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外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2789发布日期:2019-04-20 04:2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外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元件领域,设计一种减震器外筒。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410461148.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用阻尼可调式减震器。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减震器外筒结构,1为外筒,2为叉管组合,DU衬套和支撑套4在同一孔中压装,压装行程较长,且DU衬套孔与DU衬套的配合精度及要求比较高。装配时容易报废外筒,造成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外筒,减少压装行程,不易造成外筒的报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减震器外筒,包括外筒本体,所述外筒本体的内腔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支撑套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安装DU衬套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第二安装孔的内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远离外筒本体压装口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外筒本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于DU衬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外筒本体内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用于支撑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大于第二安装孔的粗糙度数值。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表面粗糙度范围为Ra3.2~Ra6.3。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Ra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DU衬套压装行程,并且减小外筒加工难度,不易造成外筒的报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外筒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震器外筒,包括外筒本体1,所述外筒本体1的内腔沿轴向设有用于安装支撑套的第一安装孔6和用于安装DU衬套的第二安装孔7,所述第一安装孔6与第二安装孔7同轴设置,且第二安装孔7的内径小于第一安装孔6的内径。第一安装孔6与第二安装孔7是相邻设置的,并且第二安装孔7设置在第一安装孔6的里端,将第一安装孔6与第二安装孔7分开设置,DU衬套在压装过程中,不用和支撑套一起压装,并且由于两者内径不同,减少了DU衬套的压装行程。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7设置在远离外筒本体1压装口的一侧。图中外筒本体1左端为压装口,第二安装孔7设置在远离压装口的一侧,装配过程中,先压装DU衬套,再压装支撑套。

本实施例中,外筒本体1内设有第一台阶5,第一台阶5用于DU衬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DU衬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即DU衬套的右端,对DU衬套的右端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外筒本体1内设有第二台阶8,第二台阶8用于支撑套远离压装口一侧端面的定位。即对支撑套的右端面进行定位。在压装过程中,将DU衬套压装在第二安装孔7孔时,右端面通过第一台阶5定位,压装支撑套后,支撑套的右端面通过第二台阶8定位,这样支撑套和DU衬套之间互相在轴向不能相互影响,压装过程中不易造成外筒报废,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6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大于第二安装孔7的粗糙度数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6的表面粗糙度范围为Ra3.2~Ra6.3。优选地,本实施例第一安装孔6的粗糙度为Ra6.3。第二安装孔7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Ra3.2。优选地,本实施例第二安装孔7的粗糙度为Ra1.6。采用这两种粗糙度,可以很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安装质量。本实施例将第二安装孔7与第一安装孔6分离出来,杜绝压装行程过长,导致产品报废现象。有效降低产品加工难度,提高产品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