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342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



背景技术:

蜗杆螺栓是蜗轮与螺杆的组合件,蜗杆通过与涡轮相啮合将动力传动至螺杆,从而实现机构的传动,可用于汽车座椅、电机等设备的位置调节结构中。

申请公布号为CN1015095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基座、输出构件及驱动构件,所述基座内设有收容腔;所述输出构件包括螺杆、可动套设于螺杆一端的螺母及固定套设于螺杆另一端的齿轮,所述螺母与一动力接收构件相连,至少一弹性垫片套置于螺杆的与齿轮连接的部位,所述齿轮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驱动构件包括一蜗杆伸入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齿轮啮合,当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齿轮与螺杆旋转时,所述螺母沿螺杆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动力接收构件相对基座运动。

上述传输装置提高了齿轮与螺杆之间的轴向抗拉脱能力,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齿轮可能出现“崩掉”的现象,使用寿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包括螺杆和用于与蜗杆相配合的齿轮,所述螺杆贯穿所述齿轮的中心且与齿轮相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为斜齿轮,该齿轮的下齿端具有倒角一,所述倒角一位于该齿轮的下端外缘。

其原理如下:蜗杆螺栓中的齿轮能够与受动力驱动的蜗杆相啮合,蜗杆转动能够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在转动同时带到与其固连的螺杆以相同的角速度同向转动,这样配合在螺杆上的螺母由于与机体相连不能跟转就会沿着螺杆的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机体位置的调节。通过设置齿轮为斜齿轮,增加了蜗杆与齿轮的重合度,从而降低了轮齿的载荷,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齿轮在啮合过程中由于齿端的尖角强度不足,会出现“崩掉”的现象,对于斜齿轮这种现象更严重,落入的碎屑会对啮合机构造成磨损,通过在齿轮下齿端的外缘设置倒角一,将齿端的尖角去除并提高齿端外缘的强度,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中,所述齿轮的上齿端具有倒角二,所述倒角二为于该齿轮的上端外缘。由于齿轮在调节过程中需要正转和反转,通过在齿轮上齿端的外缘设置倒角二,这样与倒角一相配合,使齿轮在调节过程中两端都不会出现“崩掉”的现象,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中,所述螺杆的螺纹段位于所述齿轮的下侧,该螺杆的上端面中央开设有盲孔。通过在螺杆的上端面中央开设盲孔,这样在生产过程中,能为蜗杆螺栓在机床进行加工时提供加工定位,此外,蜗杆螺栓进行安装时,盲孔还能和安装部位的凸台或销杆相配合实现定位,减小蜗杆螺栓的窜动,提高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中,所述螺纹段延伸至螺杆的末端,该螺杆的末端外缘经倒角处理。通过设置螺纹段延伸至螺杆的末端,充分利用螺杆的长度,增加蜗杆螺栓的调节范围,通过设置螺杆的末端外缘经倒角处理,为螺杆与机体上螺母的配合提供安装导向,提高装配便捷性。

在上述的一种柴油机的蜗杆螺栓中,所述螺杆和齿轮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设置螺杆和齿轮一体成型,使螺杆和齿轮的配合关系更加稳固,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倒角一与所述齿轮端面的夹角为30度。设置倒角一与齿轮端面的夹角为30度,使齿轮的啮合重合度与齿端外缘处的强度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柴油机的蜗杆螺栓通过在齿轮的齿端的外缘设置倒角一和倒角二,将齿端的尖角去除并提高齿端外缘的强度使齿轮在调节过程中两端都不会出现“崩掉”的现象,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2、本柴油机的蜗杆螺栓通过在螺杆的上端面中央开设盲孔,除能为蜗杆螺栓在机床进行加工时提供加工定位,还能再蜗杆螺栓进行安装时为其提供定位,减小蜗杆螺栓的窜动,提高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蜗杆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杆;11、螺纹段;12、盲孔;

2、齿轮;21、倒角一;22、倒角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柴油机的蜗杆螺栓,包括螺杆1和用于与蜗杆相配合的齿轮2,螺杆1贯穿齿轮2的中心且与齿轮2相固连,齿轮2为斜齿轮,该齿轮2的下齿端具有倒角一21,倒角一21位于该齿轮2的下端外缘。蜗杆螺栓中的齿轮2能够与受动力驱动的蜗杆相啮合,蜗杆转动能够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在转动同时带到与其固连的螺杆1以相同的角速度同向转动,这样配合在螺杆1上的螺母由于与机体相连不能跟转就会沿着螺杆1的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机体位置的调节。通过设置齿轮2为斜齿轮,增加了蜗杆与齿轮2的重合度,从而降低了轮齿的载荷,延长齿轮2的使用寿命;齿轮2在啮合过程中由于齿端的尖角强度不足,会出现“崩掉”的现象,对于斜齿轮这种现象更严重,落入的碎屑会对啮合机构造成磨损,通过在齿轮2下齿端的外缘设置倒角一21,将齿端的尖角去除并提高齿端外缘的强度,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来讲,齿轮2的上齿端具有倒角二22,倒角二22为于该齿轮2的上端外缘。由于齿轮2在调节过程中需要正转和反转,通过在齿轮2上齿端的外缘设置倒角二22,这样与倒角一21相配合,使齿轮2在调节过程中两端都不会出现“崩掉”的现象,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螺杆1和齿轮2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设置螺杆1和齿轮2一体成型,使螺杆1和齿轮2的配合关系更加稳固,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倒角一21与齿轮2端面的夹角为30度。设置倒角一21与齿轮2端面的夹角为30度,使齿轮2的啮合重合度与齿端外缘处的强度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从而延长蜗杆螺栓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螺杆1的螺纹段11位于齿轮2的下侧,该螺杆1的上端面中央开设有盲孔12。通过在螺杆1的上端面中央开设盲孔12,这样在生产过程中,能为蜗杆螺栓在机床进行加工时提供加工定位,此外,蜗杆螺栓进行安装时,盲孔12还能和安装部位的凸台或销杆相配合实现定位,减小蜗杆螺栓的窜动,提高工作稳定性。进一步来讲螺纹段11延伸至螺杆1的末端,该螺杆1的末端外缘经倒角处理。通过设置螺纹段11延伸至螺杆1的末端,充分利用螺杆1的长度,增加蜗杆螺栓的调节范围,通过设置螺杆1的末端外缘经倒角处理,为螺杆1与机体上螺母的配合提供安装导向,提高装配便捷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