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380阅读:1769来源:国知局
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属于分时四驱汽车前桥控制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分时四驱,当两驱切换成四驱时,需要切换轮边锁止器的“Free”档位到“Lock”档位,来接通前桥花键,使轮毂与差速器通过半轴连接,实现四驱功能。而切换轮边锁止器的这一动作需要驾驶员下车手动去完成,四驱和两驱在轮边切换操作性比较差,这就大大降低了汽车的可操作性和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下车直接在车内实施一键切换四驱和两驱的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包括安装在下底座上的支架以及安装在下底座与上盖之间的电机、蜗杆、小齿轮、塑料齿轮、弹簧、扭转弹簧座、齿条、弹性圆柱销、导电塑料,蜗杆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蜗杆、小齿轮、塑料齿轮依次啮合,弹簧连接在塑料齿轮与扭转弹簧座之间,扭转弹簧座与齿条相配合,支架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齿条上。

所述塑料齿轮顶端设置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在两驱状态时,左前轮驱动轴中间断开,车轮端与差速器端通过轴承连接,两轴之间无动力传递;挂上四驱时,本实用新型根据接收到的电子信号,依靠自身的电机转动从而控制拨叉的移动,带动拨叉环将两轴刚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动力传递。

本实用新型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拨叉,使得拨叉环将前桥两半轴相连接,实现四驱功能。本实用新型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通过机械、电子相结合的技术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下车直接在车内实施,一键切换四驱和两驱,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及使用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上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 D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去除部分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包括下底座1、上盖2、橡胶塞3、长轴4、小铜片5、塑料齿轮6、大铜片7、扭转弹簧座8、齿条9、油封10、支架11、弹簧12、短轴13、小齿轮14、垫片15、蜗杆16、电机支撑17、螺钉18、扎带19、线束20、密封接头21、螺钉22、密封圈23、电机24、轴承夹25、导电塑料26、橡胶垫27、弹性圆柱销28、圆柱销29、卡扣30、压盖31。其中,蜗杆16安装在电机24的输出轴上,蜗杆16、小齿轮14、塑料齿轮6依次啮合,弹簧12连接在塑料齿轮6与扭转弹簧座8之间,扭转弹簧座8与齿条9相配合,支架11通过弹性圆柱销28固定在齿条9上。

本实用新型前桥离合电子控制器总成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机24带动蜗杆16旋转,将动力传递给小齿轮14,再传递给塑料齿轮6。弹簧12作为塑料齿轮6和扭转弹簧座8的中间连接件,起传递扭矩、缓冲和储能的作用。支架11通过弹性圆柱销28固定在齿条9上,扭转弹簧座8与齿条9配合,带动支架11移动。

塑料齿轮6上部有限位结构,与上盖2匹配限制塑料齿轮6的旋转角度,避免弹簧12被过度压缩,发生折断。塑料齿轮6顶端设置有橡胶垫27,橡胶垫27避免塑料齿轮6直接撞击上盖2,起缓冲作用。扭转弹簧座8上的弹片81与导电塑料26相互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反馈扭转弹簧座8的旋转角度,用来检测二驱和四驱的切换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用蜗杆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采用轻量化设计,齿轮副采用塑料件和金属件配合,下底座1为铝合金材质,上盖2为环保、阻燃的塑料材质,降低油耗,节能减排。本实用新型高度自动化,一键切换,无需驾驶者下车切换四驱和两驱,解决了目前各汽车厂的切换操作性差、驾驶强度高等问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等特点。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