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92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支撑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管夹。



背景技术:

管夹是管道加持用具,通常包括两个带有半圆形凹槽的卡箍,这两个卡箍一端铰接,另一端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使用时,松开卡箍另一端的连接并打开,将管道放置在其中一个卡箍的半圆形凹槽内,然后闭合两个卡箍,并固定连接两个卡箍的另一端。

申请号为CN201420275340.0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夹,包括两个夹片,夹片的中间设有呈半圆形的、用于夹持管道的夹持部,其两端设有连接部,两个夹片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其还包括一个固定件,固定件为弯折成拱形的片状结构,其包括顶面和两个侧面;固定件的两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夹片的夹持部的外表面,固定件上设有通孔。

通过两个夹片两端固定实现夹持管道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一般只能适应管道外径相差较为微小的一系列管道的夹持,使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夹,能够对管道外径相差较大的一系列管道进行加持,增加通用性和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夹,包括两个用于夹持管道的上卡箍和下卡箍,下卡箍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卡箍为软质的橡胶带且一端与下卡箍的第一连接部固设,上卡箍开设若干个沿上卡箍长边的轨迹依次排列的通孔,下卡箍的第二连接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扣盖,扣盖具有穿过通孔从而固定上卡箍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质的上卡箍取代传统定型的上卡箍,且在上卡箍上开设若干个通孔,使得可根据不同管径大小的管道调整与下卡箍固定的通孔,在下卡箍的第二连接部设有扣盖,且扣盖上设有凸块,用于穿过通孔使得上卡箍固定在扣盖和下卡箍的第二连接部之间,操作简单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通孔分为两排且两两对应分别位于靠近上卡箍的两侧长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排通孔,增加上卡箍与下卡箍的锁紧力度,且增加上卡箍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夹紧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供凸块卡接的凹槽,在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设有可穿过通孔从而固定上卡箍的钩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连接部开设凹槽,增加扣盖和第二连接部的扣合锁紧力度,防止上卡箍偏移与下卡箍松脱,在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设有钩子,可用于初步固定上卡箍与下卡箍,便于扣盖的扣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下卡箍还包括圆弧状的夹持部,夹持部的圆弧弧度为三分之二π至π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的圆弧弧度为三分之二π至π之间,使得不同管径的管道内置于下卡箍时,均能与下卡箍的底部接触,防止管道在夹持部中偏移,从而使得管夹支撑重心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在夹持部外侧的中部设有螺母,夹持部上开设有两个位于螺母两侧的螺纹孔,且每个螺纹孔内均连接有顶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与具有外螺纹的杆状件实现管夹位置的固定,减小管夹固定时的空间占用面积,设置两个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设有顶针,使顶针轴向运动与管壁接触,从而进一步夹紧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顶针的一端设有与管壁接触的吸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吸盘增加顶针与管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施加给管壁的力均匀,避免管壁表面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上卡箍和下卡箍夹持部的内表面设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纹增加管夹与管道接触的摩擦,防止管道偏移,使得管道被夹持的更紧。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卡箍上开设有通孔、下卡箍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扣盖,且扣盖上设有凸块,在第二连接部的表面设有凹槽,且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设有钩子,均能起到固定上卡箍和下卡箍的作用,且固定不同的通孔,从而实现固定不同管径大小管道的目的;

2、夹持部的圆弧弧度为三分之二π至π之间,且在螺母的两侧设有顶针,使得管道置于下卡箍内时,重心为与螺母的垂直线上,防止夹紧后的管道重心与支撑力的方向偏移,从而管道固定不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管夹在常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管夹的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上卡箍;11-长边;12-通孔;2-下卡箍;21-夹持部;211-螺纹孔;221-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部;2221-凹槽;23-钩子;24-扣盖;241-U型部;242-凸块;243-勾块;244-扳手部;25-螺母;26-顶针;261-手柄;262-吸盘;3-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夹,包括上卡箍1和下卡箍2。上卡箍1为软质的橡胶带,下卡箍2为金属件,且下卡箍2包括用于夹持管道的夹持部21,夹持部21的两端向外水平延伸有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上卡箍1的一端通过铆钉与下卡箍2的第一连接部221固定连接,上卡箍1的另一端与下卡箍2的第二连接部22可拆卸式连接。

上卡箍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2,通孔12排成两排且靠近上卡箍1的两条长边11沿长边11依次排列,两排通孔12两两对应,同排通孔12之间的间隔相同。

下卡箍2的第二连接部222上设有两个钩子23,钩子2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22的底部焊接固定,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钩状从而穿过通孔12与上卡箍1固定,钩子23沿第二连接部222延伸方向设置,且两个钩子23之间的间隔与两排通孔12之间的间隔相同。第二连接部222的一侧壁铰接有一个扣盖24,扣盖24内具有U型部241,U型部241内设有四个圆柱状的凸块242。第二连接部222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供凸块242卡接的凹槽2221,凹槽2221和凸块242形状与通孔12相同,但凸块242的直径均略小于通孔12和凹槽2221的直径,固定时,凸块242穿过上卡箍1上的通孔12与第二连接部222上的凹槽2221一一对应配合。扣盖24还一体设置有勾块243,当扣盖24旋转与第二连接部222扣合时,勾块243卡在第二连接部222另一侧壁的底部,勾块243与侧壁的夹角小于90度,增加锁扣力。扣盖24中设有勾块243的侧壁还设有扳手部244,扳手部244便于开启扣盖24时施力。通过扣盖24中凸块242与钩子23分别与上卡箍1中的通孔12固定,从而实现夹持不同管径大小的管道。

下卡箍2的夹持部21呈圆弧状,且圆弧的弧长为三分之二π,增加上卡箍1与管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管道更稳定。夹持部21外侧的中部一体设置有螺母25,通过螺母25与具有外螺纹的杆状件实现管夹位置的固定。夹持部21还开设有两个螺纹孔211,螺纹孔211对称设置在螺母25的两侧,使得管道的重心在螺母25的垂直线上,防止管道偏移导致管夹支撑偏移。每个螺纹孔211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顶针26,顶针26位于夹持部21外侧的一端设有手柄261,手柄261便于旋转顶针26使之轴向运动,顶针26位于夹持部21内侧的一端套设有吸盘262,增加顶针26与管道的接触面积。

上卡箍1的内表面和下卡箍2中夹持部21的内表面均设有条状的防滑纹3,防止管道偏移。

使用该管夹时,通过螺母25固定管夹所在的位置后,将管道内置于下卡箍2中,通过拉紧上卡箍1,将钩子23勾住夹紧管道时离钩子23较近的通孔12,再通过扣盖24旋转将上卡箍1和下卡箍2扣合锁紧,此时扣盖24中的凸块242穿过上卡箍1中的通孔12,且与第二连接部222中的凹槽2221卡接,实现上卡箍1与下卡箍2的固定,最后通过同时旋转顶针26上的手柄261,使顶针26上的吸盘262抵触管壁,进一步夹紧管道,从而固定管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