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2341发布日期:2018-11-07 07:2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音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差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从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现有的差速器内部的各种齿轮相互啮合,有主传动齿啮合和行星齿轮啮合等。结构太过复杂,每个齿轮啮合均需要定量的润滑油,由于齿轮啮合组数过多,所以需要的润滑油总量较大,但现有的差速器无法提供大量的润滑油。现有差速器内部的润滑系统结构复杂,需要避开各个齿轮同时还要保证润滑油可以充分流入各个啮合处,从而保证齿轮啮合顺利且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降低啮合时的噪音。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633070b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种能够形成转向和轴向润滑通道的汽车差速器润滑结构,包括由变速器壳体和离合器壳体围成的变速器箱,变速器箱内设有差速器壳体、差速器齿圈和挡油罩,离合器壳体设有第一支撑通孔,差速器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差速器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通孔内,挡油罩套设在差速器壳体上,挡油罩位于差速器齿圈和第一差速器轴承之间,挡油罩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沿挡油罩轴向延伸周向分布的挡条,挡油罩、差速器齿圈和变速器箱之间形成差速器转向润滑通道,离合器壳体、挡油罩和挡条之间围成若干差速器轴向润滑通道。解决了润滑油油量需求大、容易产生泡沫、循环时间短、动力经济性差、润滑噪音大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在差速器轴向上设置润滑通道,挡油罩和挡条对飞溅的润滑油进行阻挡,油槽在轴向设置时采用无差别设置,甚至在径向和空间狭小处需要减少设置。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差速器内部行星齿轮的啮合处存在极度缺少润滑油的现象,因为此处剩余空间狭小,不能够设置较大的润滑结构,即使有油路,为了避开所有行星齿轮,油槽的位置和大小都要进行缩减,这导致此处润滑油供应不足,甚至不能时刻持续供应,从而发生行星齿轮在啮合时由于摩擦力大而产生较大的噪音。

现有燃油汽车的由于发动机噪音较大所以能将差速器的噪音掩盖,所以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处噪音过大不会让驾驶人员直接听到,所以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由电机驱动,电机的噪音较小便无法掩盖差速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尤其是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处是噪音发出的主要部位,所以在无法改变差速器结构的情况下,只能改良润滑结构来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音差速器,以解决现有差速器内部行星齿轮的啮合处极度缺少润滑油,从而发生行星齿轮在啮合时由于摩擦力过大而产生大量噪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差速器,包括壳体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设于壳体内部,壳体上设有供半轴通过的第一通孔和供行星齿轮自带转轴通过的第二通孔,还包括均沿壳体内表面纵向设置的左润滑腔室、右润滑腔室和下润滑腔室,左、右润滑腔室相对设置且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旁侧,下润滑腔室位于左、右润滑腔室之间,下润滑腔室一端同时连通左、右润滑腔室,下润滑腔室另一端横向设有推板,推板连接有直线电机,推板在下润滑腔室中纵向往复移动;左、右润滑腔室的端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腔室连通的润滑包,润滑包顶部均设有柔性管,柔性管延伸至行星齿轮上方,柔性管的自由端设有出油口;下润滑腔室靠近行星齿轮的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且所述表面纵向设有贯穿表面的第一油槽,第一油槽上设有单向阀;左润滑腔室、右润滑腔室和下润滑腔室内部均充满润滑油,行星齿轮单向阀使润滑油从下润滑腔室外进入下润滑腔室中。

本方案的基本原理,在工作过程中,沿第二通孔中心线方向为横向,沿第一通孔中心线方向为纵向。直线电机带动推板移动,推板挤压下润滑腔室中的润滑油,使润滑油从下润滑腔室涌入左、右润滑腔室中,推动润滑油从润滑包上柔性管的出油口排出,排出的润滑油落入行星齿轮上,对行星齿轮在啮合时进行润滑。然后润滑油从行星齿轮上掉落至下润滑腔室上表面,通过通槽再次进入下润滑腔室中,推板再次动作推动润滑油再次动作。直线电机往复带动推板移动和后退,使润滑油循环流动至行星齿轮处,持续对行星齿轮的啮合进行润滑。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完全颠覆现有的差速器的润滑结构,利用此结构可以解决行星齿轮的合处润滑不充分的问题,避免产生较大的噪音。

2、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润滑腔室容易在差速器壳体内部设置,同时不影响差速器壳体内部的结构。

3、本方案不会影响差速器壳体原本的结构强度,只需要将壳体原本尺寸进行略微增大,差速器整体结构不变。

进一步,所述柔性管的自由端设有多个出油口,且出油口为水滴状。可以增加柔性管排油量,这样对行星齿轮啮合处更好进行润滑,水滴状的出油口可以让润滑油呈油滴状且连续滴出,润滑均匀且连续,同时避免出油口一次性排出过多润滑油冲击行星齿轮,妨碍行星齿轮的运动。

进一步,所述推板外包覆设有橡胶层,减少推板和下润滑腔室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推板移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所述下润滑腔室上表面还横向设有连通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第二油槽底面倾斜设置,底面最低处与第二油槽连通。行星齿轮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会将润滑油离心甩出散落至下润滑腔室的上表面,由于过于分散,不便于润滑油的再次收集,所以利用第二油槽的倾斜底面可以更快的将润滑油再次收集。

进一步,所述润滑包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从壳体结构上来看,此处空间位置较大,便于润滑包的设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低噪音差速器中实施例1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推板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二油槽与第一油槽连通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行星齿轮2、左润滑腔室3、右润滑腔室4、下润滑腔室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推板8、直线电机9、润滑包10、柔性管11、出油口12、第一油槽13、单向阀14、第二油槽15。

如图1、2、3所示:一种低噪音差速器,包括壳体1和行星齿轮2,行星齿轮2设于壳体1内部,壳体1上设有供半轴通过的第一通孔6和供行星齿轮2自带转轴通过的第二通孔7,还包括均沿壳体1内表面纵向设置的左润滑腔室3、右润滑腔室4和下润滑腔室5,左、右润滑腔室4相对设置且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7旁侧,下润滑腔室5位于左、右润滑腔室4之间,下润滑腔室5下端同时连通左、右润滑腔室4,下润滑腔室5上端横向设有推板8,推板8连接有直线电机9,推板8在下润滑腔室5中纵向往复移动;左、右润滑腔室4的端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腔室连通的润滑包10,润滑包10顶部均设有柔性管11,柔性管11延伸至行星齿轮2上方,柔性管11的自由端设有出油口12,出油口12朝向行星齿轮2;下润滑腔室5靠近行星齿轮的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且所述表面纵向设有贯穿表面的第一油槽13,第一油槽13上设有单向阀14;左润滑腔室3、右润滑腔室4和下润滑腔室5内部均充满润滑油,直线电机9带动推板8推动下润滑腔室5内的润滑油涌入左、右润滑腔室4,润滑油从润滑包10上柔性管11的出油口12滴入行星齿轮2上,单向阀14使润滑油从下润滑腔室5外进入下润滑腔室5中。柔性管11的自由端设有多个出油口12,且出油口12为水滴状。推板8外包覆设有橡胶层。下润滑腔室5上表面还横向设有连通第一油槽13的第二油槽15,第二油槽15底面倾斜设置,底面最低处与第二油槽15连通。润滑包10位于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之间。

工作时,在工作过程中,沿第二通孔7中心线方向为横向,沿第一通孔6中心线方向为纵向。左润滑腔室3、右润滑腔室4和下润滑腔室5内部均充满润滑油,直线电机9带动推板8移动,推板8挤压下润滑腔室5中的润滑油,使润滑油从下润滑腔室5涌入左、右润滑腔室4中,新涌入的润滑油挤压左、右润滑腔室4中的润滑油,推动润滑油从润滑包10上柔性管11的出油口12排出,排出的润滑油落入行星齿轮2上,对行星齿轮2运动进行润滑。然后油从行星齿轮2上掉落至下润滑腔室5上表面,通过通槽再次进入下润滑腔室5中,推板8再次动作推动润滑油再次动作。直线电机9往复带动推板8移动和后退,使润滑油循环流动至行星齿轮2处,对行星齿轮2的啮合进行润滑。单向阀14使润滑油从下润滑腔室5外进入下润滑腔室5中,只能带向通过,防止润滑油受挤压溢出。

本方案完全颠覆现有的差速器的润滑结构,利用此结构可以解决行星齿轮2的合处润滑不充分的问题,避免产生较大的噪音。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润滑腔室容易在差速器壳体1内部设置,同时不影响差速器壳体1内部的结构。本方案不会影响差速器壳体1原本的结构强度,只需要将壳体1原本尺寸进行略微增大。

本方案中将壳体1的体积略微增大,壳体1内部结构不变,减少原本润滑结构的体积设置,不占用各个部件之间运动空间,这样反而更加便于润滑。柔性管11的自由端设有多个出油口12,且出油口12为水滴状。可以增加柔性管11排油量,可以对行星齿轮2啮合处更好进行润滑,水滴状的出油口12可以让润滑油连续滴出,润滑均匀且连续,同时避免出油口12一次性排出较多润滑油冲击行星齿轮2,妨碍行星齿轮2的运动。推板8外包覆设有橡胶层,减少推板8和下润滑腔室5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推板8移动更加顺畅。下润滑腔室5上表面还横向设有连通第一油槽13的第二油槽15,第二油槽15底面倾斜设置,底面最低处与第二油槽15连通。行星齿轮2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会将润滑油离心甩出散落至下润滑腔室5的上表面,由于过于分散,不便于润滑油的再次收集,所以利用第二油槽15的倾斜底面可以更快的将润滑油再次收集。润滑包10位于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之间。从壳体1结构上来看,此处空间位置较大,便于润滑包10的设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