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7657发布日期:2019-01-05 09:4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括第一轴和经由扭矩传递机构被从第一轴传递扭矩的第二轴的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变速装置,已知具有如下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主轴(第一轴),具有主带轮;副轴(第二轴),具有副带轮;传动带,卷挂于主带轮和副带轮。在该无级变速器中,副轴的两端部分别被由外壳支撑的轴承支撑为能够围绕第二轴心旋转。另外,在副轴上安装有构成减速齿轮装置的筒状的驱动齿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506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近年来,车辆的省燃料消耗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该需求,要求将变速装置进一步小型化。为了实现变速装置的小型化,可以考虑通过进一步缩短上述那样的无级变速器的副带轮和驱动齿轮之间的距离,来缩短副轴,从而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然而,在该情况下,因副轴缩短而引起动态刚性提高,从而因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所引起的起振力(啮合力)变大,因此,在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产生的齿轮噪声有可能增大。另一方面,为了降低该齿轮噪声,需要使副轴的质量增加,或者使无级变速器的壳体的刚性变大。然而,若使副轴的质量增加,或者使壳体的刚性变大,则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轻量化变得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既能够实现变速装置的紧凑化和轻量化,又能够降低因安装于该变速装置的第二轴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

本发明的变速装置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经由扭矩传递机构被从所述第一轴传递扭矩;筒状的驱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驱动齿轮具有:多个外齿,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对应的齿轮齿啮合;嵌合部,形成于所述驱动齿轮的内周面,并且与该第二轴嵌合,以使该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旋转,从所述驱动齿轮的径向观察,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从所述驱动齿轮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到与多个所述外齿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为止的范围,在所述轴向上与多个所述外齿不重叠,所述嵌合部在所述轴向上相比多个所述外齿更远离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从所述第一轴经由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传递至所述第二轴的扭矩,从该第二轴经由所述驱动齿轮的所述嵌合部向多个所述外齿传递。

在该变速装置中,从第一轴经由扭矩传递机构传递至第二轴传递的扭矩,从第二轴向驱动齿轮的嵌合部传递,传递至驱动齿轮的扭矩向在轴向上远离内周侧的嵌合部的多个外齿传递。由此,既能够抑制副轴的轴长增加,又能够延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从而能够使从该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实质上降低。因此,能够使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部的动态刚性降低来使因两者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降低,还能够抑制变速装置的壳体的刚性即重量的增加。其结果,在该的变速装置中,既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和轻量化,又能够使因安装于第二轴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变形方式的变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无级变速器(以下,适当地称为“cvt”)40的动力传递装置20的概略结构图。图1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20是装载于前轮驱动车辆的装置,构成为与发动机连接的变速驱动桥,所述发动机以曲轴和与未图示的驱动轮连接的左右的驱动轴59成大致平行的方式横向配置。如图所示,除了cvt40以外,动力传递装置20还包括:包括一体结合的外壳(第一壳体)22a、变速驱动桥壳体(第二壳体)22b和后壳体(第三壳体)22c的变速箱22,与cvt40一同容纳于该变速箱22的内部的起步装置23、油泵30、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5、齿轮机构50、差速器齿轮(差动机构)57等。

起步装置23构成为带有锁止离合器的流体式起步装置,容纳于外壳22a的内部。如图1所示,起步装置23具有经由作为输入构件的前盖21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泵轮23p、固定于cvt40的输入轴41的涡轮23t、配置于泵轮23p和涡轮23t的内侧且对从涡轮23t向泵轮23p的工作油(atf)的液流进行整流的导轮23s、将导轮23s的旋转方向限制为一个方向的单向离合器23o、减震机构24、锁止离合器25等。

泵轮23p、涡轮23t和导轮23s在泵轮23p和涡轮23t的转速差大时,通过导轮23s的作用作为液力变矩器发挥作用,在两者的转速差变小时,作为液力偶合器发挥作用。但是,在起步装置23中,也可以省略导轮23s、单向离合器23o,使泵轮23p和涡轮23t仅作为液力偶合器发挥作用。减震机构24例如具有与锁止离合器25连接的输入构件、经由多个第一弹性体与输入构件连接的中间构件、经由多个第二弹性体与中间构件连接并且固定于涡轮轮毂的输出构件等。锁止离合器25选择性地执行使泵轮23p和涡轮23t即前盖21和cvt40的输入轴41机械地(经由减震机构24)连接的锁止和该锁止的解除。此外,锁止离合器25可以构成为油压式的单板摩擦离合器,也可以构成为油压式的多板摩擦离合器。

油泵30构成为所谓的齿轮泵,该齿轮泵具有由配置在起步装置23和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5之间的泵体31和泵盖32构成的泵组件、内转子(外齿齿轮)33、外转子(内齿齿轮)34等。泵体31和泵盖32固定于外壳22a、变速驱动桥壳体22b。另外,内转子33经由轮毂与泵轮23p连接。因此,若内转子33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则未图示的油底壳(工作油贮存部)内的工作油(atf)通过油泵30经由过滤器(省略图示)被吸引,并且升压后的工作油向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供给(喷出)。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5容纳于变速驱动桥壳体22b的内部,该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5具有双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机构36、作为油压式摩擦接合构件的制动器b1和离合器c1。行星齿轮机构36具有固定于cvt40的输入轴41的太阳轮、齿圈、支撑与太阳轮啮合的小齿轮和与齿圈啮合的小齿轮,并且与cvt40的主轴42连接的行星架。制动器b1使行星齿轮机构36的齿圈与变速驱动桥壳体22b分离,以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在从油压控制装置被供给油压时,使行星齿轮机构36的齿圈固定于变速驱动桥壳体22b,以使其不能旋转。另外,离合器c1使行星齿轮机构36的行星架与输入轴41(太阳轮)分离,以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在从油压控制装置被供给油压时,使行星齿轮机构36的行星架与输入轴41连接。

由此,若使制动器b1分离并且使离合器c1接合,则能够将传递至输入轴41的动力直接向cvt40的主轴42传递,以使车辆前进。另外,若使制动器b1接合并且使离合器c1分离,则能够将输入轴41的旋转转换为反向并向cvt40的主轴42传递,以使车辆后退。而且,若使制动器b1和离合器c1分离,则能够解除输入轴41和主轴42的连接。

cvt40具有设置于作为驱动侧旋转轴的主轴(第一轴)42的主带轮43、设置于作为与主轴42平行地配置的从动侧旋转轴的副轴(第二轴)44的副带轮45、卷挂于主带轮43的带轮槽和副带轮45的带轮槽的传动带46、用于变更主带轮43的槽宽度的油压式促动器即初级缸47、用于变更副带轮45的槽宽度的油压式促动器即次级缸48。主带轮43包括与主轴42一体形成的固定滑轮43a、经由滚珠花键在轴向上自由滑动地支撑于主轴42的可动滑轮43b。另外,副带轮45包括与副轴44一体形成的固定滑轮45a、经由滚珠花键在轴向上自由滑动地支撑于副轴44并且被压缩弹簧即回位弹簧49在轴向上施力的可动滑轮45b。

初级缸47形成于主带轮43的可动滑轮43b的背后,次级缸48形成于副带轮45的可动滑轮45b的背后。为了使主带轮43和副带轮45的槽宽度变化,从油压控制装置向初级缸47和次级缸48供给工作油。由此,能够将从发动机经由起步装置23和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5传递至主轴42的动力无级地变速,并向副轴44传递。然后,传递至副轴44传递的动力经由齿轮机构50、差速器齿轮57和驱动轴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

齿轮机构50具有与副轴44一体地旋转的中间驱动齿轮51、与副轴44、驱动轴59平行地延伸,并且经由轴承被变速箱2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中间轴(第三轴)52、固定于该中间轴52并且与中间驱动齿轮51啮合的中间从动齿轮53、与中间轴52一体成形或固定于中间轴52的驱动小齿轮(终减速驱动齿轮)54、与驱动小齿轮54啮合并且与差速器齿轮57连接的差速器齿圈(终减速被动齿轮)55。

图2是表示cvt4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中间驱动齿轮51形成为中空筒状,具有:大径筒状部511,包括分别与中间从动齿轮53(参照图1)的对应的齿轮齿啮合的多个外齿510;小径筒状部512,从大径筒状部511沿轴向延伸且直径比该大径筒状部511(外齿510的齿底圆)的直径小。在小径筒状部512的内周面,嵌合花键513以在轴向上与多个外齿510分离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花键513形成于小径筒状部512的与大径筒状部511相反一侧的端部(图2中的右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以使其整体从中间驱动齿轮51的径向观察(向图2中的空心箭头方向观察)与多个外齿510在轴向上不重叠。

嵌合花键513与形成于副轴44的外周面的花键440以在周向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嵌合,作为与该副轴44嵌合的嵌合部发挥作用,以使中间驱动齿轮51能够与副轴44一体地旋转。如图2所示,花键440形成于副轴44的与副带轮45相反一侧的端部。由此,中间驱动齿轮51与副轴44嵌合,以使嵌合花键513(和花键440)相比多个外齿510在轴向上更远离作为扭矩传递机构的主带轮43、副带轮45和传动带46。另一方面,中间驱动齿轮51的内周面中的比嵌合花键513更靠近大径筒状部511侧的部分套嵌合于副轴44。

而且,与副轴44嵌合的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大径筒状部511(一端部)的端面与形成于该副轴44的阶梯部(扩径部)44s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中间驱动齿轮51中形成有用于抑制与螺母481的干扰的凹部,该螺母481用于将构成次级缸48的缸体构件480固定于副轴44,与阶梯部44s抵接的大径筒状部511的端面位于该凹部内。并且,如图2所示,在中间驱动齿轮51被安装于副轴44时,多个外齿510(大径筒状部511)比小径筒状部512更接近副带轮45(扭矩传递机构)。因此,中间从动齿轮53以在轴向上比驱动小齿轮54更接近副带轮45(扭矩传递机构)的方式固定于中间轴52(参照图1)。由此,能够使cvt40的轴长缩短,进而使动力传递装置20的轴长缩短。

如图所示,副轴44的副带轮45侧的端部被由变速箱22的后壳体22c支撑的第一轴承91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另外,与副轴44嵌合的中间驱动齿轮51相对于副带轮45位于与第一轴承91相反的一侧,被由变速箱22的外壳22a支撑的第二轴承9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这样,通过利用一对第一和第二轴承91、92支撑副轴44和中间驱动齿轮51,与利用单个轴承支撑副轴的副带轮侧的端部,并且利用被壳体支撑的两个轴承来支撑安装于副轴的中间驱动齿轮的两端的情况相比,能够使cvt40的整体紧凑化,进而使动力传递装置20的整体紧凑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91是包括内圈91i和外圈91o的滚珠轴承。第一轴承91的内圈91i被压入副轴44的副带轮45侧的端部,被与副轴44的端部螺接的螺母91n和固定滑轮45a保持。另外,外圈91o被后壳体22c保持。第二轴承92也是包括内圈92i和外圈92o的滚珠轴承。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以与外齿510不抵接的方式配置在小径筒状部512的接近多个外齿510的部分,以使在轴向上与中间驱动齿轮51的嵌合花键513不重叠。另外,外圈92o具有与内圈92i相同的轴长,被压入形成于外壳22a的凹部。即,第二轴承92以与多个外齿510不抵接且在轴向上与嵌合花键513不重叠的方式,支撑小径筒状部512的相比多个外齿510更远离副带轮45的部分。此外,第一和第二轴承91、92中的至少任一方也可以是圆锥滚子轴承、圆筒滚子轴承。

如上所述,在cvt40中,中间驱动齿轮51与副轴44嵌合,以使大径筒状部511(一端部)与该副轴44的阶梯部44s抵接,并且与副轴44一体地旋转。另外,第一轴承91被变速箱22的后壳体22c支撑,并且支撑副轴44的副带轮45侧的端部。而且,第二轴承92被变速箱22的外壳22a支撑,并且支撑在相对于副带轮45的与第一轴承91相反的一侧与副轴44嵌合的中间驱动齿轮51。因此,若在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之间,限制副轴44和中间驱动齿轮51中的任何一方的轴向位移,则也能够限制另一方的轴向位移。

鉴于此,在cvt40中,由薄的金属板形成为环状的单个垫片构件(选择垫片)100以与多个外齿510不抵接的方式配置于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和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大径筒状部51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大径筒状部511的小径筒状部512侧的端部形成有比外齿510的齿底圆的直径小并且比小径筒状部512的直径大的抵接部511s,垫片构件100以与该抵接部511s的端面和内圈92i的端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两者之间。

由此,在cvt40中,通过配置于副轴44的周围的单个垫片构件100来限制副轴44和中间驱动齿轮51相对于变速箱22的轴向位移,由此,能够抑制传动带46的倾斜(传动带46的轴向位移),并且能够限制中间驱动齿轮51的轴向位移。其结果,能够抑制经由传动带46、中间驱动齿轮51的扭矩的传递效率和两者的耐久性变差。而且,在cvt40中,由于能够仅通过单个垫片构件100来限制传动带46和中间驱动齿轮51的轴向位移,因此,能够减少cvt40的组装工序、部件数量,从而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另外,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cvt40中,从主轴42经由作为扭矩传递机构的主带轮43、传动带46和副带轮45向副轴44传递扭矩。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传递至副轴44的扭矩从副轴44经由花键440向中间驱动齿轮51的嵌合花键513传递。而且,传递至中间驱动齿轮51的扭矩向在轴向上与内周侧的嵌合花键513分离的多个外齿510传递。

由此,既能够抑制副轴44的轴长的增加,又能够延长从副带轮45(扭矩传递机构)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从而能够使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扭转刚性)实质上降低。因此,能够使中间驱动齿轮51和中间从动齿轮53的啮合部的动态刚性降低来使因两者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降低,还能够抑制变速箱22的刚性即重量的增加。其结果,在包括cvt40的动力传递装置20中,既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和轻量化,又能够使因安装于副轴44的中间驱动齿轮51和中间从动齿轮53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降低。

另外,在所述的cvt40中,从径向观察,中间驱动齿轮51的嵌合花键513的整体以在轴向上与多个外齿510不重叠的方式,形成于该中间驱动齿轮51(小径筒状部512)的内周面。由此,能够使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进一步变长。但是,若从中间驱动齿轮51的径向观察,嵌合花键513的至少从轴向上的中央部到与多个外齿510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为止的范围,在轴向上与多个外齿510不重叠,则能够充分地确保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因此,根据副轴44、中间驱动齿轮51的轴长,从径向上观察,嵌合花键513的副带轮45侧的端部与多个外齿510可以在轴向上重叠。

而且,在cvt40中,由于在多个外齿510和嵌合花键513之间以与两者在轴向上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轴承92,因此,能够通过第二轴承92高精度地支撑副轴44,并且通过第二轴承92承受力矩来抑制该力矩作用于嵌合花键513和花键440侧,由此,能够使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另外,在cvt40中,如以在轴向上相比嵌合花键513更远离副带轮45的方式配置第二轴承92的情况那样,由于无需将仅被第二轴承92支撑且对扭矩的传递没有作出贡献的部分设置于副轴44,因此,能够将该副轴44缩短,从而能够使装置整体紧凑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驱动齿轮51的嵌合部是与形成于副轴44的外周面的花键440以在周向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嵌合的嵌合花键513。由此,既能够抑制从副带轮45(扭矩传递机构)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扭转刚性)的增加,又能够使副轴44和中间驱动齿轮51一体地旋转。而且,通过在中间驱动齿轮51的小径筒状部512设置嵌合花键513,能够使从副带轮45(扭矩传递机构)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另外,通过利用第二轴承92支撑小径筒状部512的与多个外齿510接近的部分,能够抑制第一和第二轴承91、92的间隔的增加,并且能够使施加于中间驱动齿轮51的小径筒状部512的弯曲力矩变小。而且,第二轴承92以与多个外齿510不抵接且与嵌合花键513在轴向上不重叠的方式支撑小径筒状部512,因此,即使在中间驱动齿轮51的嵌合花键513附近产生晃动,也能够减少该晃动对第二轴承92的影响。

此外,如上所述的用于延长从副带轮45(扭矩传递机构)到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外齿510为止的扭矩的传递路径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cvt40以外的变速装置。即,所述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具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轴的有级变速器、混合动力式变速器、或包括具有第一轴的主变速器和具有第二轴的副变速器的变速装置。在这些情况下,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传递扭矩的扭矩传递机构可以是齿轮机构(齿轮列),也可以是包括带或链的卷挂传动机构。

接着,说明动力传递装置20中的垫片构件100的组装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动力传递装置20时,在完成向外壳22a内组装包括第二轴承92的各种部件和将变速驱动桥壳体22b紧固于外壳22a后,将垫片构件100与中间驱动齿轮51一起组装于第二轴承92。

具体而言,垫片构件100隔着润滑脂临时固定于与其对应的中间驱动齿轮51的抵接部511s附近,该中间驱动齿轮51的小径筒状部512被插入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以使垫片构件100与抵接部511s的端面和内圈92i的端面抵接。这样,在中间驱动齿轮51和垫片构件100被组装至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后,包括于组装后的cvt组件的副轴44与中间驱动齿轮51嵌合。由此,能够在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和中间驱动齿轮51的抵接部511s之间容易地配置垫片构件100。

另外,在组装动力传递装置20时,准备具有相不相同的厚度的多个垫片构件100,并且在预定的工序中测量图2中的距离l1、l2、l3、l4和l5。距离l1是组装于外壳22a的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的端面和紧固于外壳22a的变速驱动桥壳体22b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2是紧固于外壳22a的变速驱动桥壳体22b的端面和在组装于外壳22a和变速驱动桥壳体22b内的副轴44上组装的第一轴承91的外圈91o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3是中间驱动齿轮51的抵接部511s的端面和与副轴44的阶梯部44s抵接的中间驱动齿轮5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4是副轴44的阶梯部44s的端面和组装于该副轴44的第一轴承91的内圈91i的端面(螺母91n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5是第一轴承91的外圈91o的轴长和内圈91i的轴长之间的差。在测量这些距离l1~l5后,计算出间隔d=l1+l2-(l3+l4+l5)。然后,选择具有与间隔d一致或与间隔d最接近的厚度的垫片构件100,并使其隔着润滑脂临时固定于与其对应的中间驱动齿轮51。由此,能够使副轴44和中间驱动齿轮51相对变速箱22的轴向位移保持在极小的规定范围内。此外,在第一轴承91的内圈91i的轴长和外圈91o的轴长一致的情况下,不需要测量距离l5。

此外,在动力传递装置20中,垫片构件100配置在第二轴承92的内圈92i和中间驱动齿轮51的大径筒状部511(抵接部511s)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此。即,垫片构件100也可以配置在变速箱22的外壳22a和第二轴承92的外圈91o之间(图2中的a部)。另外,垫片构件100也可以配置在中间驱动齿轮51(大径筒状部511的端面)和副轴的阶梯部44s之间(图2中的b部)。而且,垫片构件100也可以配置在副轴44(固定滑轮45a的端面)和第一轴承91的内圈91i之间(图2中的c部)。另外,垫片构件100也可以配置在第一轴承91的外圈91o和变速箱22的后壳体22c之间(图2中的d部)。

图3是表示作为变形方式的变速装置的cvt40b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此外,对与所述的cvt40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3所示的cvt40b中,中间驱动齿轮51b除了包括多个外齿510的大径筒状部511和包括嵌合花键513的小径筒状部512之外,还包括从大径筒状部511向与小径筒状部512相反一侧延伸且直径比该大径筒状部511小的被支撑部515。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嵌合花键513与副轴44的花键440嵌合,以使被支撑部515相比多个外齿510更接近副带轮45。另外,被支撑部515的端部的内周面形成为随着远离多个外齿510而扩径,被支撑部515的该端部包围用于将缸体构件480固定于副轴44的螺母481的端部。而且,在被支撑部515和形成于副轴44的阶梯部(扩径部)44s之间,垫片构件100以与两者相抵接的方式配置。

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嵌合花键513也是与副轴44的花键440以在周向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嵌合的构件,从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径向观察(向图3中的空心箭头方向观察),该嵌合花键513以其整体在轴向上与多个外齿510不重叠的方式,形成于该小径筒状部512的内周面。由此,能够抑制从主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的增加,并且能够使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外齿5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进一步变长。另外,通过在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小径筒状部512设置嵌合花键513,能够使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

但是,在cvt40b中,若从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径向观察,嵌合花键513的至少从轴向上的中央部到与多个外齿510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为止的范围,在轴向上与多个外齿510不重叠,则能够充分地确保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外齿510的扭矩的传递路径。因此,根据副轴44、中间驱动齿轮51b的轴长,从径向上观察,嵌合花键513的副带轮45侧的端部也可以与多个外齿510在轴向上重叠。

另外,副轴44的副带轮45侧的端部被由变速箱22的后壳体22c支撑的第一轴承91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而且,与副轴44嵌合的中间驱动齿轮51b相对于副带轮45位于与第一轴承91相反一侧,该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小径筒状部512的自由端部被由变速箱22的外壳22a支撑的第二轴承9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除了这些第一和第二轴承91、92之外,cvt40b包括相对于副带轮45配置于与第一轴承91相反一侧,并且相比第二轴承92更靠近副带轮45侧配置的第三轴承93。第三轴承93是包括内圈93i和外圈930的滚珠轴承。第三轴承93的内圈93i被压入中间驱动齿轮51b的被支撑部515,外圈93o被变速驱动桥壳体22b保持。即,第三轴承93支撑相比与副轴44嵌合的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多个外齿510更接近副带轮45的被支撑部515,副轴44经由第一、第二和第三轴承91、92,93在三点上被变速箱22支撑。

由此,在cvt40b中,能够经由第一、第二和第三轴承91、92、93高精度地支撑副轴44。另外,由第二和第三轴承92、93承受力矩来抑制该力矩作用于嵌合花键513,从而能够使从副带轮45到中间驱动齿轮51b的外齿510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此外,第一、第二和第三轴承91、92、93中的至少任一个也可以是圆锥滚子轴承、圆筒滚子轴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变速装置(40、40b)包括:第一轴(42);第二轴(44),经由扭矩传递机构(43、45、46)被从所述第一轴(42)传递扭矩;筒状的驱动齿轮(51、51b),安装于所述第二轴(44);从动齿轮(53),与所述驱动齿轮(51、51b)啮合,其中,所述驱动齿轮(51、51b)具有:多个外齿(510),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53)的对应的齿轮齿啮合;嵌合部(513),形成于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内周面,并且与该第二轴(44)嵌合,以使所述驱动齿轮(51、51b)与所述第二轴(44)一体地旋转,从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径向观察,所述嵌合部(513)的至少从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到与多个所述外齿(510)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为止的范围,在所述轴向上与该多个外齿(510)不重叠,所述嵌合部(513)在所述轴向上相比多个所述外齿(510)更远离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从所述第一轴(42)经由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传递至所述第二轴(44)的扭矩,从该第二轴(44)经由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所述嵌合部(513)向多个所述外齿(510)传递。

在本发明的变速装置中,从第一轴经由扭矩传递机构传递至第二轴传递的扭矩,从第二轴向驱动齿轮的嵌合部传递,传递至驱动齿轮的扭矩向在轴向上远离内周侧的嵌合部的多个外齿传递。由此,既能够抑制副轴的轴长增加,又能够延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扭矩的传递路径,从而能够使从该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实质上降低。因此,能够使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部的动态刚性降低来使因两者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降低,还能够抑制变速装置的壳体的刚性即重量的增加。其结果,在本发明的变速装置中,既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和轻量化,又能够使因安装于第二轴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齿轮噪声降低。

另外,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所述嵌合部(513)也可以以从所述径向观察,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所述嵌合部(513)整体可以在所述轴向上与多个所述外齿(510)不重叠的方式,形成于该驱动齿轮(51、51b)的内周面。由此,能够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扭矩的传递路径进一步变长。

而且,所述驱动齿轮(51、51b)的所述嵌合部也可以是嵌合花键(513),所述嵌合部(513)与形成于所述第二轴(44)的外周面的花键(440)以在周向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嵌合。由此,既能够抑制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的增加,又能够使第二轴和驱动齿轮一体地旋转。

另外,所述变速装置(40)还可以具有:第一轴承(91),支撑所述第二轴(44)的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侧的端部;第二轴承(92),相对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位于与所述第一轴承(91)相反一侧,支撑与所述第二轴(44)嵌合的所述驱动齿轮(51)的相比多个所述外齿(510)更远离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的部分,所述嵌合部(513)也可以以在所述轴向上相比所述第二轴承(92)更远离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轴(44)嵌合。这样,通过在多个外齿和嵌合部之间以在轴向上与两者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轴承,能够通过第二轴承高精度地支撑第二轴,并且能够由第二轴承承受力矩来抑制该力矩作用于嵌合部,由此,能够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

而且,所述驱动齿轮(51)也可以包括:大径筒状部(511),包括多个所述外齿(510);小径筒状部(512),以包括所述嵌合部(513)的方式从所述大径筒状部(511)沿轴向延伸且直径比该大径筒状部(511)小,所述第二轴承(92)也可以支撑所述小径筒状部(512)的与多个所述外齿(510)接近的部分。这样,通过在驱动齿轮的小径筒状部设置嵌合部,能够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另外,通过利用第二轴承支撑小径筒状部的与多个外齿接近的部分,能够抑制第一和第二轴承的间隔的增加,并且能够使施加于驱动齿轮的小径筒状部的力矩变小。

另外,所述第二轴承(92)也可以以与多个所述外齿(510)不抵接且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嵌合部(513)不重叠的方式,支撑所述小径筒状部(512)。由此,即使在驱动齿轮的嵌合部附近产生晃动,也能够减少该晃动对第二轴承的影响。

而且,所述变速装置(40b)还可以包括:第一轴承(91),支撑所述第二轴(44)的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侧的端部;第二轴承(92),相对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位于与所述第一轴承(91)相反一侧,支撑与所述第二轴(44)嵌合的所述驱动齿轮(51b)的相比多个所述外齿(510)更远离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的部分;第三轴承(93),相对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位于与所述第一轴承(91)相反一侧且相比所述第二轴承(92)更靠近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侧,支撑与所述第二轴(44)嵌合的所述驱动齿轮(51)的相比多个所述外齿(510)更接近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的部分(515),所述嵌合部(513)也可以以在所述轴向上相比所述第三轴承(93)更远离所述扭矩传递机构(43、45、46)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轴(44)嵌合。由此,能够经由第一、第二和第三轴承高精度地支撑第二轴,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和第三轴承承受力矩来抑制该力矩作用于嵌合部,由此,能够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

另外,所述驱动齿轮(51b)也可以包括:大径筒状部(511),包括多个所述外齿(510);小径筒状部(512),以包括所述嵌合部(513)的方式从所述大径筒状部(511)沿轴向延伸且直径比该大径筒状部(511)小;被支撑部(515),从所述大径筒状部(511)向与所述小径筒状部(512)相反一侧延伸且直径比该大径筒状部(511)小,所述第二轴承(92)也可以支撑所述小径筒状部(512)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三轴承(93)也可以支撑所述被支撑部(515)。在该结构中,通过在驱动齿轮的小径筒状部设置嵌合部,能够使从扭矩传递机构到驱动齿轮的外齿为止的构件的刚性良好地降低。

而且,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也可以包括:主带轮(43),设置于所述第一轴(42);副带轮(45),设置于所述第二轴(44);传动带(46),卷挂于所述主带轮(43)和所述副带轮(45)。但是,扭矩传递机构也可以是齿轮机构,也可以是卷挂传动机构。

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在本发明的外延的范围内能够获得各种变更。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仅是记载于发明内容部分的发明的具体的一个方式,并不是用来限定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的构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变速装置的制造工业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