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胶囊破裂报警装置的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46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胶囊破裂报警装置的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胶囊缓冲器的技术改进,属于泵液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胶囊的缓冲器结构见图1,它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胶囊3,胶囊3夹持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胶囊3和上壳体1之间形成气体腔4,胶囊3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介质腔5。下壳体2通过螺栓8与介质进口 9连接,介质进口同时也是介质出口。现市场上使用的带胶囊的缓冲器,都是使用胶囊将介质与空气隔开,胶囊一般都为非金属,胶囊随着介质的脉动进出而绕动,因此,胶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可能破裂,该类缓冲器一般安装位置较高,直接观察很困难,人力劳动强度大,胶囊破裂后不易被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破裂后容易被发现的缓冲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带胶囊破裂报警装置的缓冲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胶囊,胶囊夹持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胶囊和上壳体之间形成气体腔,胶囊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介质腔。在上壳体上设有与气体腔相通的开孔,在开孔位置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内装有断开的两极。当胶囊破裂后,介质流到气体腔,将报警装置原来断开的两极导通,从而输出报警信号,实现报警,便于及时更换胶囊,信号可以设置成现场显示或远程监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可实现远程报警监控。二、易于观察,减轻人力劳动强度。三、胶囊破裂后可第一时间发现。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动力端可靠性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加工工艺性及易维修性, 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图1-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带胶囊破裂报警装置的缓冲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胶囊3,胶囊3夹持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胶囊3和上壳体1之间形成气体腔4,胶囊3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介质腔5。在上壳体1上设有与气体腔相通的开孔
36,在开孔位置设有报警装置7,报警装置内装有断开的两极。当胶囊破裂后,介质流到气体腔,将报警装置原来断开的两极导通,从而输出报警信号,实现报警,便于及时更换胶囊,信号可以设置成现场显示或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1.带胶囊破裂报警装置的缓冲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胶囊(3),胶囊(3)夹持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胶囊(3)和上壳体(1)之间形成气体腔(4),胶囊(3) 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介质腔(5),其特征在于在上壳体(1)上设有与气体腔相通的开孔 (6),在开孔位置设有报警装置(7),报警装置内装有断开的两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胶囊破裂报警装置的缓冲器,胶囊夹持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胶囊和上壳体之间形成气体腔,胶囊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介质腔。在上壳体上设有与气体腔相通的开孔,在开孔位置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内装有断开的两极。当胶囊破裂后,介质流到气体腔,将报警装置原来断开的两极导通,从而输出报警信号,实现报警,便于及时更换胶囊,信号可以设置成现场显示或远程监控。本实用新型胶囊破裂后可第一时间发现,易于观察,减轻人力劳动强度,可实现远程报警监控。
文档编号F16F9/05GK202326879SQ20112048476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李中玲, 陈礼 申请人: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