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6442发布日期:2020-11-13 12:1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



背景技术:

驻车机构是自动变速箱关键部件,主要功能是防止汽车在在驻车状态下滑行的一种安全装置,用于使汽车可靠且无时间限制的停驻在一定位置甚至斜坡上,而作为驻车机构中关键部件的驻车推杆总成机构,它起着有效完成驻车驱动及将操纵杆的操作力传递到驻车机构上,对换挡力的大小,操作舒适性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用途如厕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包括组合框架、驻车推杆、回位弹簧和两个滚轮,上述组合框架两侧敞口,上述驻车推杆一端由上述组合框架一端的装配孔穿过,并伸入上述组合框架内,上述驻车推杆上设有限位件,上述回位弹簧套设于上述驻车推杆一端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上述驻车推杆的一端端部以及上述组合框架的一端相连,上述限位件抵靠于上述组合框架的一端外部,两个上述滚轮并列设置于上述组合框架的一端内部,并与上述组合框架的两面面板垂直,两个上述滚轮沿上述组合框架两侧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上述滚轮的两端分别同轴设有直径小于其的台肩圆柱,上述组合框架的两面面板上分别设有两组与两个上述滚轮两端的台肩圆柱分别对应装配连接的安装孔,其中一组上述安装孔靠近上述组合框架的一侧边沿,并分别开设有延伸至上述组合框架一侧边沿的开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组合框架包括均为条形片状结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互平行设置,上述第一面板的两端分别朝向上述第二面板垂直设有折弯部,上述折弯部的末端分别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镦铆结构,上述第二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上述镦铆结构的插孔,上述镦铆结构穿过对应的上述插孔,并相互铆接,上述第一面板一端的折弯部上设有上述装配孔。

进一步,上述装配孔为条状,并沿垂直于上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至对应的上述折弯部的末端。

进一步,上述限位件为一体成型的设置于上述驻车推杆相对两侧外周上的凸耳。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垫片,两个上述垫片分别套设于上述驻车推杆外,并分布于上述组合框架的一端内外两侧,位于上述组合框架一端外侧的上述垫片与上述限位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上述驻车推杆的一端端部设有定位盘,上述回位弹簧夹设于上述定位盘与位于上述组合框架一端内侧的垫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滚轮两端形成的台肩实现轴向限位,使框架合件安装孔局部的结构难度明显降低,同时安装孔径减小也带来框架合件结构强度的改善;此外,预留槽孔的设计能利用框架材料的弹塑性性能,使滚轮在驻车操纵运动过程中传递来的冲击力得到缓冲释放,避免造成组合框架结构连接薄弱点的异常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组合框架,2、驻车推杆,3、回位弹簧,4、滚轮,5、垫片,11、第一面板,12、第二面板,13、安装孔,14、开口,21、限位件,22、定位盘,41、台肩圆柱,111、折弯部,112、镦铆结构,12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驻车推杆总成包括组合框架1、驻车推杆2、回位弹簧3和两个滚轮4,上述组合框架1两侧敞口,上述驻车推杆2一端由上述组合框架1一端的装配孔穿过,并伸入上述组合框架1内,上述驻车推杆2上设有限位件21,上述回位弹簧3套设于上述驻车推杆2一端外部,且其两端分别与上述驻车推杆2的一端端部以及上述组合框架1的一端相连,上述限位件21抵靠于上述组合框架1的一端外部,两个上述滚轮4并列设置于上述组合框架1的一端内部,并与上述组合框架1的两面面板垂直,两个上述滚轮4沿上述组合框架1两侧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上述滚轮4的两端分别同轴设有直径小于其的台肩圆柱41,上述组合框架1的两面面板上分别设有两组与两个上述滚轮4两端的台肩圆柱41分别对应装配连接的安装孔13,其中一组上述安装孔13靠近上述组合框架1的一侧边沿,并分别开设有延伸至上述组合框架1一侧边沿的开口14。

整体结构设计将滚轮4由圆柱体结构改进为两端设置台肩圆柱,利用台肩圆柱实现轴向限位,使组合框架1的安装孔13局部的结构难度明显降低,同时有效的减小了安装孔13的孔径,孔径的减小也带来组合框架1结构强度的改善;此外,通过将靠近组合框架1边沿的一组安装孔13预留开口14,利用组合框架1本身的弹塑性性能,使滚轮4在驻车操纵运动过程中传递来的冲击力得到缓冲释放,避免造成组合框架1结构连接薄弱点的异常损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经台架和实车验证,完全满足设定的冲击及耐久试验要求,同时达到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降低制造难度,节约生产成本的目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组合框架1包括均为条形片状结构的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上述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相互平行设置,上述第一面板11的两端分别朝向上述第二面板12垂直设有折弯部111,上述折弯部111的末端分别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镦铆结构112,上述第二面板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上述镦铆结构112的插孔121,上述镦铆结构112穿过对应的上述插孔121,并相互铆接,上述第一面板11一端的折弯部111上设有上述装配孔。

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均为薄板钣金件,并且上述镦铆后的组合框架1上下表面的平行度误差≦0.3mm,最小拉脱力大于3kn,回位弹簧3预压量精度≦1.5%,插孔121为方孔,一般地,第二面板12的每一端均设置两个插孔121,也就是折弯部111的矛盾结构112一般设置两个,整体组合框架1组合方便,组合后结构性能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装配孔为条状,并沿垂直于上述第一面板11的方向延伸至对应的上述折弯部111的末端。

该实施方式中,装配孔易于加工,工艺简单,并且,非常便于驻车推杆2及回位弹簧3的组合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限位件21为一体成型的设置于上述驻车推杆2相对两侧外周上的凸耳。

该实施方式中,凸耳由驻车杆2镦挤成型,两侧对称设置,能对驻车杆2的移动进行有效的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两个垫片5,两个上述垫片5分别套设于上述驻车推杆2外,并分布于上述组合框架1的一端内外两侧,位于上述组合框架1一端外侧的上述垫片5与上述限位件21连接固定。

该实施方式中,位于上述组合框架1一端外侧的上述垫片5与限位件21(也就是两侧凸耳)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为一体,该垫片5能增大与组合框架1一端的接触面积,其结构更有效和牢固;同时,位于组合框架1的一端内侧的垫片5与回位弹簧3对应端接触面积大(需要说明的是:该垫片5银回位弹簧3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因此,其与组合框架1的一端内侧紧密贴合),能够避免回位弹簧3对应端倾斜而卡入装配孔内的风险。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驻车推杆2的一端端部设有定位盘22,上述回位弹簧3夹设于上述定位盘22与位于上述组合框架1一端内侧的垫片5之间。

该实施方式中,定位盘22由驻车推杆2的另一端采用镦铆技术形成,其目的是能够与回位弹簧3的对应端稳定的接触(接触面积大,接触更稳定),降低回位弹簧3受压倾斜的风险,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稳定、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11孔径预留0.05mm配合间隙,孔内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于ra0.8;滚轮4与安装孔11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于ra0.4,滚轮4与驻车系统对手件接触的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于ra0.4。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驻车推杆2使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经热处理加工后使用,滚轮4使用轴承钢经热处理和精磨加工后使用,组合框架1使用低碳合金钢经热处理加工后使用,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结构性能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