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613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长输管线输送系统的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属于球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阀门的品种和应用领域也不断增加,在火电、炼油、核电、石油、化工、水利水电建设、冶金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这一变化对阀门行业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阀门质量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长输管线输送系统中,对管线球阀的性能等要求相当严格,如要求具有防火、防静电、防爆和零泄漏等。

为了确保球阀阀座密封达到零泄漏,市场上根据API6D标准阀座的结构工作原理,对阀门结构做了大量的改进,然而,我们知道绝大多数阀门的中腔结构会最终影响阀门的总体结构、体积和重量,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多种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笨重的阀门,使得阀门在实际长输管线的安装应用方面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由于空间受限、密封不可靠等等,完全与现在市场要求的快速响应、节约、环保的要求不相符合,导致大量生产的停滞,进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泄压作用,介质未排放到阀门外,不会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等易燃易爆介质泄露危害的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门结构长度紧凑,节约现场安装空间,节能环保的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阀门通道,所述阀门通道上设置有两个球体,每个所述球体的左右两侧的所述阀门通道上均设置有固定座,同一所述球体的两所述固定座之间为与所述阀门通道相通的阀腔,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装入阀座支撑座的环形凹槽,所述阀座支撑座与所述环形凹槽底端之间连有弹性元件,所述阀座支撑座与所述球体的接触端上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支撑座的外环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由密封件密封。

阀门通道内设置有两个阀腔,每个阀腔内设置有球体、两个阀座支撑座分别设置于球体的左右两侧。

所述密封件包括石墨盘根和第一O形圈。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位于所述阀门通道出口端和入口端的两所述固定座即为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由第二O形圈密封。

所述阀体的材质包括锻件。

所述第一O形圈的材质包括通用橡胶或特种橡胶;所述通用橡胶包括VITON、NBR或HNBR;所述特种橡胶包括FPM/FKM。

所述第二O形圈的材质包括通用橡胶或特种橡胶;所述通用橡胶包括VITON、NBR或HNBR;所述特种橡胶包括FPM/FKM。

阀座支撑座可以左右移动。

介质进口端和出口端的阀座支撑座结构都一致,属于阀前阀座密封,介质可以双向流动。阀腔介质压力在阀座支撑座上产生的不平衡力与弹簧力的比值至少要大于1.33,方可借助介质力推开阀腔两侧的阀座支撑座,释放阀腔压力到下游端,可靠地保证阀门中腔(即阀腔)的压力不过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两个球体及与其配套的阀座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密封作用,实现在长输管线输送系统中,对管线球阀的密封性能严格要求的工况,当阀腔内的压力大于下游端(介质流入的一端为上游端,流出的一端为下游端),压力自动地向下游端泄压,介质未排放到阀门外,不会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等易燃易爆介质泄露造成的危害;同一球体的两固定座之间为与阀门通道相通的阀腔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结构长度短,安装简单便捷、节省工艺管道空间,密封可靠;阀座支撑座的外环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由密封件密封的设置,当介质通入阀门时,介质进口端的压力大于第一级阀腔(即与介质进口端临近的阀腔)的压力,由于阀座支撑座上的第一O形圈所在的静压力直径大于阀座直径,阀座支撑座的受压面积大于阀座的反向受压面积,介质压力在阀座支撑座上产生的不平衡力加上弹簧力将阀前阀座(第一级阀腔包括设置于球体左右两侧的两个阀座,两阀座包括接近介质进口端的阀前阀座和远离介质进口端的阀后阀座)推向球体,压紧并保持密封。当第一级阀腔的阀前阀座密封失效后,介质进入阀腔(即第一级阀腔),因阀后阀座与阀前阀座结构相同,即阀后阀座的阀座支撑座上的第一O形圈所在的静压力直径大于阀座直径,介质压力在阀座支撑座上产生的不平衡力将克服弹簧力,将阀后阀座的阀座支撑座推离球体,阀腔压力自动泄向第二级阀门。由于第二级阀座与第一级阀座的结构相同,介质又相当于重新进入阀门“进口端”,第二级阀腔(即与介质进口端相远离的阀腔)的阀前阀座又起密封作用;阀体的材质包括锻件的设置,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便按需设计、生产,不受模具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座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泄压阀座双球固定球阀,包括:阀体1、阀盖2、球体3、阀座4、阀座支撑座5、石墨盘根6、第一O形圈7、弹性元件8,弹性元件8为弹簧,所述阀体1与阀盖2通过螺栓13连接成一体,使用第二O形圈12密封,阀门通道9内设置有两个阀腔10,每个阀腔10内设置有球体3、两个阀座支撑座5分别设置于球体3的左右两侧,所述阀座支撑座5上设置有石墨盘根6、第一O形圈7和阀座4,阀座支撑座5可以左右移动,每个阀座支撑座5都使用弹性元件8将阀座4与球体3压紧,与球体3形成初始密封,介质进口端和出口端的阀座支撑座5结构都一致,属于阀前阀座密封,介质可以双向流动。

每个所述球体3的左右两侧的所述阀门通道9上均设置有固定座11,同一所述球体3的两所述固定座11之间为与所述阀门通道9相通的阀腔10,所述固定座11上设置有用于装入阀座支撑座5的环形凹槽,所述阀座支撑座5与所述环形凹槽底端之间连有弹性元件8,所述阀座支撑座5与所述球体3的接触端上设置有阀座4,所述阀座支撑座5的外环与所述固定座11之间由密封件密封。所述密封件包括石墨盘根6和第一O形圈7。位于所述阀门通道9出口端和入口端的两所述固定座11即为阀盖2。

当介质通入阀门时,介质进口端的压力大于第一级阀腔(即位于上游端的阀腔10)的压力,由于阀座支撑座5上的第一O形圈7所在的静压力直径大于阀座4直径,阀座支撑座5的受压面积大于阀座4的反向受压面积,介质压力在阀座支撑座5上产生的不平衡力加上弹簧力将阀前阀座(第一级阀腔包括设置于球体左右两侧的两个阀座,两阀座分别为接近介质进口端的阀前阀座和远离介质进口端的阀后阀座)推向球体3,压紧并保持密封。当第一级阀前阀座密封失效后,介质进入阀腔10,因阀后阀座与阀前阀座结构相同,即阀座支撑座5上的第一O形圈7所在的静压力直径大于阀座4直径,介质压力在阀座支撑座5上产生的不平衡力将克服弹簧力,将阀座支撑座5推离球体,阀腔10压力自动泄向第二级阀门。由于第二级阀座与第一级阀座的结构相同,介质又相当于重新进入阀门“进口端”,第二级阀座的阀前阀座又起密封作用。

阀体1采用锻件制造,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便按需设计、生产,不受模具限制。

阀门结构长度紧凑,节约现场安装空间,节能环保。

阀座支撑座5上的第一O形圈7所在的静压力直径大于阀座4直径。

阀门具有自泄压作用,介质未排放到阀门外,不会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等易燃易爆介质泄露造成的危害。

装配时,先将阀座4压入阀座支撑座5一端,在阀座支撑座5底部装入弹簧,接着装入石墨盘根6、第一O形圈7,依次将阀座支撑座组件、球体3、装入阀门通道9内,阀盖2上装入第二O形圈12,用螺栓13固定在阀体1上并拧紧,阀体1另一侧重复同样步骤;阀门都为顺时针开、逆时针关闭;阀门的两个阀腔10左右两侧的阀座支撑座5结构都一致,属于阀前阀座密封,介质可以双向流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