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087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车辆制动系统的重要总成,一般分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是应用最早,也是目前载重车辆、客车、轮式工程机械、轮式军用装备普遍应用的一种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应用在轿车上,由于盘式制动器在体积和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更稳定的制动力,因此目前载重车辆和客车也要求装配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取代鼓式制动器已成为一种趋势。

盘式制动器依制动介质可分为液压盘式制动器和气压盘式制动器,液压盘式制动器由于提供的制动力小,主要应用于轿车等中小型车辆上,而气压盘式制动器应用在大中型载重汽车和客车上,但目前的气压盘式制动器还受到重量、成本的约束以及提供的制动力有限和可靠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的应用往往采用前盘后鼓的组合方式。

气压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钳、制动盘、托架和制动块组成,制动块装在托架上,分置在制动盘两侧,托架安装在车桥上,制动钳通过销轴与托架装配在一起。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气室的推杆就会推动安装于制动钳体内的助力机构压紧制动块,使制动块与制动盘之间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制动助力机构的推力越大,制动块与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这个摩擦力传递到车轮与地面之间就是使车辆减速乃至停车的制动力。

这里讲到的助力机构是一个机械传动机构,能将气室输入的原动力放大后,稳定的作用在制动盘上,以满足车辆制动力的要求,而且随着制动块的磨损,能够自动弥补摩擦片磨损带来的制动间隙增大,即自动调整制动间隙。但目前采用的助力机构在体积重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制动力难以提高,可靠性也不高,无法应对大型车辆对制动力的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已有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存在制动力较小、可靠性较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供较大的制动力、可靠性较高的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包括压力臂组件、间隙调整组件、支承压座、复位弹簧、底板和压板,所述压力臂组件包括支点圆柱、压力臂和拨销,所述支点圆柱通过小滚针副安装在压力臂的凹槽内,所述压力臂通过大滚针副安装在支承压座的顶面中部;

所述间隙调整组件设置有两套,分别为左间隙调整组件和右间隙调整组件,且分别布置在压力臂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间隙调整组件包括调节套、转动扭簧、离合扭簧、调节套管、调节螺杆和调节齿轮,所述调节套套装在调节套管上,所述调节套管的下端固定套装有所述调节齿轮,所述离合扭簧套装在调节套管的上端,所述转动扭簧套装在所述离合扭簧外并位于所述调节套内,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伸入调节套管内并与调节套管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穿过底板的通孔卡接在压板上;

所述支承压座的底面中部设有台阶圆柱体,所述台阶圆柱体外套装有同步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未贯穿的圆柱内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底板中部的圆柱内孔内,其上端顶触在支承压座的台阶圆柱体的圆柱内孔内;

所述压力臂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销孔,所述拨销设置有两个,两个拨销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压力臂侧面的销孔内,其另一端分别伸入相应一侧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底部的缺口内;

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转动扭簧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转动扭簧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离合扭簧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离合扭簧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管的内螺纹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管的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的外螺纹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的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台阶圆柱体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左台阶圆柱体和右台阶圆柱体,所述同步齿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左同步齿轮和右同步齿轮,所述左同步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左台阶圆柱体上,所述右同步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右台阶圆柱体上,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齿轮与所述左同步齿轮啮合,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齿轮与所述右同步齿轮啮合,所述右同步齿轮与所述左同步齿轮啮合。

再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左复位弹簧和右复位弹簧,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两个未贯穿的圆柱内孔,分别为左圆柱内孔和右圆柱内孔,所述左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左台阶圆柱体的内孔内,所述左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左圆柱内孔内,所述右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右台阶圆柱体的内孔内,所述右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右圆柱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动力,工作更加可靠,可靠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的总装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助力机构,包括压力臂组件、间隙调整组件、支承压座11、复位弹簧、底板15和压板16,所述压力臂组件包括支点圆柱1、压力臂3和拨销5,所述支点圆柱1通过小滚针副2安装在压力臂3的凹槽内,所述压力臂3通过大滚针副4安装在支承压座11的顶面中部;

所述间隙调整组件设置有两套,分别为左间隙调整组件和右间隙调整组件,且分别布置在压力臂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间隙调整组件包括调节套、转动扭簧、离合扭簧、调节套管、调节螺杆和调节齿轮,所述调节套套装在调节套管上,所述调节套管的下端固定套装有所述调节齿轮,所述离合扭簧套装在调节套管的上端,所述转动扭簧套装在所述离合扭簧外并位于所述调节套内,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伸入调节套管内并与调节套管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穿过底板的通孔卡接在压板16上;

所述支承压座11的底面中部设有台阶圆柱体,所述台阶圆柱体外套装有同步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未贯穿的圆柱内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底板中部的圆柱内孔内,其上端顶触在支承压座的台阶圆柱体的圆柱内孔内;

所述压力臂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销孔,所述拨销设置有两个,两个拨销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压力臂侧面的销孔内,其另一端分别伸入相应一侧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底部的缺口内;

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转动扭簧7′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转动扭簧7"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离合扭簧8′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离合扭簧8"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管9′的内螺纹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管9"的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的外螺纹与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的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台阶圆柱体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左台阶圆柱体和右台阶圆柱体,所述同步齿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左同步齿轮12′和右同步齿轮12",所述左同步齿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左台阶圆柱体上,所述右同步齿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右台阶圆柱体上,所述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齿轮13′与所述左同步齿轮12′啮合,所述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齿轮13"与所述右同步齿轮12"啮合,所述右同步齿轮12"与所述左同步齿轮12′啮合。

再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左复位弹簧14′和右复位弹簧14",所述底板15的中部设有两个未贯穿的圆柱内孔,分别为左圆柱内孔和右圆柱内孔,所述左复位弹簧14′的上端顶触在左台阶圆柱体的内孔内,所述左复位弹簧14′的下端顶触在左圆柱内孔内,所述右复位弹簧14"的上端顶触在右台阶圆柱体的内孔内,所述右复位弹簧14"的下端顶触在右圆柱内孔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压力臂组件包括支点圆柱1、小滚针副2、压力臂3、大滚针副4和拨销5;所述拨销5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左拨销5′和右拨销5",所述左拨销5′的右端与压力臂3的左侧面销孔过盈配合,其左端插接在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6′底部的缺口内,所述右拨销5"的左端与压力臂3的右侧面销孔过盈配合,其右端插接在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套6"底部的缺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制动时,制动气室的顶杆作用于压力臂3的球窝内,推动压力臂3绕支点圆柱1的中心旋转,压力臂3的旋转除了增力还会产生输出位移即制动位移;增力后的制动力和制动位移通过压力臂组件传递给支承压座11,支承压座11传递给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和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和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将制动位移和制动力传递给压板16,压板16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产生制动。

制动结束,制动气室的顶杆松开,左复位弹簧14′、右复位弹簧14"推动支承压座11,支承压座11将左复位弹簧14′、右复位弹簧14"产生的推力传递给压力臂组件,使得压力臂3绕支点圆柱的中心反转,压力臂3回到制动初始位置。

当摩擦片磨损后,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值超过初始设定的间隙值。制动时,压力臂3旋转,带动左拨销5′和右拨销5"的旋转,右拨销5"的旋转运动通过右间隙调节组件传递给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左拨销5′的旋转运动通过左间隙调节组件传递给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右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和左间隙调整组件的调节螺杆10′的一端分别卡在压板16的两通孔中,推着压板16运动,压板16推着摩擦片向制动盘方向移动,补偿了摩擦片磨损产生的间隙值,从而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