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035发布日期:2019-02-10 23:43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数控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齿轮齿条机构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再通过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以此驱动齿条移动,由于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所以在直线传输上多有应用。

现有的齿轮齿条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因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会导致齿面出现磨损,所以会通过人工涂抹润滑油的方式进行对齿轮齿和齿条润滑。但是,这种润滑方式需要停机对齿轮和齿条进行润滑,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数控加工中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齿轮齿条需要人工润滑,降低了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其包括底座、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加工中心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润滑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并与所述直线导轨的导轨并列设置的齿条、设置在所述鞍座上的电机、和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鞍座上的润滑油箱、注油器和润滑齿轮,所述润滑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注油器的进油端与所述润滑油箱连通,所述注油器的出油端通过管路向所述润滑齿轮输油。

优选地,所述注油器的出油端上的管路的出油口位于所述润滑齿轮的齿面处,以使润滑油输送至所述润滑齿轮的齿面上。

优选地,还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鞍座上且具有多个出油端的油排,所述油排的进油端与所述注油器的出油端连接,所述油排的出油端通过管路向所述润滑齿轮输油。

优选地,所述鞍座上设置有两个润滑齿轮,所述油排具有两路出油端,其中一路出油端通过管路向一个润滑齿轮输油,另一路出油端通过管路向另一个润滑齿轮输油。

优选地,所述鞍座与所述润滑齿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与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垂直连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鞍座连接,所述第二板体通过轴承与所述润滑齿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润滑齿轮包括齿轮轴和一体成型于所述齿轮轴的齿轮本体,所述齿轮轴上设有自其端面向内延伸的输油盲孔,且所述输油盲孔与所述齿轮轴同轴布置,所述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一端与所述输油盲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齿轮本体的齿面的出油孔,所述注油器的出油端的管路与所述输油盲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润滑齿轮的材质为多孔的海绵结构。

优选地,所述鞍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润滑齿轮下方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开口朝向所述润滑齿轮,以收集从所述润滑齿轮上滴落的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收集盒与所述润滑油箱通过管路连通,使所述收集盒内的润滑油通过管路进入所述润滑油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加工中心,通过润滑齿轮在齿条上转动,把润滑齿轮上的润滑油传输到齿条上,以此对齿条齿轮进行润滑。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齿条齿轮的自动润滑,无需停机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控加工中心的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数控加工中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如图1和图2所示,该数控加工中心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主轴、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座100、通过直线导轨110安装在底座100上的鞍座200,数控加工中心还包括驱动机构300和润滑装置400,驱动机构300包括设置在底座100上的并与直线导轨110的导轨并列设置的齿条310、设置在鞍座200上的电机320、和设置在电机320的输出轴上并与齿条310啮合的齿轮330,润滑装置400包括设置在鞍座200上的润滑油箱、注油器和润滑齿轮410,润滑齿轮410与齿条310啮合,注油器的进油端与润滑油箱连通,注油器的出油端通过管路向润滑齿轮410输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100为矩形块,鞍座200通过预设在底座100上的直线导轨安装在底座100上。齿条310设置在底座100上,且齿条310的延伸方向与直线导轨110的延伸方向一致。电机320优选为伺服电机,电机320的数量可以优选为两个,电机320设置在鞍座200上,且电机320的输出轴位于靠近底座100的一侧。齿轮330设置在电机320的输出轴上,且齿轮330与齿条310啮合。通过电机320驱动齿轮330在齿条310上啮合转动,使鞍座200在直线导轨上移动,可以是两个电机320同时驱动鞍座200移动,也可以是两个电机320分别驱动鞍座200正向或者反向移动,另一个电机320上的齿轮330作为从动轮跟随移动。

润滑油箱设置在鞍座200上,润滑齿轮410设置在鞍座200上,并与鞍座200转动连接。注油器设置在鞍座200上,注油器的进油端与润滑油箱连通,出油端通过管路向润滑齿轮410输送润滑油。当电机320驱动齿轮330在齿条310上转动使鞍座200移动时,注油器同时开始工作,从油箱中把润滑油输送至润滑齿轮410上。本实施例通过润滑齿轮410在齿条310上转动对齿条310进行润滑,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齿条310齿轮330的自动润滑,无需停机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让润滑油输送到润滑齿轮410上,注油器出油端设置在鞍座200上,且注油器出油端的出油口位于润滑齿轮410的上方。出油口可以是与润滑齿轮410的顶部齿面一定距离设置,也可以是与润滑齿轮410顶部齿面贴合设置。在注油器输送润滑油时,注油器出油端的出油口向润滑齿轮410输送润滑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对润滑齿轮410上多个点位进行输送润滑油,鞍座200上还设置有油排420。油排420将具有多个出油端,油排420的进油端与注油器的出油端连通,油排420的多个出油端可以均匀设置在润滑齿轮410的上方,对润滑齿轮410的多个点位进行输送润滑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润滑齿轮410优选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鞍座200上,两个润滑齿轮410分别与齿条310啮合。油排420的出油端为两个,两个油排420的出油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润滑齿轮410的上方,通过油排420的出油端分别对两个润滑齿轮410输送润滑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润滑齿轮410的更换,设置有连接板210。连接板210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与第二板体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一体成型。第一板体与鞍座200通过螺钉固定,第二板体通过轴承与润滑齿轮410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润滑齿轮410包括齿轮轴和齿轮本体,齿轮轴与齿轮本体一体成型。齿轮轴的轴向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向另一端延伸的输油盲孔,且输油盲孔与齿轮轴同心设置,注油器的出油端通过与输油盲孔相适配的管路插装在输油盲孔内,还可以是油排420的出油端通过与输油盲孔相适配的管路插装在输油盲孔内。齿轮本体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油孔,出油孔为较小的圆形孔,有利于控制润滑油的输送速度。出油孔的一端与输油盲孔连通,另一端贯穿齿轮本体的齿面。当注油器通过出油端向输油盲孔输送润滑油时,润滑油通过出油孔对齿条310进行润滑。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让润滑齿轮410对齿条310齿轮330进行更好的润滑,润滑齿轮410由多孔的海绵结构制成,利用海绵吸收注油器出油端输送的润滑油,在通过润滑齿轮410在齿条310上转动对齿条310进行润滑,还可以利用海绵的吸附性吸收齿条310上多余的润滑油。当然,润滑齿轮410还可以是由其它具有多孔的材料制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不让润滑齿轮410上多余的润滑油滴落在底座100上,造成润滑油的浪费,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位于润滑齿轮410的下方,且收集盒的开口朝向润滑齿轮410,收集润滑齿轮410上多余的润滑油。收集盒通过螺钉与鞍座200连接,方便收集盒的拆卸和安装,收集盒里面的润滑油收集满后,人工拆卸收集盒并输送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收集盒内的润滑油再次进行利用,收集盒的底部设置有与润滑油箱上部连通的管路,且收集盒的的底部高于润滑油箱的上部,利用管路输送收集盒内的润滑油进入润滑油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注油器输送润滑油至油排420,通过油排420的出油端对润滑齿轮410输送润滑油,再通过润滑齿轮410跟随鞍座200移动对齿条310进行自动润滑,齿轮330通过在齿条310上转动,接触到齿条310上的润滑油的同时对自身进行润滑。无需停机进行人工对齿条310和齿轮330进行润滑,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