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604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张紧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行进中的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张紧杆,尤其涉及通过利用螺旋弹簧的弹力将杆本体的导块面向链条侧按压来对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链条用的张紧杆。



背景技术:

以往,在被用于汽车发动机的辅助设备驱动等的链条传动装置上,作为消除链条的松弛以防止行进中的链条振动的张紧杆,已知有张紧杆110,其可摇动地安装于发动机组等的安装面,如图8所示,具备:杆本体120,具有对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块面120a;及螺旋弹簧130,夹设在杆本体120及安装面(未图示)之间,将导块面120a向链条侧按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张紧杆110上,如图8所示,螺旋弹簧130的弹簧卷绕部131以松动嵌入的状态被配置在从杆本体120的基板部朝向安装面侧突出形成的轴套部123上,从弹簧卷绕部131的一侧端延伸出的弹簧按压腕部132与杆本体120接触而被配置。

此外,在将张紧杆110安装到安装面后的状态下,从弹簧卷绕部131的另一侧端延伸出的弹簧支撑腕部133被插入到在安装面上形成的弹簧保持孔中,此外,在保管时、搬运时等将张紧杆110安装到安装面之前的状态下,弹簧支撑腕部133通过插入在形成于杆本体120的销孔126中的销状的止动部件140而被卡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6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张紧杆110上,按压杆本体120的螺旋弹簧130的弹簧力被设计得较强,从而存在下述情况,即,在通过止动部件140对螺旋弹簧130进行卡定后的状态下,在对张紧杆110进行长期保管的情况下,在图8、图9的符号a所示的方向上,被螺旋弹簧130按压,从而在止动部件140上稍微产生弯曲。

在止动部件140上产生有这样的弯曲时存在下述情况,即,被产生有弯曲的止动部件140引导,如图8、图9的符号b所示,弹簧支撑腕部133朝向从杆本体120的基板后面离开的方向进行移动,导致止动部件140在从被插入到销孔126中的止动销部(未图示)离开的位置上被弹簧支撑腕部133按压,此时,止动部件140的弯曲进一步发展。

而且,存在下述这样的问题,即,当在止动部件140上产生有较大的弯曲时,则在将张紧杆110安装到发动机内时,导致变得难以将止动部件140从销孔126拔出。

因此,本发明是解决这些问题点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张紧杆,以简单的构成抑制止动部件的弯曲,从而实现向发动机内顺利地安装张紧杆。

本发明为一种张紧杆,具备:杆本体,具有对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块面;螺旋弹簧,被夹设在所述杆本体及安装对象的安装面之间,将所述导块面向链条侧按压;及卡定所述螺旋弹簧的止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本体具有:基板部;轴孔,从所述基板部的基板前面侧起贯穿到基板后面侧;圆筒状的轴套部,在所述基板后面侧从所述轴孔的周缘突出;及销孔,从所述基板前面侧起贯穿到所述基板后面侧,所述螺旋弹簧具有:弹簧卷绕部,被配置在所述轴套部上;弹簧按压腕部,从所述弹簧卷绕部的一侧端延伸出并与所述杆本体接触;及弹簧支撑腕部,从所述弹簧卷绕部的另一侧端延伸出并被支撑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止动部件具有:止动销部,被插入在所述销孔中;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与所述止动销部的一侧端连接并向所述基板前面侧突出;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与所述止动销部的另一侧端连接并向所述基板后面侧突出;弹簧用卡定部,被形成在所述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上,与所述弹簧支撑腕部卡合;及止动件移动限制部,与所述弹簧支撑腕部卡合,从而限制所述弹簧支撑腕部向从所述基板后面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解决前述的课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通过止动部件具有止动件移动限制部,该止动件移动限制部与弹簧支撑腕部卡合,限制弹簧支撑腕部向从基板后面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避免下述情况,即,弹簧支撑腕部向从基板后面离开的方向进行移动,导致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在从插入于销孔的止动销部离开的位置上被弹簧支撑腕部按压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上产生较大的弯曲。由此,能够维持止动部件从杆本体上的拆卸性,从而能够顺利地向发动机内安装张紧杆。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形态,通过将止动件移动限制部设置在下述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上,即,在基板侧面的外侧通过并从基板前面侧向基板后面侧延伸的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从而与将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形成在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上的情况不同,在从杆本体拔出止动部件时,不需要使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在杆本体的销孔内通过,因此能够确保止动件移动限制部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将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形成在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上且将其形成为与弹簧支撑腕部卡合的台阶部状,从而可以通过或是凹下设置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的外周面、或是将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折弯等简单的加工来形成台阶部状的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因此能够降低止动部件的加工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将止动部件形成为,通过以插入于轴孔的止动销部为中心使止动部件旋转,来使止动件移动限制部与弹簧支撑腕部的后方侧卡合,从而可以在将止动部件卸下时,在使止动部件旋转从而解除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对于弹簧支撑腕部的卡合后,以朝向基板前方侧拔出止动部件这样的简单的操作来去除止动部件,因此能够简单地达成发动机内的张紧杆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在止动销部的轴向上进行观察时,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具有位于比止动销部及止动件移动限制部之间的距离更离开的位置的部分,从而能够利用杠杆的原理,以较小的力使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对于弹簧支撑腕部进行卡合及卡合解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在以止动销部为中心的止动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配置,从而能够在通过使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旋转来实现止动件移动限制部的卡合及卡合解除时,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相互接触,将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旋转力良好地传递到止动件移动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将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的相对的部分的长度设定为比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截面直径更长,从而能够在通过使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旋转来实现止动件移动限制部的卡合及卡合解除时,良好地维持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的接触状态,将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的旋转力切实地传递到止动件移动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由于将止动部件形成为,通过在与以弹簧卷绕部为中心的弹簧按压腕部的杆本体的加力方向相同方向上,以止动销部为中心使止动部件旋转,来解除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对于弹簧支撑腕部的卡合,因此在使止动部件旋转来解除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对于弹簧支撑腕部的卡合时,能够避免伴随止动部件的旋转动作而以插入于轴孔的枢轴为中心带动杆本体,从而使止动部件相对于杆本体切实地旋转。即,由于在将张紧杆设置到发动机内后的状态下,形成链条与杆本体的导块面接触的状态,因此向弹簧按压腕部所施加的杆本体的加力方向的杆本体的旋转通过所述链条而被限制,由此,可避免伴随止动部件的旋转动作而带动杆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具有与基板前面的前方相对配置的相对部,从而利用与基板前面的前方相对配置的相对部和在弹簧支撑腕部的后方侧配置的止动件移动限制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夹住基板前面和弹簧支撑腕部,因此能够切实地限制弹簧支撑腕部向后方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将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的相对部的长度设定为比相对部的截面直径更长,可以良好地维持基板前面和相对部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相对部及止动件移动限制部来稳定地夹住基板前面及弹簧支撑腕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形态,通过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具有由使用者可操作的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能够利用通过使棒状材料弯曲而可形成的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来简单地进行或是以插入于杆本体轴孔内的止动销部为中心使止动部件旋转、或是朝向基板前面侧拔出止动部件等各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安装面侧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张紧杆进行观察并进行表示的使用形态图。

图2是表示张紧杆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2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表示张紧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张紧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止动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张紧杆的参考图。

图9是从与图8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表示现有的张紧杆的参考图。

符号说明

10-张紧杆;20-杆本体;20a-导块面;21-基板部;21a-轴孔;21b-基板前面;21c-基板后面;21d-基板侧面;22-杆周壁部;22a-链条侧周壁部;22b-链条相反侧周壁部;23-轴套部;23a-轴套外周面;23b-限制突起部;24-加强筋;25-弹簧用卡定部;26-销孔;30-螺旋弹簧;31-弹簧卷绕部;32-弹簧按压腕部;33-弹簧支撑腕部;40-止动部件;41-止动销部;42-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42a-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b-第1端部;42c-第2端部;42d-相对部;42e-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3-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a-弹簧用卡定部;43b-止动件移动限制部;s-链轮;ch-链条;p-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张紧杆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张紧杆10为如下构成,即,被可摇动地安装在从发动机组(未图示)等安装对象的安装面(未图示)突出的枢轴p上,对在多个链轮s间行进的链条ch进行滑动导向,以便适当地保持链条张力。

如图1、图2所示,张紧杆10具备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杆本体20、由金属等形成的螺旋弹簧30、由金属等形成的止动部件40。

如图2、图3所示,杆本体20具有从安装面离开配置的平板状的基板部21、从基板部21的周缘朝向安装面侧竖立的杆周壁部22、从形成于基板部21的轴孔21a的周缘朝向安装面侧(基板后面21c侧)突出的圆筒状的轴套部23、在杆周壁部22的链条侧周壁部22a和链条相反侧周壁部22b之间形成的多个加强筋24、从链条侧周壁部22a的内面突出形成以对螺旋弹簧30的弹簧按压腕部32进行卡定的弹簧用卡定部25、及使止动部件40插入的销孔26。

轴孔21a是从基板部21的基板前面21b侧起贯穿到基板后面21c侧而形成的,此外,销孔26是从基板前面21b侧起贯穿到基板后面21c侧而形成的。

在杆本体20的与链条ch相对的侧面(链条侧周壁部22a的外面)上,形成有对链条ch进行滑动导向的导块面20a。

在基板部21的轴孔21a及轴套部23中插入枢轴p,由此,杆本体20被可摇动(可转动)地支撑在安装面上。

杆周壁部22具有配置于链条ch侧的链条侧周壁部22a、及链条相反侧周壁部22b。链条侧周壁部22a在与螺旋弹簧30的弹簧卷绕部31相对的部分上具有切口区域。

轴套部23的安装面侧端面比杆周壁部22稍微向安装面侧突出而形成,由此,避免轴套部23的安装面侧端面以外的部分与安装面接触,从而确保了以枢轴p为中心的杆本体20的顺利的摇动(转动)。

在轴套外周面23a的安装面侧端部上,形成有限制突起部23b,该限制突起部23b为如下构成,即,通过限制配置于轴套外周面23a的弹簧卷绕部31向安装面侧移动,从而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之前的状态下,防止螺旋弹簧30从杆本体20脱落,并且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后的状态下,防止螺旋弹簧30与安装面产生干涉。

如图1、图2所示,螺旋弹簧30为如下构成,即,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后的状态下,被夹设在杆本体20和安装面之间,利用其弹力将杆本体20的导块面20a朝向链条ch侧按压,并如图2、图3所示,螺旋弹簧30具有弹簧卷绕部31、从弹簧卷绕部31的一侧端延伸出的弹簧按压腕部32、及从弹簧卷绕部31的另一侧端延伸出的弹簧支撑腕部33。

如图2、图3所示,弹簧卷绕部31是以松动嵌入于轴套部23的轴套外周面23a的状态,即以在与轴套外周面23a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进行配置的。

弹簧按压腕部32被配置为,其一部分与链条侧周壁部22a的内面接触。

弹簧支撑腕部33其顶端部朝向安装面侧被折弯,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后的状态下,弹簧支撑腕部33的顶端部被插入到形成于安装面的弹簧保持孔(未图示)中并被支撑,此外,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之前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弹簧支撑腕部33通过止动部件40而被卡定。

如图2、图3所示,止动部件40为如下构成,即,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之前的状态下,被插入到杆本体20的销孔26中,从而对弹簧支撑腕部33进行暂时卡定。在将张紧杆10安装到安装面后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止动部件40从销孔26被拔出从而被去除。

止动部件40是通过使棒状材料弯曲而形成的,如图2~图4所示,具有被插入到杆本体20的销孔26中的直线状的止动销部41、与止动销部41的一侧端连接并向基板前面21b侧突出的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42、及与止动销部41的另一侧端连接并向基板后面21c侧突出的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

如图2、图3所示,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42如下形成,通过使棒状材料弯曲,在基板部21的基板侧面21d的外侧通过并从基板前面21b侧向基板后面21c侧延伸。

如图2~图4所示,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42具有与止动销部41的一侧端连接的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及在位于基板后面21c侧的部分上设置的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

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被形成为圆弧环状,以便可以插入使用者的手指。另外,对于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的具体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内容,例如也可以具有如下形状,即,可以用使用者的手指捏住来对止动部件40进行操作的形状。

如图3、图4所示,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具有与止动销部41连接的一端即第1端部42b、及另一端即第2端部42c,第1端部42b及第2端部42c在以止动销部41为中心的止动部件40的旋转方向上相对配置。

这些第1端部42b及第2端部42c的相对的部分的长度(即,止动部件40的棒状材料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的截面直径(即,止动部件40的棒状材料的截面直径)更长。

此外,在止动销部41的轴向上进行观察时,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具有位于与止动销部41及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之间的距离相比更离开的位置的部分。

如图2所示,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在基板后面21c侧与弹簧支撑腕部33的后方侧卡合,限制弹簧支撑腕部33向后方侧即从基板后面21c离开的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2所示,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相对于弹簧支撑腕部33而以成为90度以上的角度α的方式交叉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对于弹簧支撑腕部33的卡合无意中脱落。

此外,如图3所示,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42具有与基板前面21b的前方相对配置的相对部42d,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的第1端部42b作为相对部42d而发挥功能。

与基板前面21b相对的相对部42d的长度(即,止动部件40的棒状材料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相对部42d的截面直径(即,止动部件40的棒状材料的截面直径)更长。

如图2、图4所示,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与止动销部41连接并被形成为直线状。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的一部分作为与弹簧支撑腕部33卡合的弹簧用卡定部43a而发挥功能。

接下来,对从杆本体20卸下止动部件40的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首先,将使用者的手指插入到止动件操作用弯曲部42a内,通过以插入于轴孔21a的止动销部41为中心使止动部件40旋转,来解除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对于弹簧支撑腕部33的后方侧的卡合。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的卡合解除时,使止动部件40向与以弹簧卷绕部31为中心的弹簧按压腕部32所施加的杆本体20的加力方向相同的方向(图2中的正时针方向)旋转,但也可以构成为使止动部件40向与以弹簧卷绕部31为中心的弹簧按压腕部32所施加的杆本体20的加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接下来,通过将止动部件40向基板前面21b侧拉动,将止动销部41及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从杆本体20的销孔26拔出,从而去除止动部件40。

接下来,基于图5~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杆10进行说明。在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一部分构成,由于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因此对不同点以外的构成省略其说明。

首先,相对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张紧杆10中,将限制弹簧支撑腕部33向后方侧移动的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2e形成在止动件前面侧延伸部42上,而在第2实施方式的张紧杆10中,将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3b形成在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上。

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在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的底部作为弹簧用卡定部43a而发挥功能,同时该凹部的内侧面作为与弹簧支撑腕部33的后方侧卡合的台阶部状的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3b而发挥功能。

另外,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3b的具体的形态不局限于上述内容,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通过将止动件后面侧延伸部43折弯,来形成止动件移动限制部43b。此外,此时将杆本体20的销孔26形成为长孔状即可。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述的本发明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张紧杆作为安装在具有定时系统的发动机内的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在各种各样的装置类上均可利用。

此外,不局限于链条的传动机构,也可应用于带、绳缆等类似的传动机构,且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均可利用。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杆本体的轴孔插入到从发动机组等的安装面突出的枢轴上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在杆本体的轴孔中插入的螺钉等安装到发动机组等的安装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