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交叉变速器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80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交叉变速器技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交叉变速器,更具体的是两对凹形交叉架和凹形交叉盘交叉在一起,一对向外伸展,一对向内收缩其之间的不同位置的交叉点传递动力输入和输出,因此而实现变速。

技术背景

现目前的无极变数器都不是硬性链接,而是拖过铁链推动或摩擦形式来实现变速的,其最大缺点是就不能传递大力矩,安全系数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无极变数器没硬性链接的问题,其两对凹形交叉架和凹形交叉盘交叉在一起,当一对向外伸展,一对向内收缩,其之叉点直径的相反变化传实现加速或减速的输出。

其有三种可以解决的:第一种用两对交叉盘与交叉架串联式输入和输出,方法是其两边凹形交叉盘为动力的输出与输入,中间的交叉架为传递动力变速的活动区,其之间由花键轴支撑并且传递两个交叉之间的动力,其输入输出由凹形交叉盘的交叉孔与凹形交叉架交叉臂交叉处传递动力,由此两对交叉盘与交叉架的交叉点相互逆向运行而实现动力的变速,其由一个小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变数器加速与减速,其有防止碰撞的安全刹车传感器装置,其装置由凹形光耦传感器和传感器触发环组成,其触发环固定在凹形交叉臂上,当触发到凹形光耦传感器后电机会立即停住,第二种并联式,其原理相同摆放不同,传递方式有所不同,两对凹形交叉盘与凹形交叉架摆放后,由齿轮来传递交叉臂之间动力。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更具体的是两对凹形交叉架和凹形交叉盘交叉在一起,一对向外伸展,一对向内收缩其之间的不同位置的交叉点传递动力输入和输出,因此而实现变速,其在电机正反转控制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阻力,由此节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双向交叉变速器的切面平铺图及原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三种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中101.凹形交叉盘,102.凹形交叉架,103.凹形交叉架,104.凹形交叉盘,105.空心丝杆推力套,106.双向推力轴承,107.花键主轴,108.输出输入轴,109.输出输入轴,110.凹型关偶,111.触发环,112.控制电源,113.电机控制器,114.正反转开关,115.电机,116.小齿轮,117.大齿轮,118.交叉点,119.交叉点,120.增速转态,121.等速转态,122.减速转态,123.来回循环。

具体实施办法

结合附图1和附图2简单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其相同之处引用相同的序号,附图及说明书内容对本方法不做任何限定。

在图1中其用两对凹形交叉盘(101)与凹形交叉架(102)串联式输入和输出,方法是其两边凹形交叉盘(101)与凹形交叉盘(104)为动力的输出与输入,中间的凹形交叉架(102)与凹形交叉架(103)为传递动力变速的活动区,其之间由花键主轴(107)支撑并且传递凹形交叉架(102)与凹形交叉架(103)之间的动力,其输入输出由凹形交叉盘(101)与凹形交叉盘(104)的交叉孔和凹形交叉架(102)和凹形交叉架(103)的交叉臂交叉处传递动力,其由一个电机(115)的正反转控制变数器加速与减速,其有防止碰撞的安全刹车传感器装置,其装置由凹型关偶(110)传感器和传感器触发环(111)组成,其触发环(111)固定在凹形交叉臂上,当触发到凹型关偶(110)传感器后电机(115)会立即停住,其结构中包含凹形交叉盘(101),凹形交叉架(102),凹形交叉架(103),凹形交叉盘(104),空心丝杆推力套,(106)双向推力轴承(105),花键主轴(107),输出输入轴(108),输出输入轴(109),凹型关偶(110),触发环(111),(112)控制电源,(113)电机控制器,(114)正反转开关,电机(115),小齿轮(116),大齿轮(117。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在图1中其用两对凹形交叉盘(101)与凹形交叉架(102)串联式输入和输出,方法是其两边凹形交叉盘(101)与凹形交叉盘(104)为动力的输出与输入,中间的凹形交叉架(102)与凹形交叉架(103)为传递动力变速的活动区,其之间由花键主轴(107)支撑并且传递凹形交叉架(102)与凹形交叉架(103)之间的动力,其输入输出由凹形交叉盘(101)与凹形交叉盘(104)的交叉孔和凹形交叉架(102)和凹形交叉架(103)的交叉臂交叉处传递动力。

技术研发人员:吉好依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好依轨
技术研发日:2016.01.22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