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764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两个离合器,可以通过两个离合器可选地将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与驱动发动机连接;平行于变速器输入轴设置的两个中间轴;固定轮和松动轮的齿轮对,其中第一齿轮布置在输入轴之一上,第二齿轮布置在中间轴之一上;连接装置,松动轮可以通过连接装置可选地连接到相应的轴并且相对于其接合;以及布置在两个中间轴上并且可以可选地连接到差速齿轮的输出齿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驾驶过程中的排放,汽车工业的目标之一是使驱动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最佳地适应机动车辆的当前行驶状态。这可以通过例如具有大齿轮比的变速器来实现。选择齿轮比,使得即使在高行驶速度下,发动机转速保持尽可能低。

通常,大量的挡位必然意味着更大量的传动齿轮以及因此更大的安装长度——这在现代机动车技术中是不合意的——以及更大的变速器质量和更高的传动功率损失。

尚未公布的申请de102015218771.3提出了所谓的弯曲路径比(verwindungsgang)的设定,其中相应的弯曲路径比通过中间轴和怠速的共同旋转的第二输入轴二者由从动输入轴的齿轮传递。然后可以通过输出齿轮将相应的弯曲路径比切换到差速齿轮,其中输出齿轮能够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相应的中间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已经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汽车工业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从这些提出的措施开始,本发明是基于传递弯曲路径比的目的,进一步优化机动车辆的驾驶行为。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将布置在一个输入轴上的至少一个齿轮配置为松动轮来实现。

这种措施具有以下优点:选择弯曲路径比,传递弯曲路径比的相应的非从动输入轴不需要完全共同旋转,但只需要使用所需的分离的传动齿轮,通过该传动齿轮减少了其他齿轮形式的共同转动质量。由于单个分离的松动轮足以传递所选择的弯曲路径比,相应的非从动输入轴被桥接并且不需要完全共同旋转。通过相应的非从动输入轴的这种桥接,存在可以执行跟随弯曲路径比的预同步的进一步优点。以这种方式,切换到随后的弯曲路径比被大大简化。

布置在输入轴之一上的松动轮可以通过其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相应的输入轴上,然后用作常规固定轮,以便允许选择正常挡位。

然而,也可以将布置在输入轴上的所有齿轮配置为松动轮,并且对于这些松动轮提供连接装置,松动轮可以通过该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各自的输入轴。因此,在相应的非从动输入轴不必须完全共同旋转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附加的弯曲路径比。

本发明可以特别有利地应用于本身已知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一个输入轴构造为中空轴,另一个输入轴形成为延伸穿过该中空轴的内轴,其中,内轴的齿轮及其连接装置布置在从中空轴伸出的轴端上。以这种方式,即使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可以保留本身已知的短结构设计。

例如,由从动输入轴可以选择从旋转地固定连接或能够旋转地固定连接到从动输入轴的齿轮开始的弯曲路径比,其中来自那里的动力流传递到旋转固定地连接到两个中间轴之一的齿轮。然后,动力流可以从也旋转固定地连接到该中间轴的第二齿轮,通过布置在非从动输入轴上的松动轮传递到第二中间轴,其中第二中间轴的输出齿轮将动力流传递到差速齿轮。

以同样的方式,布置在中间轴上的齿轮也可以构造为松动轮,并且可以通过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各自的中间轴上。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小共同旋转质量,即两个中间轴中的至少一个不需要共同被驱动。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现在可以预同步并选择不同的弯曲路径比。

输入轴的两个或多个松动轮也可以布置在安装于相应的输入轴的公共中空轴部分上,其中中空轴部分可选地可以通过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相应的输入轴上。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可能的弯曲路径比的数量,而不必使整个对应的非从动输入轴都共同旋转。

这同样也适用于中间轴,其中两个或多个松动轮也可以布置在公共中空轴部分上,其中中空轴部分可选地可以通过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对应的中间轴。

为了能够将可选挡位的数量设定得尽可能高,布置在公共中空轴部分上的齿轮可以具有不同直径。这适用于输入轴的中空轴部分和中间轴的中空轴部分。

此外,输出齿轮布置在中间轴上、与差速齿轮的驱动齿轮相互啮合并且可选地可以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中间轴上,该输出齿轮具有不同的直径,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可能的可选择挡位的数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附图为例进行了说明,并在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其中可见:

图1是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示意图,其中通过单个齿轮传递的动力流由实线表示;

图2是与图1相同的视图,其中跟随的弯曲路径比是预同步的;和

图3是根据图2选择预同步弯曲路径比之后的动力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的离合器变速器1由两个本身已知的摩擦离合器2和3组成,它们将驱动发动机4提供的动力流可选地传递到两个输入轴。输入轴构造为内轴5和外轴6,其中内轴5同轴地延伸穿过外轴6。

在变速器壳体(图中未示出)内,内轴5从外轴6略微伸出,其中三个齿轮7、8、9布置在从外轴6突出的内轴5的端部上。三个另外的齿轮10、11、12布置在外轴6上。

此外,提供两个中间轴,称为第一中间轴13和第二中间轴14。

在第一中间轴13上,有松动地安装在中间轴13上的四个传动齿轮15、16、17、18,其中传动齿轮15和16与内轴5的齿轮9和7保持永久啮合,传动齿轮17、18与外轴6的齿轮10和12保持永久啮合。

此外,在第一中间轴13上,布置有与差速齿轮21的驱动齿轮20保持啮合的输出齿轮19(仅示意性地示出)。

为了将四个传动齿轮15、16、17和18和旋转固定地到中间轴13的输出齿轮19相连接,提供了配置为双向作用的连接装置22、23和24,其中连接装置22布置在传动齿轮15和16之间,连接装置23布置在传动齿轮17和18之间,连接装置24布置在传动齿轮18和输出齿轮19之间。

位于第二中间轴14上的三个变速齿轮25、26、27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二中间轴14上。传动齿轮25和26在此与内轴5的齿轮9和8保持永久接合,而第三传动齿轮27与外轴6的齿轮11啮合。

第二中间轴14还承载有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的输出齿轮28,其——类似于第一中间轴13的输出齿轮19——与差速齿轮21的驱动齿轮20保持啮合。

位于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与内轴5的齿轮9和8啮合的齿轮25和26,可选地可以通过双向作用的连接装置29旋转固定地连接到第二中间轴14。

与外轴6的齿轮11啮合的齿轮27可以通过单向作用的连接装置30旋转固定地连接到第二中间轴14,而也位于该第二中间轴14上的输出齿轮28可以通过另外的连接装置31旋转固定地连接到第二中间轴14。

布置在变速器输入轴5和6上的所有齿轮也可以形成为松动轮,并且通过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各自的输入轴。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外轴6的两个齿轮10和11位于可旋转地安装在外轴6上的公共中空轴部分32上。中空轴部分32可以从外轴6释放,或者可选地通过连接装置33旋转固定地再连接到其上。

图1示出了单个弯曲路径比的示例图。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4通过摩擦离合器2驱动内轴5,其中相应的动力流以实线描绘。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内轴6的齿轮7将动力流传递到第一中间轴13的传动齿轮16,传动齿轮16经由连接装置22固定地连接到第一中间轴13。此外,传动齿轮17也通过连接装置23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其中间轴13,使得传动齿轮17将扭矩传递到齿轮10,齿轮10与齿轮11一起固定在中空轴部分32上。中空轴部分32可旋转地安装在外轴6上,并且连接装置33处于其不启用位置,使得中空轴部分32连同位于其上的齿轮10和11能够在外轴6上自由旋转。

齿轮11与传动齿轮27保持接合,传动齿轮27布置在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通过其连接装置30旋转固定地连接到第二中间轴14。同时,第二中间轴14的输出齿轮28通过其连接装置31旋转固定地连接到第二中间轴14,使得因此扭矩如虚线箭头34所示地传递到差速齿轮21的驱动齿轮20。

在这种构造中,即具有所示的弯曲齿轮路径,中空轴部分32连同其齿轮10和11在外轴6上松动地旋转,即外轴6被桥接并且不需要共同旋转。因此,桥接的外轴6现在不再位于动力路径中,从而减小了共同旋转的质量。

该设计特征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外轴6上预同步第二弯曲路径比。

如图2所示,预同步在位于外轴6上的齿轮12和位于第一中间轴13上的传动齿轮18之间发生。为了预同步,用于齿轮12的连接装置33和用于齿轮18的连接装置24移动到接合位置并通过外轴6连接到摩擦离合器3。

图3示出了图2所示预同步的弯曲路径比的图。在这种情况下的动力流从发动机4通过连接到外轴的摩擦离合器3传递。位于外轴上的齿轮12通过其连接装置33在此旋转固定地连接到外轴6。然后,齿轮12将其扭矩传递到齿轮18,齿轮18位于第一中间轴13上并通过其连接装置24旋转固定地连接到中间轴13。然后,通过也连接到第一中间轴13的齿轮16,动力流传递到与齿轮11一起位于中空轴部分32上的齿轮10。在这种构造中,中空轴部分32处于脱离状态,即外轴6上的两个齿轮10和11怠速地共同旋转。动力流从齿轮11传递到传动齿轮27,传动齿轮27位于第二中间轴14上并通过其连接装置30旋转固定地连接到第二中间轴14。因此动力流到达输出齿轮28,输出齿轮28旋转固定地接合并将其扭矩传递到差速齿轮21的驱动齿轮20。

在最后描述的弯曲路径比中,内轴连同位于其上的齿轮完全不起作用,使得尽管弯曲路径比的路线复杂,内轴5和位于其上的质量也不需要共同旋转。

附图标记列表

1双离合器变速器

2摩擦离合器

3摩擦离合器

4驱动发动机

5内轴

6外轴/中空轴

7内轴5上的齿轮

8内轴5上的齿轮

9内轴5上的齿轮

10外轴6上的齿轮

11外轴6上的齿轮

12外轴6上的齿轮

13第一中间轴

14第二中间轴

15传动齿轮

16传动齿轮

17传动齿轮

18传动齿轮

19第一中间轴13的输出齿轮

20差速齿轮的驱动齿轮

21差速齿轮

22连接装置

23连接装置

24连接装置

25传动齿轮

26传动齿轮

27传动齿轮

28第二中间轴14的输出齿轮

29连接装置

30连接装置

31连接装置

32中空轴部分

33连接装置

34箭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