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158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减震器中介安装于车辆的车体与车轴之间,以抑制车体振动为目的而被使用。例如,jp2008-215459a所记载的减震器具备如下部件而构成:汽缸;活塞杆,被插入到汽缸内;活塞,以滑动自由的方式被插入到汽缸内,装配于活塞杆的外周;在汽缸内形成并由活塞划分的活塞杆侧的伸侧室以及活塞侧的压侧室;第一流路,设置于活塞而将伸侧室和压侧室连通;第二流路,从活塞杆的前端向侧部开通,将伸侧室和压侧室连通;压力室,连接于第二流路的中途;自由活塞,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插入到该压力室内,将压力室划分成伸侧压力室和压侧压力室;以及盘簧,对自由活塞施力,伸侧压力室经由第二流路与伸侧室连通,并且,压侧压力室同样地经由第二流路与压侧室连通。

在这样构成的减震器中,压力室被自由活塞划分成伸侧压力室和压侧压力室,隔着第二流路,伸侧室和压侧室不直接连通,但是,当自由活塞移动时,伸侧压力室和压侧压力室的容积比发生变化,压力室内的液体根据自由活塞的移动量而出入伸侧室和压侧室,因此,外表上表现出伸侧室和压侧室经由第二流路连通。而且,在该减震器中,对于低频振动的输入,通过第二流路的流量与通过第一流路的流量的比例小,但是,对于高频振动的输入,通过第二流路的流量与通过第一流路的流量的比例大。

因此,上述减震器对于低频率振动的输入产生大的衰减力,另一方面,对于高频率振动的输入能够发挥衰减力降低效果而产生较小的衰减力。因此,在车辆转弯中等的输入振动频率低的情况下,减震器能够可靠地产生较高的衰减力,并且,在车辆通过路面的凹凸那样的输入振动频率高的情况下,减震器能够产生较低的衰减力



技术实现要素:

此处,例如,在减震器搭载于大型车辆的情况等的情况下,存在仅在伸长动作时产生衰减力而使减震器为单效的情况。在这样的仅产生伸侧衰减力的单效的减震器中,伸长动作时被压缩的伸侧室的压力比收缩动作时被压缩的压侧室的压力高得多。而且,伸侧室的压力向伸侧压力室传递,压侧室的压力向压侧压力室传递。因此,当减震器以高频反复进行伸缩时,伸侧压力室的压力比压侧压力室的压力高,成为自由活塞偏向压侧压力室侧位移的状态。

这样,当自由活塞的位移产生偏向时,自由活塞向压侧压力室侧的冲程余量小,存在自由活塞与外壳抵接而无法向压侧压力室位移的情况。另外,尤其在日本特开2008-215459号公报所公开的减震器中,如果自由活塞到达冲程终点时位移立刻受到阻碍,则衰减特性会发生骤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虑过当自由活塞距离中立位置的冲程量变大则慢慢地减少将压侧室和压侧压力室连通的流路的面积,使自由活塞的位移变得不顺畅。因此,在该减震器中,当自由活塞的位移产生偏向时,总是被置于上述流路的面积减少的状态,因此,自由活塞在动作不顺畅的状况下不得不进行位移。

即,在保持以往的减震器为单效不变的情况下,在高频振动持续被输入的状况下,存在自由活塞的位移产生偏向而自由活塞位移不顺畅或到达冲程终点的情况,存在无法充分产生衰减力降低效果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的不良情况,提供一种即便高频振动持续地被输入也不会失去衰减力降低效果的单效的减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课题解决方案的减震器具备:由活塞划分的伸侧室以及压侧室;压力室;自由活塞,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压力室内,将所述压力室划分成伸侧压力室和压侧压力室;弹簧部件,产生施力用来抑制所述自由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室的位移;伸侧室侧通路,将所述伸侧压力室与所述伸侧室连通;压侧室侧通路,将所述压侧压力室与所述压侧室连通;阀,设置于所述伸侧室侧通路或者所述压侧室侧通路,对从所述伸侧室侧朝向所述压侧室侧的流动施加阻碍;止回阀,与所述阀并联设置,仅允许从所述压侧室侧朝向所述伸侧室侧的流动,所述减震器仅在伸长动作时产生衰减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的纵截面图。

图2是具体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的压力相对于流量的频率传递函数的增益特性的伯德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的相对于频率的衰减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几个附图中标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减震器a例如中介设置于大型车辆的车体与车轴之间,产生衰减力以抑制车体的振动。更详细而言,减震器a具备:筒状的汽缸1;活塞2,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插入到该汽缸1内;活塞杆3,一端与活塞2连结,另一端向汽缸1外延伸;滑动隔壁12,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插入到汽缸1内的远离活塞杆的一侧;头部件10,允许活塞杆3的插通并且将汽缸1的一端开口堵住;尾帽11,堵住汽缸1的另一端开口。

另外,尽管未图示,但是,在从汽缸1突出的活塞杆3的在图1中的上端部和尾帽11上分别固定有安装部件。而且,在活塞杆3上固定的安装部件与车体和车轴中的一方连结,在尾帽11上固定的安装部件与车体和车轴中的另一方连结。因此,若车体和车轴分离,则活塞杆3从汽缸1退出,减震器a进行伸长动作,相反地,当车体和车轴接近时,活塞杆3进入汽缸1内,减震器a进行收缩动作。

在汽缸1内,形成有由活塞2划分的伸侧室l1以及压侧室l2和被该压侧室l2和滑动隔壁12划分的气室g。伸侧室l1是指在减震器a的伸长动作时被压缩的室,在上述减震器a中形成在活塞2的图1中上侧。另一个压侧室l2是指在减震器a的收缩动作时被压缩的室,在上述减震器a中形成在活塞2的图1中下侧。这些伸侧室l1以及压侧室l2被液压油等液体装满,在气室g中封入气体。

上述减震器a是活塞杆3仅插通伸侧室l1的单杆型减震器,由气室g补偿在汽缸1内出入的活塞杆出入体积量的汽缸内容积变化。具体地说,在减震器a进行伸长动作的情况下,汽缸内容积増加了从汽缸1退出的活塞杆体积量,但是,滑动隔壁12向图1中上方移动而气室g扩大,补偿汽缸内容积増加量。相反地,在减震器a进行收缩动作的情况下,汽缸内容积减少了进入汽缸1内的活塞杆体积量,但是,滑动隔壁12向图1中下方移动而气室g缩小,补偿汽缸内容积减少量。

接着,在活塞2中设置有将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连通的伸侧活塞通路2a以及压侧活塞通路2b。在伸侧活塞通路2a中设置有对在该伸侧活塞通路2a中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的衰减阀v1。另外,在压侧活塞通路2b中设置有仅允许在该压侧活塞通路2b中从压侧室l2朝向伸侧室l1的液体的流动的压侧止回阀v2。

另外,在活塞2的图1中下方连结在内部形成有压力室p的外壳4,在压力室p中设置有自由活塞5和弹簧部件s。自由活塞5以滑动自由的方式到插入外壳4内,相对于外壳4在图1中上下位移。弹簧部件s具有夹着自由活塞5而在图1中上下配置的一对盘簧s1、s2,当自由活塞5从外壳4内的规定位置(以下,仅称为“自由活塞中立位置”)位移时,产生抑制该位移的施力。该弹簧部件s的施力与自由活塞5位移的大小成比例。前述的自由活塞5的中立位置也可以是自由活塞5相对于压力室p由弹簧部件s定位的位置,不限于自由活塞5的冲程区域的中央。

在外壳4内形成的压力室p被自由活塞5划分成图1中上侧的伸侧压力室p1和图1中下侧的压侧压力室p2。伸侧压力室p1经由伸侧室侧通路6与伸侧室l1连通,压侧压力室p2经由压侧室侧通路7与压侧室l2连通。这样,伸侧室l1和伸侧压力室p1被伸侧室侧通路6连通,压侧室l2和压侧压力室p2被压侧室侧通路7连通,伸侧压力室p1和压侧压力室p2的容积根据自由活塞5在外壳4内的位移而变化。因此,在该减震器a中,由前述的伸侧室侧通路6、伸侧压力室p1、压侧压力室p2以及压侧室侧通路7构成的通路在外表上将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连通,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除了伸侧活塞通路2a以及压侧活塞通路2b之外,还由上述表面上的流路连通。

在伸侧室侧通路6的中途并联设置有:对从伸侧室l1朝向伸侧压力室p1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的阀v3;对在伸侧室l1和伸侧压力室p1之间移动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的孔口o;仅允许从伸侧压力室p1朝向伸侧室l1的液体的流动的止回阀v4。

在图2中示出了上述活塞2部分的具体构造的一例。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活塞2以及阀等装配于活塞杆3的前端部外周。活塞杆3具有在其前端部外径比其他部分小的安装轴3a,在活塞杆3的外周,在安装轴3a与其他部分的边界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3b。安装轴3a在其前端部具有螺纹部3c,并且,在末端部具有扩径部3d。活塞2以及阀等都具有贯通中心部的中心孔,当在这些中心孔中插通活塞杆3的安装轴3a之后对螺纹部3c拧合外壳4时,被夹着固定于外壳4与台阶部3b之间。即,外壳4还被利用为将活塞2以及阀等装配在活塞杆3上的活塞螺母。

在活塞2中设置的伸侧活塞通路2a以及压侧活塞通路2b在轴向贯通活塞2,在伸侧活塞通路2a的出口设置有衰减阀v1,在压侧活塞通路2b的出口设置有压侧止回阀v2。衰减阀v1是叶片阀,在活塞2的图2中下侧以允许外周侧挠曲的状态层叠,对伸侧活塞通路2a的出口端进行开闭。而且,衰减阀v1对在伸侧活塞通路2a中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另外,衰减阀v1仅允许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液体的流动,使伸侧活塞通路2a为单向通行。压侧止回阀v2也是叶片阀,在活塞2的图2中上侧以允许外周侧挠曲的状态层叠,对压侧活塞通路2b的出口端进行开闭。而且,压侧止回阀v2仅允许在压侧活塞通路2b中从压侧室l2朝向伸侧室l1的液体的流动,使压侧活塞通路2b为单向通行。衰减阀v1对通过伸侧活塞通路2a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因此,叶片阀的层叠个数多,但是,压侧止回阀v2使压侧活塞通路2b为单向通行即可,所以,叶片阀的层叠个数少。

另外,在上述压侧止回阀v2的图2中上侧和衰减阀v1的图2中下侧分别层叠有阀阻挡件20、21,在阀阻挡件21的图2中下侧设置有外壳4,在阀阻挡件20的图2中上侧,在伸侧室l1内设有形成与外壳4的内部连通的室r的壳体8以及从活塞9。

外壳4构成为具备:螺母部40,具有与活塞杆3的螺纹部3c拧合的筒状的螺纹筒40a和在螺纹筒40a的外周设置的环状的凸缘40b;有底筒状的外筒41,在凸缘40b的外周紧固开口部而与之一体化。而且,由螺母部40和外筒41包围的空间是压力室p,该压力室p被滑动自由地插入到外壳4内的自由活塞5划分成图2中上侧的伸侧压力室p1和图2中下侧的压侧压力室p2。另外,在外壳4的内部收纳作为对自由活塞5施力的弹簧部件s的一对盘簧s1、s2。

伸侧压力室p1经由从活塞杆3的前端起在侧部形成的通孔3e和上述室r与伸侧室l1连通。另外,压侧压力室p2利用在轴向贯通外筒41的底部41a的孔41c与压侧室l2连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伸侧室l1和伸侧压力室p1连通的伸侧室侧通路6具备上述通孔3e以及室r而构成,将压侧室l2和压侧压力室p2连通的压侧室侧通路7具备上述孔41c而构成。关于伸侧室侧通路6,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也可以考虑孔41c不限制在压侧室l2和压侧压力室p2之间的液体的流动。

另外,若在外壳4的外周设置对边宽部或者使孔41c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则当在上述对边宽部或者孔41c中钩挂工具时,能够防止工具和外壳4的共转。因此,这样,当利用工具使外壳4旋转,将活塞杆3的螺纹部3c拧入到外壳4的螺纹筒40a内,并将外壳4与活塞杆3拧合时使用方便。

插入到外壳4内的自由活塞5是有底筒状,使底部5a朝向图2中下方向,并且,使从底部5a的外周向图2中上方立起的筒部5b与外筒41的筒部41b的内周滑接。而且,自由活塞5的筒部5b的内径比从凸缘40b向图2中下方突出的螺纹筒40a的外径大,筒部5b的轴向长度比从凸缘40b向图2中下方突出的螺纹筒40a的轴向长度和从该螺纹筒40a向图2中下方突出的螺纹部3c的轴向长度之和的长度长。因此,即便自由活塞5向图2中上方移动,筒部5b的前端与凸缘40b抵接,自由活塞5也不会与螺纹筒40a以及螺纹部3c发生干扰,在自由活塞5的底部5a不会堵住通孔3e在压力室p侧的开口。

对自由活塞5施力的一对盘簧s1、s2中的一个盘簧s1中介安装于自由活塞5的底部5a与外壳4的凸缘40b之间,另一个盘簧s2中介安装于自由活塞5的底部5a和外壳4的底部41a之间。这样,自由活塞5在被一对盘簧s1、s2夹着的状态下被支撑,在压力室p内被定位于中立位置之后被弹性支撑。

接着,在伸侧室l1内与从活塞9一起形成室r的壳体8为有底筒状,使底部8a朝向图2中下方向,并且,以筒部8b从底部8a的外周向图2中上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壳体8的成为内侧的底部8a的图2中上侧,隔垫物80、阀v3以及从活塞9按照该顺序层叠。另外,在壳体8的成为外侧的底部8a的图2中下侧,止回阀v4以及衬垫81按照该顺序层叠。从活塞9的外径比隔垫物80的外径大,在隔垫物80和壳体8的筒部8b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并且,壳体8的开口被从活塞9覆盖。而且,被壳体8和子活塞9包围并且在隔垫物80的外周形成的空间是室r。

隔垫物80包围向活塞杆3的侧部开口的通孔3e的一端,并且,与该通孔3e的一端开口对置的部分的内径被扩径,在与活塞杆3之间形成沿着周向的环状的间隙。另外,在隔垫物80上形成有在径向贯通该隔垫物80并连通上述间隙和室r的孔80a。因此,即便通孔3e的一端开口和孔80a在周向错开,通孔3e和室r也始终经由上述间隙以及孔80a被连通,不需要活塞杆3和隔垫物80在周向的对位,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减震器a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从活塞9上设置有在轴向贯通该从活塞9的伸侧端口9a,在壳体8的底部8a设置有在轴向贯通该底部8a的压侧端口8c。而且,伸侧室l1和室r经由伸侧端口9a以及压侧端口8c被连通。如前述那样,一端经由孔80a与室r连通的通孔3e的另一端向伸侧压力室p1开口,因此伸侧压力室p1和伸侧室l1经由通孔3e、孔80a、室r、伸侧端口9a以及压侧端口8c被连通。即,在上述减震器a中,将伸侧室l1和伸侧压力室p1连通的伸侧室侧通路6具备通孔3e、孔80a、室r、伸侧端口9a以及压侧端口8c而构成。另外,该伸侧室侧通路6从该伸侧室侧通路6的中途的室r分成二股与伸侧室l1连通,被分成二股中的一个分叉部分是伸侧端口9a,另一个分叉部分是压侧端口8c。

接着,上述伸侧端口9a由在壳体8内设置的阀v3开闭。该阀v3是叶片阀,在允许外周侧挠曲的状态下将内周侧以从活塞9和隔垫物80夹着并固定,对伸侧端口9a的出口端进行开闭。而且,阀v3对在伸侧端口9a中从伸侧室l1朝向伸侧压力室p1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另外,阀v3仅允许从伸侧室l1朝向伸侧压力室p1的液体的流动而使伸侧端口9a为单向通行。进而,构成上述阀v3的第一个叶片阀是具有缺口的缺口叶片阀,即便阀v3是将伸侧端口9a关闭的状态,也利用上述缺口形成使伸侧室l1和室r连通的孔口o。而且,该孔口o允许伸侧室l1和室r的双向流动并且对该流动施加阻碍。

另外,上述压侧端口8c由在壳体8外设置的止回阀v4开闭。该止回阀v4也是叶片阀,在允许外周侧挠曲的状态下内周侧由衬垫81和壳体8的底部8a夹住并固定,对压侧端口8c的出口端进行开闭。而且,止回阀v4仅允许在压侧端口8c中从室r朝向伸侧室l1的流动而使压侧端口8c为单向通行。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减震器a的动作。

在减震器a的伸长动作时,相对于汽缸1,活塞2向图2中上方移动,对伸侧室l1进行压缩并且压侧室l2扩大,伸侧室l1的液体打开衰减阀v1而通过伸侧活塞通路2a,向压侧室l2移动。这样,对于在伸侧活塞通路2a中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液体的流动,由衰减阀v1施加阻碍,因此伸侧室l1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压侧室l2内的压力。因此,伸侧室l1的压力和压侧室l2的压力产生压差,该压差作用于活塞2,减震器a发挥妨碍伸长动作的衰减力。

另外,当伸侧室l1的压力高时,伸侧室l1的液体在伸侧流路6中依次进入伸侧端口9a、室r、孔80a、通孔3e而流入伸侧压力室p1。在上述减震器a中,在达到阀v3的开阀压之前的期间,伸侧室l1的液体通过孔口o流入到室r,但是,在阀v3开阀后,通过阀v3的外周部和从活塞9之间,伸侧室l1的液体流入到室r。这样,若伸侧室l1的液体通过伸侧室侧通路6流入到伸侧压力室p1,则自由活塞5在外壳4内向图2中下方移动,伸侧压力室p1的容积扩大,相应地,压侧压力室p2的容积缩小,压侧压力室p2的液体通过作为压侧室侧通路7的孔42c被向压侧室l2推出。即,在减震器a的伸长动作时,除了伸侧活塞通路2a之外,液体外表上还通过由伸侧室侧通路6、伸侧压力室p1、压侧压力室p2以及压侧室侧通路7构成的外表上的流路,从伸侧室l1向压侧室l2移动。

此处,无论输入到减震器a的振动频率,即,减震器a的伸缩的频率是低频还是高频,在减震器a的伸长动作时的活塞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低频振动输入时的减震器a的振幅也大于高频振动输入时的减震器a的振幅。这样输入到减震器a的振动频率低的情况下,因为振幅大,所以,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液体的流量大。这样,与该流量大致成比例地,自由活塞5的位移也变大,自由活塞5所受到的来自弹簧部件s的施力也变大。相应地,伸侧压力室p1的压力和压侧压力室p2的压力产生压差,伸侧室l1与伸侧压力室p1的压差以及压侧室l2与压侧压力室p2的压差变小,通过上述外表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小。伸侧活塞通路2a的流量大了与通过该外表上的流路的流量变小的量相应的量,因此能够维持减震器a产生的衰减力大的状态不变。

另外,在减震器a被输入高频振动的情况下,振幅比低频振动输入时小,因此,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液体的流量小,自由活塞5的位移也小。这样,自由活塞5所受到的来自弹簧部件s的施力小,相应地,伸侧压力室p1的压力和压侧压力室p2的压力大致相等,伸侧室l1和伸侧压力室p1的压差以及压侧室l2和压侧压力室p2的压差比低频振动输入时大,通过上述外表上的流路的流量比低频振动输入时増大。伸侧活塞通路2a的流量减少该外表上的流量増大的量,因此减震器a产生的衰减力低于低频振动输入时的衰减力。

这样,相对于压差针对流量的频率传递函数的频率的增益特性如图3所示是相对于低频振动为高而相对于高频振动为低的特性。另外,表示衰减力相对于振动频率的输入的增益的减震器a的衰减力的特性如图4所示,能够相对于低频率域的振动产生大的衰减力,而相对于高频率域的振动产生小的衰减力,使减震器a的衰减力的变化依赖于输入振动频率。而且,若将图4的衰减特性中采用较小的值的拐点频率fa的值设定成车辆的弹簧上共振频率的值以上且车辆的弹簧下共振频率的值以下、将采用较大的值的拐点频率fb设定为车辆的弹簧下共振频率以下,则减震器a相对于弹簧上共振频率的振动的输入能够产生较高的衰减力,因此能够使车辆的姿态稳定,在车辆转弯时能够防止乘坐者产生不安,并且,当弹簧下共振频率的振动被输入时,一定会产生较低的衰减力,因此杜绝车轴侧的振动向车体侧传递,能够得到良好的车辆乘坐感觉。

进而,在上述减震器a中,若在上述外表上的流路中移动的液体的流量增加,则阀v3开阀。在流量大的情况下,由阀v3造成的压力损失比由孔口o造成的压力损失小,因此,自由活塞5能够顺畅地移动,充分发挥高频振动输入时的衰减力降低效果。

接着,在减震器a的收缩动作时,相对于汽缸1,活塞2向图2中下方移动,对压侧室l2进行压缩,并且使伸侧室l1扩大,压侧室l2的液体打开压侧止回阀v2而通过压侧活塞通路2b,向伸侧室l1移动。这样,在压侧活塞通路2b中从压侧室l1朝向伸侧室l2的液体的流动被压侧止回阀v2允许,因此,伸侧室l1内的压力和压侧室l2内的压力大致相同。因此,根据上述减震器a,大致不会发挥妨碍压缩动作的衰减力。即,该减震器a是仅在伸长动作时发挥衰减力的单效的减震器。

另外,如前述那样,减震器a呈伸长动作,若自由活塞5从向图2中下方位移的状态切换到收缩动作,则自由活塞5受到弹簧部件s的施力而向图2中上方移动。这样,压侧室l1的液体通过作为压侧室侧通路7的孔41c向压侧压力室p2流入压侧压力室p2的容积増加的量,并且,伸侧压力室p1的液体在伸侧室侧通路6中顺序通过通孔3e、孔80a、室r、孔口o以及压侧端口8c而向伸侧室l1推出伸侧压力室p1的容积减少的量。这样,在减震器a呈收缩动作的情况下,止回阀v4开阀,液体通过压侧端口8c,因此伸侧压力室p1的液体向伸侧室l1迅速排出。由此,在减震器a的收缩动作时,自由活塞5利用弹簧部件s的施力而迅速地回到中立位置。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减震器a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衰减阀v1、压侧止回阀v2、阀v3以及止回阀v4是叶片阀。该叶片阀是薄的环状板,当组装于活塞杆3时,轴向长度变短即可,因此减震器a不在轴向增大,能够确保减震器a的冲程长度。此外,构成伸侧阀v1、压侧止回阀v2、阀v3以及止回阀v4的叶片阀的层叠个数以及它们的种类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上述阀均可以是具有伞式的阀体和对该阀体施力的弹簧的提升阀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件s具有在自由活塞5的滑动方向两侧设置的一对盘簧s1、s2而构成。根据该结构,减震器a是在伸缩动作时和压缩动作时这二者时发挥衰减力的双效的减震器,能够利用与减轻高频振动输入时的衰减力的情况共同的弹簧部件、自由活塞以及外壳。但是,上述减震器a是仅发挥伸侧衰减力的单效的减震器,因此,也可以去除伸侧压力室p1内的盘簧s1而仅在压侧压力室p2内设置作为弹簧部件s的盘簧s2。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构成减震器a的部件数量,削减组装工时数。另外,在弹簧部件s仅设置于压侧压力室p2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自由活塞5与凸缘40b接触时的异响,优选在相对置的自由活塞5的筒部5b和凸缘40b中的一方设置橡胶等缓冲部件。进而,在上述减震器a中,弹簧部件s是盘簧s1、s1,但是,也可以是盘簧以外的弹簧,还可以是橡胶等弹性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塞2中设置有使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连通的伸侧活塞通路2a以及压侧活塞通路2b,并且,安装有对在伸侧活塞通路2a中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流动施加阻碍的衰减阀v1和仅允许在压侧活塞通路2b中从压侧室l2朝向伸侧室l1的流动的压侧止回阀v2。根据该结构,在减震器a呈伸长动作的情况下,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的压力产生压差,发挥抑制伸长动作的衰减力,但是,在减震器a呈收缩动作的情况下,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的压力大致相等,不发挥衰减力,因此,减震器a为单效。

但是,用于使减震器a为单效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如果在压侧活塞通路2a中设置压侧止回阀v2,则也可以将伸侧活塞通路2a的衰减阀v1从叶片阀换成孔口或者扼流圈,用这些压缩伸侧活塞通路2a,并且,允许伸侧活塞通路2a的双向流动。另外,去除在活塞2中设置的伸侧活塞通路2a以及压侧活塞通路2b而在汽缸1外设置,在将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连通的通路的中途设置衰减阀v1以及压侧止回阀v2也可以。而且,这样的变更能够不依赖于伸侧阀v1、压侧止回阀v2、阀v3以及止回阀v4的种类、弹簧部件s的种类以及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震器a具备:壳体8;从活塞9,在该壳体8内形成与压力室p连通的室r;伸侧端口9a,设置于该从活塞9,将室r和伸侧室l1连通;压侧端口8c,设置于壳体8,将室r和伸侧室l1连通。而且,伸侧室侧通路6具有室r、伸侧端口9a以及压侧端口8c而构成。另外,阀v3与从活塞9层叠而对伸侧端口9a进行开闭,止回阀v4与壳体8层叠而对侧口5c进行开闭。根据上述结构,容易并联设置阀v3和止回阀v4。

另外,在上述减震器a中,阀v3以及止回阀v4配置在比活塞2靠图2中上方的伸侧室l1内。这样,在阀v3以及止回阀v4是叶片阀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它们的外径,并且,能够增加它们离开落座的阀座(未图示)的直径。因此,止回阀v4容易挠曲,并且,阀v3对通过的液体的流动所施加的阻碍的自由度提高。但是,阀v3以及止回阀v4的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而且,这样的变更能够不依赖于弹簧部件s的种类及其配置、衰减阀v1、压侧止回阀v2、阀v3以及止回阀v4的种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震器a具备:汽缸1;活塞2,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插入到该汽缸1内,将汽缸1内划分成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衰减阀v1,对从伸侧室l1朝向压侧室l2的流动施加阻碍;压力室p;自由活塞5,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插入到该压力室p内,将压力室p划分成伸侧压力室p1和压侧压力室p2;弹簧部件s,产生施力用来抑制自由活塞5的相对于压力室p的位移;伸侧室侧通路6,将伸侧压力室p1与伸侧室l1连通;压侧室侧通路7,将压侧压力室p2与压侧室l2连通;阀v3,设置于伸侧室侧通路6,对从伸侧室l1(伸侧室l1侧)朝向伸侧压力室p1(压侧室l2侧)的流动施加阻碍;流动止回阀v4,与该阀v3并联设置,仅允许从伸侧压力室p1(压侧室l2侧)朝向伸侧室l1(伸侧室l1侧)的流动,减震器a仅在伸长动作时产生衰减力。

根据上述结构,在减震器a的伸长动作时,伸侧室l1的液体通过阀v3流入伸侧压力室p1。在流入伸侧压力室p1的液体的流量多的情况下,与孔口o相比较,阀的压力损失小,因此,自由活塞5能够平滑地移动,充分地发挥高频振动输入时的压力降低效果。进而,当从减震器a呈伸长动作并且伸侧室l1的压力经由伸侧室侧通路6向伸侧压力室p1传递而自由活塞5向图2中下方位移的状态,减震器a切换成收缩动作时,伸侧压力室l1的液体打开止回阀v4迅速地流回伸侧室l1。因此,即便减震器a为单效,在收缩动作时自由活塞5也迅速地回到中立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自由活塞5的偏向,能够防止衰减力降低效果消失。

另外,在上述减震器a中,阀v3设置于伸侧室侧通路6,将伸侧室l1作为伸侧室l1侧,将伸侧压力室p1作为压侧室l2侧,仅允许从伸侧室l1朝向伸侧压力室p1的流动,但是,阀v3也可以是允许伸侧室侧通路6的双向流动并且对双向的流动施加阻碍的孔口或者扼流圈。进而,上述阀v3设置于压侧室侧通路7并且对通过压侧室侧通路7的液体的流动施加阻碍也可以。这样,在阀v3设置于压侧室侧通路7的情况下,与该阀v3并联的止回阀v4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将压侧室l2作为压侧室l2侧,将压侧压力室p2作为伸侧室l1侧,仅允许从压侧室l2朝向压侧压力室p2的流动。

另外,上述减震器a是单杆型,但是,也可以是活塞杆3插通到伸侧室l1和压侧室l2的这二者中的双杆型。

另外,上述减震器a是单筒型,用气室g对出入汽缸1的活塞杆出没体积量的汽缸内容积变化和由温度变化导致的液体的体积变化进行补偿,但是,也可以在汽缸1的外周设置外筒而设定为多筒型。在该情况下,在汽缸1与外筒之间设置封入液体和气体的储藏器,用该储藏器补偿汽缸内容积变化以及液体的体积变化。

而且,前述那样的变更能够不依赖于衰减阀v1、压侧止回阀v2、阀v3以及止回阀v4的种类以及其配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5年7月23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45421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