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装式密封驱动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227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填装式密封驱动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包括筒形的套筒,套筒的一端安装有端盖,套筒内设置有轴和两个轴承座,轴通过该两个轴承座与套筒相连接;使用时,将套筒填装在二次滤网的滤芯骨架内。本密封驱动轴采用分体式结构,解决了大口径二次滤网制造难度大、需要大设备才能加工、现有工艺不能保证轴的同心度,造成轴密封不可靠、容易泄漏、泄漏不能检测报警、安装和维修不便的问题;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标准化、系列化、精度高、密封可靠寿命长、安装和检修方便、维修成本低,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采用三级密封,两级检漏结构报警,使沙粒和海生物难以进入一级密封,防止密封面磨损,保证动、静密封面处于清洁状态,延长密封寿命。
【专利说明】填装式密封驱动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设备密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滤网中使用的驱动轴,特别涉及一种填装式密封驱动轴。
【背景技术】
[0002]二次滤网是火电厂、核电厂循环水系统的重要设备,二次滤网的清洁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对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机组的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二次滤网的体积越来越大,大幅增大了二次滤网的直径。导致采用现有制造的方法和工艺生产的二次滤网轴不能保证同轴度,造成装配困难、轴密封不可靠、容易泄漏、泄漏不能检测报警、维修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结构的填装式密封驱动轴,便于加工,并保证同轴度要求,装配、检修方便,密封可靠。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包括筒形的套筒,套筒的一端安装有端盖,套筒内设置有轴和两个轴承座,轴通过该两个轴承座与套筒相连接;使用时,将套筒填装在二次滤网的滤芯骨架内。
[0005]上述两个轴承座中朝向端盖的轴承座为第二轴承座,另一个轴承座为第一轴承座,套筒内设有与第一轴承座相连接的报警清洗机构,
[0006]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侧壁上加工有四条互不相通的液体通道;第一轴承座内套装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筒形的密封套,沿远离第二轴承座的方向、密封套内依次安装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和除沙器,沿远离第二轴承座的方向、密封套的外壁上依次安装有第五密封圈、第四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密封套的侧壁上加工有第一液孔、第三液孔和两个第二液孔;第一液孔的一端位于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之间,并与密封套内孔相通,第一液孔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之间,并与第一轴承座上的一条液体通道相通;第三液孔的一端位于第三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与密封套内孔相通,第三液孔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之间,并与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二条液体通道相通;两个第二液孔的一端均与密封套内孔相通,两个第二液孔的另一端均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一个第二液孔与第一轴承座内另外两条液体通道中的一条相通;所有的液体通道分别与报警清洗机构相连通。
[0007]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是对目前二次滤网轴的装配结构、密封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变革,采用分体式结构,彻底解决了目前大口径二次滤网制造难度大、需要大设备才能加工、现有工艺不能保证轴的同心度,造成轴密封不可靠、容易泄漏、泄漏不能检测报警、安装和维修不便的问题,此种填装式轴密封装置改进了制造工艺、实现了模块化设计、便于标准化、系列化、制造精度高、密封可靠、密封寿命长、泄漏报警、安装和检修方便、维修成本低,从而提高了设备可靠性。采用三级密封,两级检漏结构报警。采用除沙器,沙粒和海生物难以进入一级密封,防止密封面磨损。采用一级密封冲洗结构,保证动、静密封面处于清洁状态,延长密封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中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中报警清洗机构的示意图。
[0012]图中:1.支撑体,2.密封机构,3.报警清洗机构,4.滤芯骨架,5.端盖,6.套筒,
7.轴,8.第一轴承座,9.第二轴承座,10.过孔,11.密封套,12.第一密封件,13.第二密封件,14.第三密封件,15.第一液孔,16.第二液孔,17.第四密封件,18.除沙器,19.第一密封圈,20.第二密封圈,21.第三密封圈,22.第四密封圈,23.第五密封圈,24.第三液孔,25.第一检漏管,26.第二检漏管,27.进液管,28.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包括支撑体1,支撑体I的一端安装有端盖5,支撑体I内设有密封机构2和报警清洗机构3,报警清洗机构3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体I的端盖5伸出端盖5外。
[0015]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中的支撑体1,如图2所示,包括筒形的套筒6,套筒6的一端与端盖5相连接,套筒6内同轴设置有第一轴承座8、第二轴承座9和轴7 ;第二轴承座9朝向端盖5设置,第二轴承座9上设有多个与套筒6内部相通的过孔10 ;轴7通过第一轴承座8和第二轴承座9与套筒6相连接,轴7的一端穿过端盖5伸出端盖5外,轴7的另一端从套筒6的另一端伸出套筒6外;第一轴承座8上加工有四条互不相通的液体通道,每一条该液体通道均与第一轴承座8内孔相通,所有的液体通道均与报警清洗机构3连通。
[0016]第一轴承座8内套装有结构如图3所示的密封机构2,密封机构2包括筒形的密封套11,轴7穿过密封套11的内孔;密封套11的内孔为台阶孔,密封套11内孔中直径较小的孔朝向第二轴承座9 ;沿远离第二轴承座9的方向、密封套11内孔中直径较大的孔内依次安装有第四密封件17和除沙器18 ;沿远离第二轴承座9的方向、密封套11内孔中直径较小的孔内依次安装有第一密封件12、第二密封件13和第三密封件14 ;第一密封件12、第二密封件13、第三密封件14和第四密封件17均与轴7密封连接;沿远离第二轴承座9的方向、密封套11外壁上依次设有第五密封圈23、第四密封圈22、第三密封圈21、第二密封圈20和第一密封圈19,该五个密封圈均与第一轴承座8的内壁密封连接;密封套11的侧壁上加工有第一液孔15、第三液孔24和两个第二液孔16 ;第一液孔15的一端位于第三密封件14和第四密封件17之间,与密封套11内孔中直径较小的孔相通,第一液孔15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密封圈21和第四密封圈22之间,并与第一轴承座8上的一条液体通道相通;第三液孔24的一端位于第三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3之间,与密封套11内孔中直径较小的孔相通,第三液孔24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密封圈22和第五密封圈23之间,并与第一轴承座8上的第二条液体通道相通;两个第二液孔16的一端均与密封套11内孔中直径较大的孔相通,两个第二液孔16的另一端均位于第一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20之间,一个第二液孔16与第一轴承座8内另外两条液体通道中的一条相通。
[0017]第一密封圈19、第二密封圈20、第三密封圈21、第四密封圈22和第五密封圈23均采用O型密封圈。第一密封件12、第二密封件13和第三密封件14采用格莱圈或O型密封圈。第三密封件17采用机械密封或格莱圈。
[0018]如图4,本实用新型密封驱动轴中的报警清洗机构3,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检漏管25、第二检漏管26、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 ;第一检漏管25的一端与连通第一液孔15的液体通道相连通,第一检漏管2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套筒6和端盖5伸出端盖5外;第二检漏管26的一端与连通第三液孔24的液体通道相连通,第二检漏管2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套筒6和端盖5伸出端盖5外;进液管27的一端与连通一个第二液孔16的液体通道相连通,进液管2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套筒6和端盖5伸出端盖5外;出液管28的一端与连通另一个第二液孔16的液体通道相连通,出液管2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套筒6和端盖5伸出端盖5外。
[0019]第四密封件17与第三密封件14之间形成一级检漏区域,第三密封件14与第二密封件13之间形成二级检漏区域。第三密封圈21和第四密封圈22之间形成一级检漏的密封通道,第四密封圈22和第五密封圈23之间形成二级检漏的密封通道。第一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20之间形成冲洗液的进出密封通道。
[0020]使用时,将支撑体I端盖的一端与滤芯骨架4的法兰密封性可靠连接,同时,支撑体I端盖的另一端也与一个套管密封性可靠连接并伸出二次滤网外。将第一检漏管25、第二检漏管26、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伸出端盖5外的一端均穿过该套管,分别与二次滤网的一级检漏指示器、二级检漏指示器、进液管截止阀和出液管截止阀相连接。工作时,密封装置2与二次滤网内的循环水直接接触,循环水经过除沙器18除沙后进入密封套11安装第四密封件17的内孔中,第四密封件17进行一级密封,进液管27中的冲洗液经过与进液管27相通的液体通道后,进入与该液体通道连通的一个第二液孔16,对第四密封件17的密封面进行清洗,保证该密封面处清洁,防止密封面早期磨损,清洗后的冲洗液进入另一个第二液孔16,再通过与该第二液孔16相通的液体通道进入出液管28,流出本密封驱动轴;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第四密封件17磨损失效,循环水进入第四密封件17和第三密封件14之间的一级检漏区域,流入第一液孔15,再流经与第一液孔15相通的液体通道进入第一检漏管25,到达二次滤网的一级检漏指示器,发出一级检漏报警,并停止对第四密封件17的冲洗工作,此时,第三密封件14承担二级密封作用。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第三密封件14磨损失效,循环水进入到第三密封件14和第二密封件13之间的二级检漏区域,并流入第三液孔24,再流经与第三液孔24连通的液体通道,进入第二检漏管26,到达二次滤网的二级检漏指示器,发出二级检漏报警,提醒检修准备。此时,第二密封件13和第一密封件12承担第三级密封作用,第二密封件13和第一密封件12串联连接,能够完全阻断第三级密封失效的可能性,起到完全密封的作用。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的套筒(6),套筒(6)的一端安装有端盖(5 ),套筒(6 )内设置有轴(7 )和两个轴承座,轴(7 )通过该两个轴承座与套筒(6 )相连接;使用时,将套筒(6)填装在二次滤网的滤芯骨架(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轴承座中朝向端盖(5 )的轴承座为第二轴承座(9 ),另一个轴承座为第一轴承座(8 ),套筒(6 )内设有与第一轴承座(8)相连接的报警清洗机构(3), 所述第一轴承座(8)的侧壁上加工有四条互不相通的液体通道;第一轴承座(8)内套装有密封机构(2),密封机构(2)包括筒形的密封套(11),沿远离第二轴承座(9)的方向、密封套(11)内依次安装有第一密封件(12 )、第二密封件(13 )、第三密封件(14 )、第四密封件(17)和除沙器(18),沿远离第二轴承座(9)的方向、密封套(11)的外壁上依次安装有第五密封圈(23)、第四密封圈(22)、第三密封圈(21)、第二密封圈(20)和第一密封圈(19);密封套(11)的侧壁上加工有第一液孔(15 )、第三液孔(24)和两个第二液孔(16 );第一液孔(15 )的一端位于第三密封件(14)和第四密封件(17)之间,并与密封套(11)内孔相通,第一液孔(15)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密封圈(21)和第四密封圈(22)之间,并与第一轴承座(8)上的一条液体通道相通;第三液孔(24 )的一端位于第三密封件(14 )和第二密封件(13 )之间,与密封套(11)内孔相通,第三液孔(24)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密封圈(22)和第五密封圈(23)之间,并与第一轴承座(8)上的第二条液体通道相通;两个第二液孔(16)的一端均与密封套(11)内孔相通,两个第二液孔(16)的另一端均位于第一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20)之间,一个第二液孔(16)与第一轴承座(8)内另外两条液体通道中的一条相通;所有的液体通道分别与报警清洗机构(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清洗机构(3)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检漏管(25)、第二检漏管(26)、进液管(27)和出液管(28);第一检漏管(25)的一端与连通第一液孔(15)的液体通道相连通,第二检漏管(26)的一端与连通第三液孔(24)的液体通道相连通,进液管(27)的一端与连通一个第二液孔(16)的液体通道相连通,出液管(28)的一端与连通另一个第二液孔(16)的液体通道相连通,第一检漏管(25)的另一端、第二检漏管(26)的另一端、进液管(27)的另一端和出液管(28)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套筒(6)和端盖(5)伸出端盖(5)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9)、第二密封圈(20)、第三密封圈(21)、第四密封圈(22)和第五密封圈(23)均采用O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件(12)、第二密封件(13)和第三密封件(14)均采用格莱圈或O型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填装式密封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密封件(17)采用机械密封或格莱圈。
【文档编号】F16J15/16GK203421170SQ201320515113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郑文俊 申请人:郑文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