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润滑泵及其油路控制方法和具有该电动润滑泵的润滑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71551发布日期:2021-03-23 11:05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电动润滑泵及其油路控制方法和具有该电动润滑泵的润滑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润滑泵,还涉及该电动润滑泵的油路控制方法,另外还涉及应用该电动润滑泵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卸压式电动润滑泵是一种润滑设备,配合容积式定量分配器组成电动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电动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可靠工作的两个必要条件为:①定量分配器注油时必须有足够高的工作压力,否则定量分配器活塞移动不到位而造成分油不完善;②停泵自动卸压时必须有足够低的卸荷压力,否则定量分配器的复位弹簧回复力较小,驱动不了各定量分配器的活塞复位而导致定量储油不完善,下一供油周期定量分配器供油不正常。同一台设备中,各个摩擦副的需油量有多有少,具体决定于摩擦副的面积、载荷、相对运动速度、摩擦副材质、配合精度以及形位公差等。电动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按摩擦副各自需油量多少提供不同规格的定量润滑剂,使得需油量多的摩擦副每次得到的大油量的润滑剂,需油量少的摩擦副得到小油量的润滑剂,实现接近于各个摩擦副需油量的“按需分配”。使得需油量大的摩擦副有充足的油膜,需油量小的摩擦副没有过多的油溢出而造成浪费及污染环境。一套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各润滑点的注油周期是一样的,当有些设备各个摩擦副的需油量相差太多时,如喷水织机各摩擦副的需油量相差几十倍,光靠定量分配器的给油量规格差异是满足不了的,必须采用不同的润滑周期来实现,也就是说要么设置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要么采取定量集中润滑装置分时段给油方式。显然,设置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不仅成本增加,而且安装及维护麻烦。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分时段给油技术中,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一台电动润滑泵单路输出,外接三通分为两路,一路输往主油路,另一路经电磁换向阀通断控制后输往辅油路。该技术结构具体包括油泵100、驱动油泵100工作的油泵电机200、与油泵100相连接的差压式换向阀300,差压式换向阀300出油口就是油泵的输出口,外接三通400,三通400一个输出口连接的油路作为主油路,三通400另一个输出口通过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500连接的油路则作为辅油路。控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500的通断来实现辅油路的供油与否。这样可以实现辅油路的供油周期是主油路的任意整数倍,主辅油路分时段供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当油泵电机失电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500不能马上断电,否则不能保证辅油路与差压式换向阀300的连通,无法实现辅油路的卸荷,只能待辅油路卸荷完成后,才可对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500断电,进而关闭辅油路。如果油泵电机200失电时马上对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500断电,则会关断辅油路,无法完成辅油路的卸荷。另外在控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500晚于油泵电机200断电时,通常会设置一个延时时间,但是由于外界气温的影响,润滑油脂稠度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变稠,温度升高而变稀,油脂流速跟稠度相关联。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辅油路的充分卸荷,电磁换向阀的延时断电时间应该也要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夏天环境温度较高时油泵电机失电后,电磁换向阀延时30秒钟再断电,辅油路能完成卸压;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时,油泵电机失电后,电磁换向阀可能要延时300秒钟再断电,否则可能会导致辅油路卸荷不充分,辅油路的定量分配器活塞不复位或者复位不完善,这将造成下一润滑周期辅油路的定量分配器不分油或者分油量不完全。此外,由于该结构中二位二通换向阀500需要通电时间较长,对其寿命也会存在影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电磁换向阀通电与否的情况下均能实现辅油路卸压,保证辅油路可靠卸荷的电动润滑泵。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方便、卸荷可靠的电动润滑泵的油路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控制简单、卸荷工作可靠的润滑装置。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润滑泵,包括油箱;油泵,设置在油箱内;电机,与油泵驱动连接;差压式自动换向阀,进油口与油泵的出口相连接,回油口与油箱相连通,出油口形成用于连接外部主油路的主油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换向阀,为常卸型两位三通的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差压式自动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接,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形成用于连接外部辅油路的辅油口。为了方便监测差压式自动换向阀出油口的出油压力,所述主油路接头上设置有压力表。为了方便连接主油路和辅油路,所述差压式自动换向阀的出油口上设有主油路接头,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上设有辅油路接头。安全地,所述差压式自动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连接有溢流阀。优选地,所述油泵的入口处设置有滤网。方便安装地,所述油箱的开口上匹配覆盖有安装板,所述油泵电机、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驱动部分、主油路接头、辅油路接头位于安装板的上方,油泵、差压式自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阀体位于安装板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电机、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驱动部分还设有罩盖。为了方便向油箱内加油,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还设置有加油连接头。方便安装地,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连接有延伸至油箱的底部的连接架,所述油泵连接在连接架的下端,所述差压式自动换向阀连接在连接架上。为了保证辅油路的回油更加顺畅,所述电磁换向阀的阀体竖向设置在油箱的上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阀体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下端形成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沿垂直于通道轴线的方向设置在电磁换向阀阀体的侧壁上且通道相连通。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述电动润滑泵的油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动润滑泵开启工作后,电机得电而驱动油泵工作,油泵从油箱中泵油而进入到差压式自动换向阀内,油自差压式自动换向阀的出油口输出,进而供油至主油路中;需要辅油路供油时,控制电磁换向阀通电而导通出油口,差压式自动换向阀输出的油一部分分流至电磁换向阀中,再通过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供油给辅油路;需要卸荷时,控制电机断电,停止向差压式自动换向阀内进油,主油路内的油经差压式自动换向阀回流至油箱内,完成主油路的自动卸荷;在电机断电的同时,如果电磁换向阀未同时断电,则辅油路中的油经电磁换向阀、差压式自动换向阀回流至油箱内,进而完成辅油路的卸荷工作;在电机断电的同时,如果电磁换向阀同时断电,则电磁换向阀复位导通回油口,辅油路中的油经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回流至油箱内。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述的电动润滑泵、与差压式自动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接的主油路,与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接的辅油路;所述主油路上设置有主定量分油器和第一压力开关,所述辅油路上设置有辅定量分油器和第二压力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①电动润滑泵集成设有主油路接头和辅油路接头,使得主油路和辅油路的构造和安装简单、环节减少、成本降低、使用维护方便直观;②控制辅油路通断的电磁换向阀由于设置在电动润滑泵内部,电磁换向阀的卸荷口和泄油口畅通无阻连通油箱,并且能够在停泵后电磁换向阀通电与否均能实现辅油路可靠卸压。通过差压式自动换向阀和电磁换向阀的连接方式,能够通过对电机、电磁换向阀的得电与否,有效控制主辅油路的供油以及卸荷,并且在电机断电的情况下,无论电磁换向阀通电与否均能完成对辅油路的卸荷。避免了对电磁换向阀断电前需要延时以及延时多少时间为最佳的困惑,也有利于电磁换向阀的泄漏油直接泄回油箱。该电动润滑泵的油路控制方法及应用了该电动润滑泵的润滑装置,对主辅油路的供油、卸荷控制更加简单和可靠,并且有效保证定量分配器可靠工作的两个必要条件的实现。从而减小了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分时段供油方案的原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润滑泵的原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润滑泵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润滑泵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另一个视角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的阀体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时段定点定量润滑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润滑泵,包括油箱1、油泵2、电机3、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电磁换向阀6、主油路接头5、辅油路接头7、压力表8、溢流阀40、加油连接头13。其中油箱1为开口向上的箱体,该箱体的体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置。油箱1的开口上匹配覆盖设置有一个安装板11,该安装板11与油箱1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油泵2、电机3、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电磁换向阀6、主油路接头5、辅油路接头7均安装在安装板11上。具体地,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驱动部分、主油路接头5、辅油路接头7、加油连接头13均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上,进而位于安装板11的上方。为了保证使用安全,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驱动部分设有罩盖12,该罩盖12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上并罩于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驱动部分外。该罩盖12一方面保护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驱动部分,另一方面避免使用者接触而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方便进行维修,该罩盖12包括闭环状的侧壁121和覆盖在侧壁上的上盖122,该上盖122可拆卸连接在侧壁121上,当需要维修时,可以将上盖122打开,进而实现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驱动部分的维修工作。主油路接头5、辅油路接头7、加油连接头13则位于罩盖12外的位置以方便连接外部的油管,主油路接头5、辅油路接头7、加油连接头13的具体设置位置以连接方便为标准进行具体的设置。其中主油路接头5用于连接主油路,辅油路接头7用于连接辅油路。加油连接头13则用于连接与油源相连通的加油管,加油时,油可经加油连接头13进入到油箱1中。油泵2、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电磁换向阀6的阀体位于安装板11的下方。具体地,油泵2通常设置在油箱1内的底部以能将油箱1内的油脂泵出,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板11的下方对应于电机3的安装位置连接有延伸至油箱1的底部的连接架14,油泵2则连接在连接架14的下端,电机3输出轴则通过一个沿连接架14延伸方向设置的连接轴与油泵2进行驱动连接,进而驱动油泵2进行工作。本实施例中的油泵2采用齿轮泵,在油泵2的入口处罩设有滤网9,该过滤网9能够过滤掉油箱1中润滑油内的杂质,保证进入油泵2内润滑油的清洁度,进而更好的发挥润滑作用。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连接在连接架14上,本实施例中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设置在油泵2上方的位置且靠近油泵2,该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进油口与油泵2的出口相连接,为了结构的紧凑性,可以将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进油口与油泵2的出口之间的连接通道直接成型在连接架14内。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回油口直接敞开,如此可以与油箱1实现连通关系,即自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回油口卸荷的油直接滴落在油箱1内。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则形成用于连接外部主油路的主油口。具体地,该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通过第一连接管41与主油路接头5相连接,该主油路接头5则形成供连接外部主油路的主油口。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连接有溢流阀40,如此可以设定电动润滑泵输出压力。为了实时监测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输出压力,在主油路接头5上设置压力表8,通过压力表8可以方便查看实时的油压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换向阀6采用常卸型两位三通换向阀,电磁换向阀6的阀体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的下表面而位于油箱1的上部,本实施例中的阀体竖向设置。如图6所示,电磁换向阀6的阀体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道61,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驱动部分的驱动件则自通道61上端的开口而伸入在阀体的通道61内,以配合实现电磁换向阀6的工作。而通道61的下端则形成电磁换向阀6的回油口,自该电磁换向阀6的回油口输出的油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滴落至油箱1内,实现了电磁换向阀6的回油口与油箱1的连通关系。电磁换向阀6的阀体结构保证了卸荷时,自回油口回油的通畅性。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沿垂直于通道61轴线的方向设置在电磁换向阀6阀体的侧壁上且与通道61相连通。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通过第二连接管62与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相连接,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形成用于连接外部辅油路的辅油口。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电磁换向阀6通过第三连接管63与辅油路接头7相连接,该辅油路接头7则形成供连接外部辅油路的辅油口。该电动润滑泵的油路控制方法为:电动润滑泵开启工作后,当电机3得电,则电机3驱动油泵2工作,进而油泵2从油箱1中泵出油脂而自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进油口进入到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内。此时,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因进入油的压力作用动作而导通进油口和出油口,且回油口处于关闭状态。油自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输出,进而供油至与主油路接头5相连接的主油路中。需要对与辅油路接头7相连接的辅油路进行供油时,则对电磁换向阀6通电,电磁换向阀6通电后,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与出油口相连通,而回油口处于关闭状态。则自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出油口输出的油一部分分流至电磁换向阀6中,再通过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供油给辅油路。此时主油路和辅油路对应的各个摩擦副均能进行润滑工作。需要卸荷时,电机3断电,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进油口不再进油,在压差作用下,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和回油口导通,而进油口关闭。此时主油路内的油经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和回油口回流至油箱1内,完成主油路的自动卸荷。在电机3断电的同时,如果电磁换向阀6未同时断电,则辅油路中的油会经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和进油口、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和回油口回流至油箱1内,进而完成辅油路的卸荷工作。在电机3断电的同时,如果电磁换向阀6同时断电,则电磁换向阀6复位而使得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与回油口导通,而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辅油路中的油经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和回油口回流至油箱1内。由此可见,在电机3断电后,电磁换向阀6通电与否均能完成对辅油路的卸荷。而主油路、辅油路的供油以及卸荷通过对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通断电控制即能完成,控制简单方便。根据前述的电动润滑泵的工作过程,可获取如下表所示的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不同通断电状态下各油路对应的工作情况内容。电机通电通电断电断电电磁换向阀断电通电通电断电主油路供油输出供油输出卸荷卸荷辅油路卸荷供油输出卸荷卸荷由此可见,本发明中的电动润滑泵通过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和电磁换向阀6的连接方式,能够通过对电机3、电磁换向阀6的通断电有效控制各油路的供油以及卸荷工作,并且在电机3断电的情况下,无论电磁换向阀6通电与否均能完成对辅油路的卸荷,使得辅油路的卸荷更加可靠。该电动润滑泵可以方便地应用在各个摩擦副需油量相差很多,需要不同润滑周期的机械设备中,只需一台该电动润滑泵即可满足。不仅安装、使用、维护方便,而且节省成本,管路布设简洁明了。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了该电动润滑泵的润滑装置包括前述的电动润滑泵、与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相连接的主油路10,与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相连接的辅油路20。其中主油路10上设置有主定量分油器101和第一压力开关102,辅油路20上设置有辅定量分油器201和第二压力开关202。而主油路10上主定量分油器10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辅油路20上辅定量分油器20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辅油路20的数量可根据设备润滑需要几种润滑周期来确定,如该设备需要两种润滑周期,则可设置一路辅油路20,连同主油路10即可完成两种润滑周期的需要。而电动润滑泵内的电磁换向阀6数量就等于需要的辅油路20的数量,即对应于每条辅油路20设置一个电磁换向阀6和一个辅油路接头7。而每条辅油路20上都可以设置若干只辅定量分配器201和第二压力开关202。具体地,主定量分油器101的进油口通过主进油管103与主油路接头5相连接,进而实现与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的出油口相连接,主定量分油器的出油口上连接有主润滑油管104,主进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开关102。即主进油管103、主定量分油器101、第一压力开关102和主润滑油管104形成主油路10;辅定量分油器201的进油口通过辅进油管203与辅油路接头7相连接,进而实现与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相连接,辅定量分油器201的出油口上连接有辅润滑油管204,辅进油管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开关202。即辅进油管203、辅定量分油器201、第二压力开关202和辅润滑油管204形成辅油路20。本发明中的电动润滑泵内部可根据需要集成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常卸型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6,对应地,外部能够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润滑油路的油口,每一润滑油路的油口都可独立供给定量分配器及压力开关而组成各条独立的定点定量集中润滑装置。各油路接口、差压式自动换向阀4、电磁换向阀6相对于油箱1和安装板11的位置设置,使得所有分时段润滑油路的接点都在电动润滑泵内部,所有的回油口也都设置在电动润滑泵内部,电动润滑泵外部是各条独立定量润滑油路。不仅布管简洁,安装方便直观,使用维护简单明了。工作时,除了主油路的供油周期与油泵电机的得电周期一致以外,其余辅油路的供油周期都可以设为主油路供油周期的任意整数倍。可以实现同一台机械设备摩擦副需油量相差很大,只用一台电动润滑泵供油,并且可实现接近于“适量润滑”的目标。控制各辅油路供油周期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6由于采用常卸型,也就是说电磁换向阀6失电状态都处于卸荷状态。确保各油路停泵后自动卸荷顺畅,如果某条辅油路要润滑时,则对应的电磁换向阀6的得电时间都可等于油泵电机的通电时间,即电磁换向阀6不需要延时通电,不仅控制简单而且电磁换向阀6的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也不受冬天夏天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应用了该电动润滑泵的润滑装置,对各油路的供油、卸荷控制更加简单,并且有效保证了卸荷工作的可靠性,减小了故障率。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