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棚的梁与柱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566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大棚的梁与柱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大棚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大棚的梁与柱的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农业大棚是在大棚骨架基础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的,可使棚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离,不仅可遮风挡雨,还可产生温室效应,营造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

简单农业大棚,其骨架支撑通常把拱管直接插在地下,但是需要埋入较长的拱管到地下,且由于没有其他固定件固定,时间久了地面难免会松动,大棚骨架稳定性较差;对于体积较大农业大棚不能适用。现今也有在地面设置水泥基础,然后把拱管与水泥基础上预埋件焊接固定,这种支撑结构虽然支撑强度有一定改善,但是由于需要焊接,操作不方便,拆卸也不方便;飞溅的焊料也容易污染环境,另外这种支撑结构对于体积较大农业大棚还是不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棚的梁与柱的连接构件,其方便连接柱、梁与大棚拱管,还能方便设置水槽,使得大棚骨架结构紧凑、支撑强度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大棚的梁与柱的连接构件,包括水槽上托、水槽下托、下柱连接座,水槽上托设置在水槽下托的上面,所述水槽下托包括一个水平底部和两个连接水平底部两侧并向上倾斜延伸的下支撑部,两个下支撑部的横截面呈倒八字形,两个下支撑部分别连接大棚拱管;所述水槽上托包括一个水平顶部和两个连接水平顶部两侧并向下延伸的上支撑部,两个上支撑部的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两个弯折部,两个弯折部横截面呈倒八字形,两个弯折部与所述下支撑部相配合;下柱连接座固连在所述水平底部下面;所述下柱连接座两侧固连有左横梁连接座和右横梁连接座。

进一步,还包括上柱连接座,上柱连接座固连在所述水平顶部上面,所述上柱连接座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形座。

优选两个所述上支撑部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下柱连接座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形座,所述左横梁连接座为开口朝向左侧的U形座,所述右横梁连接座为开口朝向右侧的U形座。

进一步优选所述左横梁连接座与所述下柱连接座通过多根螺栓相固连,所述右横梁连接座与所述下柱连接座通过多根螺栓相固连。

再进一步,所述左横梁连接座两个侧面设有多对左横梁连接通孔,所述右横梁连接座两个侧面设有多对右横梁连接通孔。

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下支撑部的下面均设置有拱管连接座与大棚拱管相连接。

优选所述拱管连接座包括一个设有开口的管夹,管夹开口的两端向外延伸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个所述下支撑部的下面。

进一步,所述下柱连接座通过螺栓与一根下立柱的上端固连,下立柱的下端通过螺栓固连一底座。

优选所述底座包括一底板,底板上面固连一个开口朝向一侧的U形座,U形座上设有多个让螺栓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底板在四个角还设有让预埋钢筋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底板通过螺母与预埋钢筋固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槽上托和水槽下托可以夹持水槽,水槽下托的水平底部的下面又固连有下柱连接座,下柱连接座可方便与下立柱连接;下柱连接座两侧又固连有左横梁连接座和右横梁连接座,通过左横梁连接座和右横梁连接座又方便与左横梁和右横梁连接;另外水槽下托的两个下支撑部分别连接大棚拱管。因此本实用新型方便连接柱、梁与大棚拱管,方便设置水槽,使得大棚骨架结构紧凑,又通过立柱和左、右横梁支撑,使得整个大棚骨架的支撑强度非常好;能够适于建设体积较大的大棚骨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下立柱的长度,可以方便调整拱管的支撑高度,也就方便改变大棚的整体高度,可适用种植不同农作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下立柱、下立柱连接底座立体图;

图3是底座连接预埋钢筋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水槽、上下立柱、左右横梁和两根拱管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大棚的梁与柱的连接构件,包括水槽上托1、水槽下托2、下柱连接座3、上柱连接座4,水槽上托1设置在水槽下托2的上面,所述水槽下托2包括一个水平底部21和两个连接水平底部21两侧并向上倾斜延伸的下支撑部22,两个下支撑部22的横截面呈倒八字形,两个下支撑部22分别与大棚拱管40相连接;所述水槽上托1包括一个水平顶部11和两个连接水平顶部11两侧并向下倾斜延伸的上支撑部12,两个上支撑部12的横截面呈八字形,两个上支撑部12的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两个弯折部13,两个弯折部13横截面呈倒八字形,两个弯折部13与所述下支撑部22相配合。

所述下柱连接座3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形座,下柱连接座3用焊接方式固连在所述水平底部21下面;所述上柱连接座4也为开口朝向一侧的U形座,上柱连接座4用焊接方式固连在所述水平顶部11上面;所述下柱连接座3两侧固连有左横梁连接座5和右横梁连接座6。

所述左横梁连接座5为开口朝向左侧的U形座,所述右横梁连接座6为开口朝向右侧的U形座。

所述左横梁连接座5与所述下柱连接座3通过多根螺栓相固连,所述右横梁连接座6与所述下柱连接座3通过多根螺栓相固连。

所述左横梁连接座5两个侧面设有多对左横梁连接通孔51,所述左横梁连接通孔51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右横梁连接座6两个侧面设有多对右横梁连接通孔61,所述右横梁连接通孔61的横截面为方形。

两个所述下支撑部22的下面均设置有拱管连接座7。

所述拱管连接座7包括一个设有开口的管夹71,管夹71开口的两端向外延伸两个连接部72,两个连接部7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个所述下支撑部22的下面。

所述下柱连接座3通过螺栓与一根下立柱8的上端固连,下立柱8的下端通过螺栓固连一底座9。

所述底座9包括一底板91,底板91上面固连一个开口朝向一侧的U形座92,U形座92上设有多个让螺栓穿过的通孔921,通孔921的横截面为方形。

所述底板91在四个角还设有让预埋钢筋10穿过的安装孔911,所述底板91通过螺母与多根预埋钢筋10固连,多根预埋钢筋10中下部预埋在水泥基础里。

图4进一步所示,水槽20被水槽上托1和水槽下托2夹持,下柱连接座3通过螺栓与下立柱8的上端固连,上柱连接座4通过螺栓与一根上立柱30的下端固连,两根拱管40被两个拱管连接座7夹持,左横梁50通过螺栓与左横梁连接座5固连,右横梁60通过螺栓与右横梁连接座6,整体结构紧凑,连接方便,连接效率高,支撑强度较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