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散热式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771发布日期:2019-05-24 21:3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散热式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散热式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是机械传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电机或其他驱动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减速作用。目前,大部分减速机均未设置散热装置,而实际应用中,由于减速机的齿轮之间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其一定程度影响减速机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申请人于2017年11月8号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740440U,其公开了一种采用冷却液冷却的减速机,其具体通过在减速机的外壳侧壁上开设冷却通道,然后通过冷却泵驱动冷却液进入冷却通道以带走减速机产生的热量,上述方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申请人发现,上述减速机对室内固定式的减速机使用较为便利,当针对室外可移动设备(例如轨道式输送机、轨道式门机、轨道式龙门吊)时,冷却泵、散热器、水箱等均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故在设计时需要单独设计空间以安装上述部件,其增加了上述可移动设备的驱动装置的整体设计难度;而且,由于上述可移动设备多采用四轮同时驱动,也有八轮同时驱动,其导致需要匹配与驱动轮一一对应的多个冷却泵、散热器、水箱等部件,其进一步增大了该可移动设备的驱动装置的设计难度。

故申请人于2017年11月8号同时申请了另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740440U,其公开了一种采用热管的三合一减速机,其通过在齿轮箱外表面固定高导热固定片,然后通过热管将高导热固定片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以散发至空气中,然而申请人发现,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方式散热效率一般,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散热式减速机。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动散热式减速机,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齿轮组及多个散热结构,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侧壁并与内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齿轮组连接;多个散热结构布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每个散热结构均包括一热管、一吸热翅片及一散热翅片,所述热管垂直于所述壳体侧壁且中部内嵌于所述壳体侧壁,所述吸热翅片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且连接于所述热管的蒸发端,所述散热翅片固定于所述壳体外壁且连接于所述热管的冷凝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减速机的壳体上设置多个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通过高导热效率的热管将吸热翅片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翅片,进而将壳体内热量散发至壳体外,以提高散热效率,且散热结构的结构简单,并不需要占据大量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散热式减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散热式减速机,包括壳体10、输入轴20、输出轴30、齿轮组40及多个散热结构50,所述输入轴20和输出轴 30均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0侧壁并与内置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齿轮组40连接,其中,本实施例齿轮组40与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的连接方式为现有的常规方式,例如可按授权公告号为CN207740440U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方式,也可按现有技术中任意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并不作限定。

多个散热结构50布置于所述壳体10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多个散热结构50 可根据散热需要设置,当该减速器产生的热量较大时,可在壳体10的多个侧壁上设置散热结构50,且每个侧壁上设置散热结构50的数量可适当增加;实际应用时,其产生的热量多由齿轮组40的多个齿轮之间摩擦形成,且不同转速的齿轮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也不同,故设置时,一般散热结构50设置于靠近发热量较大的齿轮,或者以便于向外散发热量的方式,以便于快速将上述齿轮产生的热量传递时壳体10外部,进而散发至空气中,故本实施例散热结构50设置于壳体10未与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连接的侧壁上,避免后续电机和驱动轮分别与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连接时而导致散热不方便。

本实施例每个散热结构50均包括一热管51、一吸热翅片52及一散热翅片 53,所述热管51垂直于所述壳体10侧壁且中部内嵌于所述壳体10侧壁,所述吸热翅片52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壁且连接于所述热管51的蒸发端,所述散热翅片53固定于所述壳体10外壁且连接于所述热管51的冷凝端,其工作时,齿轮摩擦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壳体10内的空气中,而吸热翅片52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提高热量的传递速率,传递至吸热翅片52上的热量可在热管51 作用快速传递至散热翅片53,由于散热翅片53固定于壳体10外壁上,其可直接暴露于外界空气中,从而便于将热量快速散发至外界空气中。其中,本实施例的热管51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其热传导原理不作详细赘述。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避免壳体10的反向导热,即避免炎热夏天在阳光直射与壳体10外壁时导致热量向壳体10内传递,本实施例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体 11、内置于所述外壳体11的内壳体12及填充于所述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之间的隔热层13;所述热管51的冷凝端依次穿过所述内壳体12、隔热层13、外壳体11并与固定于所述外壳体11外壁上的散热翅片53连接,其蒸发端与固定于所述内壳体12内壁上的吸热翅片52连接。故实际应用时,在壳体10布置有散热结构50的位置可将其内壁齿轮组40产生的热量向外界空气散发,而壳体 10未布置有散热结构50的位置则可对外界隔热,保证热量传递的方向为由内至外。

本实施例所述散热翅片53包括一端开口且契合套设于所述热管51冷凝端的散热套管53a及沿所述散热套管53a周向依次均匀布置的至少两个散热片53b,散热套管53a可将热管51传递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散热片53b,散热片53b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速率,且散热套一般优选设置铝合金材质,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效率,且可一定程度保护热管51,避免碰撞过程中变形而导致热管51损坏。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每个所述散热片53b均沿所述散热套管53a径向设置,且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四个散热片53b,即每个散热翅片 53均具有四个散热片53b。

本实施例吸热翅片52的结构与散热翅片53的结构基本相同,故不作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在减速机的壳体上设置多个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通过高导热效率的热管将吸热翅片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翅片,进而将壳体内热量散发至壳体外,以提高散热效率,且散热结构的结构简单,并不需要占据大量空间。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