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旋转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91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薄型旋转支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型旋转支撑架,尤指设置于固定座内的旋转板,系于限位板的容置孔内作旋转位移,以有效降低整体厚度。



背景技术:

按,一般携带式的电子产品,如:行动电话、平板电脑…等,使用者为了防止其产生碰撞造成损伤,大多会于电子产品一侧装设保护套,也有相关业者于保护套一侧设置有靠近或远离保护套的支撑板,让电子产品可支撑于桌面使用,但此种支撑板无法因应使用者需求旋转调整支撑角度,为此,同案申请人先前已提出一种“电子产品的保护支撑座”,并提出专利申请,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18858号,其主要包含有保护套、固定座以及支撑板,固定座固定于保护套,且固定座内设置有限位板及旋转座,其中限位板表面凸设有限位凸部,旋转座系于限位板上方作旋转位移,且旋转座周缘设置有相对于限位凸部的限位孔,凭借限位板的限位凸部卡挚于旋转座的限位孔,让旋转座不会随意旋转,而支撑板一侧系枢接于旋转座显露于固定座的一侧,让支撑板可以调整支撑保护套的角度,但上述结构的电子产品的保护支撑座具有以下问题与缺失:

(一)该固定座内具有层迭设置的限位板及旋转座,使设有固定座的保护套具有一定的厚度,反而导致装设有该保护套的电子产品不便于携带。

(二)该旋转座于限位板上方作旋转位移时,限位板表面的限位凸部会摩擦旋转座底部产生抗力,导致使用者旋转调整支撑板角度时较为费力。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设置于固定座内的旋转板,于限位板的容置孔内作旋转位移,以有效降低整体厚度,达到薄型化且易于携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凸设于限位板的弹性臂内侧的限位凸部,于旋转板旋转位移时,弹性接触于旋转板周缘,并卡挚于限位缺槽内,限制旋转板旋转,以减少与旋转板所产生的摩擦力,达到易于旋转支撑板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旋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固定座,具有相互盖合的底板及盖板,底板上设置有透孔;

一限位板,设置于固定座的底板与盖板之间,且限位板设置有容置孔,容置孔正对于底板的透孔;

一旋转组,具有旋转板以及轴杆,旋转板位于上述限位板的容置孔内,轴杆连接于旋转板,并由上述固定座的透孔露出;

一支撑板,其一侧弯折有轴筒,另一侧形成有抵靠部,轴筒枢设于旋转组的轴杆。

所述的薄型旋转支撑架,该限位板的容置孔周缘剖设有弹性臂,并在弹性臂靠近容置孔的侧方凸设限位凸部,而旋转组的旋转板周缘间隔凹设有复数限位缺槽,限位凸部卡挚于限位缺槽内形成定位。

所述的薄型旋转支撑架,该旋转组的旋转板表面设置有二相对的定位部,并在定位部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部由底板的透孔露出,而轴杆二端固定于定位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一)凭借设置于固定座内的旋转板,于限位板的容置孔内作旋转位移,以有效降低整体厚度,达到薄型化且易于携带的效果。

(二)凭借凸设于限位板的弹性臂内侧的限位凸部,于旋转板旋转位移时,弹性接触于旋转板周缘,并卡挚于限位缺槽内,限制旋转板旋转,以减少与旋转板所产生的摩擦力,达到易于旋转支撑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保护壳一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凸部卡挚于限位缺槽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于旋转改变方向时的示意图。

图5是为依据图3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图6是为依据图4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座;11-底板;111-透孔;112-穿孔;12-盖板;121-锁孔;2-限位板;21-容置孔;22-弹性臂;23-限位凸部;24-穿孔;3-旋转组;31-旋转板;311-限位缺槽;32-轴杆;33-定位部;331-定位孔;4-支撑板;41-轴筒;42-抵靠部;5-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旋转支撑架,包含有固定座1、限位板2、旋转组3及支撑板4,其中:

该固定座1具有底板11及盖板12,底板11表面设置有透孔111,并在表面周缘设置有穿孔112,而盖板12系盖合于底板11底面,且盖板12周缘设置有锁孔121。

该限位板2固定于底板11与盖板12之间,且限位板2表面正对于上述透孔111的位置凹设有贯穿至底面的容置孔21,容置孔21周缘剖设有二弹性臂22,并在各弹性臂22靠近容置孔21的侧方凸设有限位凸部23,且限位板2表面周缘设置有穿孔24。

该旋转组3具有旋转板31以及轴杆32,旋转板31设置于上述限位板2的容置孔21内,并可于容置孔21内旋转位移,且旋转板31周缘间隔凹设有复数限位缺槽311,以及于表面设置有二相对的定位部33,并在定位部33上设置有定位孔331,定位部33由底板11的透孔111露出,而轴杆32二端固定于定位孔331内。

该支撑板4一侧弯折有轴筒41,另一侧形成有抵靠部42,轴筒41枢设于旋转组3的轴杆32。

凭借上,于组装时,该盖板12、限位板2以及底板11,系利用固定元件(图中未显示)依序穿过保护壳5、底板11的穿孔112、限位板2的穿孔24,并锁固于盖板12的锁孔121,将固定座1固定于保护壳5一侧,此时,支撑板4即可依轴杆32枢转靠近或远离保护壳5,以调整支撑板4支撑保护壳5的角度,并利用轴筒41包覆轴杆32所产生的摩擦力,将保护壳5支撑于底持平面(图中未显示)上。

请参阅图1、图3至图6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需要将保护壳5直立或横向摆放时,支撑板4可依旋转组3的旋转板31旋转,俾使支撑板4的抵靠部42末端可以最大的接触面积抵靠于底持平面(图中未显示),让保护壳5受到稳定的支撑,且凭借凸设于限位板2的弹性臂22内侧的限位凸部23,弹性接触于旋转组3的旋转板31周缘,当旋转板31的限位缺槽311正对于限位凸部23时,限位凸部23会受弹性臂22的弹性复位能力,卡挚于限位缺槽311内形成定位,以限制旋转板31旋转,让支撑板4不会随意旋转。

是以,本实用新型为可解决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

(一)凭借设置于固定座1内的旋转板31,于限位板2的容置孔21内作旋转位移,以有效降低整体厚度,达到薄型化且易于携带的效果。

(二)凭借凸设于限位板2的弹性臂22内侧的限位凸部23,于旋转板31旋转位移时,弹性接触于旋转板31周缘,并卡挚于限位缺槽311内,限制旋转板31旋转,以减少与旋转板31所产生的摩擦力,达到易于旋转支撑板4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