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直线型油槽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462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直线型油槽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锥齿轮,尤其涉及一种带直线型油槽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驱动的差速功能主要通过差速器来实现,差速器工作时,差速器行星齿轮不仅绕半轴中心线进行公转,同时会发生自转。行星锥齿轮的自转绕差速器十字轴轴颈中心线进行,此时行星锥齿轮内孔与十字轴轴颈圆柱面上产生相对摩擦。现有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结构简单,如附图1所示,差速器行星锥齿轮在工作时,其内孔的圆柱面与十字轴轴颈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对转速和摩擦力,润滑油难以在摩擦面上形成有效润滑,且摩擦面上的润滑油被消耗后难以及时得到补充,容易直接引起行星齿轮及十字轴轴颈处的快速磨损或烧蚀,使用寿命较短。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5331351U,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差速器齿轮副,其包括相啮合的行星直齿锥齿轮和半轴齿轮,行星直齿锥齿轮的齿面和半轴齿轮的齿面均由多段锥形曲面构成,锥形曲面以差速器齿轮副的节锥顶点为顶点,齿面从齿顶至齿根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工作锥面、下工作锥面和非工作锥面,下工作锥面由光滑的凸解析曲面构成,非工作锥面为凹曲面;上工作锥面与下工作锥面的拼接线为参考线。但是该结构简单,摩擦面上难以形成有效润滑,也不便于润滑油的补充,容易快速磨损或烧蚀,抗磨损能力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差速器行星锥齿轮结构简单,摩擦面上难以形成有效润滑,也不便于润滑油的补充,抗磨损能力不佳,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摩擦面上能够存储润滑油,并且便于润滑油的补充,有效解决了摩擦面上难以形成有效润滑的问题,抗磨损能力得到了提升,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的一种带直线型油槽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直线型油槽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包括锥齿轮本体,锥齿轮本体的轴心处设置有锥齿轮内孔,所述锥齿轮内孔的环形内壁上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直线型油槽,直线型油槽为三条或三条以上且对称分布,锥齿轮本体的外端球面上开设有弧形油槽,弧形油槽位于锥齿轮内孔的外边缘与锥齿轮本体的外边缘之间。

所述直线型油槽的长度与锥齿轮内孔轴向上的长度相同,直线型油槽的槽宽为1毫米-5毫米,直线型油槽的槽深为0.3毫米-2毫米。

所述弧形油槽的最大槽深为0.5毫米-3毫米,圆弧形油槽的槽宽为2毫米-6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锥齿轮内孔的环形内壁上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直线型油槽,直线型油槽对称分布,润滑油能够通过直线型油槽进入到摩擦面上,并在摩擦面上形成持久良好的润滑。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直线型油槽能够存储润滑油,并且便于润滑油的补充,有效解决了摩擦面上难以形成有效润滑的问题,抗磨损能力得到了提升,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锥齿轮本体1,锥齿轮内孔2,直线型油槽3,弧形油槽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直线型油槽的差速器行星锥齿轮,包括锥齿轮本体1,锥齿轮本体1的轴心处设置有锥齿轮内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内孔2的环形内壁上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直线型油槽3,直线型油槽3为三条或三条以上且对称分布,锥齿轮本体1的外端球面上开设有弧形油槽4,弧形油槽4位于锥齿轮内孔2的外边缘与锥齿轮本体1的外边缘之间。

所述直线型油槽3的长度与锥齿轮内孔2轴向上的长度相同,直线型油槽3的槽宽为1毫米-5毫米,直线型油槽3的槽深为0.3毫米-2毫米。

所述弧形油槽4的最大槽深为0.5毫米-3毫米,圆弧形油槽4的槽宽为2毫米-6毫米。

如附图1所示,锥齿轮本体1的轴心处设置有锥齿轮内孔2,为了解决现有行星锥齿轮难以让润滑油在摩擦面上形成有效润滑,摩擦面上的润滑油被消耗后难以及时得到补充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在锥齿轮内孔2的环形内壁上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直线型油槽3,使得润滑油能够进入到直线型油槽3内,并使得直线型油槽3具有一定的储油功能,润滑油能够很容易进入到摩擦面上,能够在摩擦面上形成有效润滑,还能对润滑油形成有效补充。

直线型油槽3为三条或三条以上且对称分布,如果采用三条直线型油槽3时,各直线型油槽3之间呈120度夹角对称分布。直线型油槽3的长度与锥齿轮内孔2轴向上的长度相同,直线型油槽3还加工出过渡圆角,直线型油槽3的槽宽为1毫米-5毫米,直线型油槽3的槽深为0.3毫米-2毫米。

另外,还在锥齿轮本体1的外端球面上开设有弧形油槽4,弧形油槽4也能储存一定的润滑油,提高润滑效果,弧形油槽4位于锥齿轮内孔2的外边缘与锥齿轮本体1的外边缘之间,弧形油槽4的最大槽深为0.5毫米-3毫米,圆弧形油槽4的槽宽为2毫米-6毫米。本实用新型已在多种型号驱动桥上进行了台架验证,润滑效果有明显的改善,抗磨损和抗烧蚀性能得到了提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简单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