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172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2014年10月1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39590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其装配有实施10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并且具有98.6%传动效率的齿轮传动系。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境法规的加强或油价的上升,需要对燃料效率改进有更高要求,因此用于性能改善所需的技术研发已经类似地出现在动力传动系领域中。

已经提出了对应于该需求的适合的动力传动系技术,包括发动机小型化技术和自动变速器的多挡位技术。发动机小型化技术具有减小重量并且提高燃料效率的优点,且具体地,自动变速器的多挡位技术相比于4-速(或5-速)和1个倒车速度的自动变速器,使用更多个换挡挡位,通过在动力性能方面和燃料效率方面设计良好的传动比,从而具有同时保证驾驶性能和燃料效率竞争力的优点。

例如这样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通过结合三个行星齿轮组和六个摩擦元件而包括8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的自动变速器,并且通过结合四个行星齿轮组、四个摩擦元件和两个犬牙式离合器而包括9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的自动变速器。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在自动变速器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通过行星齿轮组利用齿轮传动系来实施换挡挡位时,组成自动变速器的内部部件的数量在换挡挡位的数量增加时增加。因此,在多挡位自动变速器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不增加内部部件的数量的齿轮传动系结构来实现驾驶性能和燃料效率竞争力,否则车辆安装性能变差,动力传输效率降低,并且重量和制造成本增加。

因此,应该将可以利用较少部件而产生最大效率的齿轮传动系的最佳结构应用至10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的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中,从而相比于八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车挡位的自动变速器,或九个前进速度和1倒车速度的自动变速器,利用了增加的换挡挡位来增强燃料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其通过利用使用四个行星齿轮组、四个离合器以及两个制动器的齿轮传动系来实施10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使用发动机的低RPM范围的操作点而改进车辆的驾驶性能,并且特别地,利用实施98.6%传动效率的齿轮传动系实现了更好的燃料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可以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四行星齿轮组以及摩擦构件;每个行星齿轮组分别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摩擦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其中,输入轴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并且输出轴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

第一制动器可以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制动器可以固定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第一离合器可以将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连接,第二离合器可以将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连接,第三离合器可以将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连接,并且第四离合器可以将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与输出轴连接。

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可以组成第一复合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四行星齿轮组组成第二复合行星齿轮组。

第一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一太阳轮、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一行星架以及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一内齿圈,第二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二太阳轮、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二行星架以及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二内齿圈,第三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三太阳轮、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三行星架以及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三内齿圈,第四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四太阳轮、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四行星架以及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四内齿圈。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内齿圈中的第一太阳轮可以与第一制动器固定,第一行星架可以与输入轴持续地固定,并且与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一内齿圈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三行星架,并且通过第三离合器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二制动器。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以及第二内齿圈中的第二太阳轮可以与第四太阳轮持续地固定,第二行星架可以持续地固定至输入轴,并且通过第一离合器而与第三内齿圈选择性地地连接,并且第二内齿圈可以通过第四离合器而与输出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架以及第三内齿圈中的第三太阳轮可以与第四太阳轮持续地固定,第三行星架可以通过第三离合器而与第四内齿圈选择性地连接,并且第三内齿圈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而与第三行星架选择性地连接。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架以及第四内齿圈中的第四太阳轮可以与第三太阳轮持续地固定,第四行星架可以与输出轴固定地连接,第四内齿圈可以与第二制动器固定,并且通过第三离合器而与第一内齿圈选择性地连接。

这样,本发明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利用齿轮传动系实施了10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所述齿轮传动系使用了四个行星齿轮组、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从而实现了实施10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的变速器元件最少化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具有这样的效果:利用优化的具有98.6%传动效率的齿轮传动系结构通过10个前进速度而实现了燃料效率提高,并且同时,通过使用发动机的低RPM范围的操作点而改善了车辆驾驶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对于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反应迅速的效果,所述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于7-速自动变速器增加的传动比。

应当理解,此处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客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可插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源于非石油的能源的燃料)。正如此处所提到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以下与附图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更具体地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齿轮传动系配置。

图2为应用至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齿轮传动系的摩擦构件在每个换挡挡位的操作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齿轮传动系的杠杆图。

应当了解,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显示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的齿轮传动系的配置。如图所示,齿轮传动系的输入通过作为输入构件的输入轴IN来实现,并且输出到达至作为输出构件的输出轴OUT。输入轴IN意指扭矩转换的涡轮轴,来自发动机曲柄轴的旋转动力被扭矩转换然后输入至所述涡轮轴。输出轴OUT连接至公知的差动装置的旋转驱动轮。

为此,齿轮传动系可以包括四个行星齿轮组10、20、30和40、离合器组50、制动器组60;四个行星齿轮组10、20、30和40设置在相同的轴线上,离合器组50包括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制动器组60包括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从而通过四个行星齿轮组和六个摩擦构件的选择性操作来实施10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具体地,四个行星齿轮组10、20、30和40可以分类为第一复合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复合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复合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1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0,所述第二复合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三行星齿轮组30和第四行星齿轮组40。第一复合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复合行星齿轮组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持续结合路径并且通过至少两个选择性结合路径而彼此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与第一制动器B1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二旋转元件可以与输入轴IN持续地固定,并且固定地连接至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二旋转元件,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三旋转元件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二旋转元件,并且可以通过第三离合器C3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二制动器B2。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与第四行星齿轮组 40的第一旋转元件持续地固定,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二旋转元件可以持续地固定至输入轴IN,并且通过第一离合器C1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三旋转元件,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三旋转元件可以通过第四离合器C4而选择性地连接至输出轴OUT。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与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一旋转元件持续地固定,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二旋转元件可以通过第三离合器C3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三旋转元件,并且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三旋转元件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三旋转元件。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与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一旋转元件持续地固定,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二旋转元件可以固定地连接至输出轴OUT,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三旋转元件可以与第二制动器B2固定,并且通过第三离合器C3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三旋转元件。

因此,第一行星齿轮组10、第二行星齿轮组20、第三行星齿轮组30和第四行星齿轮组40分别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例如,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是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一太阳轮S1、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一行星架CR1和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一内齿圈R1。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是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二太阳轮S2、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二行星架CR2和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二内齿圈R2。第三行星齿轮组30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是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三太阳轮S3、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三行星架CR3和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三内齿圈R3。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是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第四太阳轮S4、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第四行星架CR4和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第四内齿圈R4。

具体地,第一太阳轮S1可以与第一制动器B1固定。第一行星架CR1可以与输入轴IN持续地固定,并固定地连接至第二行星架CR2。第一内齿圈R1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第三行星架CR3,并且可以通过第三 离合器C3而与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地固定。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内齿圈R1和第三行星架CR3而在第一复合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复合行星齿轮组之间形成持续结合路径,所述第一复合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10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0,所述第二复合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三行星齿轮组30和第四行星齿轮组40。

具体地,第二太阳轮S2可以持续地连接至第四太阳轮S4。第二行星架CR2可以与输入轴IN持续地固定,并且通过第一离合器C1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三内齿圈R3。第二内齿圈R2通过第四离合器C4而选择性地连接至输出轴OUT。因此,第二内齿圈R2和第四行星架CR4选择性地用作齿轮传动系的输出元件。

具体地,第三太阳轮S3可以与第四太阳轮S4持续地固定。第三行星架CR3可以通过第三离合器C3而与第四内齿圈R4选择性地连接。第三内齿圈R3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C2而与第三行星架CR3选择性地连接。

具体地,第四太阳轮S4可以持续地连接至第三太阳轮S3。第四行星架CR4可以与输出轴OUT固定地连接。第四内齿圈R4可以与第二制动器B2固定,并且通过第三离合器C3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一内齿圈R1。因此,第四行星架CR4用作齿轮传动系的输出元件。

此外,构成六个摩擦构件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通常可以由通过液压而摩擦接合的液压多片式摩擦连接单元组成。

具体地,第一制动器B1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10之前,第二制动器B2设置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之后,第一离合器C1设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0之后与第三行星齿轮组30之前之间,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30之后与第四行星齿轮组40之前之间,并且第四离合器C4设置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之后。通过应用这样的布置,可以容易地形成供应至摩擦构件的液压通道并且重量的分布是均匀的,由此改善了自动变速器的总重量平衡。

具体而言,第一制动器B1可以固定第一太阳轮S1,并且第二制动器B2可以固定第四内齿圈R4。第一离合器C1可以将第二行星架CR2与第三内齿圈R3选择性地连接,第二离合器C2可以将第三行星 架CR3与第三内齿圈R3选择性地连接,第三离合器C3可以将第一内齿圈R1与第四内齿圈R4选择性地连接,并且第四离合器C4可以将第二内齿圈R2与输出轴OUT选择性地连接。

这样,由于可以通过接合全部的三个操作元件而实现每个换挡挡位,所以减小了不起作用的摩擦元件的数量,从而减小了摩擦阻力损耗。

另一方面,图2是应用至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齿轮传动系的摩擦构件在每个换挡挡位的操作元件。图3是示出了实施第1前进速度至第10前进速度的换挡挡位以及第一倒车速度的换挡挡位的速度比关系的可视的易知的杠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齿轮传动系的第一离合器C1至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根据图2的操作表来操作。在杠杆分析图中,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所在的水平线表示旋转速度“0”,并且该水平线的上部水平线表示具有与输入轴IN相同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1.0”。另外,垂直线可以从左顺序地设置有第一行星齿轮组10、第二行星齿轮组20、第三行星齿轮组30和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操作元件,操作元件的间隔是根据在操作元件中直接彼此连接的操作元件的每个传动比(太阳轮的齿数/内齿圈的齿数)而确定的,并且每个操作元件的位置设定对于动力传动系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公知的,且因而进行了省略。

在第一前进速度,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B2操作,从而实施第一前进速度。随后,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将输入轴IN在第二行星架CR2处连接至第三内齿圈R3,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将第三行星架CR3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并且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允许第四内齿圈R4固定。由此,输入轴IN的输入传输至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一行星架CR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20的第二行星架CR2,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1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1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1-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1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2前进速度,通过在第1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一离合器C1的释放和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而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第 二制动器B2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一离合器C1的释放将第三内齿圈R3从输入轴IN断开,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将第三行星架CR3连接至第三内齿圈R3,并且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固定了第一太阳轮S1。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2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2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2-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2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3前进速度,通过在第2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二离合器C2的释放和第一制动器C1的操作而操作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二离合器C2的释放将第三行星架CR3断开,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将输入轴IN在第二行星架CR2处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3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3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3-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3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4前进速度,通过在第3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一离合器C1的释放和第四制动器C4的操作而操作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一离合器C1的释放将输入轴IN与第三内齿圈R3断开,第四离合器C4的操作将第二内齿圈R2与输出轴OUT连接。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4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4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4-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4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5前进速度,通过在第4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二制动器B2的释放和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而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将输入轴IN在第二行星架CR2处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第二制动器B2的释放将第四内齿圈R4释放。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5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5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5-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5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6前进速度,通过在第5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一离合器C1的释放和第二制动器C2的操作而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一离合器C1的释放将第三内齿圈R3与输入轴IN断开,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将第三行星架CR3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6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示意图的速度线中水平线V6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6-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6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7前进速度,通过在第6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一制动器B1的释放和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而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一制动器B1的释放将第一太阳轮S1释放,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将第一内齿圈R1与第四内齿圈R4连接。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7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示意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7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7-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7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8前进速度,通过在第7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二离合器C2的释放和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而操作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二离合器C2的释放将第三行星架CR3断开,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固定了第一太阳轮S1。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8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8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8-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8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9前进速度,通过在第8前进速度状态下第四离合器C4的释放和第二制动器C2的操作而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B1以形成换挡。随后,第四离合器C4的释放将输出轴OUT与第二内齿圈R2断开,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将第三行星架CR3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9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V9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9-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 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9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第10前进速度,通过在第9前进速度状态下第二离合器C2的释放和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而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B1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二离合器C2的释放将第三行星架CR3断开,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将输入轴IN在第二行星架CR2处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因此,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第10前进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中水平线V10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10-速输出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10前进速度的换挡。

在1个倒车速度,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以形成换挡。随后,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将输入轴IN在第二行星架CR2处与第三内齿圈R3连接,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将第一内齿圈R1与第四内齿圈R4连接,并且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允许第四内齿圈R4固定。因此,输入轴IN的输入传输至第一行星齿轮组10的第一行星架CR1和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内齿圈R4,通过互补操作的旋转元件,在第四行星齿轮组40的第四行星架CR4处输出1个倒车速度,其与形成杠杆线图的速度线的水平线R1一样大,第四行星架CR4的倒车1-速通过输出轴OUT而传输至差动装置,从而完成了第1倒车速度的换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包括齿轮传动系,其包括四个行星齿轮组10、20、30和40、以及六个摩擦构件(其包括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进而可以通过在旋转元件上利用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的不同排列来不同地实施前进10-速和倒车1-速。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