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活套式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7460阅读:17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活套式联轴器。



背景技术:

一般大型反应釜内的减半周与上端传动轴的连接采用夹壳式联轴器,由外层的夹壳与内层的环扣(均剖成两半)组成,两轴近端部各车一道浅槽,以环扣保持两轴的轴向定位,夹壳用于保持两轴的同轴度传递扭矩,两半夹壳用几对大螺栓紧固。然而,由于夹壳的筒体经过剖分,破坏了筒体的结构完整性,为了保持连接刚性以传递大扭矩就不得不把夹壳设计的又厚又长,结构尺寸与重量很大,拆装很不方便,以轴径200的联轴器为例,其重量接近1吨,联轴器的安装是在釜内进行的,其空间狭窄,起重与装配操作都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活套式联轴器,其结构简单合理,尺寸大幅减小,且重量降低,方便在釜内的装配及拆卸,可靠性强,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活套式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及第二联轴器,第一联轴器与搅拌轴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二联轴器套设于传动轴外壁,传动轴下端设置有环槽,环槽上设置有环扣,环扣最大外径大于传动轴最大外径,第二联轴器内部下端设置有与环扣配合的第一台阶槽;第一联轴器及第二联轴器均为一体式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联轴器上端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呈圆周状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联轴器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翻边相抵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呈圆周状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扣呈分体式设置。

进一步地,环扣内部设置有第二台阶槽,第二台阶槽与环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第一联轴器下端面及第二联轴器上端面均设置有圆弧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联轴器及第二联轴器呈一体筒状结构,完整性没有破坏,其刚性大为增加,可使尺寸大幅减小,以轴径200的联轴器为例,重量比夹壳式减少了60%以上,十分方便在釜内的装配与拆卸,由于减小了重量,使本实用新型节省了材料,方便了加工,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同时筒状结构的完整,使加工的精度得以提高,连接精度有效提高,使搅拌轴运转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第一联轴器、2第二联轴器、3搅拌轴、4传动轴、5环扣、6螺栓、11第一翻边、12第一通孔、21第一台阶槽、22第二翻边、23第二通孔、41环槽、51第二台阶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活套式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1及第二联轴器2,第一联轴器1与搅拌轴3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二联轴器2套设于传动轴4外壁,传动轴4下端设置有环槽41,环槽41上设置有环扣5,环扣5最大外径大于传动轴4最大外径,第二联轴器2内部下端设置有与环扣5配合的第一台阶槽21;第一联轴器1及第二联轴器2均为一体式筒状结构。

第一联轴器1与搅拌轴3焊接在一起,第二联轴器2采用活套式结构,装配时先将第二联轴器2套进传动轴4下端,然后再往上移动第二联轴器2,使联轴器的第一台阶槽21超过传动轴4上的环槽41,此时放入环扣5,再将第二联轴器2往下移动就位。

第一联轴器1上端设置有第一翻边11,第一翻边11呈圆周状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2,第二联轴器2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翻边11相抵的第二翻边22,第二翻边22呈圆周状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通孔12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通过螺栓6与第一通孔12及第二通孔23的配合,使第一联轴器1与第二联轴器2扣合在一起。。

所述环扣5呈分体式设置,方便了环扣5安装在环槽41的外壁。

环扣5内部设置有第二台阶槽51,第二台阶槽51与环槽41相匹配,使结构更加稳定。

第一联轴器1下端面及第二联轴器2上端面均设置有圆弧面结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