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674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安装于电子器物的双转轴枢纽,包含于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分别套设一第一弹性套环及一第二弹性套环,该第一、第二弹性套环均设有一展缩缝,各展缩缝的开放方向相反,以平衡第一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该第一转轴设有一第一特征部,该第二转轴设有一第二特征部,该第一、第二弹性套环内壁分别设有一可弹性贴靠第一特征部的第一相称特征部,以及一可弹性贴靠第二特征部的第二相称特征部,能在电子器物接近完全掀开或盖合时,产生自动掀开或盖合电子器物的动力。
【专利说明】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特别是针对安装于可掀开 及盖合的电子器物上的双转轴枢纽,并涉及一种配置于双转轴枢纽各转轴之间,使各转轴 得以同步扭转的结构,尤其关于用以平衡两转轴之间扭力差的弹性套环,以及能在电子器 物接近完全掀开或盖合时,产生自动掀开或盖合电子器物的动力的弹性夹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PDA、数位取像机或电子书等具备可掀开及盖合能 力的电子器物,其显示模块(例如,荧幕)与机体模块(例如,主机、键盘)之间,通常设有单 一可接受外力驱动而往复转动自如的转轴,并经由掀开及盖合的动作来展缩所述显示模块 与机体模块,以利于使用操作及收藏,但这类设有单一转轴的电子器物的掀开角度通常不 大于180度。
[0003] 为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 围,市面上已存在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的技术;举如中国台湾第 100224345号「具限位功能的双轴式枢纽器」及第101210179号「滑轮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等专利案,使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之间可相对翻转〇至360度,而产生不同的操作模式。
[0004] 上述双转轴的先前技术,主要是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两相互平行的转 轴,且两转轴共同枢置于一轴承件上;各转轴两端分别设成一用以枢置于轴承件上的枢接 部,以及一用以结合所述显示模块、机体模块的固定部,而使所述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各自 基于轴承件翻转摆动至任意角度,令电子器物产生不同模式的操作形态。
[0005] 为使所述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的启、闭过程更加顺畅,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一种可 将所述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相互连动的设计,主要是在两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当 掀动显示模块时,该显示模块的转轴会随之转动,并经由连动器驱动机体模块的转轴同步 转动,而使所述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相互开合运作。
[0006] 然而,当显示模块的转轴通过连动器驱使机体模块的转轴同步转动时,由于使用 者通常只对显示模块施力,容易造成外力对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的作用力不平均的情形, 致使各转轴之间产生扭力差,而影响各转轴之间的平行度,导致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的启、 闭不顺畅,甚至造成各转轴产生磨损或卡住的问题,影响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
[0007] 除此之外,前述传统双转轴枢纽的技术,在操作时必须徒手将显示模块或机体模 块掀开或盖合至定位,电子器物本身无法产生自动掀开或盖合显示模块或机体模块的动 力,显然仍具有可供加以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令两转轴所 负载的扭力相同,而平衡两转轴之间的扭力差,以维持两转轴之间的平行度,克服上述显示 模块与机体模块的启、闭不顺畅,甚至造成各转轴产生磨损或卡住的问题,并提升同步转动 机制的精确度。
[0009]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包含一第一转轴、 一平行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以及至少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轴承件,在该 第一转轴的轴心与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定义有一共同平面,其中:
[0010] 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外套设一第一弹性套环及一第二弹性套环,该第一弹性套 环上设有一第一展缩缝,该第二弹性套环上设有一第二展缩缝,该第一展缩缝及第二展缩 缝分别朝该共同平面的两侧开放,以平衡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
[0011] 据此,令第一展缩缝与第二展缩缝的开放方向相反,该第一转轴于转动期间能够 同时负载该第一弹性套环及第二弹性套环的扭力,且第二转轴于转动期间也能够同时负载 该第一弹性套环及第二弹性套环的扭力,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所负载的扭力相同,而平 衡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进而维持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平行度,使第 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可顺利同步转动,并提升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
[0012]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次一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令 两转轴各自接受弹性夹持定位,并凭借该弹性夹持力驱使转轴自行转动,以克服传统电子 器物在操作时,必须徒手将显示模块或机体模块掀开或盖合至定位的缺憾。
[0013]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包含在该第一转 轴外壁设有至少一第一特征部,该第二转轴外壁设有至少一第二特征部,该第一弹性套环 及第二弹性套环的内壁,分别设有一可弹性贴靠该第一特征部的第一相称特征部,以及一 可弹性贴靠该第二特征部的第二相称特征部。该第一特征部两相对称的设于该第一转轴两 侧外壁,该第二特征部两相对称的设于该第二转轴两侧外壁,该第一弹性套环及第二弹性 套环的内壁,各相互对称的设置有该第一相称特征部与第二相称特征部。该第一特征部、第 二特征部、第一相称特征部及第二相称特征部的至少其一为平面。该第一弹性套环具有一 第一弯板、一第二弯板,及一衔接于该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之间的第三弯板,该第一展缩缝 位于该第一弹性套环的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的自由端之间,该第二弹性套环具有一第一弯 板、一第二弯板,及一衔接于该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之间的第三弯板,该第二展缩缝位于该 第二弹性套环的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的自由端之间。
[0014] 据此,令第一相称特征部弹性贴靠第一特征部,且第二相称特征部弹性贴靠第二 特征部,使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各自接受第一弹性套环和第二弹性套环弹性贴靠,而定位 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并凭借该第一弹性套环和第二弹性套环的弹性夹持力驱使而自行转 动至定位,能在电子器物接近完全掀开或盖合时,产生自动掀开或盖合电子器物的动力。
[0015]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外壁的至少其一设有至少一第 三特征部,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至少其一夹设有至少一弹性夹件,该弹性夹件设有一 可弹性夹持该第三特征部的夹口。该弹性夹件形成两对称设置的弹性夹爪,该夹口位于该 两弹性夹爪之间,该两弹性夹爪的至少其一,设有一可弹性压触该第三特征部的第三相称 特征部。该弹性夹件朝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弹性夹爪及两第二弹 性夹爪,夹口中的一第一夹口位于各该第一弹性夹爪之间,夹口中的一第二夹口位于各该 第二弹性夹爪之间。该第三特征部为平面,该第三相称特征部为弧形轮廓。如此,当电子器 物接近完全掀开或盖合时,可更进一步凭借该弹性夹件的弹性夹持力驱使第一转轴、第二 转轴自行转动至掀开或盖合的定位,进而产生自动掀开或盖合电子器物的动力。
[0016]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转轴上设有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 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 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以及一滑设于该第二螺旋槽内的第二凸柱。如此,使第一转轴与第 二转轴经由该连动器而相互连动。
[0017] 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实用新型,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详细说明其实施 方式如后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3为图1的一剖示图;
[0021] 图4为图3的使用状态剖示图;
[0022]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剖示图;
[0023] 图6为图1的另一剖示图;
[0024] 图7为图6的使用状态剖示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转轴;11、21_枢接部;110-第一环面;111-第一特征部; 112、212-第二特征部;12、22-固定部;13-第一螺旋槽;2-第二转轴;210-第二环面; 211-第二特征部;23-第二螺旋槽;31-第一轴承件;31U321-第一轴孔;312、322_第二轴 孔;32-第二轴承件;4-连动器;41-第一凸柱;42-第二凸柱;5-第一弹性套环;50-第一 展缩缝;5U61-第一相称特征部;52、62_第二相称特征部;53、63_第一弯板;54、64_第二 弯板;55、65_第三弯板;6-第二弹性套环;60-第二展缩缝;7-弹性夹件;71-第一夹口; 72-第二夹口;73-第一弹性夹爪;73U741-第三相称特征部;74-第二弹性夹爪;8-壳套; 81-套口;91-显不模块;92-机体模块;A-共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请合并参阅图1至图3,揭示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方式的附图,由上述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可供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电子器物 的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之间,包含一第一转轴1、一平行于该第一转轴1的第二转轴2,以及 至少一枢置该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的轴承件,在该第一转轴1的轴心与第二转轴2的 轴心之间定义有一共同平面A。该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两端分别设成一枢接部11、21及 一固定部12、22,且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11、21成圆杆形态,使第一转轴1的外 壁成一第一环面110,且第二转轴2的外壁成一第二环面210。该第一转轴1的枢接部11 上设有一第一螺旋槽13,且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21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23。该第一转轴 1的固定部12可供固定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91,该第二转轴2的固定部22可供固定电子 器物的机体模块92。
[0027] 图中也描绘了,该轴承件成板片型态,且轴承件包含间隔排列的一第一轴承件31 及一第二轴承件32,各自设有一第一轴孔311、321及一第二轴孔312、322,各第一轴孔311、 321用以枢置该第一转轴1的枢接部11,各第二轴孔312、322用以枢置该第二转轴2的枢 接部21。该第一轴承件31位于该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11、21上邻接固定部 12、22的位置,且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11、21经由第一轴承件31及第二轴承 件32支撑定位于一壳套8内,而使该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的固定部12、22自壳套8的 一套口 81伸出至壳套8外,且第一轴承件31遮盖于套口 81。
[0028] 该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4,前述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 2的第一螺旋槽13、第二螺旋槽23及连动器4均位于该第一轴承件31与第二轴承件32之 间。该连动器4两面分别设有一第一凸柱41及一第二凸柱42,该第一凸柱41滑设于该第 一转轴1的第一螺旋槽13内,且第二凸柱42滑设于该第二转轴2的第二螺旋槽23内,通 过第一螺旋槽13、第二螺旋槽23导引连动器4的第一凸柱41、第二凸柱42,而使第一转轴 1与第二转轴2相互连动。
[0029] 在所采用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图1、图2、图3也显示了,该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 2外侧套设一第一弹性套环5及一第二弹性套环6,且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性套环6位 于该第一轴承件31与第二轴承件32之间,使连动器4滑设于该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 性套环6内部;该第一弹性套环5上设有一第一展缩缝50而成C字型轮廓,该第二弹性套 环6上设有一第二展缩缝60而成C字型轮廓,该第一展缩缝50及第二展缩缝60分别朝该 共同平面A的两侧开放,而能够平衡该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之间的扭力差。
[0030] 请配合参阅图2、图3、图4,说明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转轴1外壁的第一环 面110上设有至少一第一特征部111,该第二转轴2外壁的第二环面210上设有至少一第 二特征部211。该第一弹性套环5内壁设有一第一相称特征部51及一第二相称特征部52, 该第一弹性套环5的第一相称特征部51能够弹性贴靠该第一环面110及/或第一特征部 111,且第一弹性套环5的第二相称特征部52能够弹性贴靠该第二环面210及/或第二特 征部211。该第二弹性套环6内壁设有一第一相称特征部61及一第二相称特征部62,该第 二弹性套环6的第一相称特征部61能够弹性贴靠该第一环面110及/或第一特征部111, 且第二弹性套环6的第二相称特征部62能够弹性贴靠该第二环面210及/或第二特征部 211。
[0031] 在本实施上,各第一特征部111两相对称的设于该第一转轴1两侧外壁,各第二特 征部211两相对称的设于该第二转轴2两侧外壁。该第一弹性套环5内壁相互对称的设置 有该第一相称特征部51与第二相称特征部52,且第二弹性套环6内壁相互对称的设置有该 第一相称特征部61与第二相称特征部62。该第一特征部111、第二特征部211、第一相称特 征部51、61及/或第二相称特征部52、62可为平面。
[0032] 图中并揭示,该第一弹性套环5具有一第一弯板53、一第二弯板54,以及一衔接于 该第一弯板53与第二弯板54之间的第三弯板55,该第一展缩缝50位于该第一弹性套环5 的第一弯板53与第二弯板54的自由端之间。该第二弹性套环6具有一第一弯板63、一第 二弯板64,以及一衔接于该第一弯板63与第二弯板64之间的第三弯板65,该第二展缩缝 60位于该第二弹性套环6的第一弯板63与第二弯板64的自由端之间。
[0033] 请配合参阅图2、图6、图7,说明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转轴1末端外壁设 有至少一第三特征部112,且第二转轴2末端外壁也设有至少一第三特征部212,使第一特 征部111位于该固定部12与第三特征部112之间,且第二特征部211位于该固定部22与 第三特征部212之间。该第一转轴1及/或第二转轴2夹设有至少一弹性夹件7,该弹性夹 件7设有至少一夹口,且弹性夹件7形成两对称设置的弹性夹爪,该夹口位于该两弹性夹爪 之间,该两弹性夹爪的至少其一,设有一第三相称特征部731、741。在本实施上,该弹性夹件 7成Η字形轮廓,设于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之间,并且位于第二弹性套环6与第二轴承 件32之间;该弹性夹件7可为复数,各弹性夹件7相互重叠成一体。该夹口包含对称设置 于该弹性夹件7两端的一第一夹口 71及一第二夹口 72,该第一夹口 71能够弹性夹持该第 一转轴1的第三特征部112及/或第一环面110,且第二夹口 72能够弹性夹持该第二转轴 2的第三特征部212及/或第二环面210。
[0034] 图中也揭示了,前述弹性夹爪包含该弹性夹件7朝该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分 别对称设置的两第一弹性夹爪73及两第二弹性夹爪74 ;该第一夹口 71位于两第一弹性夹 爪73之间,该第二夹口 72位于两第二弹性夹爪74之间;各第一弹性夹爪73上相对设有第 三相称特征部731,该第三相称特征部731能够弹性压触该第一转轴1的第一环面110及/ 或第三特征部112 ;各第二弹性夹爪74上相对设有第三相称特征部741,该第三相称特征部 741能够弹性压触该第二转轴2的第二环面210及/或第四特征部212。具体来说,该第三 特征部112、212均为平面,该第三相称特征部731、741均为弧形轮廓。
[0035] 请配合参阅图3、图4,当使用者掀动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91及/或机体模块92 时,该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会随着该显示模块91、机体模块92转动,使第一转轴1与第 二转轴2各自于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性套环6内转动,由于第一展缩缝50与第二展缩 缝60的开放方向相反,使第一转轴1于转动期间能够同时负载该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 性套环6的扭力,且第二转轴2于转动期间也能够同时负载该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性 套环6的扭力,而使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所负载的扭力相同,以平衡第一转轴1与第二 转轴2之间的扭力差,进而维持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之间的平行度,使第一转轴1及第 二转轴2可顺利同步转动,并提升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
[0036] 请配合参阅图4、图5、图6、图7,当使用者掀动电子器物接近完全掀开或盖合时, 该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性套环6的第一相称特征部51、61同时弹性贴靠第一转轴1的 第一环面110与第一特征部111,且第一弹性套环5及第二弹性套环6的第二相称特征部 52、62同时弹性贴靠第二转轴2的第二环面210与第二特征部211 ;同时,该第一夹口 71两 侧第一弹性夹爪73的第三相称特征部731弹性贴靠第一转轴1的第一环面110与第三特 征部112,且第二夹口 72两侧第二弹性夹爪74的第三相称特征部741弹性贴靠第二转轴2 的第二环面210与第三特征部212。
[0037] 在此情况下,该第一转轴1的第一特征部111会受到第一弹性套环5、第二弹性套 环6的弹力压迫而转动至贴靠第一相称特征部51、61,且第二转轴2的第二特征部211会受 到第一弹性套环5、第二弹性套环6的弹力压迫而转动至贴靠第二相称特征部52、62 ;同时, 该第一转轴1的第三特征部112会受到两第一弹性夹爪73的弹力压迫而转动至贴靠第三 相称特征部731,且第二转轴2的第三特征部212会受到两第二弹性夹爪74的弹力压迫而 转动至贴靠第三相称特征部7741 ;如此,可驱动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91与机体模块92各 自随着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轴2自行转动至掀开或盖合的定位。
[0038]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具有如下的优点:
[0039] 1、通过第一相称特征部51、61弹性贴靠第一特征部111,且第二相称特征部52、62 弹性贴靠第二特征部211,使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各自接受第一弹性套环5和第二弹性 套环6弹性贴靠,而定位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
[0040] 2、由于第一展缩缝50与第二展缩缝60的开放方面相反,使第一转轴1及第二转 轴2所负载的扭力相同,而平衡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轴2之间的扭力差,以维持第一转轴1 与第二转轴2之间的平行度,并提升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
[0041] 3、通过第一弹性套环5和第二弹性套环6的弹性夹持力驱使第一转轴1与第二转 轴2自行转动至定位,同时通过弹性夹件7的弹性夹持力驱使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自行 转动至定位,能在电子器物接近完全掀开或盖合时,产生自动掀开或盖合电子器物的动力。 [0042] 综上所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他 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要 求保护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转轴、一平行于该第一转 轴的第二转轴,以及至少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轴承件,在该第一转轴的轴心与 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定义有一共同平面,其中: 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外套设一第一弹性套环及一第二弹性套环,该第一弹性套环上 设有一第一展缩缝,该第二弹性套环上设有一第二展缩缝,该第一展缩缝及第二展缩缝分 别朝该共同平面的两侧开放,以平衡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外壁设 有至少一第一特征部,该第二转轴外壁设有至少一第二特征部,该第一弹性套环及第二弹 性套环的内壁,分别设有一能够弹性贴靠该第一特征部的第一相称特征部,以及一能够弹 性贴靠该第二特征部的第二相称特征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特征部两相 对称的设于该第一转轴两侧外壁,该第二特征部两相对称的设于该第二转轴两侧外壁,该 第一弹性套环及第二弹性套环的内壁,各相互对称的设置有该第一相称特征部与第二相称 特征部。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特征部、 第二特征部、第一相称特征部及第二相称特征部的至少其一为平面。
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 套环具有一第一弯板、一第二弯板,及一衔接于该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之间的第三弯板,该 第一展缩缝位于该第一弹性套环的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的自由端之间;该第二弹性套环具 有一第一弯板、一第二弯板,及一衔接于该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之间的第三弯板,该第二展 缩缝位于该第二弹性套环的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的自由端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 及第二转轴的外壁的至少其一设有至少一第三特征部,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至少其一 夹设有至少一弹性夹件,该弹性夹件设有一能够弹性夹持该第三特征部的夹口。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及第二 转轴的外壁的至少其一设有至少一第三特征部,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至少其一夹设有 至少一弹性夹件,该弹性夹件设有一能够弹性夹持该第三特征部的夹口。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件形成两 对称设置的弹性夹爪,该夹口位于该两弹性夹爪之间,该两弹性夹爪的至少其一,设有一能 够弹性压触该第三特征部的第三相称特征部。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件形成两 对称设置的弹性夹爪,该夹口位于该两弹性夹爪之间,该两弹性夹爪的至少其一,设有一能 够弹性压触该第三特征部的第三相称特征部。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件朝该第 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弹性夹爪及两第二弹性夹爪,夹口中的一第一夹 口位于各该第一弹性夹爪之间,夹口中的一第二夹口位于各该第二弹性夹爪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件朝该第 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弹性夹爪及两第二弹性夹爪,夹口中的一第一夹 口位于各该第一弹性夹爪之间,夹口中的一第二夹口位于各该第二弹性夹爪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特征部为平 面,该第三相称特征部为弧形轮廓。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特征部为 平面,该第三相称特征部为弧形轮廓。
1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 轴上设有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活 动配置一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以及一滑设于该第 二螺旋槽内的第二凸柱。
1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上设有 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 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以及一滑设于该第二螺旋槽 内的第二凸柱。
16.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上设有 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 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以及一滑设于该第二螺旋槽 内的第二凸柱。
17.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上设有 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 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以及一滑设于该第二螺旋槽 内的第二凸柱。
18.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上设 有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 一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以及一滑设于该第二螺旋 槽内的第二凸柱。
19. 一种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双转轴枢纽具有一第一转轴、一 平行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以及至少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轴承件,其中: 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外壁的至少其一设有至少一第三特征部,该第一转轴与第二 转轴的至少其一夹设有至少一弹性夹件,该弹性夹件设有一能够弹性夹持该第三特征部的 夹口。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件形成 两对称设置的弹性夹爪,该夹口位于该两弹性夹爪之间。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弹性夹爪的 至少其一,设有一能够弹性压触该第三特征部的第三相称特征部。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件朝该 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弹性夹爪及两第二弹性夹爪,夹口中的一第一 夹口位于各该第一弹性夹爪之间,夹口中的一第二夹口位于各该第二弹性夹爪之间。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特征部为 平面,该第三相称特征部为弧形轮廓。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特征部为 平面,该第三相称特征部为弧形轮廓。
25.如权利要求19或20或21或22或23或24所述的双转轴枢纽的同步扭转结构,其 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上设有一第一螺旋槽,该第二转轴上设有一第二螺旋槽,该第一转轴 及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该连动器设有一滑设于该第一螺旋槽内的第一凸柱, 以及一滑设于该第二螺旋槽内的第二凸柱。
【文档编号】F16C11/12GK203906536SQ201420188225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7日
【发明者】徐安赐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