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9952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



背景技术:

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是汽车悬挂系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主要为汽车悬挂系统提供重量,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冲击时,可以将汽车的振动转换成质量块的振动,从而对汽车进行减震。每一辆汽车对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的要求均不同,但是现有的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均为一体设置,无法调节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的重量来适应不同汽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所述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能够调节自身的重量从而适应不同汽车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包括质量块本体,所述质量块本体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配重槽以及安装于第一配重槽中的第一配重单体,所述第一配重单体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配重槽过盈配合的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配重单体朝向安装通孔的端面为与安装通孔的侧壁相连的第一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配重槽和第一配种单体能够通过拆卸配重单体来减小质量块本体的重量,从而使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能够适应不同汽车的需求,同时,因为质量块本体的安装通孔会和汽车悬挂系统的安装轴相互配合美因茨安装轴会将第一配重单体压紧在第一配重槽中,第一配重单体不会从第一配重槽中脱落。第一橡胶层的设置能够加强第一配重单体和第一配重槽的配合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通孔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一配重槽相连的第一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缺槽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一配重单体从第一配重槽中进行拆卸,能够使用工具与第一配重单体的侧壁相抵,之后再从第一配重槽中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质量块本体为水平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所述安装通孔的轴线垂直于质量块本体的水平截面且经过质量块本体的水平截面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质量块本体呈长方体状,有利于质量块本体的存放和安装。同时,质量块本体的水平截面为正方形,安装通孔的轴线垂直于质量块本体的水平截面且经过质量块本体的水平截面中心,这种设置使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安装在安装轴上后,减震时振动较为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通孔中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一配重槽,所述第一配重槽的轴线均位于质量块本体的竖直对角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在设置有第一配重槽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质量块本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通孔在第一配重槽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二配重槽,所述第二配重槽中设置有第二配重单体,所述第二配重单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配重槽和第二配重单体的设置能够增加质量块本体的质量调节幅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配重单体的重量小于第一配重单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因为第二配重单体的重量小于第一配重单体的重量,因此还增加了质量块本体的质量调节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摩擦凸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摩擦凸纹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橡胶层和第一配重槽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第一配重单体和第一配重槽中的配合强度,第一配重单体不易从第一配重槽中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通孔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能够有效削弱安装通孔两端边沿的应力集中,同时,方便了质量块本体安装到安装轴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第一配重单体和第一橡胶层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第二配重单体和第二橡胶层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质量块本体;11、倒角;2、安装通孔;21、第一配重槽;22、第二配重槽;23、第一缺槽;24、第二缺槽;3、第一配重单体;31、第一橡胶层;32、第一摩擦凸纹;33、第一弧面;4、第二配重单体;41、第二橡胶层;42、第二摩擦凸纹;43、第二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悬挂左下梁质量块,主要包括质量块本体1,质量块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2。质量块本体1为水平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安装通孔2的轴线垂直于质量块本体1的水平截面,同时安装通孔2的轴线经过质量块本体1的水平截面中心。在本实施例中,质量块本体1的水平截面边长为安装通孔2直径的0.6倍。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通孔2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配重槽21以及安装于第一配重槽21中的第一配重单体3。其中,安装通孔2中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一配重槽21,第一配重槽21的轴线均位于质量块本体1的竖直对角面上。第一配重单体3朝向安装通孔2的端面为与安装通孔2的侧壁相连的第一弧面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重单体3呈圆柱状金属体。

如图2和图4所示,安装通孔2在第一配重槽21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二配重槽22,第二配重槽22中设置有第二配重单体4。第二配重槽22均位于安装通孔2的同一水平高度。其中,第二配重单体4的重量小于第一配重单体3。第二配重单体4朝向安装通孔2的端面为与安装通孔2的侧壁相连的第二弧面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重单体4呈圆柱体,且第二配重单体4的长度等于第一配重单体3,但第二配重单体4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配重单体3的截面直径。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配重单体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配重槽21过盈配合的第一橡胶层31。同时为了加强第一橡胶层31和第一配重槽21的配合强度,第一橡胶层3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摩擦凸纹32。

如图2所示,第二配重单体4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配重槽22过盈配合的第二橡胶层41。同时为了加强第二橡胶层41和第二配重槽22的配合强度,第二橡胶层4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摩擦凸纹42。

如图2所示,安装通孔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一配重槽21相连的第一缺槽23,一个第一配重槽21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缺槽23。安装通孔2的内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二配重槽22相连的第二缺槽24,一个第二配重槽22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缺槽24。

如图1所示,质量块本体1在安装通孔2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1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