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629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齿轮箱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机床齿轮箱润滑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机床的主轴位于齿轮箱内部,齿轮箱用于实现机床高低速变化以及提供高低不等的切屑力。齿轮箱内部采用多组齿轮副与主轴上齿轮啮合实现上述目标的变化。由于齿轮高速旋转,齿轮之间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需要降温润滑,故在齿轮箱内加大量机油,与齿轮接触。在齿轮旋转过程中把与之接触的机油甩向各处从而达到降温润滑的作用。虽然这样的方式也能达到降温润滑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效率并不是很高,润滑降温也不是很全面。第一,齿轮箱内部的齿轮大小不一,处于的位置也不统一,造成结果是只有部分大的齿轮可以接触到机油,齿轮旋转带动机油甩动的方向有不确定性,可以说有的地方油很多,有的地方没有油。第二,漏油,大量的机油长时间储存在齿轮箱内,齿轮箱内壁上有很多用于支撑的轴连接,并不是绝对密封的。一段时间后机油慢慢就能从内壁上渗出。第三,机油在不经过滤的情况下使用,不经常更换会加速部件磨损(有杂质),经常更换却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机床齿轮箱润滑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能够更好地对齿轮箱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且能够有效缓解齿轮箱漏油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 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中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箱、吸油管、油泵、输油总管、第一输油管及位于齿轮箱壳体内的主油路集散器,所述吸油管一端与储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油总管;所述第一输油管一端与输油总管连接,另一端与主油路集散器连接;所述主油路集散器上连接有若干个喷油管;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储油箱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油路集散器为圆盘形,所述喷油管沿主油路集散器圆周分布。优选地,所述输油总管上接有分流接头,所述输油总管通过分流接头还连接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与副油路集散器连接,所述副油路集散器为中空的门框形,副油路集散器上开有若干个漏油小孔。优选地,所述回油管为透明材质。优选地,所述吸油管与储油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滤网。优选地,所述回油管与齿轮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滤网。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需要设置主油路集散器,采用定点供油,根据需求供油,有效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独立式储油箱,可以避免大量机油在齿轮箱内部的长时间停留,从而解决齿轮箱漏油现象;回油管采用透明材质的管道,可以及时发现机油颜色,可在适当时机更换机油;采用双层过滤,以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铜材质的喷油管寿命较长,保证了使用需要。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后视图。图中,1、储油箱;2、油泵;3、第一输油管;4、第二输油管;5、主油路集散器;6、喷油管;7、副油路集散器;8、漏油小孔;9、支架;10、输油总管;11、吸油管;12、壳体;13、第一过滤网;14、定位块;15、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文中所示方向与图中方向一致,但该方向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限定。从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箱1,储油箱I通过吸油管11连接有油泵2,油泵2通过支架9固定在齿轮箱的壳体12上。油泵2与储油箱I之间的吸油管11,用于将储油箱I中的油抽出以便给齿轮箱供油,吸油管11与储油箱I的连接处装有第一过滤网13。油泵2输出端连接有输油总管10,输油总管10通过定位块14固定在壳体12 —侧,该输油总管10上连接有分流接头(图中未示出),该分流接头一端连接有位于齿轮箱壳体12内的第一输油管3,该第一输油管3上连接有中空的主油路集散器5,该主油路集散器5为圆盘形,沿圆周设有若干个铜制喷油管6,图中所示为六个,该喷油管6用于给齿轮箱壳体12中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供油,以便润滑降温。输油总管10上分流接头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位于齿轮箱壳体12内的第二输油管4,该第二输油管4上连接有中空的副油路集散器7,该副油路集散器7为门框形,副油路集散器7上开有若干个漏油小孔8,图中所示为八个,该漏油小孔8用于给齿轮箱壳体12中的其他小的零部件进行供油,进一步提高了齿轮箱壳体12内的润滑降温效果。壳体12的底部为方便将油排出的倾斜结构(图中未示出),在倾斜的底部(图中未示出)接有回油管15,回油管15上安装有第二过滤网(图中未示出),回油管15的另一端与储油箱I连接。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储油箱I内油的质量,回油管15采用透明材质,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油的颜色,以便及时更换储油箱I中的油,对齿轮箱壳体12中的零部件起到更好的润滑作用,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使用时,启动油泵2,储油箱I中的油通过第一过滤网13过滤后经吸油管11抽出,流经输油总管10后分为两路:一路油通过主油路集散器5上的喷油管6供给到主要零部件中;另一路油通过副油路集散器7上的漏油小孔8喷出,供给到齿轮箱中的一些小的零部件中,之后油汇总到壳体12底部的倾斜处,通过第二过滤网过滤后经回油管15回到储油箱I中。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观察回油管15中油的颜色,即可了解油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更换。这种结构的润滑装置,齿轮箱壳体12中的机油始终处于流动状态,能够缓解机油因长时间滞留而导致齿轮箱漏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箱、吸油管、油泵、输油总管、第一输油管及位于齿轮箱壳体内的主油路集散器,所述吸油管一端与储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油总管;所述第一输油管一端与输油总管连接,另一端与主油路集散器连接;所述主油路集散器上连接有若干个喷油管;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储油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集散器为圆盘形,所述喷油管沿主油路集散器圆周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总管上接有分流接头,所述输油总管通过分流接头还连接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与副油路集散器连接,所述副油路集散器为中空的门框形,副油路集散器上开有若干个漏油小孔。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为透明材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与储油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滤网。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与齿轮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其中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储油箱、吸油管、油泵、输油总管、第一输油管及位于齿轮箱壳体内的主油路集散器,所述吸油管一端与储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油总管;所述第一输油管一端与输油总管连接,另一端与主油路集散器连接;所述主油路集散器上连接有若干个喷油管;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储油箱连接。采用该结构的机床齿轮箱润滑装置,能够有效保证齿轮箱内零部件的润滑,延长了齿轮箱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H57/04GK202937774SQ20122028060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胡启江 申请人:南京高基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