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71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电驱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驱动器。电驱动器可用作用于机动车的唯一的驱动器或者设置成附加于内燃机,其中,电驱动器和内燃机分别可本身或共同叠加地驱动机动车。这样的驱动方案也被称为“混合驱动”。通常,电驱动器包括电动机和后置的变速传动装置,其将导入的旋转运动从快速变缓慢。该变速传动装置与后置的差速传动装置(differentialgetriebe)驱动连接,差速传动装置将导入的转矩分配到两个半轴(seitenwelle)上用于驱动车轮。



背景技术:

用于在混合-全轮驱动车辆中的能够可选地驱动的副轴的电驱动器可使用切断系统,以便使电动机在较高的车辆速度下与轮胎脱耦。这允许电动机在牵引方面的有利的设计并且在较高的车辆速度下减少摩擦损失。

以润滑剂供应电驱动器的所有旋转的构件、尤其远离油底壳布置的旋转的构件是一挑战。

由文件us2008/0128208a1已知一种带有电动机、变速传动装置和差速传动装置的电驱动器,该差速传动装置将导入的转矩分配到两个半轴上。该电动机同轴于差速传动装置布置。在壳体的上部区段中设置有第一收集箱(catchtank),其用于差速器的部件和电动机的润滑油供应。设置有第二收集箱(catchtank),以便暂时存储由电动机的转子抛出的润滑油,以输送给远离的轴承。

由文件de102012205757b4已知一种带有电机和构造为空心轴的转子轴的发动机-传动装置-单元。转子轴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孔,在该孔中布置有螺旋压力弹簧。该螺旋压力弹簧随旋转的转子轴一起旋转并且由此形成用于冷却剂的输送螺旋(foerderspiral)。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具有在润滑剂中运行的驱动件的电动机的驱动组件,其确保了旋转的驱动件的可靠的润滑剂供应并且由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解决方案在于一种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驱动器,其包括:壳体组件;带有构造为空心轴的马达轴的电动机,该马达轴可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驱动并且与驱动轮(antriebsrad)相连接;带有至少一个可由驱动轮旋转地驱动的传动轴(getriebewelle)且带有至少一个输出轴的传动单元,其中,该输出轴延伸穿过空心轴;其中,在空心轴与输出轴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其带有面向传动单元的第一嘴口(muendung)和远离传动单元的第二嘴口;其中,该壳体组件具有润滑剂导引几何结构,其设计成将润滑剂导引到环形通道的第一嘴口的嘴口区域中,从而润滑剂可通过环形通道流动至第二嘴口。

该电驱动器的优点在于,润滑剂从传动单元的内部也可到达电驱动器的远离传动单元的区域中,以便润滑在那里旋转的构件如轴承或密封件。必要时可放弃单独的润滑剂腔或单独的润滑剂泵,从而整体上得到电驱动器的简单的结构。润滑剂尤其应包括适合于冷却或润滑电驱动器的旋转的构件的任何可流动的介质。例如,该润滑剂可以是油。所提及的润滑剂导引几何结构尤其应包括适于或有助于将润滑剂针对性地导引到在空心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嘴口区域中使得其可流入环形通道中的所有技术手段。

根据一实施形式,壳体组件具有间壁(zwischenwand),其包括润滑剂几何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其中,间壁径向上在内部具有带有通孔(durchgangsoeffnung)的环形区段,输出轴被引导穿过该通孔。该通孔尺寸设计成使得在间壁与输出轴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ringspalt),通过该环形缝隙润滑剂可从传动单元向环形通道的方向流动。

间壁可具有与旋转轴线同轴的并且在轴向上延伸的套筒凸肩(huelsenansatz),其有轴向重叠地接合到空心轴的端侧的凹口中。套筒凸肩和空心轴在轴向上在构造较小缝隙的情况相重叠。通过套筒凸肩与空心轴的端侧的凹口轴向重叠形成迷宫式密封。迷宫式密封防止向环形通道方向流动的润滑剂通过在固定的套筒凸肩与旋转的空心轴之间形成的缝隙在通入环形通道中之前径向向外逸出。就此而言,迷宫式密封对于在套筒凸肩与空心轴之间的缝隙中的润滑剂具有节流作用,从而特别支持润滑剂输送到环形通道的第一嘴口中。尤其设置成,间壁的套筒凸肩具有小于空心轴的端侧的凹口的内径的外径。另外尤其设置成,在套筒凸肩的端侧的端部与凹口的径向表面之间形成有径向缝隙。原则上在空心轴与套筒凸肩之间也可形成有滑动轴承。

为了通过环形通道的可靠的润滑剂供应,空心轴可在面向传动单元的端部区段(endabschnitt)中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缘(kragen)。该凸缘优选地与空心轴的端侧轴向相间隔并且可形成轴向地限制端侧的凹口的侧表面。凹口的轴向深度或者说凸缘与端侧的轴向距离例如可为至少两毫米、尤其至少三毫米和/或最大10毫米。凸缘具有这样的内径,其小于凹口的内径或小于空心轴的从凸缘向第二嘴口的方向延伸的区段的内径。在凸缘的柱状内表面与输出轴的柱状外表面之间的径向缝隙例如可大于0.5mm和/或小于1.5mm。相同的也可适用于在套筒凸肩与输出轴之间形成的环形缝隙。在输出轴与空心轴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例如可具有大于1.0mm和/或小于2.0mm的径向延伸。应理解的是,所提及的尺寸仅是示例性的并且还可根据空心轴的长度和润滑剂需求相应地来改变。

根据一可能的实施形式,传动单元具有变速传动装置和差速传动装置,其中,变速传动装置具有传动轴并且设计成将由驱动轮导入的转矩变缓,其中,差速传动装置具有可由传动轴旋转地驱动的输入件和多个输出件,其可由输入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地驱动,其中,该至少一个输出轴具有第一端部,其与差速传动装置的输出件中的一个为了传递转矩抗扭地相连接。变速传动装置设计成产生变缓。由此,差速传动装置的输入件旋转得比电动机的马达轴慢多倍。差速传动装置将导入的转矩分配到两个输出件上,输出件可设计为半轴轮(seitenwellenrad)。半轴轮用于驱动机动车的所属的半轴或与此相连接的车轮。被引导穿过空心轴的输出轴与差速传动装置的第一半轴轮抗扭地相连接并且驱动第一半轴。相对而置的第二半轴轮用于驱动第二半轴。

电驱动器的壳体组件可由单个壳体件多件式地来设计,这些壳体件例如可通过法兰连接来相互连接。壳体组件的间壁可在背对电动机的或面向差速传动装置的侧面处具有腔,该腔设计成暂时地容纳由于传动单元的旋转部件的转动所喷溅的润滑剂。尤其设置成,间壁具有至少一个穿过通道(durchtrittskanal),其以径向上处于外部的端部通在该腔中并且通过该穿过通道润滑剂可从该腔向间壁的通孔流动到第一嘴口的区域中。该腔由此形成用于润滑剂的贮藏室,润滑剂那么可逐渐流动至第一嘴口或到环形通道中。壳体组件另外可具有润滑剂收集区段,其设计成收集被喷溅的润滑剂并且导引到腔中。润滑剂收集区段可布置在与用于差速传动装置的驱动轮轴向重叠区域中,以便尽可能捕集大量润滑剂。

根据一可能的设计方案,在电动机与该至少一个输出轴之间的功率路径(leistungspfad)中可设置有离合器,其设计成选择性地建立或中断转矩传递。具体地,离合器可布置在变速传动装置与差速器支架之间的功率路径中,其中,不排除其他可能性。离合器可借助于可控制的促动器操纵,其中,促动器可具有电磁体。电磁体可与壳体组件的间壁相连接成使得磁体壳体的子区段(teilabschnitt)和间壁的子区段形成润滑剂腔。

插过空心轴的输出轴具有远离传动单元的第二端部区段,其借助于轴用轴承(wellenlager)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组件的轴承容纳件中。空心轴优选地轴向延伸直至进入轴承容纳件中,也就是说空心轴的端部区段与轴承容纳件轴向重叠。可旋转地驱动的空心轴借助于旋转密封件相对于固定的轴承容纳件密封,该旋转密封件可设计为径向轴密封环。优选地,空心轴的端侧的端部、也就是说环形通道的输出嘴口轴向地位于旋转密封件与用于输出轴的轴用轴承之间,从而将这些构件良好地润滑。侧向邻近于轴用轴承设置有另外的旋转密封件,利用其来密封在输出轴与轴承容纳件之间的环形室。

壳体组件根据一实施形式可具有中间的盖件,其布置在电动机所容纳在的第一壳体区段与变速传动装置和差速传动装置所容纳在的第二壳体区段之间。盖件可具有轴承容纳区段,空心轴可旋转地支承在该轴承容纳区段中。具体地可设置成,空心轴具有与电动机的转子抗扭地相连接的轴区段、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容纳区段中的轴承区段和驱动轮,其中,驱动轮与空心轴一件式地来构造并且自由地伸入在盖件与间壁之间形成的腔中。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来阐述优选的实施例。其中

图1在纵剖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驱动器;

图2以放大的图示示出了带有处于外部的构件的润滑剂供应的根据图1的电驱动器的细节;以及

图3作为细节以放大的图示示出了图2中的嘴口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共同来说明图1至3。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驱动器2,其带有电动机3和可由电动机旋转地驱动的传动单元4。传动单元4包括变速传动装置5和在功率路径中后置的差速传动装置6,然而不限于此。电驱动器2可作为唯一的驱动源或与附加的驱动源一起被用于驱动机动车。

电动机3包括定子7和可相对于此旋转的转子8,其在电动机通电时旋转地驱动马达轴9。马达轴9的旋转运动通过在功率路径中后置的变速传动装置5被传递到差速传动装置6上。电动机3由电池(未示出)供应以电流,其中,电池在发电机运行中还可由电动机来充电。电驱动器2另外包括壳体组件10,电动机3和传动单元4布置在其中。

变速传动装置5设计成使得由马达轴9导入的旋转运动被从快变慢,因此传动装置还可被称为减速传动装置。马达轴9设计为空心轴并且借助于轴承12、13可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地支承在电驱动器2的壳体组件10中。驱动轮14(第一齿轮)与驱动轴9抗扭地相连接,尤其与其一件式地来设计。

变速传动装置5包括传动轴15,其通过轴承16、17可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的第二旋转轴线b旋转地支承在壳体组件10中并且还可被称为中间轴。传动轴15包括驱动轮18(第二齿轮)和从动轮19(第三齿轮),其抗扭地与传动轴相连接、尤其与该传动轴一件式地来设计。从动轮19与环轮20(第四齿轮)啮合以驱动差速传动装置6。

马达轴9的驱动轮14和传动轴15的与此啮合的驱动轮18形成变速传动装置5的带有第一传动比的第一齿轮对i1。传动轴15的从动轮19和与此啮合的环轮20形成第二齿轮对i2。可识别出,马达轴-驱动轮14具有比传动轴-驱动轮18的直径或齿数明显更小的直径或更少的齿数。以该方式产生变慢。同样,传动轴-从动轮19具有比环轮20更小的直径或更少的齿数,使得在此实现进一步变慢。

差速传动装置6包括:差速器壳体22,其与环轮20固定地连接并且可由从动轮19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地驱动;和差速器单元25,其容纳在差速器壳体22中。在差速器壳体22与差速器单元25之间的功率路径中设置有可控制的离合器23,其可由促动器24操纵。差速器壳体22借助于轴承27、28围绕旋转轴线a可旋转地支承在固定的壳体10中。差速器壳体22可设计成两件式并且包括与环轮20一件式地设计的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它们相互固定地连接。这两个壳体件分别具有套筒凸肩29、30,壳体件利用套筒凸肩可旋转地容纳在相应所属的轴承27、28中。差速器单元25同轴于旋转轴线a布置在差速器壳体22中。

差速器单元25包括作为输入件的差速器支架32(其相对于差速器壳体25可旋转地支承)、多个与差速器支架32相连接的差速器轮33(其可旋转地支承在与差速器支架32相连接的销26上)以及作为输出件的第一和第二半轴轮34、35(其可由差速器轮33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地驱动)。第一半轴轮34与输出轴36抗扭地相连接,该输出轴同轴于旋转轴线a布置并且插过构造为空心轴的马达轴9。输出轴36具有在传动装置侧的第一端部区段37(其借助于轴承41可旋转地支承在传动装置壳体22中)和远离传动装置的端部区段38(其借助于轴承40可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地支承在壳体组件10中)。在处于外部的端部区段38处可识别出同步万向节(gleichlaufgelenk)的铰接外部件42,其在角运动的情况下用于将转矩传递到机动车的第一半轴(未示出)上。第二半轴轮35与轴颈(wellenzapfen)43抗扭地相连接,轴颈将导入的转矩通过同步万向节传递到第二半轴(未示出)上。

离合器23设计为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其中,还可使用适合于根据需要在机动车的半轴与电动机3之间的功率路径中建立或中断转矩传递的其他离合器。离合器23包括第一离合器件44(其与差速器壳体22抗扭地且可轴向运动地相连接)以及第二离合器件45(其与差速器支架32固定地相连接、尤其与它设计成一件式)。第一离合器件44为了传递转矩可被移入第二离合器件45中,其中,在这两个离合器件之间产生形状配合的连接。通过重新移出第一离合器件44又可中断转矩传递。第二离合器件45作为形状配合件具有齿圈,其一件式地模制在差速器支架32的端侧处。相应地,第一离合器件44具有相同配对的齿圈,其布置在差速器壳体22内。另外,第一离合器件44具有多个分布到周缘上的轴向凸肩,其穿过差速器壳体22的相应的通孔。电磁促动器24在操纵时作用到第一离合器件44的轴向凸肩上,以使其轴向运动。通过操纵促动器24使第一离合器件44移入,从而中断从驱动轮20到差速器单元25上的转矩传递。在未操纵的状态中,第一离合器件44被弹性件48加载到移出的状态中。在第一离合器件44的轴向凸肩处可紧固有探测器元件,其与传感器(未示出)共同作用,从而可确定离合器的位置。

促动器24包括电磁体46以及活塞47,其在电磁体46通电时向离合器23方向被加载。电磁体46具有环形的壳体,其与壳体组件10的间壁52相连接。

在图1中可识别出,壳体组件10由多个单个壳体件组装而成。壳体组件10尤其包括第一壳体区段53(在其中容纳电动机3)和第二壳体区段54(在其中容纳传动单元4)以及盖件55(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壳体区段53、54之间并且与它们固定地相连接)。盖件55具有第一轴承容纳区段56(空心轴9借助于轴承13可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地支承在其中)以及第二轴承容纳区段57(传动轴15借助于轴承16可围绕旋转轴线b旋转地支承在其中)。轴向地在盖件55与间壁52之间形成有容纳室49,在该容纳室中容纳驱动轮14、18。间壁52具有轴承容纳区段(在该轴承容纳区段中容纳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差速器壳体22的轴承27)以及通孔51(传动轴15被引导穿过该通孔)。通孔51具有比齿轮19的外径更大的内径,从而可通过孔51来装配带有齿轮19的传动轴15。

在远离传动单元4的端部处壳体组件10具有另外的盖件58(在该盖件中容纳用于空心轴9的轴承12)以及与此相连接的轴承容纳件59(在该轴承容纳件中容纳用于输出轴36的轴承40)。空心轴9具有第一端部区段60(其借助于轴用轴承12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件58中)、与转子8抗扭地相连接的轴区段、可旋转地支承在盖件55的轴承容纳区段56中的区段和驱动轮14(其伸入在盖件55与间壁52之间形成的容纳室49中)。

如尤其在附图2和3中可识别出的那样,在空心轴9与输出轴36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62,其具有面向传动单元4的第一嘴口63和远离传动单元的第二嘴口64。壳体组件10具有润滑剂导引几何结构65,其设计成将润滑剂从传动单元4导引到第一嘴口63的嘴口区域中。润滑剂可由此通过在空心轴9与输出轴36之间形成的开口进入并且沿着环形通道62流动至第二嘴口64。以该方式实现也以润滑剂供应驱动组件2的远离传动单元4的部件。

在第二壳体区段54中形成有润滑剂收集区段66,在传动单元4内由于旋转的传动装置件的转动所喷溅的润滑剂被收集在该润滑剂收集区段中并且经由沟槽区段被向间壁52的方向导引。润滑剂收集区段66布置在与传动轴15或与差速传动装置6的环轮20轴向重叠区域中,以便尽可能捕获大量润滑剂。间壁52在面向差速传动装置6的侧面处具有润滑剂腔67,润滑剂可从收集区段66流入该润滑剂腔中并且暂时地被容纳在那里。腔67在轴向上在一侧上由间壁52的壁区段而在另一侧上由电磁体46的壁区段侧向限制。径向上在内部设置有穿过通道68,其以第一端部与腔67相连接并且以第二端部通向间壁52的在径向上处于内部的环形区段69。润滑剂的流动方向在图2和3中以箭头标出。

间壁52具有通孔70,输出轴36被引导穿过该通孔。通孔70的内径比轴36在该区段中的外径更大,使得在轴与间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开口72,通过环形开口润滑剂可向空心轴9或环形通道62的方向流动。尤其在图3中可辨识出,间壁52在径向上在内部具有与旋转轴线a同轴的套筒凸肩73,其在轴向上延伸进入空心轴9的端侧的凹口74中。在此,套筒凸肩73具有小于端侧的凹口74的内径的外径。在装配的状态中,套筒凸肩73和空心轴9在轴向上相叠,其中,在半纵剖面中在这两个构件之间形成有l-形的缝隙。在间壁52与空心轴9之间形成的缝隙75可具有例如在0.1与0.5毫米之间的宽度。通过套筒凸肩73和空心轴9彼此轴向接合形成迷宫式密封,使得流过在套筒凸肩73与空心轴9之间的缝隙的润滑剂流被保持得较小。在此,由缝隙75形成的节流作用随着在套筒凸肩73与空心轴9之间的轴向重叠的长度增加而增加。例如,轴向重叠可以是在2.0与10毫米之间长。由于轴向重叠或者说由此产生的流体节流作用,更大的润滑剂流在轴向上经过缝隙75,以便到达在空心轴9与输出轴36之间形成的环形缝隙62中并且从那里到达远离的待润滑的构件。

在面向间壁52的端部区段处,空心轴9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缘76,其轴向地限制端侧的凹口或缝隙75。凸缘76具有内径,其小于凹口74的内径并且小于空心轴9的从凸缘轴向地向第二嘴口64的方向延伸的区段的内径。在此,为了良好的润滑剂流动尤其设置成,凸缘76的内径基本上相应于套筒凸肩73的内径,或者在套筒凸肩73与轴9之间的环形缝隙与在凸缘76与轴9之间的环形缝隙差不多等大。所提及的环形缝隙例如可大于0.5mm或小于1.5mm。轴向联接到凸缘76处的区段具有比凸缘76的内径更大的内径。轴向地流经凸缘76的润滑剂在环形通道62中由于离心力到达更大的直径上。在空心轴9的内壁77处形成的润滑剂柱可轴向地支撑在凸缘76处,从而由于总是新流经凸缘76的润滑剂而产生通过环形通道62直至空心轴9的远离的端部的润滑剂流。在此,润滑剂从嘴口64出来并且到达轴承40和轴密封件78。

总地来说,所提及的电驱动器2提供该优点,即润滑剂可从传动单元4的区域还到达远离的区域中,以便相应地以润滑剂供应待润滑的构件。

附图标记清单

2电驱动器

3电动机

4传动单元

5变速传动装置

6差速传动装置

7定子

8转子

9马达轴/空心轴

10壳体组件

12轴承

13轴承

14驱动轮(第一齿轮)

15传动轴

16轴承

17轴承

18驱动轮(第二齿轮)

19从动轮(第三齿轮)

20环轮(第四齿轮)

22差速器壳体

23离合器

24促动器

25差速器单元

26销

27轴承

28轴承

29套筒凸肩

30套筒凸肩

32差速器支架

33差速器轮

34输出件/半轴轮

35输出件/半轴轮

36输出轴

37第一端部区段

38第二端部区段

40轴承

41轴承

42第一同步万向节

43轴颈

44第一离合器件

45第二离合器件

46电磁体

47活塞

48弹性件

49容纳室

51通孔

52间壁

53第一壳体区段

54第二壳体区段

55盖件

56第一轴承容纳区段

57第二轴承容纳区段

58盖件

59轴承容纳件

60端部区段

62环形通道

63第一嘴口

64第二嘴口

65润滑剂导引几何结构

66润滑剂收集区段

67润滑剂腔

68穿过通道

69环形区段

70通孔

72环形开口

73套筒凸肩

74凹口

75缝隙

76凸缘

77内壁

78轴密封件

a旋转轴线

b旋转轴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电驱动器,其包括:

壳体组件(10);

电动机(3),其带有构造为空心轴(9)的马达轴,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a)可旋转地驱动并且与驱动轮(14)相连接;

传动单元(4),其带有能够由所述驱动轮(14)旋转地驱动的至少一个传动轴(15),且带有至少一个输出轴(36),其中,所述输出轴(36)延伸穿过所述空心轴(9);其中,在所述空心轴(9)与所述输出轴(36)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62),其带有面向所述传动单元(4)的第一嘴口(63)和远离所述传动单元(4)的第二嘴口(64);

其中,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间壁(52),所述间壁带有润滑剂导引几何结构(67,68),其设计成将润滑剂导引到所述环形通道(62)的第一嘴口(63)的嘴口区域中,从而所述润滑剂能够通过所述环形通道(62)流动至所述第二嘴口(64);

其中,所述间壁(52)径向上在内部具有带有通孔的环形区段(69),所述输出轴(36)被引导穿过所述通孔,

其中,在所述环形区段(69)与所述输出轴(36)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72),通过所述环形缝隙润滑剂能够从所述传动单元(4)流动到所述环形通道(6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52)具有与旋转轴线(a)同轴的且在轴向上延伸的套筒凸肩(73),所述套筒凸肩有轴向重叠地接合到所述空心轴(9)的端侧的凹口(7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9)在面向所述传动单元(4)的端部区段中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缘(7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76)与所述空心轴(9)的端侧轴向相间隔并且轴向地限制所述端侧的凹口(7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76)具有内径,其小于所述凹口(74)的内径并且小于所述空心轴(9)的从凸缘(76)向所述第二嘴口(64)的方向延伸的区段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4)具有变速传动装置(5)和差速传动装置(6),其中,所述变速传动装置(5)具有所述传动轴(15)并且设计成将由所述驱动轮(14)导入的转矩变缓,其中,所述差速传动装置(6)具有能够由所述传动轴(15)旋转地驱动的输入件(22)和多个输出轮(34,35),其能够由所述输入件(22)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旋转地驱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输出轴(36)具有第一端部区段,其与所述输出件(35)中的一个为了传递转矩抗扭地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52)在背对所述电动机(3)的侧面处具有润滑剂腔(67),其设计成在所述传动单元(4)的旋转部件转动时暂时容纳喷溅的润滑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52)具有至少一个穿过通道(68),其以在径向上处于外部的端部通在所述润滑剂腔(67)中并且通过所述穿过通道润滑剂能够从所述润滑剂腔向所述间壁(52)的通孔流动到所述第一嘴口(63)的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润滑剂收集区段(66),其设计成收集喷溅的润滑剂并且导引到所述润滑剂腔(67)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4)与至少一个所述输出轴(36)之间的功率路径中设置有离合器(23),其设计成在所述电动机(4)与至少一个所述输出轴(36)之间选择性地建立或中断转矩传递。

11.根据权利要求7和10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23)能够借助于可控制的促动器(24)操纵,其中,所述促动器具有电磁体(46),其与所述壳体组件(10)的间壁相连接,其中,磁体壳体的子区段和所述间壁(52)的子区段形成润滑剂腔(67)。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出轴(36)具有远离所述传动单元(4)的第二端部区段(38),其借助于轴用轴承(40)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壳体组件(10)的轴承容纳件(59)中,其中,所述空心轴(9)轴向地延伸直至进入所述轴承容纳件(59)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9)借助于旋转密封件(79)相对于所述轴承容纳件(59)密封,其中,所述环形通道(62)的第二嘴口(64)轴向上布置在所述旋转密封件(79)与所述轴用轴承(4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盖件(55),所述盖件布置在所述电动机(3)所容纳在的第一壳体区段(53)与所述传动单元(4)所容纳在的第二壳体区段(54)之间,其中,所述盖件(55)具有轴承容纳区段(56),

其中,所述空心轴(9)具有与所述电动机(3)的转子(8)相连接的轴区段、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轴承容纳区段(56)中的轴承区段和所述驱动轮(14),其中,所述驱动轮(14)自由地伸入在所述盖件(55)与所述间壁(52)之间形成的腔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