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479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包括动力源传动轴(1)、与动力源传动轴(1)连接并经动力源传动轴(1)提供动力的输入轴(2),套设在输入轴(2)上经输入轴(2)带动旋转的输入齿轮(5),与输入齿轮(5)啮合连接,经输入齿轮带动旋转的输出齿轮(8),经输出齿轮驱动旋转的输出轴(6),还包括角接触轴承(7)、嵌合机构及动力选择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组的减速功能和花键轴的滑动切换功能实现一个动力源给多个执行设备提供动力并且可以减速输出。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将一台原动力的 功率分配给多个执行设备并控制哪台或哪些执行设备获得动力。 一种动力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的动力传动装置,往往仅起到输出转矩和转速的传递作用,即使可以实现多 点输出但不能做到随意的动力输出切换.该种装置即可以实现转矩和转速的传递,也可以 实现多点输出和随意的输出切换.比如在户外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发动力提供动 力.像发动力发电,发动力给排水等.但发动力通常只有一个输出轴,因此只能给一个执行 设备提供动力.但如果采用该装置就可以把发动力的动力分配给多个执行设备,发电机, 水泵等.当发动力的动力不足以带动多个设备时,可以选择给哪个设备提供动力,不给哪 个设备提供动力。
[0003] 申请号为201210044594. 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分配器及整体式 动力分配系统,该动力分配器包括壳体组件、锥齿轮行星轮系、轴承和碟形弹簧类零件和轴 类零件,动力从动力分配器左侧经由左端盖花键轴输入,通过壳体组件带动锥齿轮行星轮 系中的至少三个行星齿轮公转,进而将动力分配给锥齿轮行星轮系中的右半轴齿轮和左半 轴齿轮,最后通过花键将动力从右半轴齿轮花键轴和左半轴齿轮花键轴由动力分配器右侧 输出,但是该专利只能应用在汽车领域,且对于输出功率较大的场合也不太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实现 转矩和转速的传递,也可以实现多点输出和随意的输出切换的动力分配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包括动力源传动轴、与动力源传动轴连接并经动力源传动轴 提供动力的输入轴,套设在输入轴上经输入轴带动旋转的输入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连接, 经输入齿轮带动旋转的输出齿轮,经输出齿轮驱动旋转的输出轴,
[0007] 还包括角接触轴承、嵌合机构及动力选择机构,
[0008] 所述的角接触轴承设置在输出齿轮内孔中控制输出齿轮不直接带动输出轴旋转,
[0009] 所述的嵌合机构包括第一外花键轴、第二外花键轴、内花键轴,所述的第一外花键 轴与所述的输出齿轮啮合连接并经输出齿轮带动旋转,所述的第二外花键轴带动输出轴旋 转,所述的内花键轴经动力选择机构控制与第一外花键轴离合,
[0010] 所述的动力选择机构包括滑动轴、固定在滑动轴上的拨叉及支座,所述的滑动轴 沿支座左右滑动,通过拨叉拨动内花键轴与第一外花键轴离合,控制输出轴输出动力。
[0011] 所述的输入齿轮、输出齿轮、第一外花键轴、第二外花键轴及内花键轴均为左右对 称结构。
[0012] 所述的动力选择机构上还设置有可以左右摆动的手柄,该手柄通过滑动轴带动拨 叉左右滑动。
[0013] 所述的手柄设置在右侧,左侧的输出轴获得动力,
[0014] 所述的手柄设置在左侧,右侧的输出轴获得动力,
[0015] 所述的手柄设置在中间位置,左侧及右侧的输出轴同时获得动力。
[0016] 所述的手柄为手动手柄、经气缸控制或电磁推杆推动控制拨叉选择输出轴的动力 输出。
[0017] 所述的输出轴可以设有一根或数根,按照相同原料扩展出的多个输出轴可以分配 输出输入轴的动力输出。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组的减速功能和花键轴的滑动切换功能实 现一个动力源给多个执行设备提供动力并且可以减速输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2] 实施例
[0023] 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动力源传动轴1、与动力源传动轴1 连接并经动力源传动轴1提供动力的输入轴2,输入轴2的进端设有垫圈3以及轴承4,套 设在输入轴2上经输入轴2带动旋转的输入齿轮5,与输入齿轮5啮合连接,经输入齿轮5 带动旋转的输出齿轮8,经输出齿轮驱动旋转的输出轴6,还包括角接触轴承7、嵌合机构及 动力选择机构。角接触轴承7设置在输出齿轮8内孔中控制输出齿轮8不直接带动输出轴 6旋转。嵌合机构包括第一外花键轴9、第二外花键轴10、内花键轴11,第一外花键轴9与 输出齿轮8啮合连接并经输出齿轮8带动旋转,第二外花键轴10带动输出轴6旋转,内花 键轴11经动力选择机构控制与第一外花键轴9离合,动力选择机构包括滑动轴13、固定在 滑动轴13上的拨叉12及支座14,滑动轴13沿支座14左右滑动,通过拨叉12拨动内花键 轴11与第一外花键轴9离合,控制输出轴6输出动力。
[0024] 本实用新型中,输入齿轮5、输出齿轮8、第一外花键轴9、第二外花键轴10及内花 键轴11均为左右对称结构。动力选择机构上还设置有可以左右摆动的手柄16,该手柄16 通过手柄固定座15连接在滑动轴13上,可以带动拨叉12左右滑动。手柄16设置在右侧, 左侧的输出轴6获得动力,手柄16设置在左侧,右侧的输出轴6获得动力,手柄16设置在 中间位置,左侧及右侧的输出轴6同时获得动力。使用的手柄16可以是手动手柄,也可以 是经气缸控制或电磁推杆推动控制拨叉12选择输出轴6的动力输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 输出轴6可以设有一根或数根,按照相同原料扩展出的多个输出轴可以分配输出输入轴的 动力输出,
[0025] 左右对称结构的装置使用比较方便,动力源输出轴1给输入轴2提供动力,输入轴 2通过键带动左右两个输入齿轮5旋转。左右两个输入齿轮5带动左右两个输出齿轮8旋 转;输出齿轮8的内孔装有一对角接触轴承7,因此输出齿轮8不能直接带动输出轴6旋转。 但输出齿轮8可以带动第一外花键轴9旋转.此时如内花键轴11与第一外花键轴9啮合, 则齿轮8可以带动第二外花键轴10旋转,第二外花键轴10通过键带动输出轴6旋转。但此 时如内花键轴11与第一外花键轴9没有啮合.输出齿轮8无法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6.因 此控制内花键轴11与第一外花键轴9的离合状态,就可以控制输出轴6的输出与否。用拨 叉12可以拨动内花键轴11的左右滑动.左右两侧的拨叉12固定在滑动轴13上,滑动轴 13可以沿支座14左右滑动,这样左右摆动手柄16,就可以带动两侧拨叉12左右移动,拨叉 12推动滑动,实现内花键轴11与第一外花键轴9的离合.当手柄16在右侧时,左侧的输出 轴6得到动力,右侧的输出输6没有动力输出,相反,当手柄16在左侧时,右侧的输出轴6 得到动力,左侧的输出轴6没有动力输出.当手柄在中间是,左右输出轴6都有动力输出。
【权利要求】
1. 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包括动力源传动轴(1)、与动力源传动轴(1)连接并经动力源传 动轴(1)提供动力的输入轴(2),套设在输入轴(2)上经输入轴(2)带动旋转的输入齿轮 (5),与输入齿轮(5)啮合连接,经输入齿轮带动旋转的输出齿轮(8),经输出齿轮驱动旋转 的输出轴(6),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角接触轴承(7)、嵌合机构及动力选择机构, 所述的角接触轴承(7)设置在输出齿轮(8)内孔中控制输出齿轮(8)不直接带动输出 轴⑶旋转, 所述的嵌合机构包括第一外花键轴(9)、第二外花键轴(10)、内花键轴(11),所述的第 一外花键轴(9)与所述的输出齿轮(8)啮合连接并经输出齿轮(8)带动旋转,所述的第二 外花键轴(10)带动输出轴(6)旋转,所述的内花键轴(11)经动力选择机构控制与第一外 花键轴(9)离合, 所述的动力选择机构包括滑动轴(13)、固定在滑动轴(13)上的拨叉(12)及支座 (14),所述的滑动轴(13)沿支座(14)左右滑动,通过拨叉(12)拨动内花键轴(11)与第一 外花键轴(9)离合,控制输出轴(6)输出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齿轮(5)、输出 齿轮(8)、第一外花键轴(9)、第二外花键轴(10)及内花键轴(11)均为左右对称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选择机构上还 设置有可以左右摆动的手柄(16),该手柄(16)通过滑动轴(13)带动拨叉(12)左右滑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手柄(16)设置在右侧,左侧的输出轴(6)获得动力, 所述的手柄(16)设置在左侧,右侧的输出轴(6)获得动力, 所述的手柄(16)设置在中间位置,左侧及右侧的输出轴(6)同时获得动力。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6)为手动手 柄、经气缸控制或电磁推杆推动控制拨叉(12)选择输出轴(6)的动力输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6)可以设有 一根或数根,分配输出输入轴(2)的动力输出。
【文档编号】F16H48/10GK203906729SQ20132086965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文峰, 丁新勇 申请人:上海法赫桥梁隧道养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