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控制阀用阀壳以及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汽车用空调等车辆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所使用的控制阀用阀壳、以及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汽车用空调等车辆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控制阀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80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51440号公报)等所记载的那样,为了降低燃费而实现轻型化的目的,该控制阀用阀主体以例如铝为材质的铸铝制的阀主体增
多。 图8 图9是表示这种以往的控制阀用阀主体200以及使用了该控制阀用阀主体200的控制阀300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剖视图。首先,如图8所示,例如,利用铸造法,通过浇铸铝来制作压铸件主体202。然后,如图8所示,通过对压铸件主体202进行切削加工来制作第一流道204及其密封槽部206与接头部208、第二流道210及其密封槽部212与接头部214、以及阀室216和阀座218及控制部连接部220等。并且,如图9所示,通过在这样制作的控制阀用阀主体200上装配具备控制阀300的阀体302的控制部304,从而组装控制阀300。S卩、该控制阀300的控制部304例如如图9所示,具备供驱动部306穿过的模制线圈 308。模制线圈308由卷绕有绕组的线圈骨架312和包围线圈骨架312的周围的模制树脂324模制而成。并且,如图9所示,模制线圈308装配在磁框架310的内部,通过磁框架310固定在驱动部306。S卩、驱动部306穿过形成于磁框架310的底板部320的中央部的驱动部贯通孔322和线圈骨架312的驱动部贯通孔326。并且,形成于驱动部306的吸引子330的上部的连结螺栓332穿过形成于磁框架310的上板部314的中央部的螺栓贯通孔318,与连结螺母328螺纹连接。由此,模制线圈308穿过驱动部306而固定,构成控制阀300的控制部304。此外,驱动部306具备柱塞壳体334,且具备固定有阀体302的柱塞336,该柱塞336能够在该柱塞壳体334内上下移动。并且,在吸引子330和柱塞336之间,安装有使柱塞336向下方、即对阀体302向阀座218的方向加力的加力弹簧338。再有,在柱塞壳体334的下端外周固定有盖部件340。为了将这样构成的控制部304装配在控制阀用阀主体200上,如图9所示,首先,在一端固定盖部件340、在另一端固定吸引子330的柱塞壳体334中插入加力弹簧338和固定有阀体302的柱塞336。并且,在控制部连接部220内嵌入安装0型环等密封部件242,将盖部件340插入控制部连接部220,通过对控制部连接部220的上端部220a进行铆接加工,将控制部304装配在控制阀用阀主体200上,从而组装成控制阀300。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11805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35144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235259号公报然而,在这种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200的制造方法中,首先需要利用铸造法来浇铸铝从而制作压铸件主体202的铸造工序。而且,如图8所示,需要在利用该铸造工序制作出的压铸件主体202上,对第一流道204及其密封槽部206、以及包含接头抵接面222的接头部208,第二流道210及其密封 槽部212、以及包含接头抵接面224的接头部214,以及阀室216、阀座218和控制部连接部220等进行切削加工。因此,由于必需通过切削加工来制作这种结构复杂的流道等,因此要求非常复杂且精密的切削加工工序。其结果,需要铸造工序以及复杂的切削加工工序,存在加工时间非常长和制造成本非常高的问题。另外,切削加工工序之后,为了提高控制阀用阀主体200的耐腐蚀性,一般需要进行铝表面钝化处理等表面加工处理。并且,在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200中,由于是铸造件,因此存在所谓的“气孔”,从而在要求气密性的控制阀用阀主体200中需要另外进行封孔处理等。因此,存在需要进行这些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加工时间进一步加长和制造成本进一步增大之类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等中,虽然也提出了用树脂形成压铸件主体202的方案,但是树脂制存在流道等因经年变化而劣化,导致龟裂等,在可靠性方面有缺陷。另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3525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膨胀阀400,即,如图10所示,具有阀体功能的阀单元402由第一半外壳404和第二半外壳406覆盖,将构成其外侧的压力容器的主体块408通过嵌入成形的树脂成形而一体构成。然而,在该膨胀阀400中,其目的在于削减构成压力容器的零部品件数,提供不需要密封部件的膨胀阀。因此,将构成阀单元402的外侧的压力容器的主体块408仅通过树脂成形而构成,由此不需要成为制冷剂向外部泄漏的主要原因的O型环等密封部件,压力容器为树脂成形件的压力容器由一个树脂成形件构成,从而能够削减零部品件数。因此,这种情况下,从图10可知,第一半外壳404和第二半外壳406严格地讲是用于覆盖具有阀体功能的阀单元402的外壳,而不是用于覆盖流道的外壳,另外,关于第一半外壳404和第二半外壳406的材质均为公开,关于主体块408的材质也只公开了树脂。另外,在由第一半外壳404和第二半外壳406覆盖阀单元402之后,将主体块408通过嵌入成形的树脂成形构成为一体,因此终究不能装配及拆卸阀单元402。因此,在这种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在适用于汽车用空调等车辆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控制阀的场合,在未被第一半外壳404和第二半外壳406覆盖的部分,由于主体块408的树脂的材质,存在流道等因经年变化而劣化的情况,在可靠性方面有缺陷。另外,由于第一半外壳404和第二半外壳406的材质,在该部分也存在流道等因经年变化而劣化的情况,在可靠性方面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现状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像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而且不需要进行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气密性优良,而且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可靠性也优良,且能够以 简单的工序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制造成本的控制阀用阀壳以及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课题及目的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具备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阀壳而形成的阀壳单元;以及通过将上述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的模制主体部。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阀壳而形成阀壳单元,通过将上述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控制阀用阀壳。通过这样构成,由于使用了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收放具备控制阀的阀体的控制部、控制阀等的阀壳而形成的阀壳单元,从而不会像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需要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能够简单地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再有,由于使用这种阀壳单元,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进行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气密性优良。因此,与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比较,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大幅度地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制造成本。再有,如果用例如耐热性、腐食性优良的金属、树脂等制作这种阀壳单元,则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可靠性也优良,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大幅度地减少加工时间、减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使用了这种阀壳单元,因此能够使控制阀用阀壳具有收放体的功能,还可以容易地进行控制阀的控制部的装配及拆卸。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上述阀壳单元由树脂构成,构成上述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树脂。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通过适当地选择这些树脂的材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耐腐食性的使用环境中,通过由耐热性、耐腐食性优良的氟树脂等制作构成包括配管部件和阀壳的阀壳单元的树脂,从而能够提供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壳。而且,由于阀壳单元由树脂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树脂,因此可实现轻型化。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构成上述阀壳单元的上述配管部件和上述阀壳的全部或至少一个部件由金属构成,构成上述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树脂。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通过适当选择这些金属的材质,例如,在要求耐腐食性的使用环境中,通过由耐腐食性优良的不锈钢等制作构成包括配管部件和阀壳的阀壳单元的金属,从而能够提供即使在高流体压カ下也能使用,而且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売。而且,由于构成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树脂,因此可实现轻型化。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构成上述阀壳单元的上述配管部件和上述阀壳的全部或至少ー个部件由金属构成,构成上述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金属。这种情况下,由于包括配管部件和阀壳的阀壳单元由金属构成,因此与上述同样,能够提供即使在高流体压カ下也能使用,而且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壳。而且,由于阀壳単元由金属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金属,因此具有刚性,机械性强度优良。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构成上述阀壳单元的上述配管部件和上述阀壳的全部或至少ー个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而制作。这样,由于构成阀壳单元的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而制作,因此不需要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能够简单地以低成本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具备将上述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的模制主体部,在上述阀壳单元的接头部的前端具有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上述模制主体部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平行的平面的块状。通过采用形成为这种块状的控制阀用阀壳,从而连接对象侧(系统侧)配管的接头(凸缘接头等)时的抵接面变成平坦面,能够防止与对象侧接头发生倾斜或间隙,能够确保流体等没有从接头间泄漏危险的稳定面。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将具备控制阀的阀体的控制部装配在阀壳上以构成控制阀用阀主体。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特征是,将控制阀收放在阀壳中以构成控制阀的收放体。这样,控制阀用阀壳能够具有作为控制阀用的阀主体或控制阀的收放体的功能,如上所述,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控制阀的阀主体或收放体,且能够具有可靠性。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了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收放具备控制阀的阀体的控制部、控制阀等的阀壳而形成的阀壳单元,从而不会像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需要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能够简单地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再有,由于使用这种阀壳单元,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进行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气密性优良。因此,与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比较,能够以简单的エ序大幅度地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制造成本。再有,如果用例如耐热性、腐食性优良的金属、树脂等制作这种阀壳单元,则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可靠性也优良,能够以简单的エ序大幅度地減少加工时间、减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使用了这种阀壳单元,因此能够使控制阀用阀壳具有收放体的功能,还可以容易地进行控制阀的控制部或控制阀的装配及拆卸。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的阀壳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将图I的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的构成控制阀用阀主体的、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及其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控制阀用阀主体上装配了控制部46的控制阀42的概略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控制阀的收放体的、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以及使用了该控制阀用阀壳的控制阀单元的实施例的概略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控制阀的概略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构成控制阀用阀主体的、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及其制造方法的其它实施例的概略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图6的控制阀用阀主体上装配了控制部的控制阀的概略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控制阀用阀主体及其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8的控制阀用阀主体上装配了控制部的控制阀的概略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现有的控制阀的概略的剖视图。图中10-控制阀用阀主体(控制阀用阀壳),12-第一流道,14-密封槽部,16-接头部,16a-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18-第一配管部件,20-第二流道,22-密封槽部,24-接头部,24a-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26-第二配管部件,28-阀室,30-控制部连接部,30a-上端部,32-阀壳,34,36-接合部,38-阀壳单元,40-模制主体部,40a、40b_接头抵接面,42-控制阀,44-阀体,46-控制部,48-驱动部,50-模制线圏,52-线圈骨架,54-磁框架,56-上板部,58-螺栓贯通孔,60-底板部,62、66_驱动部贯通孔,64-模制树脂,68-连结螺母,70-吸引子,72-连结螺栓,74-柱塞壳体,76-柱塞,78-阀座,80-加力弹簧,82-盖部件,84、88、92-密封部件,86-第一流道用配管接头,90-第二流道用配管接头,94-控制阀用收放体,96-控制阀,98-第一流道,100、108、116、124-密封槽部,102、110、118、126-接头部,102a、110a、118a、126a-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104-第一配管部件,106-第二流道,112-第二配管部件,114-第三流道,120-第三配管部件,122-第四流道,128-第四配管部件,130-控制阀收放室,132-阀壳,134-C型扣环,136-扣环安装部件,138、140、142、144-接合部,146-控制阀单元,148-密封部件,200-控制阀用阀主体,202-压铸件主体,204-第一流道,206、212-密封槽部,208、214_接头部,210-第二流道,216-阀室,218-阀座,220-控制部连接部,220a-上端部,222,224-接头抵接面,242-密封部件,300-控制阀,302-阀体,304-控制部,306-驱动部,308-模制线圏,310-磁框架,312-线圈骨架,314-上板部,318-螺栓贯通孔,320-底板部,322、326-驱动部贯通孔,324-模制树脂,328-连结螺母,330-吸引 子,332-连结螺栓,334-柱塞壳体,336-柱塞,338-加力弹簧,340-盖部件,400-膨胀阀,402-阀单元,404-第一半外壳,406-第二半外壳,408-主体块(ボデイブロッ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图I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作为控制阀的主体来使用的控制阀用阀主体以及使用了它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剖视图。以下基于图I 图3对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以及使用该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I所示,制作由第一流道12及其密封槽部14和接头部16构成的第一配管部件18。另外,制作由第二流道20及其密封槽部22和接头部24构成的第二配管部件26。并且,制作由阀室28与控制部连接部30等构成的阀壳32。此外,在接头部16及接头 部24的前端分别形成有突缘状的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16a、24a。然后,由接合部34相互接合第一配管部件18和阀壳32,并且由接合部36相互接合第二配管部件26和阀壳32,构成阀壳单元38。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将阀壳单元38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模制主体部40,制作阀壳单元38和模制主体部40为一体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此外,模制主体部40形成为具有与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16a、24a平行的平面的块状。这种情况下,阀壳单元38即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由树脂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也可以是树脂。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通过适当选择这些树脂的材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耐腐食性的使用环境中,通过由耐热性、耐腐食性优良的、例如PTFE树脂、PFA树脂等氟树脂等制作构成阀壳单元38的树脂,该阀壳単元38包括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从而能够提供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而且,阀壳单元38由树脂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也是树脂,因此可实现轻型化。此外,这种情况下,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既可以分别由相同的树脂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树脂构成。另外,构成阀壳单元38的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的全部或者至少ー个部件由金属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也可以是树脂。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通过适当选择这些金属的材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耐腐食性的使用环境中,通过由耐腐食性优良的、例如、不锈钢等制作构成阀壳单元38的金属,该阀壳単元38包括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从而能够提供即使在高的流体压カ下也能使用,而且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而且,由于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是树脂,因此可实现轻型化。此外,这种情况下,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分别由相同的金属构成因不会发生电位差腐蚀而较为理想,但也可以由不同的金属构成。另外,构成阀壳单元38的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的全部或至少ー个部件由金属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也可以是金属。这种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通过适当选择这些金属材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耐腐食性的使用环境中,通过由耐腐食性优良的、例如、不锈钢等制作构成阀壳单元38的金属,该阀壳単元38由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构成,由此,能够提供即使在高流体压カ下也能使用,而且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且可靠性也优良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而且,阀壳单元38由金属构成,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也是金属,因此具有刚性,机械性强度优良。另外,这种情况下,构成包括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的阀壳单元38的金属和构成模制主体部40的模制材料的金属只要根据使用环境等适当选择例如不锈钢、铜系金属、铝合金等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是,由相同金属构成因不会发生电位差腐蚀而较为理想,但也可以由不同的金属构成。
此外,这种情况下,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分别由相同的金属构成因不会发生电位差腐蚀而较为理想,但也可以由不同的金属构成。另外,优选构成阀壳单元38的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的全部或至少ー个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而制作。这样,阀壳单元38由通过金属冲压成形而制作的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构成,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能够简单地以低成本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另外,这种情况下,作为用接合部34相互接合第一配管部件18和阀壳32的方法、以及用接合部36相互接合第二配管部件26和阀壳3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例如、焊接、钎焊、熔敷、粘接、压焊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再有,作为通过对阀壳单元38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模制主体部40,来制作阀壳单元38和模制主体部40成为一体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也包含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一体成形、嵌入成形、灌注等的注形(模制)。再有,作为上述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根据使用环境,可以使用例如高耐热性、耐药品性、精密成形性优良的聚苯硫醚树脂(PPS)、氟树脂等。另外,在第一配管部件18、第二配管部件26以及阀壳32分别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除了金属冲压成形外,还可以通过例如挤压、拉拔等以往公知的金属加工方法来制造。基于图3对使用了这样构成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控制阀42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S卩、如图3所示,通过在这样制作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上装配具备控制阀42的阀体44的电磁阀型的控制部46,从而组装控制阀42。S卩、如图3所示,该控制阀42的控制部46具备供驱动部48穿过的模制线圈50。并且,模制线圈50由卷绕有绕组的线圈骨架52和包围线圈骨架52的周围的模制树脂64模制而成。并且,如图3所示,模制线圈50装配在磁框架54的内部,通过磁框架54固定在驱动部。S卩、驱动部48穿过在磁框架54的底板部60的中央部形成的驱动部贯通孔62、线圈骨架52的驱动部贯通孔66。并且,形成于驱动部48的吸引子70的上部的连结螺栓72穿过形成于磁框架54的上板部56的中央部的螺栓贯通孔58,与连结螺母68螺纹连接。
由此,模制线圈50穿过到驱动部48而固定,构成控制阀42的控制部46。此外,驱动部48具备柱塞壳体74,在该柱塞壳体74内具备柱塞76,该柱塞76可上下移动并固定有阀体44。并且,在吸引子70与柱塞76之间安装有加カ弹簧80,该加カ弹簧80使柱塞76向下方即阀座78的方向对阀体44加力。再有,在柱塞壳体74的下端外周紧固有盖部件82。将这样构成的控制部46装配在控制阀用阀主体10上时,如图3所示,首先,在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阀壳32的阀室28的规定位置装配阀座78。并且,在一方侧紧固盖部件82、在另一方侧紧固吸引子70的柱塞壳体74中插入上述加カ弹簧80和固定有上述阀体44的柱塞76。然后,通过在控制部连接部30内安装O型环等密封部件84,将盖部件82插入控制部连接部30,通过对控制部连接部30的上端部30a进行铆接加工,将控制部46装配在控制阀用阀主体10上而组装成控制阀42。此外,虽未图示,但通过冲压成形或滚压成形等,在控制部连接部30的内周形成扣环安装用槽或控制部安装用螺纹等,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装配控制部46。或者,也可以仅对这些扣环安装用槽或控制部安装用螺纹部进行切削加工。另外,根据需要,将对象侧(系统侧)的第一流道用配管接头86借助于O型环等密封部件88安装在第一配管部件18的密封槽部14,并与接头部16 (接头抵接面40a)连接。并且,将对象侧(系统侧)的第二流道用配管接头90借助于O型环等密封部件92安装在第二配管部件26的密封槽部22,并与接头部24 (接头抵接面40b)连接。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由于使用了通过将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18、26、和收放阀座78等的阀壳32相互接合而形成的阀壳单元38,因此不会像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需要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能够简单地形成结构复杂的流道等。再有,由于使用这种阀壳单元38,因此不会像以往那样需要进行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耐腐食性、气密性优良。因此,与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比较,能够以简单的エ序,大幅度地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使用这种阀壳单元38,因此能够使控制阀用阀主体10具有收放体的功能,可以容易地进行控制阀42的控制部46的装配及拆卸。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就接头连接而言,如果使模制主体部40侧的接头抵接面40a、40b为平坦的,则优选由O型环等密封件连接的类型,但如果不是通过对配管部件18、26进行切削加工来制作螺纹,而是通过例如冲压成形或滚压成形等来制作螺纹,则也可以为拧入形式的连接。此外,为了降低重量,模制主体部40也能够进行所谓“减厚”。另外,虽未图示,但为了接头的凸缘的连接固定,有时也在模制主体部40上设置穿过螺栓用的贯通孔。实施例2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作为收放控制阀的控制阀收放体而使用的控制阀用收放体以及使用了该控制阀用收放体的控制阀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装配在本发明的控制阀用收放体上的控制阀的剖视图。以下基于图4 图5对本发明的控制阀用收放体94以及使用该控制阀用收放体94的控制阀单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所示,制作由第一流道98及其密封槽部100和接头部102构成的第一配管部件104。而且制作由第二流道106及其密封槽部108和接头部110构成的第二配管部件112。而且,制作由第三流道114及其密封槽部116和接头部118构成的第三配管部件120。并且制作由第四流道122及其密封槽部124和接头部126构成的第四配管部件128。此外,在接头部102、110、118、126的前端分别形成有突缘状的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 102a、110a、118a、126a。 并且,制作由控制阀收放室130构成的阀壳132。另外,制作扣环安装部件136,该扣环安装部件136用于安装固定控制阀96的C型扣环134。然后,用接合部138相互接合第一配管部件104和阀壳132,并且用接合部140相互接合第二配管部件112和阀壳132。而且用接合部142相互接合第三配管部件120和阀壳132。而且用接合部144相互接合第四配管部件128和阀壳132。并且,在阀壳132的上端接合扣环安装部件136。由此,构成阀壳单元38。如图4所示,通过将该阀壳单元38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模制主体部40,制作阀壳单元38和模制主体部40成为一体的控制阀用收放体94。基于图4 图5对使用了这样构成的控制阀用收放体94的控制阀単元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S卩、如图4 图5所示,通过在这样制作的控制阀用收放体94中装配控制阀96,从而组装成控制阀単元146。S卩、如图4所示,控制阀96通过控制阀用收放体94的阀壳单元38上端的扣环安装部件136,插入到阀壳单元38的控制阀收放室130内。并且,通过在扣环安装部件136上安装C型扣环134来固定控制阀96,从而组装成控制阀单元146。这样,由于将控制阀96用扣环134固定在控制阀收放体94中,因此可以进行控制阀的装配及拆卸。此外,也可以是取代扣环安装部件136而使用其它可装配及拆卸的方法,例如,使用螺纹配合部件等的方法。此外,图4中,符号148分别表示O型环等密封部件。实施例3图6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作为控制阀主体而使用的控制阀用阀主体以及使用了该控制阀用阀主体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剖视图。以下基于图6 图7对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以及使用了该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控制阀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实施例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结构与实施例I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基本上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附注相同的參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该实施例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中,与实施例I不同,通过例如冲压加工制作与收放柱塞76的柱塞壳体74成为一体的阀壳32。并且,与图I同样,制作由第一流道12及其密封槽部14和接头部16构成的第一配管部件18。而且制作由第二流道20及其密封槽部22和接头部24构成的第二配管部件26。并且如上所述,制作与柱塞壳体74 —体的阀壳32。此外,在接头部16及接头部24的前端分别形成有突缘状的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16a、24a。然后,用接合部34相互接合第一配管部件18和阀壳32,并且用接合部36相互接 合第二配管部件26和阀壳32,构成阀壳单元38。如图6所示,通过将该阀壳单元38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模制主体部40,制作成阀壳单元38和模制主体部40成为一体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此外,模制主体部40形成为具有与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16a、24a平行的平面的块状。并且,如图7所示,使用了这样构成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的控制阀的组装方法大致是实施例I中说明的方法,即可组装成控制阀42。S卩、在该实施例的控制阀用阀主体10中,由于使用与柱塞壳体74成为一体的阀壳32,因此可直接在阀壳32上焊接吸引子70。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电磁阀型的控制部46装配在控制阀用阀主体10上、将控制阀96装配在控制阀用收放体94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其它控制部、以及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电动阀等所有的控制阀。因此,收放具备配管部件和控制阀的阀体的控制部、控制阀等的阀壳的形状、配管部件的数量、形状等没有任何限定,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另外,虽然对于将配管部件和阀壳作为分体部件进行制作,并将这些部件进行接合而做成阀壳单元的结构进行了叙述,但配管部件和阀壳也可以不是分体部件,而是通过树脂成形或金属冲压成形等来一体制作阀壳单元。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控制阀用阀売,虽然将具备控制阀的阀体的一个控制部装配在阀壳中作为控制阀用阀主体10,而且,将ー个控制阀收放在阀壳中作为控制阀用收放体94,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控制部及控制阀同时装配在控制阀用阀主体10及控制阀用收放体94上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可适用于例如汽车用空调等车辆用空调装置所用的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所使用的控制阀用阀主体、以及作为收放控制阀的控制阀用收放体而可利用的控制阀用阀壳,以及这些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阀壳而形成的阀壳单元;以及 通过将上述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的模制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壳单元由树脂构成,构成上述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阀壳单元的上述配管部件和上述阀壳的全部或至少一个部件由金属构成,构成上述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阀壳单元的上述配管部件和上述阀壳的全部或至少一个部件由金属构成,构成上述模制主体部的模制材料为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阀壳单元的上述配管部件和上述阀壳的全部或至少一个部件通过金属冲压成形而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配管部件上形成有接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配管部件上形成有接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头部在前端具有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上述模制主体部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平行的平面的块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头部在前端具有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上述模制主体部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外部接头装配部端面平行的平面的块状。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是将具备控制阀的阀体的控制部装配在阀壳上而构成控制阀用主体的控制阀用阀壳。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用阀壳,其特征在于, 是将控制阀收放在阀壳中而构成控制阀收放体的控制阀用阀壳。
12.—种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阀壳而形成阀壳单元, 通过将上述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控制阀用阀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控制阀用阀壳以及控制阀用阀壳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控制阀用阀壳,其不需要像以往的铸铝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切削加工,而且不需要进行表面加工处理、封孔处理等,气密性优良,而且不会因经年变化而劣化,耐热性、耐腐蚀性也优良,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制造成本。控制阀用阀壳具备通过相互接合构成流道的配管部件和阀壳而形成的阀壳单元;以及通过将阀壳单元的周围用模制材料一体成形而形成的模制主体部。
文档编号F16K27/00GK102644782SQ20121000481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7日
发明者大河原一郎, 稻村大作 申请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