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98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切换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多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取暖和干燥,例如在浴室里设置暖风机,就能对浴室里的室内空气进行换气、取暖和干燥。

惟,现有暖风机仅有单阀门设计,因此只能对单间浴室进行换气、取暖和干燥,根本无法将现有暖风机供具有双隔间的浴室来使用,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创作,乃为本案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能藉由双阀门的设计,以能对双空间或双隔间同时或不同时进行换气、干燥、单凉/暖出气以及双凉/暖出气。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包括:一阀体,开设有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和连通于该第一、二通道之间的一连通部,该第二通道具有一第一出气口和一第二出气口;一第一偏摆阀门,枢接于该阀体内且选择性对应该第一通道和该连通部封闭;一第二偏摆阀门,枢接于该阀体内且选择性对应该第一出气口和该第二出气口封闭;以及一加热器,设置于该连通部。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双阀门切换装置的暖风机,包括:一机体;一气体抽排器,设置于该机体内且具有一排气出口;以及一双阀门切换装置,设置于该机体内且包含:

一阀体,开设有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和连通于该第一、二通道之间的一连通部,该第二通道具有一第一出气口和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通道的一端、该第一出气口和该第二出气口分别经由该机体而与外界连通,该排气出口则连通于该第一通道的另一端;

一第一偏摆阀门,枢接于该阀体内且选择性对应该第一通道和该连通部封闭;

一第二偏摆阀门,枢接于该阀体内且选择性对应该第一出气口和该第二出气口封闭;和

一加热器,设置于该连通部。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藉由特殊的双阀门设计,以能对双空间或双隔间同时或不同时进行换气、干燥、单凉/暖出气以及双凉/暖出气。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暖风机的立体组合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于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之省略上阀盖等后的立体图,揭示换气模式。

图6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之省略上阀盖等后的立体图,揭示第一进出气模式。

图7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之省略上阀盖等后的立体图,揭示第二进出气模式。

图8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之省略上阀盖等后的立体图,揭示第三进出气模式。

图9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之省略上阀盖等后的立体图,揭示第四进出气模式。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之省略上阀盖等后的立体图,揭示第五进出气模式。

图中:100…双阀门切换装置;1…阀体;1a…下阀座;1b…上阀盖;1b1…出气井;11…第一通道;111…进气口;112…换气口;12…第二通道;121…第一出气口;122…第二出气口;13…连通部;15…第三阀门;16…第三驱动器;2…加热器;3…第一偏摆阀门;31…第一枢轴;32…长边;321…长槽;33…短边;4…第二偏摆阀门;41…第二枢轴;42…长边;43…短边;431…长槽;5…第一驱动器;51…变形转轴;6…第二驱动器;800…机体;81…第一外出气口;82…第二外出气口;83…外换气口;900…气体抽排器;91…排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可在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的室内空间(例如具有干湿分离隔间的浴室等),进行换气、取暖(换气同时控制所输出空气的温度)和干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暖风机包括一机体800以及皆设置于机体800内的一气体抽排器900和一双阀门切换装置100。

机体800开设有一第一外出气口81、一第二外出气口82、一外换气口83和一外入气口(图中未示)。

气体抽排器900具有一抽气入口(未标示元件符号)和一排气出口91,以利用抽气入口抽吸室内空气,再将所抽吸的室内空气经由排气出口91排出。气体抽排器900设置于机体800内,抽气入口则与机体800的所述外入气口相通而据以抽吸室内空气。

双阀门切换装置100亦设置于机体800内,并利用两个阀门来控制上述吸进机体800内之室内空气的各种不同流向变化。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包含:一阀体1、一第一偏摆阀门3以及一第二偏摆阀门4,较佳还包含:一加热器2、一第一驱动器5和一第二驱动器6。

阀体1开设有一第一通道11、一第二通道12和连通于第一、二通道11、12之间的一连通部13,换言之,连通部13的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具有两端,这两端分别为一进气口111和一换气口112;第二通道12则具有一第一出气口121和一第二出气口122。其中,如图3所示,阀体1定义有彼此交叉(或彼此垂直)的一阀体高度方向D1以及一阀体长宽方向D2,且阀体长宽方向D2于图中系指宽度方向,亦即阀体高度方向D1和阀体长宽方向D2分别为图3中的Z轴方向和Y轴方向。

第一偏摆阀门3对应第一通道11位置枢接于阀体1内,使能以偏摆的方式对应第一通道11或连通部13封闭。

具体而言,第一偏摆阀门3为一长方形片体而具有二相对长边32和二相对短边33,其中一短边33设置有一第一枢轴31,其中一长边32则开设有一长槽321。第一枢轴31则依据阀体高度方向D1枢接于阀体1内,并使第一偏摆阀门3能藉由偏摆而对应第一通道11的一端封闭,即对应换气口112端封闭(实际则如图所示封闭于第一通道11的中间段内)或对应连通部13的一端封闭。

第二偏摆阀门4对应第二通道12位置枢接于阀体1内,使能以偏摆的方式对应第一出气口121或第二出气口122封闭。

具体而言,第二偏摆阀门4亦为一长方形片体而具有二相对长边42和二相对短边43,其中一长边42设置有一第二枢轴41,其中一短边43则开设有一长槽431。第二枢轴41则依据阀体长宽方向D2枢接于阀体1内,并使第二偏摆阀门4能藉由偏摆而对应第一出气口121封闭或对应第二出气口122封闭。

值得注意的是,阀体1具有一顶面、相对于顶面的一底面和围绕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多数侧面,又,阀体1包含一下阀座1a(具有所述底面)和盖合于下阀座1a上的上阀盖1b(具有所述顶面),前述第一出气口121开设于阀体1的一侧面(具体则如图所示开设于下阀座1a的侧边),前述第二出气口122则开设于阀体1的顶面(具体则如图所示开设于上阀盖1b),使第一出气口121和第二出气口122分别位于彼此垂接的侧面(指阀体1的侧面)和顶面(指阀体1的顶面)。因此,当第二枢轴41如图所示对应侧面和顶面之间的垂接处配置时,第二偏摆阀门4将能对应第二出气口122位置封闭(参图6),或能斜向遮挡于第二通道12内而封闭第一出气口121(参图7)。

当第二偏摆阀门4斜向遮挡于第二通道12内时,将能利用斜挡于第二通道12内的第二偏摆阀门4顺势导引气流向上,进而让空气经由第二出气口122输出。

加热器2设置于连通部13,使来自于第一通道11的空气能被加热器2加热,最后再经由第二通道12输出被加热过的暖气。

第一驱动器5设置于上阀盖1b且连接有属于非同轴的一变形转轴51,变形转轴51则具有连接于第一驱动器5的一近端和远离于第一驱动器5的一远端。变形转轴51的远端则伸入于第一偏摆阀门3的长槽321内,因此,当第一驱动器5带动变形转轴51的近端旋转时,与近端呈非同轴的远端则以偏摆方式带动第一偏摆阀门3偏摆。

第二驱动器6设置于下阀座1a且连接有亦属于非同轴的一变形转轴(图中未示,其结构相同于上述变形转轴51)。第二驱动器6的变形转轴的远端则伸入于第二偏摆阀门4的长槽431内,因此,当第二驱动器6带动其变形转轴的近端旋转时,与近端呈非同轴的远端则以偏摆方式带动第二偏摆阀门4偏摆。

此外,上阀盖1b还可垂接有一出气井1b1,出气井1b1的出口即为第二出气口122。又,出气井1b1内还可进一步增设有一第三阀门15和用以带动第三阀门15转动的一第三驱动器16,因此,可藉由第三驱动器16带动第三阀门15对应第二出气口122转动,进而具有能够更进一步地控制第二出气口122的开启、封闭或局部启闭的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通道11一端的换气口112系经由机体800的外换气口83而与外界相通,第二通道12的第一、二出气口121、122则分别经由机体800的第一、二外出气口81、82而与外界(例如具有干湿分离之第一、二隔间的浴室等)相通,气体抽排器900的排气出口91则连通于第一通道11的进气口111。

藉由上述结构,即能组合成本创作的双阀门切换装置100及具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暖风机。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换气模式。当启动电源而使气体抽排器800运转时,将能经由所述抽气入口(未标示元件符号)从室内抽吸室内空气,室内空气则经由排气出口91和进气口111而进入阀体1内;此时,藉由控制第一偏摆阀门3封闭于连通部13的一端(即第一通道11与连接部13之间的接口),使气体抽排器900所吹送的空气能经由第一通道11而从换气口112和外换气口83(见图1)输出,如此达到换气效果。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第一进出气模式。在气体抽排器800运转的情况下,藉由控制第一偏摆阀门3对应第一通道11的换气口112封闭,且第二偏摆阀门4对应第二出气口122(参图3所示)封闭,使气体抽排器900所吹送的空气能经由进气口111和连通部13而通过加热器2,并使加热后的空气能经由第一出气口121和第一外出气口81(见图1)输出,如此达到对连接于第一外出气口81的空间(即前述第一隔间)输送暖气的效果。当然,此时亦可控制关掉加热器2,以能从第一外出气口81输送未加热的空气(非暖气,或称为凉气)。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第二进出气模式。在前述第一进出气模式的情况下,若进一步控制第二偏摆阀门4对应第一出气口121封闭,使加热或未加热的空气能经由第二出气口122(参图3所示)和第二外出气口82(见图1)输出,如此达到对连接于第二外出气口82的空间(即前述第二隔间)输送凉气或暖气(以下则简单以:凉/暖气来表示)的效果。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第三进出气模式。在前述第一进出气模式的情况下,若再控制第一偏摆阀门3对应第一通道11的换气口112予以半封闭,使气体抽排器900所吹送的空气能被第一偏摆阀门3所分流,以让一部分的空气能通过加热器2(可启动加热,亦可不启动加热),并使加热或未加热的空气能经由第一出气口121和第一外出气口81(见图1)输出,以对连接于第一外出气口81的空间(即前述第一隔间)输送凉/暖气;并让另一部分的空气能从换气口112和外换气口83(见图1)输出,以达到同步换气的效果。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第四进出气模式。在前述第三进出气模式的情况下,若再控制第二偏摆阀门4对应第一出气口121封闭,就能使加热或未加热的空气经由第二出气口122(参图3所示)和第二外出气口82(见图1)输出,以对连接于第二外出气口82的空间(即前述第二隔间)输送凉/暖气。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第五进出气模式。在上述各模式中的第二偏摆阀门4亦能对应第二通道12的第一出气口121予以半封闭,使加热或未加热的空气能被第二偏摆阀门4所分流,以让一部分和另一部分的加热或未加热的空气能分别经由第一出气口121和第二出气口122输出,从而同时对连接于第一、二外出气口81、82的空间(即前述第一、二隔间)输送凉/暖气。换言之,当第二偏摆阀门4半封闭时,经过加热的空气(暖气)将会分别输送给连接于第一、二外出气口81、82的第一、二隔间,从而达到双暖气出气的效果。

特别是当第一、二偏摆阀门3、4都呈半封闭时(图中未示),就能在加热空气后使本创作同时具有换气、干燥以及双暖气出气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系具有以下功效:藉由特殊的双阀门(第一、二偏摆阀门3、4)结构设计,以能随着第一、二偏摆阀门3、4的偏摆位置而实现对双空间或双隔间同时进行(或不同时进行)单凉/暖气出气、双凉/暖气出气、干燥和换气等的自由切换效果。再者,本创作还能针对干湿分离隔间的干区和湿区分别单独暖气出气、干燥和换气。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