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7396发布日期:2018-06-01 20:2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主要适用于解决变速箱油泵与相配件之间接合面漏油的问题。



背景技术:

重型变速箱大多采用主动润滑的方式,通过油泵将润滑油泵到变速箱需要润滑的部位,如轴承、齿轮啮合面,进行定点润滑。由于变速箱润滑系统存在压力,且压力波动较大,油泵进油道、出油道与相配件的接触面积越大,变速箱油泵油道的密封面漏油风险越高。变速箱油泵与相配件密封面之间漏油的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926717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1月5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一体式油泵,包括油泵壳体与油泵盖,油泵壳体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腔道、吸油腔道、出油腔道以及功能腔道,功能腔道上开设有通向油泵壳体外部的通道,且通道上安装有油堵或者油管接头。虽然该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实用新型中油泵进出油道与相配件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油泵与相配件之间存在漏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密封效果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变速箱油泵壳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与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栓与壳体本体相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面的中部通过螺栓与盖板相连接,壳体本体的一端面的左上部设置有进油口,壳体本体的一端面的右上部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壳体本体的另一端面的左上部设置有与进油口相通的进油道,壳体本体的另一端面的右上部设置有与出油口相通的出油道。

所述壳体本体的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壳体本体通过螺栓孔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所述螺栓孔的深度等于壳体本体的厚度。

所述壳体本体远离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一号加强筋,所述一号加强筋交叉布置在螺栓孔的连线上。

所述壳体本体远离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二号加强筋,所述二号加强筋位于螺栓孔与壳体本体之间。

所述壳体本体为Y字型结构。

所述盖板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三号加强筋与多根四号加强筋,所述三号加强筋为环形结构,三号加强筋与盖板同心,所述四号加强筋布置在盖板的中心与盖板的外周边的连线上,四号加强筋与三号加强筋相交叉。

所述壳体本体安装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孔。

所述壳体本体远离盖板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安全阀。

所述盖板的内部装配有相啮合的内转子、外转子,所述盖板的中部装配有限位扁,所述限位扁的轴部与内转子的内孔过盈配合。

所述变速箱油泵壳体的制造材料为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中油泵壳体上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均由敞开式改为半封闭式设计,增加了油泵壳体端面与相配件端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油道的密封面积,从而降低了漏油风险。因此,本发明密封效果好。

2、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中壳体本体的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壳体本体通过螺栓孔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螺栓孔的深度等于壳体本体的厚度,增加了油泵螺栓孔定位凸台的厚度,提高了油泵壳体的结构强度;壳体本体远离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一号加强筋,一号加强筋交叉布置在螺栓孔的连线上,壳体本体远离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二号加强筋,二号加强筋位于螺栓孔与壳体本体之间,盖板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三号加强筋与多根四号加强筋,三号加强筋为环形结构,三号加强筋与盖板同心,四号加强筋布置在盖板的中心与盖板的外周边的连线上,四号加强筋与三号加强筋相交叉,上述设计提高了油泵壳体的刚度,从而减小油泵工作时密封平面变形而导致的漏油问题。因此,本发明结构强度高、刚度高、密封效果好。

3、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中壳体本体为Y字型结构,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造简便;壳体本体安装盖板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孔,壳体本体远离盖板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安全阀,盖板的中部装配有限位扁,变速箱油泵壳体的制造材料为铝合金,上述设计使得安装简便、可靠性高。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安装简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壳体本体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壳体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限位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本体1、进油口11、出油口12、进油道13、出油道14、螺栓孔15、一号加强筋16、二号加强筋17、定位销孔18、盖板2、三号加强筋21、四号加强筋22、安全阀3、限位扁4、螺栓5、内转子6、外转子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与盖板2,所述盖板2通过螺栓5与壳体本体1相连接,所述壳体本体1的一端面的中部通过螺栓5与盖板2相连接,壳体本体1的一端面的左上部设置有进油口11,壳体本体1的一端面的右上部设置有出油口12,所述壳体本体1的另一端面的左上部设置有与进油口11相通的进油道13,壳体本体1的另一端面的右上部设置有与出油口12相通的出油道14。

所述壳体本体1的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5,壳体本体1通过螺栓孔15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所述螺栓孔15的深度等于壳体本体1的厚度。

所述壳体本体1远离盖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一号加强筋16,所述一号加强筋16交叉布置在螺栓孔15的连线上。

所述壳体本体1远离盖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二号加强筋17,所述二号加强筋17位于螺栓孔15与壳体本体1之间。

所述壳体本体1为Y字型结构。

所述盖板2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三号加强筋21与多根四号加强筋22,所述三号加强筋21为环形结构,三号加强筋21与盖板2同心,所述四号加强筋22布置在盖板2的中心与盖板2的外周边的连线上,四号加强筋22与三号加强筋21相交叉。

所述壳体本体1安装盖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孔18。

所述壳体本体1远离盖板2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安全阀3。

所述盖板2的内部装配有相啮合的内转子6、外转子7,所述盖板2的中部装配有限位扁4,所述限位扁4的轴部与内转子6的内孔过盈配合。

所述变速箱油泵壳体的制造材料为铝合金。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为了降低变速箱油泵油道的密封面漏油风险,解决变速箱油泵漏油问题,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结构。变速箱油泵采用铝合金外壳,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为了减少油泵打紧定位螺栓后产生的变形,油泵螺栓孔定位凸台的厚度经过强度校核,在满足变形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油泵螺栓孔定位凸台厚度为改进前的3倍;油泵的加强筋位于螺栓孔连线上,并交叉布置,提高了油泵壳体的刚度,从而减少油泵工作时密封平面变形而导致的漏油问题;为了减少油道的密封面积,即增加油泵壳体端面与相配件端面的接触面积,油泵壳体上的进出油口由敞开式改为半封闭式设计,减小了漏油风险;增加螺栓数量,减少螺栓间距,增加密封的可靠性。通过以上设计的优化,油泵壳体与相配件之间的密封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油泵壳体刚度,减少了油道的密封面积,即增大油泵壳体与相配件端面壳体接触面积,减小了油泵与相配件密封面之间的变形,减少螺栓间距,增加密封的可靠性。通过以上设计优化基本解决了油泵与相配件之间接合面漏油问题。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变速箱油泵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与盖板2,所述壳体本体1的一端面的中部通过螺栓5与盖板2相连接,壳体本体1的一端面的左上部设置有进油口11,壳体本体1的一端面的右上部设置有出油口12,所述壳体本体1的另一端面的左上部设置有与进油口11相通的进油道13,壳体本体1的另一端面的右上部设置有与出油口12相通的出油道14;所述壳体本体1安装盖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孔18;所述壳体本体1远离盖板2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安全阀3;所述变速箱油泵壳体的制造材料为铝合金。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4,所述壳体本体1的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15,壳体本体1通过螺栓孔15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所述螺栓孔15的深度等于壳体本体1的厚度;所述壳体本体1远离盖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一号加强筋16,所述一号加强筋16交叉布置在螺栓孔15的连线上;所述壳体本体1远离盖板2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二号加强筋17,所述二号加强筋17位于螺栓孔15与壳体本体1之间;所述壳体本体1为Y字型结构。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4,所述盖板2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三号加强筋21与多根四号加强筋22,所述三号加强筋21为环形结构,三号加强筋21与盖板2同心,所述四号加强筋22布置在盖板2的中心与盖板2的外周边的连线上,四号加强筋22与三号加强筋21相交叉;所述盖板2的内部装配有相啮合的内转子6、外转子7,所述盖板2的中部装配有限位扁4,所述限位扁4的轴部与内转子6的内孔过盈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