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面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748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塑复合管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面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钢塑复合管是一种新兴的复合管管材,很多地方简称钢塑管。当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是钢带增强钢塑复合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钢塑复合压力管,这种管材中间层为高碳钢带通过卷曲成型对接焊接而成的钢带层,内外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防止钢塑复合管中间层的钢带腐蚀,一般都会处理钢塑复合管的端头,主要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一、采用传统的高频加热端封钢塑管,此方法密封效果好,但是未使用密封环,复合管内部会溢出大量热熔胶,导致管材分层严重;并且因为加热时间长,管材内外径容易变形,无法达到生产标准。

二、采取盖堵帽或者安装密封圈进行端封,操作简单,但防锈效果不好,防锈时间不长。

三、通过端部涂紫外光固化黏合剂,防锈效果良好,但该黏合剂成本较高,且容易污染钢塑复合管内外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面的密封装置和密封方法,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除锈效果良好,效率高、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面的密封装置,包括内衬套、外衬套、气囊、塑料环、压簧、钢环、热熔环、高频加热机,所述外衬套为中心处设有一通孔的圆柱环,内衬套为带有底座的圆柱,该内衬套设置在外衬套的通孔中且内衬套外径比钢塑管内径略小,外衬套内径比钢塑管的外径略大,内衬套和外衬套中分别设有气囊,该气囊通过管路连接到充气装置,所述内衬套的圆柱上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塑料环、压簧、钢环和热熔环,所述热熔环的材质与钢塑管的塑料材质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熔环的厚度为0.8—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簧的弹力为15—20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除锈效果良好,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压簧压紧热熔环,钢环加热热熔环,减少了加热时间,改善了分层情况;利用气囊的膨胀压紧压簧,然后放气,使压簧压紧热熔环紧贴在带密封的管材端面上,保证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颜色要去掉,可以用cad中图案填充区分开)

其中:1.内衬套,2.外衬套,3.气囊,4.塑料环,5.压簧,6.钢环,7.热熔环,8.钢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面的密封装置,包括内衬套1、外衬套2、气囊3、塑料环4、压簧5、钢环6、热熔环7、高频加热机,所述外衬套2为中心处设有一通孔的圆柱环,内衬套1为带有底座的圆柱,该内衬套1设置在外衬套2的通孔中且内衬套1外径比钢塑管8内径略小,外衬套2内径比钢塑管8的外径略大,内衬套1和外衬套2中分别设有气囊3,该气囊3通过管路连接到充气装置,所述内衬套1的圆柱上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塑料环4、压簧5、钢环6和热熔环7,所述热熔环7的材质与钢塑管8的塑料材质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熔环7的厚度为0.8—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簧5的弹力为15—20N。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时,分为以下步骤:

1、向内衬套1依次放入塑料环4、压簧5、钢环6和热熔环7,然后将内衬套1插入待密封的钢塑管8中,并使压簧5压缩到底;

2、将内衬套1中的气囊3充气,保持压簧5处于压缩状态,并稍微给内衬套1中的气囊3放气,使压簧5回弹并压紧钢环6和热熔环7,内衬套1压紧钢塑管8内壁;

3、将外衬套2套入待密封的钢塑管8,并将外衬套2中的气囊3充满气,使外衬套2压紧钢塑管8外壁;

4、设置高频加热机加热时间20秒,保温时间15秒,并将外衬套2中的气囊中部放置到高频加热机的中间,启动高频加热机;

5、加热完成后,将钢塑管8从高频加热机中取出并保持气囊的压力在15—20N,室温下冷却两分钟,将外衬套2和内衬套1中的气囊3中的气放掉,再取下外衬套2和内衬套1。

本实用新型的钢塑管端面密封与传统的几种方式通过实验对比:

1、与传统高频加热式端封对比:

(1)高频加热式端封的管材末端150毫米出现变形现象,内外径偏离值可高达0.5毫米,不符合行业标准;本发明端封的管材不变形。

管材封端后在其末端150mm处截断,剖开可见,高频加热封端的管材由于加热后受到挤压,内部热熔胶由端部挤出,出现分层现象,本发明的装置封端后的管材不会变形。分层现象不明显。

2、与高频加热封端或者盖堵帽或者安装密封圈的对比:

(1)泡水实验:三种方式进行端封后的管材同时泡入20摄氏度的清水,17天后。盖堵帽端封后的管材出现锈蚀现象,管材内外壁与中间钢带轻微分层;高频加热封端和本发明端封的管材泡水30天后取出,刮开塑封层,无锈蚀、分层现象。

(2)盐雾试验:三种方式封端后的管材,取端部样品,放入盐雾实验机进行中性盐雾试验,48小时候。盖堵帽封端的管材出现锈蚀现象,其它两种方式封端后的管材刮开塑封层,无锈蚀现象。

(3)耐候试验:三种方式封端后的管材,放在室外空旷处,30天后,盖堵帽封端的管材出现锈蚀现象,其它两种方式封端的管材刮开塑封层,无锈蚀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