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接头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40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接头防护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接头防护套。



背景技术:

在转向接头总成上,球销与球头座之间为间隙配合,并涂有润滑脂,保证转向接头正常工作。防护套设计与球销锥部过盈配合,其作用为防止水、泥沙进入到转向接头内,特别是进入球销与球头座内。同时,当汽车转弯、转向接头动作时,在设计允许摆动角度范围内,防护套应随同球销一同动作,随时随地起到防护作用,球销球颈处装有小护套,在设计极限摆角处,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球销与球头座直接发生碰撞。

在路况恶劣的山区或者矿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颠簸严重,转向接头球销与球头座动作频繁,小护套缓冲作用逐渐消失,防护套老化加快。当防护套与球销锥部配合出现间隙时,无法有效防护水及泥沙进入到球头座内,特别是进入球销与球头座内,二者之间频繁动作会加剧球销和球头座的磨损,当二者磨损至球径相等时,球销会脱离球头座,造成方向失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接头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将小护套和大护套设计做成一体的结构,解决传统护套无法长期、有效防护水及泥沙进入到球头座内的问题。

一种转向接头防护套,包括设置在球销球颈部的小护套,还包括与所述小护套一体的大护套,所述大护套设置在所述小护套的外侧,所述小护套分为底端部和顶端部,所述底端部呈台阶状,所述顶端部呈圆锥状,所述大护套分为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小护套的所述底端部连接,所述上端部设置在球头座的外周台阶上,所述大护套的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形成护体,所述护体中部设置有与转向接头泄油部相对应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底部设置有泄油孔。

所述小护套底端部内侧设置有锯齿状凹槽。

通过试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将小护套和大护套设计为一体的形式,在小护套底端部内侧设置有锯齿状凹槽,能起到多道密封的作用,小护套设置在转向接头球销的球颈部,大护套设置在球头座的外周台阶上,可持续防止水及泥沙进入到球头座内,将小护套和大护套设计成一体的形式,能防止球销与球头座因严重磨损脱离造成方向失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转向接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球销;2、小护套;3、大护套;4、球头座;5、护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转向接头防护套,包括设置在球销1球颈部的小护套2,还包括与小护套2一体的大护套3,大护套3设置在小护套2的外侧,小护套2分为底端部和顶端部,底端部呈台阶状,顶端部呈圆锥状,大护套3分为上端部和下端部,下端部与小护套2的底端部连接,上端部设置在球头座4的外周台阶上,大护套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形成护体5,护体5中部设置有与转向接头泄油部相对应的环状突起,环状突起底部设置有泄油孔。

小护套2底端部内侧设置有锯齿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是将小护套和大护套设计成一体的形式,小护套和大护套采用聚氨酯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能、耐绕曲性能,有优异的减震和防滑性能,本实用新型加长小护套的长度,采用小护套抱住球销,大护套与球头座连接的形式,能长期有效的阻止水和泥沙进入到球头座内造成球销与球头座严重磨损而脱离,小护套底部内侧设置锯齿状凹槽,能起到多道密封的作用,护体中部设置有转向接头泄油部的环状突起,环状突起底部设置有泄油孔,泄油孔的孔径很小,只要能肉眼观察到有油渍浸出即可,小护套利用弹性材料的过盈量,密封更加紧密。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