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内置式紧凑快速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392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换向阀,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道内置式结构紧凑快速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常用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形式一般有直动式、膜片式以及杠杆式等结构形式,目前这些结构的电磁阀的构件较多,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流体通道与动铁芯和静铁芯分离,结构尺寸较大,整体质量较重,响应速度相对较慢,许多产品甚至对速度没有要求,这在对使用空间较为紧凑以及对换向速度要求较苛刻的场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结构尺寸大以及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要由动铁芯和静铁芯构成的结构紧凑的通道内置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流体通道内置于静铁芯。本发明提供的通道内置式紧凑快速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壳体、动铁芯、静铁芯和堵头。所述动铁芯与所述壳体第二内孔间隙配合,柱面开有引流槽,两端面为笊篱结构,主要用于平衡所述动铁芯两侧压强差以降低所述静铁芯负载,所述动铁芯两端面中心为圆柱凸台,主要用于封堵所述静铁芯流体通道;所述静铁芯2套,由线圈支架以及线圈组成,所述静铁芯径向与所述壳体第五内孔间隙配合,通过第一O形密封圈密封,轴向通过所述壳体第二内孔端面定位;所述线圈支架截面近似工字形,中心处为台阶孔,所述线圈支架周围缠绕线圈;所述线圈导线由壳体上的第六内孔引出;所述堵头内部开有倒L形通道,用于将线圈的来流导出到壳体第七内孔排出,所述堵头与所述壳体间径向间隙配合,通过第二O形密封圈密封,防止流体外漏;所述堵头与所述壳体间固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构件少,流体通道内置于静铁芯,结构紧凑,体积小;采用笊篱结构压力平衡式动铁芯,静铁芯负载小;动铁芯位移小,响应速度快;两静铁芯关于动铁芯对称布置,交互对动铁芯施加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紧凑快速电磁换向阀的示意半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为描述方便,将图1的方位定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主要包括壳体1、压力平衡式动铁芯2和静铁芯以及堵头7。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紧凑通道内置式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包括:壳体1,动铁芯2、静铁芯和堵头7。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和第五内孔和第六内孔和第七内孔,流体由第一内孔进入第二内孔;所述动铁芯2位于所述壳体1第二内孔内,采用压力平衡式结构,所述动铁芯与所述壳体1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动铁芯柱面开有引流槽,两侧端面为笊篱结构,两侧端面为中心为圆柱凸台,所述笊篱结构主要用于平衡所述动铁芯两侧压强差以降低所述静铁芯负载,所述圆柱凸台主要用于封堵所述静铁芯第三内孔。所述静铁芯两套,由线圈支架3以及线圈4组成,所述静铁芯放置在所述壳体1第五内孔内;所述线圈支架3截面近似工字形,中心处为台阶结构的所述静铁芯第三内孔,所述线圈支架周围缠绕所述线圈4,所述线圈支架径向与所述壳体1间隙配合,轴向通过所述壳体第二内孔端面定位;所述线圈4与所述壳体1径向间隙配合,通过第一O形密封圈5密封,所述线圈导线6由所述壳体1上的第六内孔引出;所述堵头7两件,所述堵头7具有第四内孔,所述第四内孔为倒L形结构,用于将第三内孔的来流引出到所述壳体1第七内孔排出,所述堵头7与所述壳体1径向间隙配合,通过第二O形密封圈8密封,防止流体外漏;所述堵头7与所述壳体1通过连接件9固连,同时轴向固定所述静铁芯。其中,所述动铁芯2与所述壳体1第二内孔间隙配合不宜过大,所述壳体1第二内孔对动铁芯的运动起导向作用;所述动铁芯2与所述壳体1轴向尺寸差即为所述动铁芯2位移,所述动铁芯2位移不宜过大,否则影响电磁阀换向响应速度。所述壳体1第六内孔位于所述第一O形密封圈5外侧,否则流体会从导线处发生外漏。所述第二O形密封圈8位于所述堵头7第四内孔外侧,防止流体外漏。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