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9080发布日期:2020-05-06 22:5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摇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



背景技术:

目前,跨骑摩托车用发动机的离合器摇臂与离合器分离轴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体式,另一种是花键连接式。整体式即离合器摇臂与分离轴是焊接在一起的,其缺点是不易拆卸,维修不方便。离合器摇臂拆卸时与车体件干涉,在整车上无法拆卸离合器盖,给发动机的维修增加了难度。花键连接式的缺点是,制作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并且,采用花键连接形式,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用于解决发动机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包括分离轴、离合器摇臂组件、紧固螺栓,离合器摇臂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分离轴可拆装的连接;所述离合器摇臂组件包括摇臂、拉线接和铆钉,摇臂的动入输出端设有圆形孔,并通过铆钉与拉线接头铆接。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与铆钉径向之间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接头与铆钉径向之间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和拉线接头的轴向之间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轴的轴端设有鼓形凸台,摇臂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鼓形孔,鼓形孔与鼓形凸台间隙配合,并通过紧固螺栓在分离轴的端部紧固。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发动机维修困难、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既节约了维修费用,又降低了发动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分离轴;11、鼓形凸台;2、离合器摇臂组件;21、摇臂;211、鼓形孔;22、拉线接头;23、铆钉;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包括分离轴1、离合器摇臂组件2、紧固螺栓3。离合器摇臂组件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紧固螺栓3与分离轴1可拆装的连接。

所述离合器摇臂组件2包括摇臂21、拉线接头22和铆钉23。摇臂21的动入输出端设有圆形孔,并通过铆钉23与拉线接头22铆接。摇臂21与铆钉23径向之间间隙配合,拉线接头22与铆钉23径向之间间隙配合,摇臂21和拉线接头22的轴向之间也间隙配合。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拉线接头22转动较为灵活,使离合器结合和分离平滑顺畅。

所述分离轴1的轴端设有螺纹孔,并设有鼓形凸台11;所述摇臂21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鼓形孔211,该鼓形孔211与分离轴1端部的鼓形凸台11间隙配合,并通过紧固螺栓3在分离轴1的端部紧固。

本技术方案重点解决了发动机维修困难、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既节约了维修费用,又降低了发动机成本。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其特征是,包括分离轴、离合器摇臂组件、紧固螺栓,离合器摇臂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分离轴可拆装的连接;所述离合器摇臂组件包括摇臂、拉线接和铆钉,摇臂的动入输出端设有圆形孔,并通过铆钉与拉线接头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其特征是,所述摇臂与铆钉径向之间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其特征是,所述拉线接头与铆钉径向之间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其特征是,所述摇臂和拉线接头的轴向之间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其特征是,所述分离轴的轴端设有鼓形凸台,摇臂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鼓形孔,鼓形孔与鼓形凸台间隙配合,并通过紧固螺栓在分离轴的端部紧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用于解决发动机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一种分体易拆卸式离合器摇臂,包括分离轴、离合器摇臂组件、紧固螺栓,离合器摇臂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分离轴可拆装的连接;所述离合器摇臂组件包括摇臂、拉线接和铆钉,摇臂的动入输出端设有圆形孔,并通过铆钉与拉线接头铆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杰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