入活塞5左侧的缸体9内,故该部分总油量变大,这多出部分油液即从补偿孔A流回储液室。当液压系统中因漏油或者因温度变化引起油液的容积变化时,则借助补偿孔A适时地使整个油路中的油量适当增減,以保证正常的油压,从而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传统的离合泵中,没有助力机构,所以当使用于大离合车型时,需要非常大的カ才能踩下离合器踏板,因此制动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离合泵制动费カ的技术问题,提供ー种带有真空助力泵的离合总泵以及ー种真空助力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前売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连接有抽真空管,其中还包括伺服活塞、连接杆和控制阀。伺服活塞,其安装在壳体内,包括盘状活塞头部其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伺服活塞弹簧,其中心位置具有阶梯状的中央通孔,其上固定有伺服膜片,所述伺服膜片外圆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伺服膜片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伺服膜片在轴向方向有部分折叠;活塞杆部,其后端部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后壳气封总成,其内具有控制阀安装孔。连接杆,其尾端抵靠在所述活塞头部的第一阶梯处,其头部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连接杆尾端固定有缓冲材料制成的反馈盘。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部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包括反馈柱塞,可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塞头部的中央通孔内,其后端部中央具有容置槽;阀杆,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反馈柱塞的容置槽内,后端部伸出所述活塞杆部并且所述活塞杆部后端部与所述阀杆之间安装有消音圈和防尘罩挡圈;阀体,其后端部安装在所述阀座上,前端部抵顶在所述活塞杆部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壁的凸肩上,所述阀座与所述阀杆之间安装有阀杆弹簧,所述阀体与所述阀杆之间安装有阀体弹簧;所述阀体的前端面设有凸环,所述凸环能够与所述反馈柱塞的后端面接触配合,形成大气阀,所述反馈盘与所述反馈柱塞之间具有行程间隙,所述活塞头部具有连接所述前腔和后腔的通道,所述活塞头部上邻 近所述通道位置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能够与所述阀体前端面外侧配合,形成真空阀。所述反馈柱塞包括后柱塞部,所述后柱塞部的后端面呈锥形面。所述阀杆的前端部呈球面形状。本实用新型离合总泵,包括离合泵,所述离合泵具有推杆,其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其中所述真空助力泵中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推杆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密闭壳体内的伺服活塞及伺服膜片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用于通、断空气的大气阀及用于连通或隔断前、后腔的真空阀,因此能在阀杆受力运动过程中使前腔与后腔形成压カ差,该压カ差进ー步推动连接的运动,从而起到助力作用。通过以下參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I是现有的离合总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真空助力泵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总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干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连接杆23、伺服活塞24和控制阀。其中,壳体包括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前壳体21上连接有抽真空管26。伺服活塞24固定有伺服膜片30,伺服膜片30外圆周固定于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的连接处。伺服膜片30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前腔100和后腔200,伺服膜片30在轴向方向有部分折叠,以使伺服活塞24能够在壳体内移动。伺服活塞24包括盘状活塞头部241和活塞杆部242,活塞头部241内中心位置具有阶梯状的中央通孔,活塞杆部242具有控制阀安装孔,该控制阀安装孔内壁上固定有阀座243。后壳体22与活塞杆部242之间设有后壳气封总成27。活塞头部241前面设有伺服活塞弹簧座43,伺服活塞弹簧座43内安装有伺服活塞弹簧44,伺服活塞弹簧44的另一端抵顶在前売体21上。连接杆23的尾端抵靠在活塞头部241的第一阶梯处,连接杆23的头部伸出前壳体21,前壳体21与连接杆23之间具有前壳气封总成25。优选地,连接杆23的尾端固定有反馈盘45,该反馈盘45可以由硬塑材料制成,对外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反馈盘45与所述反馈柱塞33之间具有行程间隙。控制阀安装在活塞杆部242的控制阀安装孔内,控制阀包括阀杆31、阀体32、反馈柱塞33。反馈柱塞33可如、后移动地安装在活塞头部241的中央通孔内,其后端部中央具有容置槽。优选地,反馈柱塞33包括前柱塞部331、后柱塞部332和连接部333,其中前柱塞部331的直径小于后柱塞部332的直径,以适应活塞头部241的阶梯状中央通孔不同部位的直径变化。连接部333的直径小于前柱塞部331的直径。活塞头部241内固定安装有锁片40,该锁片40用于防止反馈柱塞33向后移动过量,起到限位作用。阀杆31的前端部位于反馈柱塞33的容置槽内,优选地,阀杆31的前端部呈球面形状,阀杆31的后端部伸出活塞杆部242,并且活塞杆部242后端部与阀杆31之间安装有消音圈28,活塞杆部242外面装有防尘罩29,防尘罩29端部装有防尘罩挡圈39,消音圈28一方面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另ー方面与防尘罩挡圈39 —起共同用于防止阀杆31及控制阀从壳体内脱出。阀杆31上具有第一台肩311、第二台肩312。阀杆31伸出后壳体22的端部可以连接其他的动作原件,例如通过锁紧螺母38连接汽车刹车系统脚踏板的连接叉50。阀体32的后端部固定在活塞杆部242内壁上,并位于阀座243内,阀体32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其前端部抵顶在活塞杆部242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壁的凸肩上。阀座243与阀杆31的第一台肩311之间安装有阀杆弹簧41,阀体32与阀杆31的第二台肩312之间安装有阀体弹簧42。阀体32的前端面设有凸环321,凸环321能够与反馈柱塞33的后端面,即后柱塞部332的后端面配合,形成大气阀,反馈柱塞33的前端面与连接杆23之间具有行程间隙,当连接杆23上配置有反馈盘45吋,反馈盘45与连接杆23之间具有行程间隙。优选地,后柱塞部332的后端面呈锥形面,以与凸环321配合更加紧密。活塞头部241具有连接前腔100和后腔200的通道300,活塞头部241上邻近通道300位置具有凸出部2411,该凸出部2411能够与阀体32前端面外侧配合,形成真空阀,真空阀打开,前腔100与后腔200由通道300连通,真空阀关闭,则前腔100与后腔200隔绝。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泵,在初始状态(即非工作状态)下,大气阀关闭,即阀体32前端面的与反馈柱塞33的后端面接触配合,真空阀打开,即伺服活塞24的凸出部2411与阀体32前端面不接触。此时真空助力泵的前腔100与后腔200是连通的,发动机抽真空,由于前、后腔连通,具有相同的真空度,所以前、后腔处于平衡状态。当阀杆31受到向前的力作用时,例如受到来自汽车刹车系统脚踏板的踩踏カ吋,克服阀杆弹簧41、阀体弹簧42的力向前运动(图3中显示为向左运动),推动反馈柱塞33、也向前运动,同时控制阀在阀体弹簧42的作用下也一同向前运动,这时候仍然保持真空阀打开、大气阀关闭的状态,但这个过程非常短暂;接下来,当控制阀的阀体32与伺服活塞24的伺服活塞凸出部2411接触时,真空阀关闭,使真空助力泵的前腔100与后腔200互相隔离开;此时,阀体32受到伺服活塞凸出部2411的阻力作用停止向前运动,而阀杆31与反馈柱塞33仍继续向前运动,使反馈柱塞33的后端面与伺服活塞24的伺服活塞凸出部2411脱离开,则大气阀打开,大气开始进入后腔200,而前腔仍具有一定的真空度,即前腔100与后腔200之间存在压カ差,该压カ差克服伺服活塞弹簧44的弹カ推动伺服活塞24向前运动,伺服活塞24通过其台肩推动反馈盘45、连接杆23向前运动,产生助力效果。当作用于阀杆31的力消除时,例如释放脚踏板后,各部件在各自的弹簧力作用下迅速返回原位,又回到初始的真空阀打开,大气阀关闭的状态。如图I、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总泵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泵,其中,可以将离合泵的缸体9与真空助力泵的前売体21固定连接在一起;真空助力泵中的连接杆23与离合总泵中的推杆I连接,或者将连接杆23与推杆I做成一体结构,只要能将 连接杆23上受到的カ传递到离合总泵的推杆I上即可,从而起到助力作用。虽然已參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ー种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所述前壳体(21)上连接有抽真空管(2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伺服活塞(24),其安装在壳体内,包括 盘状活塞头部(241),其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伺服活塞弹簧(44),其中心位置具有阶梯状的中央通孔,其上固定有伺服膜片(30),所述伺服膜片(30)外圆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伺服膜片(30)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100)和后腔(200),所述伺服膜片(30)在轴向方向有部分折叠; 活塞杆部(242),其后端部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后壳体(22)之间设有后壳气封总成(27),其内具有控制阀安装孔; 连接杆(23),其尾端抵靠在所述活塞头部(241)的第一阶梯处,其头部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连接杆(23)尾端固定有缓冲材料制成的反馈盘(45); 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部(242)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包括 反馈柱塞(33),可如、后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塞头部(241)的中央通孔内,其后端部中央具有容置槽; 阀杆(31),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反馈柱塞(33)的容置槽内,后端部伸出所述活塞杆部(242)并且所述活塞杆部(242)后端部与所述阀杆(31)之间安装有消音圈(28)和防尘罩挡圈(39); 阀体(32),其后端部安装在所述阀座(243)上,前端部抵顶在所述活塞杆部(242)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壁的凸肩上,所述阀座(243)与所述阀杆(31)之间安装有阀杆弹簧(41),所述阀体(32)与所述阀杆(31)之间安装有阀体弹簧(42);所述阀体(32)的前端面设有凸环(321),所述凸环(321)能够与所述反馈柱塞(33)的后端面接触配合,形成大气阀,所述反馈盘(45)与所述反馈柱塞(33)之间具有行程间隙,所述活塞头部(241)具有连接所述前腔(100)和后腔(200)的通道(300),所述活塞头部(241)上邻近所述通道(300)位置具有凸出部(2411),所述凸出部(2411)能够与所述阀体(32)前端面外侧配合,形成真空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其特征在干,所述反馈柱塞(33)包括后柱塞部(332),所述后柱塞部(332)的后端面呈锥形面。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1)的前端部呈球面形状。
4.ー种离合总泵,包括离合泵,所述离合泵具有推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其中所述真空助力泵中的所述连接杆(23)与所述推杆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抽真空管、伺服活塞、连接杆和控制阀。伺服活塞包括固定有伺服膜片的盘状活塞头部和内部安装有控制阀的活塞杆部。控制阀包括反馈柱塞,可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塞头部的中央通孔;阀杆,其前端部位于反馈柱塞的容置槽内;阀体,其前端面设有凸环,凸环能够与反馈柱塞的后端面接触配合,形成大气阀,活塞头部具有连接前腔和后腔的通道,活塞头部上邻近通道位置具有凸出部,凸出部能够与阀体前端面外侧配合,形成真空阀。本实用新型离合总泵安装有真空助力泵。本实用新型能在前腔与后腔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推动连接的运动,起到助力作用。
文档编号F16D48/04GK202451659SQ20112046536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朱训德, 杨培佑, 胡福新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