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92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履带拖拉机变速箱一般不具备原地转向功能,履带式拖拉机变速箱通常采用液压泵马达与机械换挡一体的设计来实现大范围可调行驶速度,存在齿轮和轴的数量多,系统复杂,成本高,变速箱尺寸过大,故障率高、操作不方便,适应性不强等缺陷。并且,市场上的履带拖拉机变速箱后桥有的不具备原地转向功能,有的变速箱后桥虽然具有转向功能,但是其结构繁杂,安装精度高、难度大,使得变速箱不能避免的存在成本过高、后桥空间尺寸过大等缺点。此外,市场上的履带拖拉机变速箱换挡机构一般采用三根或三根以上的轴,才能实现多个前进挡和倒挡,其齿轮和轴的数量多,直接导致了变速系统复杂、成本高、总体尺寸大以及可靠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利于减小变速器整体尺寸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包括箱体、行走输出齿轮、安装在箱体中的动力输入轴和安装在箱体中的作业输出轴,所述行走输出齿轮与动力输入轴相连,所述动力输入轴与作业输出轴通过作业换挡机构相连,所述作业换挡机构包括作业换挡轴、作业三联齿轮、第一作业双联齿轮、第二作业双联齿轮和作业固定齿轮,所述作业换挡轴可转动的安装于箱体上且与动力输入轴并排设置,所述作业输出轴与作业换挡轴相连,所述作业三联齿轮可转动的安装于作业换挡轴上,所述作业固定齿轮固设于作业换挡轴上,所述第二作业双联齿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动力输入轴上,且第二作业双联齿轮的两个齿轮分别与作业三联齿轮的其中一个齿轮和作业固定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作业双联齿轮滑设于动力输入轴上并能通过滑动择一与作业三联齿轮的另外两个齿轮啮合或者与作业三联齿轮的任意齿轮均不啮合,所述作业换挡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滑动的作业拨叉组件。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行走输出齿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动力输入轴上并通过一高低速换挡机构与动力输入轴相连进行传动,所述高低速换挡机构包括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和高低速双联齿轮,所述行走输出齿轮连接有同步转动的高低速换挡齿圈和第二高低速换挡齿轮,所述高低速双联齿轮可转动的安装在箱体中的一根轴上,所述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滑设于动力输入轴上并能通过滑动择一与高低速双联齿轮的其中一个齿轮和高低速换挡齿圈啮合,所述高低速双联齿轮的另一个齿轮与第二高低速换挡齿轮啮合,所述高低速换挡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滑动的高低速拨叉组件。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高低速双联齿轮安装在所述作业换挡轴上。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作业拨叉组件和高低速拨叉组件均包括拨叉、换挡轴和滑动驱动件,所述换挡轴固定安装于箱体上,所述拨叉滑设于换挡轴上并与滑动驱动件相连。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作业拨叉组件和高低速拨叉组件共用一根换挡轴。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作业拨叉组件和高低速拨叉组件的换挡轴与拨叉之间还设有换挡弹性定位组件。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作业双联齿轮和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均设有卡槽,所述第一作业双联齿轮和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对应的拨叉设有卡套于所述卡槽中的U型卡。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行走输出齿轮为锥齿轮。

上述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作业输出轴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箱体上,所述作业输出轴与作业换挡轴通过花键及花键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能够实现作业动力和行走动力的分配输出,其作业换挡机构采用作业三联齿轮、第一作业双联齿轮、第二作业双联齿轮和作业固定齿轮进行换挡和传动,在满足载荷及传动比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结构紧凑性,使变速器的整体尺寸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的变速器的原理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的变速器的局部主剖视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的变速器的俯剖视图。

图4为各部件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各部件安装在作业输出轴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高低速拨叉组件和作业拨叉组件的局部主剖视图。

图7为高低速拨叉组件和作业拨叉组件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例说明:

100、箱体;1、动力输入轴;2、作业输出轴;3、行走输出齿轮;4、作业换挡机构;400、作业换挡轴;401、作业三联齿轮;402、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3、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4、作业固定齿轮;405、作业拨叉组件;516、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7、高低速双联齿轮;518、高低速换挡齿圈;519、第二高低速换挡齿轮;520、高低速拨叉组件;521、拨叉;522、换挡轴;523、滑动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农用变速器的传动装置,包括箱体100、行走输出齿轮3、安装在箱体100中的动力输入轴1和安装在箱体100中的作业输出轴2,行走输出齿轮3与动力输入轴1相连,动力输入轴1与作业输出轴2通过作业换挡机构4相连,作业换挡机构4包括作业换挡轴400、作业三联齿轮401、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和作业固定齿轮404,作业换挡轴400可转动的安装于箱体100上且与动力输入轴1并排设置,作业输出轴2与作业换挡轴400相连进行同步转动,作业三联齿轮401可转动的安装于作业换挡轴400上,作业固定齿轮404固设于作业换挡轴400上,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可转动的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上,且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的两个齿轮分别与作业三联齿轮401的其中一个齿轮和作业固定齿轮404常啮合,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沿轴向滑设于动力输入轴1上,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能通过滑动择一与作业三联齿轮401的另外两个齿轮啮合或者与作业三联齿轮401的任意齿轮均不啮合,作业换挡机构4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滑动的作业拨叉组件405。该种结构形式的作业换挡机构4在满足载荷及传动比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结构紧凑性,使变速器的整体尺寸明显减小。而传统采用一个双联齿轮与两个固定齿轮配合形式的换挡机构,在满足载荷要求的前提下,不能改变齿轮的模数和减速比,要将发动机转速通过一级减速输出给轴,就必须加大轴上齿轮的直径,这样会使变速箱的整体尺寸明显增大。

本实施例中,行走输出齿轮3可转动的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上并通过一高低速换挡机构与动力输入轴1相连进行传动,高低速换挡机构包括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和高低速双联齿轮517,行走输出齿轮3连接有同步转动的高低速换挡齿圈518和第二高低速换挡齿轮519,高低速双联齿轮517可转动的安装于箱体100中的一根轴上,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滑设于动力输入轴1上,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能通过滑动择一与高低速双联齿轮517的其中一个齿轮和高低速换挡齿圈518啮合,高低速双联齿轮517的另一个齿轮与第二高低速换挡齿轮519常啮合,高低速换挡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滑动的高低速拨叉组件520;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与高低速换挡齿圈518啮合时高低速换挡机构的传动比不等于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与高低速双联齿轮517啮合时高低速换挡机构的传动比,从而实现高低速转换,具体的,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与高低速换挡齿圈518啮合时高低速换挡机构的传动比大于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与高低速双联齿轮517啮合时高低速换挡机构的传动比。

上述高低速换挡机构的高低速双联齿轮517可转动的安装于作业换挡轴400上,这样能够减少轴的数量,提高结构紧凑性,降低成本。行走输出齿轮3为锥齿轮,这样可以使与行走输出齿轮3连接的行走传动轴与动力输入轴1呈相互垂直的90°交叉布置形式,能够大大提高变速器的结构紧凑性。并且,还可在行走传动轴上采用两个锥齿轮与分设于行走输出齿轮3的两侧并与其啮合,能够更好的平衡由于锥齿轮啮合传动产生的轴向力,减少行走传动轴的轴向串动。

本实施例的动力输入轴1一端伸出至箱体100外部,动力输入轴1穿出箱体100的位置处设有轴承组件,该轴承组件包括轴端盖和轴承,轴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00上,轴承安装在动力输入轴1和轴端盖之间,使动力输入轴1可相对于箱体100转动,轴端盖和动力输入轴1之间还设有唇型密封圈,动力输入轴1另一端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箱体100内。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和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通过花键空套在动力输入轴1上,可以沿动力输入轴1滑动。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通过花键空套在动力输入轴1上,动力输入轴1上于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轴向两侧均设置轴用卡环和齿轮挡圈,对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进行轴向限位。高低速换挡齿圈518和第二高低速换挡齿轮519为一体件,该一体件可自由转动的空套在动力输入轴1上,一体件一端设有插孔,行走输出齿轮3部分插入该插孔中并通过花键与一体件配合以实现同步转动,一体件另一端与动力输入轴1的轴肩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挡圈和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以及与行走输出齿轮3啮合输出动力的锥齿轮对行走输出齿轮3的轴向分力共同作用对一体件和行走输出齿轮3轴向限位。作业换挡轴400和作业输出轴2通过花键套连接实现同步转动,其中,作业换挡轴400通过两套轴承组件安装在箱体100上,作业输出轴2与箱体100之间设有一套轴承组件,各轴承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包括轴承端盖和密封圈等。作业三联齿轮401和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可转动的空套在作业换挡轴400上,作业固定齿轮404通过花键与作业换挡轴400配合,并采用挡圈、衬套对作业三联齿轮401、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和作业固定齿轮404进行轴向定位,防止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业拨叉组件405和高低速拨叉组件520均包括拨叉521和固定安装于箱体100上的换挡轴522,拨叉521滑设于换挡轴522上并连接一滑动驱动件523,滑动驱动件52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伸缩气缸、伸缩油缸以及现有变速器的手动换挡机构等;优选的,高低速拨叉组件520和作业拨叉组件405共用一根换挡轴522,也即高低速拨叉组件520和作业拨叉组件405的拨叉521滑设于一根换挡轴522上,以提高结构紧凑性、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换挡轴522与拨叉521之间还设有换挡弹性定位组件,用于在各挡位状态下对拨叉521进行定位;具体的,换挡弹性定位组件包括压紧钢珠和压簧,压簧和压紧钢珠依次装设在设于拨叉521上且开口朝向换挡轴522的沉孔中,压簧将压紧钢珠压在换挡轴522上,在换挡轴52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沉孔,在拨叉521滑动控制相应齿轮处于各个挡位状态下时,压紧钢珠正好对应压入其中一个定位沉孔中,从而实现在该挡位状态下对拨叉521进行定位,防止拨叉521随意移动。以高低速拨叉组件520为例,换挡轴522上对应高低速拨叉组件520设置有两个定位沉孔,当拨叉521处于使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与高低速双联齿轮517的其中一个齿轮啮合时,压紧钢珠正好压入第一个定位沉孔中,当拨叉521处于使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与高低速换挡齿圈518啮合时,压紧钢珠正好压入第二个定位沉孔中。同理,换挡轴522上对应作业拨叉组件405设置有三个定位沉孔,当拨叉521处于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与作业三联齿轮401的其中一个齿轮啮合时,压紧钢珠正好压入第一个定位沉孔中,当拨叉521处于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与作业三联齿轮401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时,压紧钢珠正好压入第二个定位沉孔中,当拨叉521处于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与作业三联齿轮401的任意齿轮均不啮合时,压紧钢珠正好压入第三个定位沉孔中。

优选的,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和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均设有卡槽,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对应的拨叉521设有卡套于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的卡槽中U型卡,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对应的拨叉521设有卡套于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的卡槽中的U型卡,拨叉521沿换挡轴522滑动时可以相应拨动第一高低速换挡齿轮516和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沿动力输入轴1滑动。该种拨叉521与相应齿轮连接配合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制作装配容易、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上述作业输出轴2连接作业机具以提供作业所需动力,本实施例的作业输出轴2是作为旋耕轴使用。当作业拨叉组件405驱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的小齿轮与作业三联齿轮401啮合时,动力输入轴1的动力依次经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的小齿轮、作业三联齿轮401、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和作业固定齿轮404传递至作业换挡轴400,作业换挡轴400带着作业输出轴2转动,此时为低速作业挡;当作业拨叉组件405驱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的大齿轮与作业三联齿轮401啮合时,动力输入轴1的动力依次经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的大齿轮、作业三联齿轮401、第二作业双联齿轮403和作业固定齿轮404传递至作业换挡轴400,作业换挡轴400带着作业输出轴2转动输出作业动力,此时为高速作业挡;当作业拨叉组件405驱使第一作业双联齿轮402的两个齿轮与作业三联齿轮401均不啮合时,动力输入轴1的动力不传递至作业换挡轴400,作业换挡轴400不带着作业输出轴2转动,此时为空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