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齿轮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683发布日期:2019-02-10 23:4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齿轮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心齿轮轴。



背景技术:

工业中,齿轮轴是一种用于支撑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传递运动、扭矩或者弯矩的零件。偏心轴在纺织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偏心轴在连续运转时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其散热效果差,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心齿轮轴,能够提升其散热效果,保证偏心齿轮轴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偏心齿轮轴,包括轴身,所述轴身沿轴向设置有通孔,所述轴身包括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一端设置有锥形环,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部,所述锥形环的轴线和所述通孔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圆柱部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圆柱部的轴线相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二圆柱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凹槽,所述散热凹槽从第二圆柱部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

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圆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圆柱部的轴线相垂直,所述圆孔贯穿所述第一圆柱部。

所述圆孔和所述通孔相连通。

多个所述圆孔沿第一圆柱部的圆周面呈周向均布。

所述锥形环的大端和所述第一圆柱部相固定,所述锥形环的大端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外径。

所述锥形环的大端外径为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外径的0.2~0.6倍。

多个所述散热凹槽沿第二圆柱部的圆周面呈周向均布。

所述散热凹槽为弧形槽。

所述锥形环通过限位盘和所述第一圆柱部相连接。

所述限位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外径,所述限位盘的轴线和第一圆柱部的轴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齿轮轴,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能够在齿轮轴运转时有效降低其表面温度,保证偏心齿轮轴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角度的偏心齿轮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偏心齿轮轴的另一个角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偏心齿轮轴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轴身,11、通孔,12、第一圆柱部,121、圆孔,13、第二圆柱部,131、散热凹槽,14、锥形环,15、限位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偏心齿轮轴,包括轴身1,轴身1沿轴向设置有通孔11,轴身1包括第一圆柱部12,第一圆柱部12的一端设置有锥形环14,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部13,锥形环14的轴线和通孔11的轴线相重合,以更好地保证偏心齿轮轴的定位效果和散热效果,第二圆柱部13的轴线和第一圆柱部12的轴线相平行且不重合,第二圆柱部13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部12的外径,第二圆柱部13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凹槽131,散热凹槽131从第二圆柱部13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以在齿轮轴运转时实现良好的散热,既可以保证整体的散热效果,也利于保证第二圆柱部13和其上部件之间的散热间隙,利于内部散热,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圆柱部1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圆孔121,圆孔121的轴线和第一圆柱部12的轴线相垂直,圆孔121贯穿第一圆柱部12,以更利于散热和定位。

进一步地,圆孔121和通孔11相连通,使得齿轮轴内外相连通,更利于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圆孔121沿第一圆柱部12的圆周面呈周向均布,以提升散热均匀度。

进一步地,锥形环14的大端(直径较大的一端)和第一圆柱部12相固定,锥形环14的大端外径小于第一圆柱部12的外径。

进一步地,锥形环14的大端外径为第一圆柱部12的外径的0.2~0.6倍,以更便于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散热凹槽131沿第二圆柱部13的圆周面呈周向均布,以提升散热均匀度和散热力度。

进一步地,散热凹槽131为弧形槽,散热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锥形环14通过限位盘15和第一圆柱部12相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盘15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部12的外径,限位盘15的轴线和第一圆柱部12的轴线相重合。

本实施例的偏心齿轮轴,通过通孔11、锥形环14和从第二圆柱部13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的散热凹槽131的配合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偏心齿轮轴的稳定运转,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能够在齿轮轴运转时快速降低其表面温度,保证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