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160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抑制被输入扭矩的旋转体的扭矩变动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设有包含减振器装置的离合器装置、变矩器。另外,在变矩器中,为了降低油耗,设有用于以预定的转速以上的转速机械式传递扭矩的锁止装置。

锁止装置通常具有离合器部与减振器,该减振器具有多个扭簧。另外,离合器部具有在液压的作用下向前盖按压的带摩擦构件的活塞。并且,在锁止启动的状态下,扭矩从前盖经由摩擦构件向活塞传递,进一步经由多个扭簧向输出侧的构件传递。

在这样的锁止装置中,利用具有多个扭簧的减振器,抑制扭矩变动(旋转速度变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锁止装置中,通过设置包含惯性构件在内的动态减振器装置,抑制扭矩变动。专利文献1的动态减振器装置装配于支撑扭簧的板,具有与该板相对旋转自如的一对惯性环、以及设于板与惯性环之间的多个螺旋弹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944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将专利文献1的动态减振器装置设于锁止装置,能够抑制在预定的转速区域产生的扭矩变动的峰值。

在包含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动态减振器装置中,能够抑制预定的转速区域的扭矩变动的峰值。但是,当发动机的规格等变化时,与之相应而使扭矩变动的峰值出现的转速区域变化。因此,需要与发动机的规格等的变更相伴地变更惯性环的惯性量以及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有时难以应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用于抑制旋转构件的扭矩变动的装置中,能够在比较大的转速区域中抑制扭矩变动的峰值。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用于抑制输入有扭矩的旋转体的扭矩变动,具备质量体、离心件以及凸轮机构。质量体与旋转体沿轴向并排配置,能够与旋转体一并旋转,并且相对于旋转体配置为相对旋转自如。离心件配置为受到因旋转体以及质量体的旋转而引起的离心力。凸轮机构具有凸轮以及凸轮从动件,受到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在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产生有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时,使离心力转换为相对位移变小的方向上的圆周方向力。凸轮设置于离心件、或者旋转体以及质量体中的任一者。凸轮从动件设置于旋转体以及质量体中的任一者或者离心件。

在该装置中,当向旋转体输入扭矩时,旋转体以及质量体旋转。在向旋转体输入的扭矩无变动的情况下,不产生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同步地旋转。另一方面,在输入的扭矩具有变动的情况下,由于质量体相对于旋转体配置为相对旋转自如,根据扭矩变动的程度,有时在两者之间产生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下,有时将该位移表现为“旋转相位差”)。

在此,当旋转体以及质量体旋转时,离心件受到离心力。并且,凸轮机构以如下方式动作,即,通过向该离心件作用的离心力,在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将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转换为圆周方向力,利用该圆周方向力来减小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的相对位移。通过这样的凸轮机构的动作,扭矩变动得到抑制。

在此,由于将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用作用于抑制扭矩变动的力,因此根据旋转体的转速而使抑制扭矩变动的特性变化。另外,例如利用凸轮的形状等,能够适当设定抑制扭矩变动的特性,能够抑制更大的转速区域中的扭矩变动的峰值。

(2)优选的是,质量体具有夹着旋转体对置配置的第一惯性环以及第二惯性环。

在此,在旋转体的轴向两侧配置有惯性环,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径向尺寸,增大惯性量,有效抑制扭矩变动。

(3)优选的是,质量体还具有沿轴向贯通旋转体而将第一惯性环与第二惯性环连接为无法相对旋转的销。另外,优选的是,离心件在旋转体的外周部且销的内周侧配置在第一惯性环与第二惯性环的轴向间。并且,凸轮从动件是在内部具有供销沿轴向贯通的孔的圆筒状的滚子。另外,凸轮形成于离心件而与凸轮从动件抵接,具有根据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而使圆周方向力变化那样的形状。

在此,利用连接第一惯性环与第二惯性环的销,对凸轮从动件进行装配。因此,凸轮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

(4)优选的是,质量体还具有将第一惯性环的外周端与第二惯性环的外周端连接起来的连接部,第一惯性环以及第二惯性环具有相同的内径。另外,优选的是,离心件在旋转体的外周部配置在第一惯性环与第二惯性环的轴向间。并且,凸轮从动件设于离心件。另外,凸轮形成于第一惯性环以及第二惯性环的内周端面而能够供凸轮从动件抵接,具有根据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而使圆周方向力变化那样的形状。

在此,第一惯性环与第二惯性环在外周端进行连接,因此不需要用于连接两个惯性环的销。并且,两个惯性环的内周端面构成为凸轮,因此凸轮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

(5)优选的是,旋转体在外周面具有凹部,离心件收容于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体的凹部收容有离心件,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轴向尺寸。

(6)优选的是,离心件在凹部内沿径向移动自如,离心件与凹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以下。

(7)优选的是,在离心件移动的方向上的离心件的侧面与凹部之间配置有用于减少离心件移动时的摩擦的摩擦减少构件。

(8)优选的是,摩擦减少构件是在离心件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且在离心件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面与凹部的侧面之间转动的多个滚子。

(9)优选的是,扭矩变动抑制装置还具备推压构件,该推压构件配置在凹部内,将离心件朝径向外侧推压,以便在旋转体以及质量体未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使凸轮从动件与凸轮相互抵接。

在此,离心件被推压构件朝径向外侧推压,由此使凸轮与凸轮从动件始终抵接。因此,能够消除在旋转停止时凸轮从动件与凸轮分离、或者在旋转开始时凸轮从动件与凸轮抵接(碰撞)时的声音。

(10)优选的是,质量体形成为连续的圆环状。

(11)本发明的变矩器配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该变矩器具备输入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输入侧旋转体、向变速器输出扭矩的输出侧旋转体、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与涡轮之间的减振器、以及以上记载中的任一个扭矩变动抑制装置。

(12)优选的是,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输入侧旋转体。

(13)优选的是,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输出侧旋转体。

(14)优选的是,减振器具有从输入侧旋转体输入扭矩的第一减振器、向输出侧旋转体输出扭矩的第二减振器、以及设于第一减振器与第二减振器之间的中间构件。并且,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中间构件。

(15)优选的是,减振器具有多个螺旋弹簧。优选的是,还具备相对于输入侧旋转体以及输出侧旋转体相对旋转自如、且支撑多个螺旋弹簧的浮动构件,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浮动构件。

(16)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飞轮、离合器装置、以及以上记载中的任一个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飞轮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第一惯性体、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与第一惯性体相对旋转自如的第二惯性体、以及配置在第一惯性体与第二惯性体之间的减振器。离合器装置设于飞轮的第二惯性体。

(17)优选的是,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第二惯性体。

(18)优选的是,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第一惯性体。

(19)优选的是,减振器具有从第一惯性体输入扭矩的第一减振器、向第二惯性体输出扭矩的第二减振器、设于第一减振器与第二减振器之间的中间构件。并且,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中间构件。

发明效果

在以上那样的本发明中,在用于抑制旋转构件的扭矩变动的装置中,能够在比较大的转速区域中抑制扭矩变动的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矩器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输出侧旋转体以及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2b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2a相当的图。

图3是图2a的放大局部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凸轮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6是表示转速与扭矩变动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当的图。

图8是图7的iiiv-iiiv线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正面局部图。

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1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2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3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4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5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6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7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8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9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装配于变矩器的锁止装置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在图1中,o-o为变矩器的旋转轴线。

[整体结构]

变矩器1具有前盖2、变矩器主体3、锁止装置4以及输出毂5。在前盖2处从发动机输入扭矩。变矩器主体3具有与前盖2连接的叶轮7、涡轮8、定子(未图示)。涡轮8与输出毂5连接,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能够通过花键卡合于输出毂5的内周部。

[锁止装置4]

锁止装置4具有离合器部、通过液压工作的活塞等,能够取得锁止启动状态、锁止解除状态。在锁止启动状态下,输入到前盖2的扭矩不经由变矩器主体3而经由锁止装置4向输出毂5传递。另一方面,在锁止解除状态下,输入到前盖2的扭矩经由变矩器主体3向输出毂5传递。

锁止装置4具有输入侧旋转体11、输出侧旋转体12、减振器13以及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

输入侧旋转体11包含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活塞,在前盖2侧的侧面具有摩擦构件16。通过将该摩擦构件16按压于前盖2,从前盖2向输入侧旋转体11传递扭矩。

输出侧旋转体12配置为与输入侧旋转体11在轴向上对置,且与输入侧旋转体11相对旋转自如。输出侧旋转体12与输出毂5连接。

减振器13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11与输出侧旋转体12之间。减振器13具有多个扭簧,将输入侧旋转体11与输出侧旋转体12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利用该减振器13,从输入侧旋转体11向输出侧旋转体12传递扭矩,并且吸收且衰减扭矩变动。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

-第一实施方式-

图2a是输出侧旋转体12以及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主视图。另外,放大图2a的一部分而示于图3,在图4中示出图3的iv-iv线剖面。如这些图所示,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具有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四个离心件21、以及四个凸轮机构22。四个离心件21以及凸轮机构22分别沿圆周方向以90°的等间隔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b所示,也可以在各离心件21的内周侧配置螺旋弹簧23。螺旋弹簧23设置为将离心件21向外周侧推压。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例中,也同样地可以设置螺旋弹簧23,或是省略螺旋弹簧23。

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分别是形成为连续的圆环状的具有预定的厚度的板,如图4所示,夹着输出侧旋转体12且在输出侧旋转体12的轴向两侧隔开预定的间隙进行配置。即,输出侧旋转体12与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沿轴向并排配置。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的外径设定为与输出侧旋转体12的外径几乎相同的尺寸。另外,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具有与输出侧旋转体12的旋转轴相同的旋转轴,能够与输出侧旋转体12一并旋转,并且相对于输出侧旋转体12相对旋转自如。

在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的一方的侧面形成沿轴向具有预定的深度的凹部201a、202a,在其中心部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孔201b、202b。并且,第一惯性环201与第二惯性环202通过贯穿它们的孔201b、202b以及输出侧旋转体12的铆钉24进行固定。因而,第一惯性环201相对于第二惯性环202沿轴向、径向以及旋转方向无法移动。

离心件21配置于输出侧旋转体12,通过由输出侧旋转体12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能够沿径向移动。更详细来说,如图3所示,在输出侧旋转体12的外周面设有凹部12a。凹部12a在输出侧旋转体12的外周面以朝向内周侧的旋转中心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矩形状。并且,离心件21以沿径向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到该凹部12a。离心件21以及凹部12a被设定为,离心件21的侧面与凹部12a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以下。另外,离心件21是具有与输出侧旋转体12几乎相同的厚度的板,并且外周面21a形成为向内周侧凹陷的圆弧状。如后述那样,离心件21的外周面21a作为凸轮26而发挥功能。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凸轮机构22由作为凸轮从动件的圆筒状的滚子25、作为离心件21的外周面21a的凸轮26构成。滚子25嵌入到铆钉24的躯体部的外周。即,滚子25被铆钉24支撑。此外,滚子25优选相对于铆钉24旋转自如地装配,但也可以无法旋转。凸轮26是供滚子25抵接的圆弧状的面,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时,滚子25沿着该凸轮26移动。

详见后述,通过滚子25与凸轮26的接触,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之间产生了旋转相位差时,将离心件21所产生的离心力转换为使旋转相位差变小那样的圆周方向上的力。

此外,在设置螺旋弹簧23的情况下,在凹部12a的底面与离心件21的内周侧的面之间配置为向外周侧推压离心件21。在设有该螺旋弹簧23的情况下,通过螺旋弹簧23的作用力,将作为离心件21的外周面21a的凸轮26向作为凸轮从动件的滚子25按压。因而,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不旋转的状态下,即便在没有对离心件21作用离心力的情况下,也使凸轮26与凸轮从动件(滚子25)抵接。

[凸轮机构22的动作]

使用图3以及图5,对凸轮机构22的动作(扭矩变动的抑制)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有时将第一惯性环201以及第二惯性环202仅记作“惯性环201、202”。

在锁止启动时,传递到前盖2的扭矩经由输入侧旋转体11以及减振器13向输出侧旋转体12传递。

在扭矩传递时没有扭矩变动的情况下,在图3所示那样的状态下,输出侧旋转体12以及惯性环201、202旋转。在该状态下,凸轮机构22的滚子25与凸轮26的最内周侧的位置(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抵接,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的旋转相位差为“0”。

如上所述,将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之间的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移量称为“旋转相位差”,但这些在图3以及图5中表示离心件21以及凸轮26的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与凸轮从动件25的中心位置(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偏差。

在此,当在扭矩的传递时存在扭矩变动时,如图5(a)、(b)所示,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θ。图5(a)示出在+r侧产生旋转相位差+θ的情况,图5(b)示出在-r侧产生旋转相位差-θ的情况。

如图5(a)所示,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之间产生了旋转相位差+θ的情况下,凸轮机构22的滚子25沿着凸轮26相对地朝图5(a)的左侧移动。此时,由于对离心件21作用有离心力,形成于离心件21的凸轮26从滚子25受到的反作用力成为图5(a)的p0的方向以及大小。利用该反作用力p0,产生圆周方向的第一分力p1与使离心件21朝向旋转中心移动的方向的第二分力p2。

并且,第一分力p1成为经由凸轮机构22以及离心件21使输出侧旋转体12朝图5(a)的左方向移动的力。即,减小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的旋转相位差的方向上的力作用于输出侧旋转体12。另外,在第二分力p2的作用下,使离心件21克服离心力而朝径向内周侧移动。

图5(b)示出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θ的情况,仅是凸轮机构22的滚子25的移动方向、反作用力p0、第一分力p1以及第二分力p2的方向与图5(a)不同,凸轮机构22的动作相同。

如以上那样,当通过扭矩变动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201、202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通过作用于离心件21的离心力以及凸轮机构22的作用,输出侧旋转体12受到减小两者的旋转相位差的方向上的力(第一分力p1)。在该力的作用下,扭矩变动得到抑制。

以上的抑制扭矩变动的力根据离心力、即输出侧旋转体12的转速而变化,也根据旋转相位差以及凸轮26的形状而变化。由此,通过适当设定凸轮26的形状,能够将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特性设为与发动机规格等相应的最佳特性。

例如,凸轮26的形状能够设为在作用有相同的离心力的状态下,根据旋转相位差使第一分力p1线性变化那样的形状。另外,凸轮26的形状能够设为根据旋转相位差使第一分力p1非线性变化的形状。

[特性的例子]

图6是表示扭矩变动抑制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横轴是转速,纵轴是扭矩变动(旋转速度变动)。特性q1表示未设置用于抑制扭矩变动的装置的情况,特性q2表示设有以往的动态减振器装置的情况,特性q3表示设有本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情况。

由该图6明确可知,在设有以往的动态减振器装置的装置(特性q2)中,仅针对特定的转速区域能够抑制扭矩变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特性q3)中,在全部的转速区域中能够抑制扭矩变动。

-第二实施方式-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一部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相当的图。另外,图8是图7的iiiv-iiiv线剖视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0具有惯性环30、四个离心件31以及四个凸轮机构32。四个离心件31以及凸轮机构32分别沿圆周方向以90°的等间隔进行配置。此外,在该图7所示的例子中,未设置螺旋弹簧,但也可以如上所述配置用于将离心件31向外周侧推压的螺旋弹簧。

惯性环30呈剖面倒u字形状,具有第一环部301以及第二环部302与连接部303。惯性环30具有与输出侧旋转体12的旋转轴相同的旋转轴,能够与输出侧旋转体12一并旋转,并且相对于输出侧旋转体12相对旋转自如。

第一环部301以及第二环部302分别形成为连续的圆环状,夹着输出侧旋转体12在输出侧旋转体12的轴向两侧隔开预定的间隙进行配置。即,输出侧旋转体12与第一环部301以及第二环部302沿轴向并排配置。第一环部301以及第二环部302的外径被设定为比输出侧旋转体12的外径大。另外,第一环部301的内径与第二环部302的内径为相同直径。连接部303在输出侧旋转体12的外周侧将第一环部301的外周端与第二环部302的外周端连接起来。

离心件31配置于输出侧旋转体12,通过由输出侧旋转体12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能够沿径向移动。输出侧旋转体1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外周面设有凹部12a。并且,将离心件31沿径向能够移动地插入该凹部12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离心件31以及凹部12a被设定为离心件31的侧面与凹部12a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以下。另外,离心件31是与输出侧旋转体12具有几乎相同的厚度的板状的构件。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凸轮机构32由凸轮从动件35、以及在第一环部301以及第二环部302的内周端面形成的凸轮36构成。凸轮从动件35固定于离心件31的下端部。更详细来说,凸轮从动件35具有向形成于离心件31的沿轴向贯通的孔嵌入的躯体部35a与形成于躯体部35a的两端部的一对滚子35b、35c。此外,躯体部35a优选相对于离心件31的贯通孔旋转自如地装配,但也可以无法旋转。凸轮36是供一对滚子35b、35c抵接的圆弧状的面。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30以预定的角度范围相对旋转时,滚子35b、35c沿着该凸轮36移动。以下,也有时将滚子35b、35c记载为“凸轮从动件35”。

[凸轮机构32的动作]

针对凸轮机构32的动作(扭矩变动的抑制),仅是凸轮从动件35以及凸轮36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基本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在扭矩传递时没有扭矩变动的情况下,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凸轮从动件35与凸轮36的最外周侧的较深位置(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抵接,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30的旋转相位差为“0”。

另一方面,当通过扭矩变动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30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凸轮从动件35沿着凸轮36相对地朝左右方向移动。此时,与上述同样地在离心件31作用有离心力,因此装配于离心件31的凸轮从动件35从凸轮36受到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的圆周方向的分力经由离心件31向输出侧旋转体12作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30的旋转相位差变小。

如以上那样,当通过扭矩变动在输出侧旋转体12与惯性环30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通过作用于离心件31的离心力以及凸轮机构32的作用,输出侧旋转体12受到减小两者的旋转相位差的方向上的力。通过该力,扭矩变动得到抑制。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抑制以上的扭矩变动的力根据离心力、即输出侧旋转体12的转速进行变化,也根据旋转相位差以及凸轮36的形状进行变化。因而,通过适当设定凸轮36的形状,能够将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0的特性设为与发动机规格等相应的最佳特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一部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相当的图。另外,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此外,图9示出卸下一方的惯性环的情况。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240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主要是各构件的具体形状以及在离心件的两端面设有摩擦减少用的滚子这点不同。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惯性环40具有第一惯性环401与第二惯性环402。这些惯性环401、402分别是形成为连续的圆环状的具有预定的厚度的板,夹着输出侧旋转体120在输出侧旋转体120的轴向两侧隔开预定的间隙进行配置。即,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输出侧旋转体120与第一惯性环401以及第二惯性环402沿轴向并排配置。第一惯性环401以及第二惯性环402具有与输出侧旋转体120的旋转轴相同的旋转轴,能够与输出侧旋转体120一并旋转,并且相对于输出侧旋转体120相对旋转自如。

另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惯性环401以及第二惯性环402被贯穿输出侧旋转体120的铆钉24固定,第一惯性环401相对于第二惯性环402无法沿轴向、径向以及旋转方向移动。

在输出侧旋转体120的外周面,设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凹部120a。在此,凹部12a的底面120b(内周侧的面)形成为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

离心件41配置于输出侧旋转体120,通过由输出侧旋转体120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能够沿径向移动。如图11所示,离心件41在圆周方向的两端具有槽41a。此外,图11是离心件41的俯视图(从装置的外周侧观察的图)。槽41a的宽度比输出侧旋转体12的厚度大,由图9明确可知,输出侧旋转体12插入槽41a的一部分。

离心件41的大部分收容于凹部12a,离心件41能够沿径向移动。离心件41的外周面41b形成为朝内周侧凹陷的圆弧状,作为凸轮46而发挥功能。另外,离心件41的内周侧的面41c与凹部120a的底面120b同样地形成为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因此,离心件41朝径向的可移动范围变宽。

在离心件41的两端的槽41a分别配置有两个滚子47(摩擦减少构件)。各滚子47旋转自如地装配在被离心件41的两端部支撑的销48的周围。各滚子47与凹部12a的侧面抵接,并能够转动。因此,当离心件41在凹部12a内沿径向移动时,离心件41的径向上的移动变得顺畅。

凸轮机构4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作为凸轮从动件的圆筒状的滚子49与形成于离心件41的外周面41b的凸轮46构成。另外,对于凸轮机构42的动作,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产生了扭矩变动的情况下,在输出侧旋转体120与第一惯性环401以及第二惯性环402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通过凸轮机构42的作用来抑制扭矩变动。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输出侧旋转体120,在邻接的凹部120a的圆周方向间形成有沿圆周方向较长的长孔120c。另外,设有连接第一惯性环401与第二惯性环402的限位销50,该限位销50贯穿长孔120c。通过这样的结构,形成限位机构,输出侧旋转体120与第一惯性环401以及第二惯性环402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受到限制。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那样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进行各种变形或者修正。

(a)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输出侧旋转体的轴向两侧配置有惯性环,相反,也可以在惯性环的轴向两侧配置输出侧旋转体。另外,也可以仅在输出侧旋转体的一侧配置惯性环。

(b)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连续的圆环状的构件构成惯性环,但也可以将分割的多个惯性体沿圆周方向并排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多个惯性体,需要在惯性体的外周侧设置圆环状的保持环等保持构件。

(c)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构成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的惯性环与涡轮8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涡轮8不会与输出毂5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惯性环与涡轮8(准确来说为涡轮壳8a)连接,因此涡轮壳8a也与惯性环一并作为惯性件(惯性体)而发挥功能。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锁止解除的状态下,来自变矩器主体3的扭矩经由涡轮8从扭矩变动抑制装置14向输出侧旋转体12传递,并向输出毂5输出。此时,从惯性环经由凸轮机构向输出侧旋转体12传递扭矩(并非变动扭矩,而是额定的平均扭矩)较为困难。因此,需要构成为在确保凸轮机构的动作角度的基础上,使用弹簧或者机械式限位器等以传递扭矩。

(d)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离心件与凹部之间作为摩擦减少构件而配置有滚子,但也可以配置树脂轨道、片等减少摩擦的其他的构件。

[应用例]

在将以上那样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应用于变矩器、其他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配置。以下,利用变矩器、其他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对于具体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1)图13是示意性示出变矩器的图,变矩器具有输入侧旋转体61、输出侧旋转体62、以及设于两旋转体61、62之间的减振器63。输入侧旋转体61包括前盖、传动板、活塞等构件。输出侧旋转体62包括从动板与涡轮毂。减振器63包括多个扭簧。

在该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构成输入侧旋转体61的旋转构件中的任一者上设有离心件,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64。针对凸轮机构64,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2)图14所示的变矩器在构成输出侧旋转体62的旋转构件中的任一者上设有离心件,并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64。针对凸轮机构64,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3)图15所示的变矩器在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结构的基础上,具有其他的减振器65、以及在两个减振器63、65之间设置的中间构件66。中间构件66与输入侧旋转体61以及输出侧旋转体62相对旋转自如,使两个减振器63、65串联作用。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在中间构件66设有离心件,并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64。针对凸轮机构64,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4)图16所示的变矩器具有浮动构件67。浮动构件67是用于支撑构成减振器63的扭簧的构件,例如形成为环状,并配置为覆盖扭簧的外周以及至少一侧的侧面。另外,浮动构件67与输入侧旋转体61以及输出侧旋转体62相对旋转自如,并且通过与减振器63的扭簧的摩擦而与减振器63一起转动。即,浮动构件67也旋转。

在该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浮动构件67上设有离心件68,并设有利用在该离心件68作用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64。针对凸轮机构64,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5)图17是具备具有两个惯性体71、72的飞轮70与离合器装置74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即,配置在发动机与离合器装置74之间的飞轮70具有第一惯性体71、配置为与第一惯性体71相对旋转自如的第二惯性体72、以及配置在两个惯性体71、72之间的减振器73。此外,第二惯性体72也包括构成离合器装置74的离合器罩。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构成第二惯性体72的旋转构件中的任一者设有离心件,并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75。针对凸轮机构75,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6)图18是在与图17相同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第一惯性体71设有离心件的例子。并且,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75。针对凸轮机构75,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7)图19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在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结构之外,具有其他的减振器76与设于两个减振器73、76之间的中间构件77。中间构件77与第一惯性体71以及第二惯性体72相对旋转自如。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在中间构件77设有离心件78,并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78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75。针对凸轮机构75,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8)图20是在一个飞轮设有离合器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图20的第一惯性体81包括一个飞轮和离合器装置82的离合器罩。在该例中,在构成第一惯性体81的旋转构件中的任一者设有离心件,并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84。针对凸轮机构84,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9)图21是在与图20相同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离合器装置82的输出侧设有离心件85的例子。并且,设有利用作用于该离心件85的离心力进行动作的凸轮机构84。针对凸轮机构84,能够应用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10)在附图中虽未表示,但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配置于构成变速器的旋转构件中的任一者,进一步也可以配置在变速器的输出侧的主轴(传动轴或者驱动轴)。

(11)作为其他的应用例,也可以向设有以往公知的动态减振器装置、振子式减振器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进一步应用本发明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用于抑制旋转构件的扭矩变动的装置中,能够在比较大的转速区域中抑制扭矩变动的峰值。

附图标记说明

1、变矩器

11、61、输入侧旋转体

12、62、输出侧旋转体

14、140、240、扭矩变动抑制装置

20、30、40、惯性环(质量体)

21、31、41、68、78、85、离心件

22、32、42、64、75、84、凸轮机构

23、螺旋弹簧(推压构件)

25、35、49、滚子(凸轮从动件)

26、36、46、凸轮

63、65、73、76、减振器

66、77、中间构件

67、浮动构件

70、飞轮

71、72、81、惯性体

74、82、离合器装置

301、302、环部

303、连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