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749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防止锁止离合器的阻尼机构中的弹簧保持板和从动板的相对旋转开始时的冲击。在与锁止活塞结合的弹簧保持板(3)上,将两端支承于周向上邻接的抵接部(34)并以预加载状态配置弹簧,在从动板(4)设有在与弹簧保持板(3)相对旋转时推压弹簧的一端的弹簧承载部(45)。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相对于支承抵接部(34)的弹簧的一端的端缘(34d)以径向外周侧比内周侧更向弹簧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并且具有周向突出端(P)。在相对旋转开始之初,周向突出端(P)推压圆弧状配置的弹簧的压缩程度低的外径侧,故而向从动板的传递转矩的变化斜率小,可靠地防止冲击。
【专利说明】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及手动变速器的离合器等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例如在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中,为了抑制在其联接时产生的冲击及在联接状态时传递的发动机的振动而构成有阻尼机构。
[0003]这样的阻尼机构以输入侧的弹簧保持板、输出侧的从动板以及螺旋弹簧为主要部件。
[0004]如图10 Ca)所示,弹簧保持板10在周向等间隔地设有从圆形的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11。
[0005]在邻接的突起部11之间,如假想线所示地,将螺旋弹簧13压缩规定量并沿周缘配置,与预加载的状态与两突起部11的在周向上相对的端面抵接。
[0006]如图10 (b)所示,从动板15与弹簧保持板10同样地,具有从圆形周缘向外侧突出的弹簧承载部16。弹簧承载部16以与弹簧保持板10的突起部11相同的数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0007]弹簧保持板10和从动板15使旋转轴一致而相互相对且可相对旋转地配置。从动板15的弹簧承载部16从轴向看以周向的两端缘与弹簧保持板10的突起部11的端缘重合的方式设定。
[0008]若弹簧保持板10和从动板15相对旋转,则在相邻的两个突起部11之间突出的弹簧承载部16的端缘按压螺旋弹簧13的一端,将螺旋弹簧13压缩在与螺旋弹簧13的另一端抵接的突起部11的端缘之间。由此,在锁止时来自输入侧的冲击及发动机的振动被吸收,防止向输出侧的变速机构部直接传递。在(日本)特开2010 - 007717号公报中也公开有同样的构成。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007717号公报
[0010]但是,被保持在突起部11之间的螺旋弹簧13由于被施加预加载,故而在弹簧保持板10和从动板15相对旋转,由弹簧承载部16压缩螺旋弹簧13时,必须使转矩上升至弹簧承载部16受到的荷重与预加载对应的程度。
[0011]在此,在现有的阻尼机构中,与螺旋弹簧13的一端抵接的弹簧保持板10的突起部11的端缘和在相对旋转时按压螺旋弹簧13的该一端的从动板15的弹簧承载部16的端缘,从轴向看时,平行地形成。
[0012]另一方面,螺旋弹簧13由于在突起部11间圆弧状地配置,故而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内径侧的长度比外径侧的长度短。近来对减振的低刚性化的要求强烈,若增长螺旋弹簧13的全长,则该倾向更加显著。
[0013]其结果,螺旋弹簧13的内径侧比在线圈直径的中心线(作用线)上设定的均一的标称压缩量更大地压缩,局部成为较大的荷重。[0014]弹簧承载部16的端缘与突起部11的端缘平行,故而在弹簧保持板10和从动板15欲相对旋转时,在弹簧承载部16施加螺旋弹簧13的内径侧的较大荷重。而且,若对弹簧承载部16施加较大的荷重,则不论低刚性化的要求如何,相对旋转开始时向从动板15传递的转矩变化的斜率都增大,故而作为阻尼机构,仍不能实现足够的冲击防止。
[0015]上述问题不仅在示例的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的阻尼机构中产生,对于其它的转矩传递装置的一般的阻尼机构也是同样的。

【发明内容】

[001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在弹簧保持板和从动板的相对旋转开始时从动板受到的转矩变化的斜率小,能够可靠地防止冲击。
[0017]本发明的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包括:弹簧保持板,其与输入侧部件结合,绕中心轴旋转并且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抵接部;从动板,其与输出侧部件结合,绕中心轴旋转并且与抵接部对应而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弹簧承载部;螺旋弹簧,其将两端支承在弹簧保持板的邻接的抵接部并以预加载状态被保持,并且在弹黃保持板和从动板相对旋转时,从弹黃承载部推压一端而将弹簧保持板和从动板弹性地连接,其中,推压螺旋弹簧的一端的弹簧承载部的抵接缘相对于支承螺旋弹簧的一端的抵接部的端缘以自中心轴的径向外周侧比内周侧更向螺旋弹簧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在螺旋弹簧的线圈中心的外周侧具有周向突出端。
[0018]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相对旋转开始之初,周向突出端推压圆弧状配置的螺旋弹簧的压缩程度低的外径侧,故而向从动板4传递的传递转矩的变化斜率小,可靠地防止冲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阻尼机构的主要构成的图;
[0020]图2 (a)、(b)是表示弹簧保持板的图;
[0021]图3 (a)、(b)是详细表示抵接部周围的放大图;
[0022]图4 (a)?(C)是表示从动板的图;
[0023]图5是表示从动板的弹簧承载部和弹簧保持板的抵接部的关系的说明图;
[0024]图6 (a)?(d)是表示均衡器的图;
[0025]图7 (a)?(C)是详细表示阻尼机构整体的图;
[0026]图8 (a)、(b)是表示阻尼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0027]图9是表示向从动板传递的转矩变化的图;
[0028]图10 (a)、(b)是表示现有例的图。
[0029]标记说明
[0030]1:阻尼机构
[0031]2:锁止活塞
[0032]2b:摩擦片
[0033]2c:圆筒部
[0034]3:弹簧保持板
[0035]4:从动板
[0036]5:外径侧弹簧[0037]5a、5b:分体式弹簧
[0038]6:内径侧弹簧
[0039]7:均衡器
[0040]8:保持架
[0041]31:固定部
[0042]31a:铆钉孔
[0043]31b:内侧限制部
[0044]32:弹簧收纳窗
[0045]33:凸缘部
[0046]33a:周壁部
[0047]33b:外侧限制部
[0048]34:抵接部
[0049]34a:内径侧弯曲部
[0050]34b:外径侧弯曲部
[0051]34c:线状部
[0052]34d:端缘
[0053]35:弹簧保持部
[0054]36:保持孔
[0055]37、38:限制部
[0056]39:握持部
[0057]39a:顶点
[0058]39b:端缘
[0059]41:安装部
[0060]41a:安装孔
[0061]42:弯曲部
[0062]42a:顶点部
[0063]43..开口部
[0064]44:内侧弹簧承载部
[0065]44a:抵接缘
[0066]45:外侧弹簧承载部
[0067]45a:内径侧弯曲部
[0068]45b:线状部
[0069]45c:抵接缘
[0070]70:主体部
[0071]71:凸缘部
[0072]72:支承部
[0073]100:液力变矩器
[0074]101:变矩器罩
[0075]102:涡轮[0076]P:周向突出端
[0077]M:假想圆
[0078]R:铆钉
[0079]X: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80]以下,对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用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阻尼机构的主要构成的图。
[0082]阻尼机构I是为了防止液力变矩器100在使锁止活塞2与变矩器罩101联接时产生的振动,并且防止在锁止状态下发动机的振动直接向变速机构部侧传递而设置的。
[0083]阻尼机构I设于液力变矩器100的内部,使中心轴X与液力变矩器100的动力传递轴同心,作为主要构成,具有弹簧保持板3、从动板4、外径侧弹簧5、内径侧弹簧6以及均衡器7。
[0084]在图1中,右侧为发动机侧,左侧为变速机构部侧。
[0085]弹簧保持板3固定在锁止活塞2与发动机侧相反一侧的面上,以与锁止活塞2 —体旋转的方式设置。
[0086]从动板4隔着弹簧保持板3而位于锁止活塞2的相反侧,可相对于弹簧保持板3相对旋转。
[0087]均衡器7位于锁止活塞2与弹簧保持板3直接,可相对于弹簧保持板3以及从动板4相对旋转。
[0088]以下,对阻尼机构I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0089]〔弹簧保持板〕
[0090]图2表示弹簧保持板3,(a)是正面图,(b)是(a)中的A — A截面图。
[0091]弹簧保持板3为以中心轴X为中心的环形板状部件的成型体,将沿着其内径缘的区域设为环状的固定板31。
[0092]在固定部3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铆钉孔31a,弹簧保持板3通过插通铆钉孔31a的铆钉R与锁止活塞2结合。
[0093]弹簧保持板3在环宽幅(径向)的大致中间,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3个弹簧收纳窗32。弹簧收纳窗32形成在周向上延伸的长度W的圆弧状长孔,在此配置外径侧弹簧5(参照图3)。
[0094]邻接的弹簧收纳窗32之间的区域相当于现有例中的弹簧保持板的突起部,以下,将图2 (a)中的阴影线所示的该区域称为抵接部34。3个抵接部34形成越向径向外侧,周向的宽幅越宽的扇形。
[0095]外径侧弹簧5被压缩规定量,其两端以预加载状态与弹簧收纳窗32的周向两端、即抵接部4的端缘34d抵接。
[0096]另外,外径侧弹簧5由一对分体式弹簧5a、5b构成,在分体式弹簧5a、5b的长度方向(周向)上的抵接部34侧的端缘插入安装有保持架8。保持架8具有与抵接部34的端缘34d相对的平坦面。
[0097]另外,在分体式弹簧5a、5b之间夹有后述的均衡器7的支承部72。[0098]图3详细表示抵接部34的周围,(a)是局部正面放大图,(b)是(a)中的B — B截面图。
[0099]抵接部34为了确保与外径侧弹簧5 (保持架8)的抵接面积,具有向轴向弯曲的形状。
[0100]具体地,抵接部34从内径侧起依次具有以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内径侧弯曲部34a、以从内径侧弯曲部34a向接近锁止活塞2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外径侧弯曲部34b以及从外径侧弯曲部34b与中心轴X平行地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34c,成为沿着外径侧弹簧5的线圈中的锁止活塞2侧的周缘那样的形状。
[0101]弹簧收纳窗32的外周侧从轴向看,成为环形的凸缘部33。抵接部34的线状部34c的前端与凸缘部33相连。
[0102]凸缘部33具有在向径向延伸后,遍及整周从其外周缘向远离轴向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周壁部33a。周壁部33a的外径与设于锁止活塞2的外周的圆筒部2c的外径大致相同。
[0103]在弹簧收纳窗32的外径侧缘设有将凸缘部33的内周缘向径向内侧且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外侧限制部33b。
[0104]另外,在弹簧收纳窗32的内径侧缘设有将固定部31的外周缘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内侧限制部31b (参照图2 (b))。
[0105]外径侧弹簧5被内侧限制部31b以及外侧限制部33b和锁止活塞2、以及均衡器7包围而被保持于弹簧收纳窗32,限制脱落。
[0106]如图2、图3所示,从固定部31起,在与各抵接部34相同的周向位置,用于保持内径侧弹簧6的3个弹簧保持板35向内径方向伸出。
[0107]在弹簧保持板35形成有用于保持内径侧弹簧6的保持孔36。
[0108]特别是,如图3所示,保持孔36在相对于直径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W1,将其宽幅方向两侧的区域设为握持部39,使假想线所示的内径侧弹簧6的两端与两握持部39的端缘39b、39b抵接。
[0109]在保持孔36的内径侧缘设有向径向外侧且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限制部37,在外径侧缘设有向锁止活塞2侧延伸的限制部38。
[0110]内径侧弹簧6被限制部37、38和锁止活塞2包围而被保持于弹簧保持部35并限制脱落。
[0111]限制部37、38的长度W2比保持孔36的长度Wl短。这是因为,由于内径侧弹簧6通过后述的从动板4的内侧弹簧承载部44 (参照图4)而被压缩,故而为了避免与内侧弹簧承载部44的干涉而设置的。
[0112]握持部39为了确保与内径侧弹簧6的抵接面积,具有弯曲的形状。
[0113]即,如图3 (b)所不,握持部39以向接近锁止活塞2的方向关出的方式弯曲,该弯曲的部分中的最接近锁止活塞2的顶点39a处于保持孔36的径向宽幅W3的大致中央。
[0114]〔从动板〕
[0115]图4表示从动板4,Ca)是正面图,(b)是(a)中的C 一 C截面图,(C)是(b)中的区域D的放大图。
[0116]如图4 (a)所示,从动板4为以中心轴X为中心的环形板状部件的成型体,将沿其内径缘的区域设为环形的安装部41。
[0117]在安装部4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安装孔41a,从动板4通过插通安装孔41a的未图示的铆钉而与液力变矩器100的涡轮结合。
[0118]在从动板4的外周,周向等间隔地设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3个外侧弹簧承载部45。
[0119]外侧弹簧承载部45形成越向径向外侧,周向的宽幅越宽的扇状,在从动板4和弹簧保持板3相对旋转时,其周向的端缘作为抵接缘45c而与被弹簧保持板3保持的外径侧弹黃5 (保持架8)抵接。
[0120]外侧弹簧承载部45为了避免与位于锁止活塞2侧的弹簧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干涉并且确保与外径侧弹簧5的抵接面积,具有弯曲的形状。
[0121]具体地,如图4 (b)、(C)所示,外侧弹簧承载部45从内径侧起依次具有以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内径侧弯曲部45a、向与中心轴X正交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线状部45b。
[0122]特别是,如图4 (C)所示,在从动板4与弹簧保持板3组装的状态下,线状部45b以在径向上横切外径侧弹簧5的线圈中心的方式设定。
[0123]如图5所示,外径弹簧承载部45和弹簧保持板3的抵接部34均为扇形,但抵接缘45c相对于通过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周向中央的直径线的倾斜(角度α )比端缘34d相对于通过抵接部34的周向中央的直径线的倾斜(角度β )大出规定量Y,将外周侧作为抵接缘45c的周向突出端P。
[0124]另外,在图5中,为了容易识别,用虚线表示弹簧保持板3 (抵接部34),用实线表示从动板4 (外侧弹簧承载部45)。
[0125]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外径比弹簧保持板3中的抵接部34的线状部34c的内径稍小,但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周向突出端P间的周向最大宽度S设定为与取得该最大宽度S的以中心轴X为中心的假想圆M同一圆上的抵接部34的周向宽度相同,作为允许误差,也可以比同一圆上的抵接部34的周向宽度稍短。
[0126]在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外周角部不为圆弧的情况下,周向突出端P所处的假想圆M通过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外周。不论外周角部有无圆弧,假想圆M都通过被弹簧保持板3保持的外径侧弹簧5的线圈中心线CL (也参照图3)的外径侧。
[0127]与安装部41相连的径向大致中间部位成为以向锁止活塞2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42。特别是,如图4 (c)所示,弯曲部42的最接近锁止活塞2侧的顶点部42a位于开口部43的径向宽度W4的大致中间。
[0128]在该弯曲部42形成有在与各外侧弹簧承载部45相同的周向位置向周向延伸的圆弧状长孔的开口部43。即,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周向中央位置和开口部43的周向中央位置位于同一直径线上。
[0129]开口部43的周向长度比弹簧保持板3的保持孔36的长度Wl大。
[0130]弯曲部42中的图4 (a)的阴影线所示的区域为具有开口部43的周向端缘的径向宽度的内径弹簧承载部44。S卩,面向开口部43的内侧弹簧承载部44的端缘成为从动板4和弹簧保持板3相对旋转规定量时,与被保持孔36保持的内径侧弹簧6抵接的抵接缘44a。
[0131]因此,弯曲部42 (内侧弹簧承载部44)以在从动板4与弹簧保持板3组装的状态下,顶点部42a横切内径侧弹簧6的线圈中心的方式设定。[0132]〔均衡器〕
[0133]图6表示均衡器7,Ca)是正面图,(b)是(a)中的E — E截面图,(C)是(b)中的F部放大图,而且,(d)是(a)中的G — G截面图。
[0134]均衡器7构成为,将凸缘部71从以中心轴X为中心的圆筒状的主体部70的锁止活塞2的相反侧的端缘遍及整周向径向外侧延伸,将支承部72从锁止活塞2侧的端缘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向径线内侧延伸。
[0135]均衡器7的主体部70在与弹簧保持板3组装的状态下覆盖弹簧收纳窗32的外径侧。
[0136]特别是,如图6 (C)所示,支承部72在从主体部70的锁止活塞2侧的端缘向径线内侧延伸后,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弯曲,进而,其前端朝向内侧以横切外径侧弹簧5的线圈中心的方式弯曲。
[0137]支承部72向弹簧收纳窗32内延伸,配置在分体式弹簧5a、5b之间。
[0138]均衡器7通过锁止活塞2限制向轴向一侧的移动,通过弹簧保持板3的凸缘部33限制向另一方的移动。
[0139]而且,均衡器7的径向移动通过锁止活塞2的圆筒部2c限制。
[0140]图7详细表示同轴组装有上述的弹簧保持板3、从动板4、外径侧弹簧5、内径侧弹簧6以及均衡器7的阻尼机构I整体,Ca)是从图1的左侧看到的局部剖切正面图,(b)是Ca)中的H — H截面图,(C)是(a)中的J 一 J截面图。
[0141]另外,在图7 (a)中,右下方大致1/3表示从动板4存在的状态,左下方大致1/3表示拆下了从动板4后的状态,上侧大致1/3表示也将弹簧保持板3拆下后的状态。
[0142]从动板4以从轴向看,外侧弹簧承载部45与弹簧保持板3的抵接部34重合的位置关系进行组装。
[0143]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的周向突出端P与被弹簧保持板3的弹簧收纳窗32保持的外径侧弹簧5的保持架8抵接。
[0144]被弹簧保持板3的弹簧保持部35保持的内径侧弹簧6位于从动板4的开口部43的周向中央,在开口部43两端的内侧弹簧承载部44的抵接缘44a与内径侧弹簧6之间存在有角度Θ的间隙。
[0145]若车辆为规定的运转状态,则锁止活塞2通过油压被向发动机侧推压,液力变矩器100成为将锁止活塞2的摩擦片2b与变矩器罩101联接的锁止状态。
[0146]在锁止状态下,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转矩)经由锁止活塞2被直接输入弹簧保持板3,故而弹簧保持板3绕中心轴X旋转。而且,从动板4 一边由外侧弹簧承载部45推压压缩外径侧弹簧5 —边追随弹簧保持板3的旋转。
[0147]此时,外侧弹簧承载部45使起初的抵接缘45c的周向突出端P在外径侧弹簧5的线圈中心的外径侧与保持架8抵接,故而如图8 (a)所示,在外径侧弹簧5的荷重大的内径侧被弹簧保持板3的抵接部34 (端缘34d)支承的状态下,首先推压外径侧弹簧5的一端的荷重小的外径侧。因此,锁止之初向从动板4的输入从低转矩值开始。
[0148]另外,在图8中,为了容易进行识别,用虚线表示弹簧保持板3 (抵接部34),用实线表示从动板4 (外侧弹簧承载部45)。
[0149]而且,弹簧保持板3和从动板4相对旋转角度δ,如图8 (b)所示,若外径侧弹簧5的保持架8的端面和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成为平行的状态,则外径侧弹簧5(保持架8)从线圈的外径侧到内径侧被与抵接缘45c相对的整个相对面按压,在该时刻之后,外径侧弹簧5的保持架8从弹簧保持板3的抵接面34d分离,仅由外侧弹簧承载部45支承。另外,外径侧弹簧5的另一端被未图示的邻接的抵接部34支承。
[0150]图9表不相对于相对旋转角向从动板4传递的转矩变化。
[0151]在与使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和抵接部34的端缘34d在组装时的静止状态下平行的现有例相当的比较例(虚线)中,在相对旋转开始的同时,外侧弹簧承载部45包含外径侧弹簧5的压缩量大的内径侧而受到比预加载的标称值大的全部荷重,使转矩以较大的斜率增大。对此,在实线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低转矩值逐渐增大而达到角度δ之后,达到基于外径侧弹簧5的大致预加载的标称值的荷重的转矩值Tpl。
[0152]如上所述,由于转矩变化的斜率小,故而相对旋转开始之初,成为与将外径侧弹簧5的弹簧常量降低或增长全长同样的作用,可靠地防止冲击。
[0153]在刚开始从弹簧保持板3向从动板4传递旋转驱动力(转矩)后,仅压缩外径侧弹簧5。
[0154]而且,若要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变大,弹簧保持板3相对于从动板4相对旋转Θ,则开始内径侧弹簧6的内侧弹簧承载部44的抵接缘44a的压缩。最终,经由外径侧弹簧5和内径侧弹簧6向从动板44传递旋转驱动力。
[0155]另外,虽然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的倾斜(角度α )和抵接部34的端缘34d的倾斜(角度β)的差Y越大,相对旋转开始时的转矩变化的斜率越小,但如上所述地,通过相当于降低外径侧弹簧5的弹簧常量的特性,使受到最低输入转矩时的旋转角度增大。并且,会产生根据抵接缘45c的倾斜的大小而使外径侧弹簧5的外径侧比内径侧更被压缩的情况。
[0156]因此,外侧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的倾斜(角度α )被设定在最大输入转矩时在外径侧弹簧5产生的局部应力比S - N曲线(应力一反复次数)的疲劳界限值低的范围。
[0157]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活塞2相当于发明的输入侧部件,液力变矩器100的涡轮相当于输出侧部件。
[0158]外侧弹簧承载部45相当于发明的弹簧承载部,外径侧弹簧5相当于螺旋弹簧。
[0159]实施方式如上地构成,在将两端支承于与锁止活塞2结合的弹簧保持板3的邻接的抵接部34并以预加载状态配置外径侧弹簧5,与液力变矩器100的涡轮结合的从动板4的弹簧承载部45推压外径侧弹簧5的一端而在相对于弹簧保持板3相对旋转时弹性地连接的阻尼机构中,弹簧承载部45的抵接缘45c相对于抵接部34的端缘34d以自中心轴X的径向外周侧比内周侧更向外径侧弹簧5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在外径侧弹簧5的线圈中心的外周侧具有周向突出端P,故而在相对旋转开始之初,周向突出端P推压外径侧弹簧5的压缩程度低的外径侧,结果,向从动板4的输入转矩的变化斜率小,能够可靠地防止冲击(对应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果)。
[0160]由于弹簧承载部45在其周向两侧设有上述倾斜的抵接缘45c,故而不仅在将旋转驱动力从发动机侧的锁止活塞2正向输入时,在从变速机构部侧的涡轮逆向输入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弹簧保持板3和从动板4的相对旋转开始时的冲击(对应于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效果)。[0161]从动板4为环形,使弹簧承载部45从其外周突出,周向突出端P位于以中心轴X为中心并通过弹簧承载部45的外周的圆上,故而周向突出端P特别是与外径侧弹簧5的最外周侧抵接,能够特别降低相对旋转开始之初的向从动板4的输入转矩(对应于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效果)。
[0162]另外,外径侧弹簧5在被抵接部34支承的端设有具有与该抵接部34相对的平坦面的保持架8,故而不论外径侧弹簧5向抵接部34之间的配置状态如何,弹簧承载部45的周向突出端P都顺畅地抵接,能够稳定地推压外径侧弹簧5 (对应于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效果)。
[0163]另外,实施方式的弹簧保持板3形成多个圆弧状长孔的弹簧收纳窗32而配置外径侧弹簧5,将邻接的弹簧收纳窗32之间的区域设为抵接部3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与现有例同样地使突起部从弹簧保持板的外周突出而成为抵接部,在抵接部之间配置外径侧弹簧。
[0164]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弹簧承载部45的周向两侧的端缘设为比抵接部34的端缘34d的倾斜大的抵接缘45c,不论旋转驱动力从发动机侧输入还是从变速机构部侧输入,都在相对旋转开始时推压外径侧弹簧5的外周侧,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为,例如在从发动机侧输入旋转驱动力时,仅推压外径侧弹簧5侧的端缘的倾斜大的抵接缘45c。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其包括: 弹簧保持板,其与输入侧部件结合,绕中心轴旋转并且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抵接部; 从动板,其与输出侧部件结合,绕中心轴旋转并且与所述抵接部对应而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弹簧承载部; 螺旋弹簧,其将两端支承在所述弹簧保持板的邻接的所述抵接部并以预加载状态被保持,并且在所述弹簧保持板和所述从动板相对旋转时,从所述弹簧承载部推压一端而将弹簧保持板和从动板弹性地连接,其特征在于, 推压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弹簧承载部的抵接缘相对于支承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的所述抵接部的端缘以自所述中心轴的径向外周侧比内周侧更向所述螺旋弹簧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在所述螺旋弹簧的线圈中心的外周侧具有周向突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承载部的倾斜的抵接缘为在从所述输入侧部件正向输入旋转驱动力时推压所述螺旋弹簧的端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承载部的倾斜的抵接缘为该弹簧承载部的周向两侧的端缘。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板为环形,使所述弹簧承载部从其外周向外侧突出, 所述周向突出端位于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而通过所述弹簧承载部的外周的圆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在被所述抵接部支承的端设有具有与该抵接部相对的平坦面的保持架。
【文档编号】F16F15/123GK103994200SQ20141001942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石川靖浩, 兵藤义则 申请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有能沛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