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79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以爆发之势上升,进而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部分,与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有关。减振器是悬架机构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减振器的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平顺性、稳定性。传统的液力减振器,不能自动控制减振器阻尼力的大小。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可以根据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自动的控制减振器的阻尼力,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悬架减振器阻尼不可调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包括:

活塞杆本体;

阀壳,其固定在所述活塞杆本体下端,所述阀壳内部呈空心状;所述阀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以使储油缸上腔与阀壳内部相导通;所述阀壳顶端设置有开孔,连通所述活塞杆本体的空心部。

优选的是,所述活塞杆本体与阀壳通过止口径向定位后经过激光焊接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阀壳内壁具有三段直径不同的旋槽。

优选的是,所述阀壳的外侧面的下部设置有活塞环。

优选的是,所述活塞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优选的是,所述活塞杆本体与阀壳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旋槽的直径沿着所述阀壳从里到外的方向依次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利用电能流经线圈产生电磁吸力将活动铁芯吸引或者分开,通过与阻尼阀配合工作,实现减振器阻尼力电子控制,提高减振器的减振、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塞杆本体与阀壳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活塞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架减振器电控活塞杆,其设置在储油缸110内。包括活塞杆本体120,以及阀壳130。储油缸110下端与车桥连接,活塞杆本体120的上端与车架连接。

活塞杆本体120的下端与阀壳130固定连接。一并参阅图2、图3,活塞杆本体120的下端与阀壳130的顶端通过止口径向定位后再经过激光焊接,使活塞杆本体120与阀壳130牢固固定在一起。所述阀壳130内部设置有第一阶梯135和第二阶梯136。

所述阀壳130的外侧面的下部设置有活塞环134,所述活塞环134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卡在阀壳130外侧面的下部的环槽中,并与储油缸110内壁形成摩擦副,将储油缸110分为上腔和下腔。

所述阀壳130内设置有一空腔,在空腔的顶端设置有电磁铁140,所述阀壳130内设置有以环形卡槽131,在环形卡槽131内设置有卡簧132,电磁铁140的下端卡在卡簧132上,电磁铁140的上端与阀壳130内空腔上表面贴合,即通过卡簧132将电磁铁140固定在空腔的顶端。

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杆本体120为空心杆,其内设置有一沿轴线的通孔121,所述阀壳130的顶部也设置有开口,便于电磁铁140的导线经阀壳130的顶部开口从活塞杆本体120顶部穿出。连接到电控单元ECU上,通过电控单元ECU改变线圈电流大小,进而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

活动铁芯150设置在电磁铁140的下方,在活动铁芯150与电磁铁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160,通过第一阶梯135对活动铁芯150进行限位,限制其上止点的位置。

所述活动铁芯150外表面与阀壳130内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铁芯150能够在阀壳130内沿轴线上下移动。在所述阀壳13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133,所述活动铁芯150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孔,所述侧孔的内径小于进油孔133的内径。当电磁铁140不通电使活动铁芯150处于最下端,活动铁芯150上的侧孔与进油孔133相对,轴线重合,此时储油缸110的上腔通过侧孔与进油孔133与与阀壳130内腔相连通。当电磁铁140通电时,吸引活动铁芯150向上移动,此时活动铁芯150完全没有遮挡进油孔133,减振液从储油缸110上腔经进油孔133直接流入阀壳130内腔,此时的流量会比活动铁芯150位于下端时的流量大。

所述阀壳130内腔的下部设置有阻尼阀170,即阻尼阀170安装在活动铁芯150的下端,通过阻尼阀170使阀壳130内部与储油缸110下腔相导通。所述第二阶梯135与阻尼阀170配合。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