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密封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556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风道密封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湿度环境保障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调温机组与发射筒对接/分离的设备。



背景技术:

风道密封对接装置是实现调温机组与发射筒对接/分离的关键设备。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应能够适用于车载振动、高低温、雨雪等环境条件,同时应能够在发射筒起竖与回收过程中实现与调温机组的快速对接,以满足战术指标要求。目前对接脱离装置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1)采用手动装拆法兰的对接设计,对人工干预存在一定的依赖,不利于战术指标的实现;

(2)采用电动风阀设计,结构复杂,可靠性不足。

而目前民用产品应用较少,这些民用产品通风量小且风道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风量大、环境适应能力强及能够实现发射筒与调温机组快速对接分离的风道密封对接装置。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包括导风罩和风帽,所述导风罩的上端用来与发射筒风道固定密封连接,导风罩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风帽用来固定在调温机组舱口,所述导风罩能够通过橡胶密封圈密封在调温机组舱口处,当导风罩通过橡胶密封圈密封在调温机组舱口处时,所述调温机组能够通过风帽和导风罩与发射筒风道连通。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导风罩呈筒状,导风罩包括相互固连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下段的横截面大于上段的横截面,所述中段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橡胶密封圈包括连接环以及设在连接环下方的内密封层和外密封层,所述橡胶密封圈的断面呈倒Y形,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风罩下段的端口处。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在导风罩下段端口的方式为,所述导风罩下段的端口处设有下法兰,所述连接环内嵌不锈钢板,所述下法兰与不锈钢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内密封层或外密封层上开设有通孔。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导风罩包括内层和外层以及位于内、外层之间的填充材料,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铝蒙皮包覆,所述填充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导风罩的壁厚≥50㎜。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风帽包括风帽底座以及风帽本体,所述风帽底座呈圆筒形,风帽底座的上端向内上方收缩形成内承载环面,所述风帽底座的下端用来固定在调温机组舱口,所述风帽本体包括与内承载环面相配合的外承载环面,所述外承载环面为向外下方扩展的环形面,所述外承载环面的上方通过肋片连接有遮帽,所述内承载环面和外承载环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肋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肋片沿周向均匀布置在外承载环面上。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风帽底座的下方设有蜂窝通风波导板。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使用的时候,导风罩的上端与发射筒风道固定密封连接,风帽固定在调温机组舱口,调温机组与发射筒对接时,导风罩、橡胶密封圈随发射筒回落并对接与调温机组舱口处,此时风帽位于导风罩内,调温机组通过风帽、导风罩与发射筒连通,导风罩通过橡胶密封圈与调温机组舱的顶表面形成面密封,车载机动及运输过程中,通过导风罩与调温机组顶部之间的橡胶密封圈吸收发射筒对调温机组顶部之间的作用力。发射筒与调温机组分离时,导风罩、橡胶密封圈随发射筒分离,此时安装于调温机组舱口上的风帽具备防雨、雪及沙尘的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通风量大、环境适应能力强及能够实现发射筒与调温机组快速对接分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中的导风罩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中的橡胶密封圈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中的风帽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包括导风罩1和风帽2,所述导风罩1的上端用来与发射筒风道3固定密封连接,导风罩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4,所述风帽2用来固定在调温机组5舱口,所述导风罩1能够通过橡胶密封圈4密封在调温机组5舱口处,当导风罩1通过橡胶密封圈4密封在调温机组5舱口处时,所述调温机组5能够通过风帽2和导风罩1与发射筒风道3连通。

导风罩1与发射筒风道3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两者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7进行密封。

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导风罩1呈筒状,导风罩1包括相互固连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下段的横截面大于上段的横截面,所述中段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导风罩1包括内层和外层以及位于内、外层之间的填充材料,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铝蒙皮包覆,所述填充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8,所述导风罩1的壁厚≥50㎜,能够对对接装置内的空气进行保温,保证风道综合导热系数≤0.035W/m·K。

如图4所示,所述橡胶密封圈4包括连接环41以及设在连接环41下方的内密封层42和外密封层43,所述橡胶密封圈4的断面呈倒Y形,所述连接环41固定连接在所述导风罩1下段的端口处。

所述连接环41固定连接在导风罩1下段端口的方式为:所述导风罩1下段的端口处设有下法兰,所述连接环41内嵌不锈钢板44,所述下法兰与不锈钢板4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橡胶密封圈4的材质为硅橡胶,通过倒Y形双道密封结构设计,确保产品在压缩量为10mm(在0-150kg的轴向压力下,允许调节范围为5-25mm,允许各向压缩量变形调整范围为0-10mm)时,内外为2000Pa正负压差、内部空气流速15m/s下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内密封层42或外密封层43上开设有通孔。在内/外密封层上开设通孔的目的是:(1)当橡胶密封圈4与调温机组5密封对接时,橡胶密封圈4被导风罩1由上至下逐渐压紧,此时橡胶密封圈4能通过所述通孔排气,随着进一步被压紧,橡胶密封圈4能够产生柔性变形,从而使通孔变形直至通孔壁相互贴紧,此时通孔堵塞。在橡胶密封圈4被压紧的过程中,通过通孔排气使橡胶密封圈4内部的气压小于外部的气压,因此在大气压差的作用下,整个橡胶密封圈4能够与调温机组5保持良好的密封对接。(2)当橡胶密封圈4与调温机组5分离时,橡胶密封圈4逐渐被导风罩1拉紧,在拉紧的过程中,内/外密封层上的通孔重新打开,外部的空气得以通过通孔进入到橡胶密封圈4内,当橡胶密封圈4内的气压与外部的气压相等时,橡胶密封圈4与调温机组5分离,此分离过程很平稳,不会使导风罩1以及调温机组5产生颠簸。如果不设置所述通孔,当橡胶密封圈4与调温机组5分离时,只有发射筒通过导风罩1施加给橡胶密封圈4的拉力大于橡胶密封圈4内外的大气压力差时才会使两者分离,并且这一分离过程很突然,会使导风罩1和调温机组5产生较大的颠簸,进而影响到发射筒,缺乏平稳性。

当导风罩1内的气压为正压时,所述通孔设在橡胶密封圈4的外密封层43上;当导风罩1内的气压为负压时,所述通孔设在橡胶密封圈4的内密封层42上。

导风罩1通过橡胶密封圈4密封在调温机组5舱口处,该种连接形式能够有效实现密封并吸收刚性负载传递。

如图5所示,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风帽2包括风帽底座21以及风帽本体22,所述风帽底座21呈圆筒形,风帽底座21的上端向内上方收缩形成内承载环面23,所述风帽底座21的下端用来固定在调温机组5舱口,所述风帽本体22包括与内承载环面23相配合的外承载环面24,所述外承载环面24为向外下方扩展的环形面,所述外承载环面24的上方通过肋片25连接有遮帽26,所述内承载环面23和外承载环面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风帽2安装于调温机组5顶部,采用不锈钢拼焊制作,通过优化设计降低风道阻力,具备空气导流及防雨、雪及砂尘的功能。风帽2中具体起防雨、雪及沙尘的功能的是遮帽26,遮帽26通过肋片25固定在外承载环面24上方,肋片25并没有将外承载环面/内承载环面的环形口堵住,因此气流能够从调温机组5经风帽底座21后从外承载环面/内承载环面的环形口出来,从外承载环面/内承载环面环形口出来的气流进入到导风罩1内,再经导风罩1进入到发射筒风道3。

在具体设置中,所述肋片25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肋片25沿周向均匀布置在外承载环面24上,相邻两个肋片25之间即为气流通道,即从外承载环面/内承载环面环形口出来的气流能够从相邻两个肋片25之间通过而进入到导风罩1内。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其中所述风帽底座21的下方设有芯格材质为D3.2的蜂窝通风波导板6,在考虑电磁屏蔽的同时,对通过的空气进行整流,防止发射筒与调温机组5分离状态下大体积多余物进入调温机组5。蜂窝通风波导板6设在调温机组5舱口处的风帽底座21的下方,蜂窝通风波导板6既可以固定连接在风帽底座21的下方,也可固定连接在调温机组5上。

本发明风道密封对接装置使用的时候,导风罩1的上端与发射筒风道3固定密封连接,风帽2固定在调温机组5舱口,调温机组5与发射筒对接时,导风罩1、橡胶密封圈4随发射筒回落并对接与调温机组5舱口处,此时风帽2位于导风罩1内,调温机组5通过风帽2、导风罩1与发射筒风道3连通,导风罩1通过橡胶密封圈4与调温机组5舱的顶表面形成面密封,车载机动及运输过程中,通过导风罩1与调温机组5顶部之间的橡胶密封圈4吸收发射筒对调温机组5顶部之间的作用力。发射筒与调温机组5分离时,导风罩1、橡胶密封圈4随发射筒分离,此时安装于调温机组5舱口上的风帽2具备防雨、雪及沙尘的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通风量大、环境适应能力强及能够实现发射筒与调温机组5快速对接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无外部干预的工况下,能够实现调温机组5与发射筒对接/分离的快速实现;

(2)能够承受与消除整车机动运输、调平、起竖等过程中,发射筒风道3传递给调温机组5的力与机械尺寸偏差;

(3)在车载振动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在发射筒与调温机组5分离的状态下实现调温机组5的防雨、雪、砂尘功能;具备-40℃~60℃的环境适应能力;

(4)保温性能好,风道综合导热系数不大于0.035W/m·K;

(5)在通风量为1700m3/h的条件下,局部阻力不大于120Pa;

(6)屏蔽效能为100KHz-10GHz大于40dB;

(7)产品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

(8)整体采用快速对接密封设计,降低人工干预,充分考虑产品的电磁防护需求、使用寿命期及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